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仿真分析报告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964.00 KB
- 文档页数:29
差分放大电路仿真分析差分放大电路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单元电路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
作为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级,差分放大电路几乎完全决定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差模输入特性、共模抑制特性、输入失调特性和噪声特性。
差分放大电路经由两个参数完全相同的晶体管组成,电路结构对称。
电路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因此差分放大电路具有四种形式: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以及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实验内容:一、理想差分放大电路1、绘制电路图启动Capture CIS程序,新建工程,利用Capture CIS绘图软件,绘制如下的电路原理图。
双击正弦电压源VS+的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设置AC为10mV,DC为0V,VOFF 为0,VAMPL为10m,VFREQ1kHz。
VS-的设置除AC为-10mV外,其余均与VS+同。
2、直流工作点分析选择Spice | New Simulation Profile功能选项或单击按钮,打开NewSimulation对话框,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Bias,单击 Create按钮,弹出Simulation Settings-Bias对话框,设置如下:保存设置,启动PSpice A/D仿真程序,调出PSpice A/D窗口,可以在PSpice A/D窗口中选择View | OutPut Filse功能菜单选项,查看输出文件。
在Capture CIS窗口中,单击作电压与电流值,如下图:3、双端输入是的基本特性上面的电路是双端输入的形式,可以利用上面的电路来分析双端输入时的电路特性。
将分析类型设为交流扫描分析AC Sweep。
选择PSpice | New SimulationProfile功能选项或单击按钮,打开New Simulation对话框,在Name文本框中输入AC,单击 Create按钮,弹出Simulation Settings-AC对话框,设置如下:启动PSpice A/D仿真程序,显示空的PSpice A/D窗口,选择Trace | Add Trace命令,在Add Trace窗口中设置如下图,即观察单端输出时的电压增益:V(OUT1)/ (V(VS+:+)-V(Vs-:+))。
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列写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在capture环境下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存盘。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需要强调的是,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自动”列写节点电压方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参考节点(即接地点)。
此外,一个元件为一条“支路”(branch),要注意支路(也就是元件)的参考方向。
对于二端元件的参考方向定义为正端子指向负端子。
三、示例实验应用PSPICE求解图1-1所示电路个节点电压和各支路电流。
图1-1 直流电路分析电路图R2图1-2 仿真结果四、选做实验1、实验电路图(1)直流工作点分析,即求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压和电流。
(2)直流扫描分析,即当电压源Us1的电压在0-12V之间变化时,求负载电阻R L中电流I RL随电压源Us1的变化曲线。
IPRINT图1-3 选做实验电路图2、仿真结果Is21Adc1.000AVs35Vdc3.200A R431.200A23.20VVs47Vdc1.200A 0VR142.800AIs32Adc 2.000A12Vdc2.800AIIPRINT3.200A10.60V 12.00V Is11Adc 1.000A18.80V 28.80V15.60V3.600VR222.800ARL13.200A18.80VVs210Vdc2.800A Is53Adc3.000AI42Adc图1-4 选做实验仿真结果3、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图1-5 选做实验直流扫描分析的输出波形4、数据输出V_Vs1 I(V_PRINT2)0.000E+00 1.400E+00 1.000E+00 1.500E+00 2.000E+00 1.600E+00 3.000E+00 1.700E+00 4.000E+00 1.800E+00 5.000E+00 1.900E+00 6.000E+00 2.000E+00 7.000E+00 2.100E+00 8.000E+00 2.200E+009.000E+00 2.300E+001.000E+012.400E+001.100E+012.500E+001.200E+012.600E+00从图1-3可以得到IRL与USI的函数关系为:I RL=1.4+(1.2/12)U S1=1.4+0.1U S1 (公式1-1)五、思考题与讨论:1、根据图1-1、1-3及所得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1. 理解电路基本理论,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2. 掌握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的使用方法。
3. 分析电路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针对一阶RC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规律和特点。
三、实验原理一阶RC电路由一个电阻R和一个电容C串联而成,其电路符号如下:```+----[ R ]----[ C ]----+| |+---------------------+```一阶RC电路的传递函数为:H(s) = 1 / (1 + sRC)其中,s为复频域变量,R为电阻,C为电容,RC为电路的时间常数。
