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音乐《草原上》 课件 (5)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17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伴奏《草原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歌曲共两段,第一段以描述草原的美景为主题,第二段以表达人们对草原的热爱和保护为主题。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但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认识简单的乐谱符号。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歌曲,能够独立演唱。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草原的美景,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学会歌曲,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认识简单的乐谱符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乐谱,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草原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歌曲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3.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4.练习:学生自主练习唱歌,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景热爱保护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
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进步情况,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人对《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各位老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演唱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演唱歌曲,选自南通市苏少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草原的广阔和牧羊姑娘的劳动场景,第二乐段则以欢快的节奏展现了草原上的欢乐。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的美丽,体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歌唱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他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对草原和牧羊姑娘的形象较为熟悉,这有助于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地演唱《草原上》,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能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歌唱表达出对草原的美丽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演唱《草原上》,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草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电子琴类乐器。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或宽敞的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执教教师: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歌曲为4/4 拍,羽调式。
歌曲的音乐语言非常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 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情境之中。
歌曲的第 2 至第3 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建立在一、二年级大量唱名模唱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简单的演唱学习相对简单,引导学生进入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
三年级的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不断产生兴奋感和自豪感;当然,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
因此,使用希沃白板5 中课堂活动中的游戏功能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功能随机选取学生做游戏、给学生活动做评价,起到正向引导作用。
利用3(mi)、5(sol)、6(la)的学习基础,设计创作环节,非常利于学生将初学的只是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音乐听、唱、创作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唱、舞、奏、创等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创作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建立兴趣,享受音乐;知识与技能:唱准3(mi)、5(sol)、6(la);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四、教学重点:借助柯达伊手势唱准3(mi)、5(sol)、6(la),能在实践活动中听辨和运用;五、教学难点: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参与编创活动。
六、教法与学法:通过游戏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唱、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希沃白板5;剪辑师;班级优化大师;钢琴。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复习歌曲、做律动:(PPT 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做律动)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跟大家复习一首我们以前学过的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请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做蒙古族压腕动作来唱一下吧!2、对比聆听、自然导入:(播放范唱1)师:好的,请坐。
《草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了解蒙古族音调,体验这一地区音乐的民族风格。
2.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借用柯尔文手势、律动、打击乐器等方法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气息,优美的声音唱准、唱好歌曲教学难点:识读相同部分的乐谱教法:手势引导法示范法对比法律动法学法:听一听说一说划一划演一演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手铃双响筒沙蛋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草原的图片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草原师生:真棒!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2.教师笛子演奏《牧民新歌》片段师:请大家竖起耳朵听,老师将大家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看一看二、新歌教学1.初听歌曲师:你们想学习一首关于草原的歌曲吗?生:想!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民歌《草原上》,闭上眼睛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和速度。
生:抒情优美、中速(板书)2.复听歌曲师:请同学们根据歌词,说一说草原上描写了哪些景色?生:蓝天、太阳、马、羊,整个一幅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
3.按节奏读歌词4.学唱歌曲相同部分师:这么优美的景色老师也想唱一唱,你们想不想听?生:想!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唱的这两句有没有相同的旋律出现?(师自弹自唱)生:唱前两小节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你真是草原上的齐齐格,你知道吗?齐齐格是指美丽、漂亮的花朵。
师:大家看着歌谱比较一下,跟我一起唱:3 5 6 —| 2 1 6 —|(手势)还有哪位齐齐格愿意唱一唱?生:边唱边手势师:我找一位男生试一试?生:边唱边手势师:还有哪位男生愿意唱呢?生:边唱边手势师:这位男生唱的音准到位,大胆自信,老师也奖励你一个蒙古族名字,叫木日根,就是知识渊博的意思。
大家试着把相同部分的歌词填进去唱一唱?生:唱5.学唱歌曲剩余部分师:接下来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旋律接龙的游戏,你们唱相同部分,我唱不同部分。
生:唱师:交换一下,我唱相同的地方,你们唱不同的地方生:唱师:大家唱会了吗?生:唱会了!师:我单独找同学和我合作唱生:唱6.完整演唱歌曲师:请大家完整的把歌曲唱一遍,要求大家边唱边划拍。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对歌曲《草原上》的学唱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民族的赞美热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3.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草原上》课后评价标准。
小学音乐三年级草原上说课稿篇1:《草原上》小学音乐说课稿《草原上》小学音乐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歌曲《草原上》是4/4拍、羽调式歌曲。
所在单元“草原”,是本册书中唯一一个起到弘扬民族音乐的单元。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是近期内最适合引导学生进行试唱教学的内容。
它可以让学生们再学习中综合运用以往学习的乐理知识及音高概念,在发展学生读谱能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过渡作用。
2、学生分析:新课标中指出: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是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
可以进行简单的视唱训练,但在表现音乐方面却萌生一丝羞涩。
二、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知识目标:在视唱教学中巩固学生对音高、基础乐理的综合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视唱教学中对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确演唱及七度大跳处的音准把握。
四、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
而学生则通过听、演、唱、说、舞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歌表演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谈话法,引导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印象及对蒙古族的了解。
(可以适当的借助图片进行引导)3、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加深对蒙古族生活风俗的认知,从而引入新课。
(用《草原上》伴奏曲为背景音乐)说明:以热烈欢快的歌表演开始这节课,有两个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