五年级语文《 爱如茉莉》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五年级语文教案教师课前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弥漫诗意课前交流:请同学们读老师的名字。
一、引入。
齐读课题。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
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学生说)(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还能说吗?(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师:能说两句话吗?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生:富有诗意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师: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读书。
师: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表)现出来的。
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师板书: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师: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声音较小)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投入。
读出声音,轻轻地读。
(教师巡视)师:有的同学很好,已经在边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小声交流)师:可以从一句话,一件事中,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出来,哪些地方流露出来?画下来做上记号。
三、交流。
师: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
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的第17课《爱如茉莉》的第二课时。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体会出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如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真真切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求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一要求及《爱如茉莉》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朴实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3.架起读写的桥梁,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定为教学重点,把“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定为教学的难点。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选用教学辅助,电子白板更好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我运用白板功能里的拖动隐藏功能,把学生对文本中细节描写的语句,随机拖动出来,再运用无线笔的圈画功能,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也为我在教学中更游刃有余。
白板的运用,课堂上我更多地关注学生们的表现,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获得课堂结构,让我的角色得到较好的转变。
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当运用白板功能来设计的,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如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大家!《爱如茉莉》自评稿《爱如茉莉》这篇文章,作者虽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一平凡的小事,但出色的细节描写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爱如茉莉》说课稿+评课稿?《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学校语文五班级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开展。
《爱如茉莉》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文章用清爽、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看这件小事,告知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
其中,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妙的画面。
它告知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妙;至爱无声,任何表明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真爱是什么?真爱是妈妈为爸爸煮的饺子;是爸爸匆忙赶去医院的着急、牵挂、担忧;真爱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散发出的芳香。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详细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育语感;真实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同学在宽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环节描写,理解什么是真爱,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敬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育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着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同学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百脉泉门票(济南百脉泉门票价格双击屏幕滚动↓来源/章丘百脉泉公园点击数:20505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济南章丘百脉泉门票价格:收集整理时间2013-05-26济南章丘百脉泉门票50元预定价45元点击预定旅游互联免费预订章丘百脉泉优惠门票()游览景点包括百脉泉公园、清照园、龙泉寺、清照词园。
1、取票方式:景区南门售票处2、门票说明:①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购儿童票25元,1.2米以下免票;②60岁以上老人持身份证购票25元,老年证、军官证、士兵证、残疾证免票;注:门票只包含入园费,不包含其他项目。
济南章丘百脉泉开放时间:6:30-19:30济南章丘百脉泉交通指南:济南章丘百脉泉地址:济南市章丘市汇泉路31号济南章丘百脉泉自驾车路线:(1)自驾车从济南出发,沿济南经十路向东,过章丘境收费站,看到章丘城区指示牌后,(或沿济南泉城路向东走章丘大道),左转到达明水双山大街,往北走经百脉泉街到汇泉路,即达公园南门;或沿济青公路向东,过章丘境收费站,到达章丘市区,根据道路指示牌到达公园北门。
自驾车从济南到公园约40-50分钟路程。
(2)309国道--双山大街路口--明水--百脉泉街--公园南门。
(3)济青高速--刁镇出口下--明水--清照路--公园北门,下高速后大约需要40分钟车程。
(4)经十东路--世纪大道--双风山路--铁道北路北行--公园南门济南游客可在长途汽车东站、旅游汽车站乘到章丘明水的长途车到达章丘市除汽车站,乘坐章丘市内公交车1路、2路、4路、6路道公园下车即可。
济南章丘百脉泉附近酒店:附近暂无合作的酒店,您可从济南酒店中选择预订。
济南章丘百脉泉湖简介:百脉泉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明水境内,这里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
景区以群泉自然喷涌成湖而著称。
景区内群泉鼎沸,杨柳染烟,画廊奇阁,宛如画卷,其中百脉泉、梅花泉、墨泉、东麻湾(万泉湖)被评为济南新七十二名泉。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评课稿
今天上午听了干**老师的课《爱如茉莉》感受:
1、导入新课。
教师借题发挥:“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新老师。
同学们有什么表示?(学生鼓掌)教育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爱老师。
导入自然,贴近《爱如茉莉》生活主题。
2、诵读指导。
指名多位学生朗读。
教师要求大家用心听,找出不足。
其中,有一位女生(就是坐在墙边的)说:xx 学生读的不够充沛。
(教师点点头,给予肯定),同时,教师问:请你能读出充沛的感情吗?这位女生有感情的读出来,很用心,很投入。
从她的读声中,确实能感受到亲切的“爱”。
可见,干老师平时的诵读指导有功。
3、教师在讲读课文中,抓住重点词:“直奔、焦急、麻木。
”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那份如茉莉般的真爱。
