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一、总则为确保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生产,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矿山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 成立非煤露天矿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矿安全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2.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 各车间、班组设立安全员,负责本部门、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1.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 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矿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 各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对本部门、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4. 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岗位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四、安全教育培训1.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安全教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五、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各部门、车间、班组要开展日常安全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3.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六、安全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严格执行紧急撤人制度,确保人员安全。
七、事故处理与报告1. 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及时上报。
2.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九、附则1. 本制度由非煤露天矿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施策的方针,注重宣传教育、知识培训、技能训练相结合。
第五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注重实效,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提高事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落实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和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第七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注重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第二章安全教育宣传第八条安全教育宣传要加强对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安全教育宣传要注重针对性,策划并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对安全管理制度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第十条安全教育宣传要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
第三章安全知识培训第十一条安全知识培训要把握适宜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第十二条安全知识培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工作岗位的特殊知识的掌握和安全操作规程的熟悉。
第十三条安全知识培训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如课堂教学、实地观摩、电脑网络学习等。
第十四条安全知识培训要做好培训资料的准备和管理,保证培训效果的实现。
第四章技能训练第十五条技能训练要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组织开展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训练。
第十六条技能训练要结合实际工作,注重模拟实操训练,并进行实时指导。
第十七条技能训练要设置技术等级评定和晋升机制,激励和引导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第十八条技能训练要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章考核评估第十九条考核评估工作要实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为了提高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制定的。
一、培训目标1. 提高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 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3. 学习和掌握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能,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二、培训内容1. 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包括矿山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规程等。
2. 矿山工作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地质环境、气候环境等。
3. 矿山作业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学习,包括个人防护措施、设备安全使用等。
4. 事故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置的学习,包括矿山事故案例分析、应急救援等。
三、培训方式1. 线下面授:由矿山安全教育培训专家进行面授讲解,包括课堂授课、现场模拟操作等。
2. 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包括在线课程学习、在线测试等。
四、培训评估1. 培训前测试:在培训前进行安全知识测试,评估学员的基础知识水平。
2. 培训过程反馈:学员对培训过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3. 培训后评估:进行培训后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包括考试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评估。
五、培训证书合格通过培训的学员将获得非煤矿山安全培训证书,证明其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六、培训周期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一般设置为定期培训,每一年进行一次,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培训。
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安全意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相适应。
七、培训效果监督定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评估培训对学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提升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培训调整和改进。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安全无处不在,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矿山是一个存在安全风险的行业,因此,在矿山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为了培训每一个矿山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从而确保矿山工作场所的安全。
概述非煤矿山是指除了煤矿以外的非金属矿山和建筑材料矿场,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矿、稀土矿、贵金属矿、化工矿、石灰石矿、石材矿、玻璃原料矿等。
另外,还包括一些特殊的矿山,比如核矿山、硫磺矿山等。
由于这些矿山存在着较高的风险和隐患,因此每个从业者都需要对其安全问题有所了解,这就需要在矿山中建立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目的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目的是保证在非煤矿山中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对矿山的安全问题和风险有所了解,掌握相应的安全理念和技能,学习安全工作中的各种应急措施和技能,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工作中。
同时,这个制度还要求每一个工人必须在入职前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1.矿山安全理念:非煤矿山的安全理念是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到安全生产,科学发展。
因此,这个制度会重点介绍非煤矿山的安全理念和工作规范,帮助每一个工人建立安全思想,避免或者减少事故的发生。
2.安全技能:培训过程中,工人们将会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矿山设备和各种工具,并且了解基本的安全技能,如防止火灾、防止气体中毒等。
同时,针对不同行业的安全技能也会因地制宜进行讲解。
3.应急措施:在矿山工作中,意外事故往往不能避免。
因此,工人们会学习各种应急方案和措施,如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设备、逃生方式等。
4.课堂和实地培训:安全教育培训一般分为课堂讲解和实地操作两个部分。
其中课堂讲解主要介绍安全知识和技能,实地操作主要指的是工人们亲身参与矿山的工作流程,在实操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5.鉴定和考核:在安全教育培训中,会针对不同岗位工人进行鉴定和考核。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非煤矿山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非煤矿山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四条非煤矿山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第二章安全教育培训目标第五条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员工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假期安全生产普遍参与和积极维护。
第六条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知识;2. 安全生产标准和规程;3. 安全防护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4.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5. 灾害事故防治知识;6.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7. 其他与安全教育培训相关的内容。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人员第七条非煤矿山应当设立安全教育培训机构,负责安全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八条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具备安全教育培训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第九条安全教育培训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参加必要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关的证书。
第四章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第十条非煤矿山应当制定每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年度内各类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和人员。