根据传递函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当s = -1/RC时,电路发生谐振。
2. 当s = 0时,电路发生零输入响应。
3. 当s = jω时,电路发生零状态响应。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脑:用于运行电路仿真软件。
2. Multisim软件:用于搭建电路模型和进行仿真实验。
1. 打开Multisim软件,创建一个新的仿真项目。
2. 在项目中选择“基本电路库”,搭建一阶RC电路模型。
3. 设置电路参数,如电阻R、电容C等。
4. 选择合适的激励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5. 运行仿真实验,观察电路的响应波形。
6. 分析仿真结果,验证实验原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零输入响应当电路处于初始状态,即电容电压Uc(0-) = 0V时,给电路施加一个初始电压源,电路开始工作。
此时,电路的响应为电容的充电过程。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时间t的增加,电容电压Uc逐渐增大,趋于稳态值。
(2)电容电流Ic先减小后增大,在t = 0时达到最大值。
(3)电路的时间常数τ = RC,表示电路响应的快慢。
2. 零状态响应当电路处于初始状态,即电容电压Uc(0-) = 0V时,给电路施加一个激励信号,电路开始工作。
此时,电路的响应为电容的放电过程。
通过仿真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时间t的增加,电容电压Uc逐渐减小,趋于0V。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题目:电路仿真分析姓名:周XX学号:21306061108班级:13自动化(2)班专业:13自动化目录摘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0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01.1 基本原理 01.2 建立电路图 0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0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 02.1 基本原理 02.2 建立电路图 0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1)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1)3.1 基本原理 (1)3.2 建立电路图 (1)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1)4. 仿真分析总结 (1)摘要: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1.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2 建立电路图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基本原理,基本原理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2.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2.2 建立电路图基本原理,基本原理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基本原理,基本原理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3.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基本原理3.2 建立电路图基本原理,基本原理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基本原理,基本原理4. 仿真分析总结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4)1.1 基本原理:当开关连接到导线1时,此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把开关转换接到导线3时,此时电源电压并不起作用,电容释放其储存的能量,向外电路施激励引起响应。
因此,该过程为零状态。
1.2 建立电路图: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果:(1)a.当u=1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b.当u=10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c.当u=10m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分析及结论:由图a中的电容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可知,当开关在导线1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就是电阻R2两端的电压(当电阻R4时),故其值不变;由于电容相当于短路,所以没有电流通过它,其值也不变;而一段时间后把开关接到导线3时,电源电压给断路了,被充上电的电容充当电源释放电能,所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通过其的电流也减少。
电路设计与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EWB软件环境
2:掌握EWB建立电路及仿真运行方法,能够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指标
二、实验原理:
原理图1
三、实验过程:
1:分别在Tool工具栏当中选中与原理图1相匹配的电源V1(12v),三个电阻R1(1 kΩ)、R2(3kΩ)、R3(3 kΩ)、一个接地线.
2:用鼠标将所有的元器件按照原理图连接起来(原理图1).然后插入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图2).
图2
3:点击开始按钮,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仔细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最后实验结果电压表电流表示数与实际电路的理论值完全一致(图3).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出现了一次负数,最后检查原因是因为正负极接反了. 这个电路既有串联也有并联,有理论分析可知,串联同电流.并联同电压.根据电压表的示数满足理论分析值.都等于电源的电压.