干老师通过引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不仅读出人物之意,更读出人物
之心,读出人物之情。
4、建议:有一位女生(就是坐在墙边的)说:xx学生读的不够充沛。
“充沛”一词用得不当,老师应该给予点拨。
《爱如茉莉》评课稿6篇[通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如茉莉》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如茉莉》评课稿1一、关于教材内容的整合。
为了展现出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课文选取了三个生活场景。
在教学这三个生活场景时,我们往往把它们独立开来,一个生活场景感受完在处理另外一个。
而李老师则在在处理某一个生活场景时把其中与另一个相关联的也引发出来,使以相互印证。
如在感受第三个生活场景中的“微笑”时,就联系到第二个生活场景中的“恬静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微笑”的含义,教学内容的这种上挂下连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并学习了这种学习方法。
二、关于读写结合。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生活中的爱,并总结爱就在平时生活的小事中,请你选择一个比如“爱就是妈妈的一顿饭”来具体写一写这个生活场景,不准带“爱”字。
我觉得这一读写结合的特点在于1、情感上与课文是一致的、融洽的2、内容上是与课文精密相连的,真正实现了读与写的紧密相连3、指导是有效的.:就是仿照课文的生活场景写一写,选择小事,使得学生有法可依,而“不准出现爱字”不仅激发了学生一种好奇的尝试的欲望也避免了口号式的空洞“叫喊”《爱如茉莉》评课稿2许多教师在今几年来不断的测试检查中,我们发现,平时语文课上大家在努力而又认真的引导学生向阅读的更深处蔓延,可每次的语文测试与检测中学生失分较多的就是阅读,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阅读,学生完成阅读的质量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为什么我想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会阅读的方法,不知该怎样来完成阅读,而今天胡老师这节课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一、整节课老师在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努力的在教给学生我该怎样来学习语文,从课堂一开始的交流谈话中,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秘诀是会听,会思、会说。
评课《爱如茉莉》听课反思《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知咱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告白都是那么的惨白无力。
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确实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确实是彼其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
文章事小情真,动人至深。
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在教学时,陈教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进程中,“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如引导学生明白得“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切……在课堂交流中陈教师还引导学生牢牢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述、环境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体味,对重点文句的反复朗诵,让学生领会文旨。
课的最后陈教师设计了如此一个小练笔:爱是妈妈床上仍然惦念着的那盘饺子;爱是爸爸出差归来直奔医院的匆匆身影;通过那个小练笔的练习,学生能更深刻地体味爱的内涵,把握文章的情感。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知咱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告白都是那么的惨白无力。
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确实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确实是彼其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
文章事小情真,动人至深。
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在教学时,陈教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进程中,“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如引导学生明白得“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切……在课堂交流中陈教师还引导学生牢牢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述、环境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体味,对重点文句的反复朗诵,让学生领会文旨。
应婷茹老师执教《爱如茉莉》评课稿《爱如茉莉》评课稿之一澄迈县中兴中心学校黄桂芬4月25日上午,听了应婷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应老师那诗意般的教学语音,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让我耳目一新,不禁使我惊叹:应老师的进步可真大啊!记得去年该老师刚上岗时执教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课,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师生配合默契,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表演,学生所有的感悟似乎是事先设置好的,没有真实感。
而这一次的课堂给人很真实,是一节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虽然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不理解,但学生会努力着去理解,去寻求答案,展示了学生学习的真实,也展示了教师执教的真实。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
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应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1、抓住细节,感悟真爱。
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应老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
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2、抓关键字词,体会真爱。
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
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
在对“奔”字的教学中应老师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
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
又如引导学生理解“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恬静”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1、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方面做得不到位。
《爱如茉莉》说课稿《爱如茉莉》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如茉莉》。
本文是一篇以情感人的叙事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爱如茉莉》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一组课文主要反映如何正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课文《爱如茉莉》讲述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的小事,告诉读者,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情,教师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这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设计了“整体感知——精读感悟——升华感情——深化理解”四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上课,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爸爸爱你的妈妈吗?你的妈妈爱你的爸爸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语文源于生活,这样的导入既自然、得体,引人思考,又靠近课文内容和主题。