第十一条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应当根据非煤矿山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科学合理安排教育培训的时间和内容。
第十二条非煤矿山应当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宣传工作,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培训计划,并积极参与。
第五章安全教育培训形式第十三条安全教育培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线下面授:开展集中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面授;2. 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培训,并提供在线学习材料;3. 现场实训: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实操和模拟演练;4. 书面材料:发放安全教育培训手册、宣传册等资料。
第十四条安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不同的人员和岗位,分类进行,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是为了保障非煤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一套培训体系。
1. 培训对象:包括矿山工人、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2. 培训内容:涵盖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等方面。
3. 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和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
4. 培训周期:按照不同职务和工种划分,分别制定相应的培训周期。
5. 培训考核:对培训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合格者需接受补充培训直至合格。
6. 培训记录:对每位培训人员进行培训记录的建档管理,记录培训时间、内容、考核结果等。
7. 培训结果评估: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和完善培训计划。
8. 培训资源: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包括教材、讲师、培训设备等。
9. 培训宣传:通过宣传推广,提高矿山工作人员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和参与度。
10. 培训管理责任制:明确培训管理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做到层层责任明确。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实施,能够提升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从而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矿山的经济损失。
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非煤矿山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开采、选矿、运输、销售等环节。
三、安全管理职责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总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 各部门、班组及从业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本岗位安全生产。
四、安全教育培训1.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对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 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 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置措施。
2. 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制定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进行定期检测,采取防治措施。
4. 建立安全生产档案,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情况。
5. 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六、安全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各部门、班组及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2. 对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3. 对发生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3.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总则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非煤矿山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责任(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二)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三)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1.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新员工入职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安全检查制度1. 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三)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1. 发生安全事故,必须立即报告,不得隐瞒、谎报。
2. 企业应按照事故性质、等级和损失情况,制定事故处理方案,及时妥善处理事故。
(四)安全投入制度1.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经费,用于安全生产投入。
2. 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确保安全生产。
(五)应急救援制度1. 企业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2. 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四、安全考核与奖惩(一)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二)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予以追究。
五、附则(一)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本制度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三)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1. 引言为了确保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特制定本《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 管理标准2.1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定每年初,非煤矿山企业应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交企业法务部门审核和批准。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应包括年度培训目标、课程安排、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等内容。
2.2 培训课程设置根据非煤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关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法规知识培训:包括国家安全法规、行业安全标准、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等;2.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等;3.安全意识培训:包括安全心理教育、安全责任教育等。
2.3 培训形式安排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目标群体,非煤矿山企业可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1.线下面授培训:由专业培训机构或企业内部培训师组织,通过讲座、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2.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包括在线课程、视频教学、在线测验等;3.岗位培训: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4 培训时机安排非煤矿山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新员工入职等情况,确定合适的培训时机。
培训时机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入职培训:新员工入职后,应在岗位就任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2.定期培训:对已在职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3.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和风险情况,组织相应的专项培训。
2.5 培训资料准备非煤矿山企业应准备相应的培训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法规、行业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文件及相关说明材料;2.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程序等;3.培训讲义、课件等学习资料。
3. 考核标准3.1 培训成绩考核非煤矿山企业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培训成绩进行考核。
非煤矿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职工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减少职业危害,特制定本制度。
一、坚持“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二、由安全科组织新工人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劳动安全等规章制度。
三、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学习本矿有关劳动安全、卫生、劳动纪律等规章制度。
四、通过不少于70学时的组织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五、特殊专业技术工种,在相关文化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专业培训、考试及实际操作测评合格后,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上岗证方可上岗。
六,矿、班组要负责对新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本矿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危害因素、安全事项以及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培训学习。
七、采取“师带徒”、“一带一”的方法,进行本岗位实际操作和现场指导安全教育。
八、班组长负责本班组有关的工作性质、特点、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九、有关人员要不分时间,不论场合、不拘形式,经常地、反复地对职工进行广泛、深入系统地宣传、教育。
十、安全领导组每月要布置、督促、检查班组的安全教育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表扬和奖励典型的先进班组和个人。
十一、全矿员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和重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