通过本次试验,初步了解如何用Multisim软件设计最基础的简单电
路,并掌握了部分小技巧.。
multisim使用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在这里,我们将引入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是一种强大的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通过使用Multisim,可以实现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从而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Multisim使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整体结构,并简要概述Multisim的使用与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两个主题。
在“Multisim使用”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Multisim软件的背景、功能与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部分中,我们将描述一个具体的电路仿真实验,并包括实验背景、目的、步骤与结果分析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实验内容,并分享个人的实验心得与体会,同时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介绍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并探讨其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Multisim软件的详细介绍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的呈现,读者将能够了解Multisim的基本特点、功能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本文旨在激发读者对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兴趣,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与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Multisim使用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价值,促进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2. Multisim使用2.1 简介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仿真软件,由National Instruments(国家仪器)开发。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工具,能够模拟各种电子元件和电路的行为。
使用Multisim可以轻松地创建、编辑和测试各种复杂的电路。
2.2 功能与特点Multisim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和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者、工程师和学生选择使用的首选工具之一。
电路的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电路的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电路的仿真与设计方法,通过对特定电路的仿真与设计,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 实验装置与工具实验装置:计算机、仿真软件(如Multisim、PSPICE等)实验工具:万用表、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 实验原理与设计思路本次实验要求设计一个带有两个电阻R1、R2的电压分压器电路,输入电压Vin = 10V,输出电压Vout = 5V。
根据电压分压器电路的原理,电压分压比Vout/Vin等于两个电阻R2/(R1+R2),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电阻值R1、R2来满足要求的分压比。
设计思路如下:1. 假设一个电阻值,如R1=10kΩ;2. 根据分压比公式,解得R2=(Vout/Vin)*(R1+R2),代入已知值,即可求出R2;3. 选取合适的标准电阻值,如取最接近计算所得结果的标准电阻值。
## 实验步骤### 1. 建立仿真电路图在Multisim软件中,用元件库选择所需元件,依次添加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压源,并连接好相关引脚,建立电路图。
示意图如下:+15VR1Vin + VoutR20V### 2. 设计电路参数根据设计思路,已知输入电压Vin = 10V和输出电压Vout = 5V,假设电阻R1 = 10kΩ。
根据分压比公式,可以计算出电阻R2:Vout/Vin = R2/(R1+R2)5/10 = R2/(10+R2)0.5 = R2/(10+R2)0.5*(10+R2) = R25 + 0.5R2 = R25 = 0.5R210 = R2因此,我们选择R2 = 10Ω。
### 3. 添加标准电阻并进行仿真在Multisim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标准电阻值,分别为10kΩ和10Ω,将它们添加到电路图中,并进行仿真。
### 4. 分析仿真结果根据仿真结果,可以得到输出电压Vout的实际值。
通过比较实际值与设计要求的输出电压Vout = 5V,判断电路设计是否成功。
电气仿真分析报告模板介绍电气仿真是指通过电脑模拟电气系统的行为来进行实验、测试和分析的过程。
电气仿真分析报告是通过电气仿真软件得到的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电气仿真分析报告的编写应该精确、简洁、清晰、完整,其中应该包括电路仿真结果、仿真结果分析和结论。
电路仿真结果在分析电路仿真结果时应该涵盖以下内容:电路拓扑图可以给出电路的基本拓扑结构,以保证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仿真结果。
仿真输入条件给出仿真的输入条件,例如电路组件、电路输入参数等,并确保这些条件已经经过充分的测试和分析。
仿真输出结果展示仿真输出结果,包括电路中各部分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等内容。
在展示波形时,应该标明信号名称、时间单位、垂直单位等信息。
分析信号分析仿真结果中各部分信号的特点,包括波形、幅值、相位、频率等,也可进行相关的参数计算和分析。
记录仿真结果应该明确的记录下仿真结果,以备后续需要(如修改)。
结果分析在电路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涵盖以下几个部分:参数计算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各部分信号的相关特点和参数,并加以分析。
结果总述综合分析各部分结果,并总结出实验结果的特点、规律、缺陷等重要信息。
结论在结果总述的基础上,给出适当的结论,概括电路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等。
备注在编写电气仿真分析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布局和排版报告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布局和排版,使报告干净、整洁、易读、易理解。
图表标注在给出图片和表格时,应该标注清晰,要求图、表中要有精确的标题、标注、标度、单位等信息。
基础知识作为电气仿真分析师,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借鉴一些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结果分析的质量。