此问一出,自然会引发学生议论的冲动,产生急于交流的兴奋,达到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抢占阅读制高点的目的。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关于爸爸妈妈的故事。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这样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接着,教师要求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最感人的地方,仔细体会,并在空白处做旁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进而向学生指出了精读的范围和要求。
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做旁批的要求,意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随堂巡视。
在充分的自读自悟自得后,组织交流。
学生找到的细节不外乎以下几处:_妈妈生病仍念念不忘要给爸爸包饺子;_爸爸得知妈妈生病住院顾不上吃饺子便直奔医院;_病房里爸爸紧握着妈妈的手伏在床沿边睡着了;_爸爸怕妈妈半夜醒来不敢睡;_妈妈怕惊动爸爸整夜不敢动,手脚都麻木了。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及看点评析(共5篇)第一篇:《爱如茉莉》教学设计及看点评析16爱如茉莉(第二课时)上会中心小学张锦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伴随《茉莉花》的动人旋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齐读课题《爱如茉莉》),2、通过上上节课的学习,茉莉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1)出示: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2)指名读,齐读。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1、过渡:在作者眼中茉莉平淡无奇,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2、学生质疑(为什么说爱如茉莉?爱和茉莉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出示:请自由读读课文第6至18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并请你在旁边做上批注。
▲出示(第7自然段)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
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
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1)指名读,说说体会。
(感受到妈妈担心爸爸吃不下去,通过一个善良的谎言让爸爸吃好;爱是一种约定,妈妈信守与爸爸之间的约定。
)(2)追问:那此时,在妈妈的心中,自己的疾病和饺子哪个重要?饺子中包含着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记住的东西很重要,不能忘记,要加重语气)。
师小结:是呀,爱,是妈妈病弱中不忘的承诺。
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妈妈对爸爸那平淡无奇却又真挚的爱。
3、面对作者买回的饺子,爸爸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出示: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此后,他每天都要去医院。
(1)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没吃饺子”“没听谎话”“直奔医院”“每天都去”这一系列的话语都传达出了爸爸对妈妈的关心。
爱如茉莉课堂教学评析前言《爱如茉莉》是一首莫西子诗中的经典名作。
它以极为细腻、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心爱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作也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教育和人文艺术教育领域。
本文将围绕着这首诗,针对其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进行评析。
课堂教学评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选取一些经典作品来进行解读,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
而《爱如茉莉》作为一首经典诗歌,自然也成为了不少教师推荐的教学素材。
但是,我在评估现有的教学情况时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重点偏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会将重点放在诗歌韵律、文学史背景等方面,导致学生更容易记住的是一些冷静的知识点,而非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从课堂中真正地学到如何欣赏和领悟诗歌的内在情感。
2.缺乏现场体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通过讲解的方式来向学生们介绍诗歌的背景和内容,而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去感受作品的内在情感。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无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真正的收获。
3.评价标准缺失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们往往只是提供了对作品内容的评析,而忽略了对学生们进行评价和指导的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掌握了作品内容后,可能还无法真正地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思想,也无法从中得到自我提高和成长的机会。
教学改进建议在教学的改进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1.重点注意情感传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平衡地传达给学生。
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悟作品内在情感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在学生们课堂上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作品中浓郁、温暖的爱情氛围,或者是感受到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所蕴含的人性内涵等等。
2.引导学生现场体验在讲解课堂内容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现场体验,比如边走边感受作品所描述的建筑环境、自然风光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内在情感,更深刻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思想。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品评4月16日上午,2023年度江苏省试验学校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在镇江市试验学校进行,闻名特级老师薛法根在镇江市试验学校多功能厅为全省与会代表执教了一堂语文课《爱如茉莉》。
薛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同学深化课文意境,也使我品尝了一道香酽味美的课堂教学大餐。
以下是薛老师的课堂实录及品评。
课前预备,薛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茉莉平淡无奇雪白纯洁缕缕暗香袅袅芳香弥漫诗意品评:薛老师的板书工整、清秀,一如其人清癯。
可见其治教严谨。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这篇文章吗?读过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师:好,都读过了,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师:你读的很精确,还有谁读得更好?一生再读(把缕缕芳香袅袅芳香读的很有韵味)师:哎呀,你读的真好,把词语的感情都读出来了。
师:一齐读一读。
(指板书茉莉)师:你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生1:我心目中的茉莉是雪白无暇的。
师:好,谁能说两句话?生2:我心目中的茉莉的花瓣是柔滑的,像婴儿的皮肤。
生3:我心目中的茉莉芳香幽运,令我心旷神怡。
师:这个同学很会用词,很会学习。
生4:茉莉花在我心目中是纯洁无比的花,我感觉到一股芳香扑鼻而来。
师:是的,在生活当中,有一种感情总让人感动、回味,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
(师在茉莉前添上爱如){品评:薛老师的导入很特殊,看似拉家常的交谈,却蕴含了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即师生的公平关系在课堂中的确立,同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从词到句的读说和理解。
]师:阅读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专心去读,专心去悟。
这种爱蕴含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所以首先在阅读时要关注细节。
师边说边板书: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师:同学们,语言还有温度啊,字词含在语言中,从字词当中我们还会体验到暖和。
师板书: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暖和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轻声读。
关注一些字、词、句,用笔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用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爱如茉莉》说课稿说教材《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文。
课文通过叙述一对普通夫妻互相关怀、互相照顾的平常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像茉莉花一般平淡无奇却又芳香怡人。
文章语言纯朴,感情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情感熏陶的佳作。
说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揣摩和把握人物的情感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间平淡而又真挚的感情,深入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间平淡而又真挚的感情,本课的难点则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含义。
说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语言、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2、品读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读中实现词句的品味和语言的积累。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3 自主探究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自主读悟,疑难处引导小组探究、合作研读。
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将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重在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具体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板书“茉莉”,同学们认识“茉莉”吗?能描述一下它的样子吗?然后把课题补充完整,询问学生看到了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些什么。
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生词。
读后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读音情况,注意读准“揉”、“洗漱”“缕”。
出示“莫名其妙”“一本正经”“蹑手蹑脚”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词语的意思,以此来检查学生们的自学情况。
2. 带着对题目提出的质疑再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什么事,并初步回答提出的疑问,感知课题“爱如茉莉”讲的是父母间平淡而深厚的爱。
3. 通过阅读交流,学生了解到课文主要写了妈妈生病时,爸爸和妈妈互相体贴、互相照顾的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课如茉莉——评潘晶晶老师执教《爱如茉莉》顾颖润在初春三月静静坐下来品读《爱如茉莉》,氤氲在平淡无奇却感人至深的浓浓爱意中,这是一种享受。
听潘晶晶老师演绎的和润课堂,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收放自如浑然天成传统画论中有一境界谓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一个有创造才能的画家,他知道在该疏的地方就大胆地疏,即使“疏可走马”也不会空洞无物;在该密的地方就大胆地密,哪怕“密不透风”也不致窒息闷死。
这是因为他有全局在胸,并不把疏或密当作孤立的部分来看,故能刻意经营,大胆放笔,该疏则疏,该密则密。
放在一个课堂中,教师更应该“高屋建瓴”,该密的地方就浓墨重彩,一个句子哪怕一个词语都深入挖掘,反复读,使劲体会,不怕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潘老师在讲解“为什么坐着睡”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体会坐着睡的姿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坐着睡”是一种多么不舒服的姿势,此时潘老师一个“坐着睡是一种这么不舒服的姿势,爸爸为什么还要坐着睡,还要睡一夜?”的问题自然就能激发孩子对文中父母如茉莉般淡淡的爱的共鸣。
自然,课堂中该疏的地方就如蜻蜓点水,粗粗掠过。
孩子们初读课文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些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这样的问题是没有讨论价值的,潘老师如在杂草丛中披荆斩棘的勇士“快刀斩乱麻”,将回答问题的主动权交给了同桌,周围的同学。
腾出了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体味、品读。
整堂课没有一条以往课堂中常见的由教师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大胆的将课堂的引线交到了孩子的手中,时时刻刻体现着孩子的主导性,精心的剪裁,使课堂大气而又不失精巧,跳跃而不失厚实,激情而不显张扬,分散却又不显零碎。
老师如同一个熟练的舵手,把握着课堂的整体方向,带着孩子智慧地远航。
此时无声更胜有声见惯了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课堂,在喧闹回归平和后,却觉得空荡荡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像是游戏课、表演课、科技课,却惟独不像语文课”。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的悲哀。
课如茉莉——《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2篇Lesson like jasmine -- Teaching Design of "lov e like jasmine" classroom record and commen ts课如茉莉——《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课如茉莉——《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2、篇章2:《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篇章1:课如茉莉——《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设计教师课前板书: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弥漫诗意课前交流:请同学们读老师的名字。
齐读课题。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
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学生说)(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还能说吗?(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师:能说两句话吗?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生:富有诗意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师: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评课稿
一、关于教材内容的整合。
为了展现出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课文选取了三个生活场景。
在教学这三个生活场景时,我们往往把它们独立开来,一个生活场景感受完在处理另外一个。
而李老师则在在处理某一个生活场景时把其中与另一个相关联的也引发出来,使以相互印证。
如在感受第三个生活场景中的“微笑”时,就联系到第二个生活场景中的“恬静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微笑”的含义,教学内容的这种上挂下连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并学习了这种学习方法。
二、关于读写结合。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生活中的爱,并总结爱就在平时生活的小事中,请你选择一个比如“爱就是妈妈的一顿饭”来具体写一写这个生活场景,不准带“爱”字。
我觉得这一读写结合的特点在于1、情感上与课文是一致的、融洽的2、内容上是与课文精密相连的,真正实现了读与写的紧密相连3、指导是有效的:就是仿照课文的生活场景写一写,选择小事,使得学生有法可依,而“不准出现爱字”不仅激发了学生一种好奇的尝试的欲望也避免了口号式的空洞“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