精力和时间报告需要占用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进行编写与整理,需要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保证报告质量与实验目的的一致性。
总结电气仿真分析报告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良好的分析报告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效率和结果分析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电气仿真分析结果可以提供更为准确、快速的技术数据支援。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概念;2.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3. 熟悉电路的仿真软件,如Multisim等;4. 通过实验,验证电路的理论知识,提高电路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路分析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路仿真等。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元件组成;2.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4. 电路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路实验箱;2. 万用表;3. 仿真软件(如Multisim);4.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四、实验内容1. 电路元件的识别与测量:识别电路元件,测量其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验证: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分析简单电路,验证理论;3. 电路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理论。
五、实验步骤1. 识别电路元件,测量其参数;2.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分析简单电路,验证理论;3. 在仿真软件中搭建电路,进行仿真分析;4. 对比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元件的识别与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到各元件的参数;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验证结果: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理论;3. 电路仿真结果:在仿真软件中搭建电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理论。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电路仿真等知识;2. 提高了电路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电子技术奠定了基础;3.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误差,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
八、实验报告撰写注意事项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与设备、内容、步骤、结果与分析、总结等部分;2. 实验数据应准确、完整,分析过程应清晰、严谨;3. 实验报告应遵循学术规范,不得抄袭。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Multisim实现电路仿真分析的主要步骤。
(2)用仿真手段对电路性能作较深入的研究。
二、实验内容1.晶体管放大器共射极放大器(1)新建一个电路图(图1-1),步骤如下:①按图拖放元器件,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并用导线连接好。
②依照电路图修改各个电阻与电容的参数。
③设置信号发生器的参数为Frequency 1kHz,Amplitude 10mV,选择正弦波。
④修改晶体管参数,放大倍数为40,。
(2)电路调试,主要调节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
若集电极与发射极的电压差不在电压源的一半上下,就调节电位器,直到合适为止。
(3)仿真腹有诗书气自华(↑图1)(↓图2)腹有诗书气自华2.集成运算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都有信号输入,电路如图1-2所示。
信号发生器1设置成1kHz、10mV的正弦波,作为u i1;信号发生器2设置成1kHz、20mV的正弦波,作为u i2。
满足运算法则为:u0=(1+R f/R1)*(R2/R2+R3)*u i2-(R f/R1)*u i1仿真图如图3图1-2腹有诗书气自华图33.波形变换电路检波电路原理为先让调幅波经过二极管,得到依调幅波包络变化的脉动电流,再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部分,就得到反映调幅波包络的调制信号。
电路图如图1-4,仿真结果如图4.腹有诗书气自华图1-4 调幅波检波电路图4 调幅波检波电路仿真结果腹有诗书气自华三、结果分析参数不同所得的波形不同,太大或太小都会失真。
四、仿真中遇到的问题仿真中,Channel A的波看起来一直是一条直线,检查连线没有错误,更改参数也没有变化,微调Scale也看不出差别,此时继续调Scale,调到一定程度会看到波形。
五、使用Multisim的体会我觉得Multisim这个软件主要有以下优点:1) 基本器件库较全,如电源、电阻、三极管等等不仅有,而且有很多的种类。
2) 比较符合现实,我发现很多电路元件是可以自己制定其运行情况的(如可以把三极管设置成漏电等)这样在实际中更具有实用性。
电子电路multisim仿真实
验报告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班内序号:XXX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掌握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仿真方法。
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
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三极管)双踪示波器波特图示仪直流电源
三:仿真结果
(1)电路图
其中探针分别为:
探针一探针二
(2)直流工作点分析。
(3)输入输出波形
A通道为输入波形B通道为输出波形
四:实验流程图
开始
选取实验所需电路元件
及测量工具
合理摆放元件位置并连
接电路图
直流特性分析
结束
五:仿真结果分析
(1)直流工作点
电流仿真结果中,基极电流Ib为7.13u,远小于发射极和集电极,而发射极和集电极电流Ie和Ic近似相等,与理论结果相吻合。
电压仿真结果中,基极与发射极的电位差Vbe经过计算约为0.625V,符合三极管的实际阈值电压,而Vce约为5.65V。
以上数据均满足放大电路的需求,所以电路工作在放大区。
(2)示波器图像分析
示波器显示图像中,A路与B路反相,与共射放大电路符合。
六:总结与心得
这次的仿真花费了大量时间,主要是模块的建立。
经过本次的电子电路仿真实验,使我对计算机在电路实验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计算机仿真的好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仿真可以大大的减轻实验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更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所以对仿真的学习是极为必要的。
电路仿真测试报告
本次电路仿真测试主要测试了一种基于单极性电力源的直流电压升压转换器电路,以下为测试报告:
1.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评估电路的性能指标,如升压倍率、效率等。
2.测试环境
使用软件:LTSpice XVII
模拟器件:理想电源、二极管、电感、电容和负载。
3.测试步骤
1) 绘制电路图和电路参数设置
根据电路原理图,通过LTSpice XVII绘制相应电路图,并设置电路元件参数和模拟器材的参数。
2) 运行仿真
在设置好电路图和参数后,运行仿真程序,并记录输出结果。
3) 数据测量
通过仿真软件提供的工具,对输出结果进行测量,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
4) 数据分析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分析,计算升压倍率、效率等性能指标。
4.测试结果
1) 电路稳定性
在仿真测试中,经过长时间运行,电路未发生明显的振荡和失控现象,证明了电路的稳定性。
2) 性能指标
在本次测试中,电路的输入电压为12V,输出电压为78V,升压倍率约为6.5
倍,效率为85%左右,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指标。
5.测试结论
本次测试验证了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证明电路符合设计要求,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和优化,并结合实际场景,对电路进行调整和改善,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稳定性。
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模拟电路仿真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专业仿真软件,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模拟电路是用于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信号的电子电路。
它能够复制或放大这些信号,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模拟电路通常由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组成。
三、实验步骤1. 打开仿真软件,创建一个新的模拟电路设计。
2. 根据实验要求,添加所需的电子元件和电源。
3. 连接各元件,构成完整的模拟电路。
4. 调整电源和各元件的参数,观察并记录电路的输出结果。
5. 根据实验要求,对电路进行测试和调整,直到达到预期效果。
6. 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7.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本次模拟电路仿真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RC振荡电路。
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我们观察到了不同频率的振荡波形。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够有效地产生振荡信号,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和电容的值来调整振荡频率。
2. 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RC振荡电路来模拟一个简单的振荡器。
当电流通过电阻和电容时,会产生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电压。
该电压在电容两端累积,直到达到某个阈值,才会发生振荡。
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我们可以改变电压累积的速度和阈值,从而调整振荡频率。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改变电阻或电容的值时,振荡波形也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该电路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和波形质量。
五、实验总结与建议本次模拟电路仿真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使用仿真软件,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电路设计和测试,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元件参数来优化电路性能。
建议在今后的实验中,可以尝试设计更加复杂的模拟电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意遵守实验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脑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电脑模拟电路的仿真方法和技巧;3. 分析电脑模拟电路的性能指标,提高电路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脑模拟电路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对实际电路进行模拟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搭建电路模型,可以预测电路的性能,优化电路设计。
实验中主要使用到的软件是Multisim。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路搭建以一个简单的RC低通滤波器为例,搭建电路模型。
首先,在Multisim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电路,然后按照电路图添加电阻、电容和电源等元件。
将电阻和电容的参数设置为实验所需的值。
2. 仿真设置在仿真设置中,选择合适的仿真类型。
本实验选择瞬态分析,观察电路在时间域内的响应。
设置仿真时间,本实验设置时间为0-100ms。
设置仿真步长,本实验设置步长为1μs。
3. 仿真运行点击运行按钮,观察仿真结果。
在Multisim软件的波形窗口中,可以看到电路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4. 数据分析分析仿真结果,观察电路的频率响应、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本实验中,观察RC 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通带增益和阻带衰减等性能指标。
5. 结果优化根据仿真结果,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优化电路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电容值来改变截止频率,通过调整电阻值来改变通带增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频率响应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RC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约为3.18kHz。
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在截止频率以上,电路的幅度衰减明显。
2. 幅度响应在通带内,RC低通滤波器的增益约为-20dB。
在阻带内,增益约为-40dB。
3. 相位响应在截止频率以下,电路的相位变化约为-90°;在截止频率以上,相位变化约为-180°。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电脑模拟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2. 掌握了Multisim软件在电路仿真中的应用;3. 分析了电路性能指标,提高了电路设计能力。
实验报告院(系):学号:专业:实验人:实验题目:运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Pspice软件的运用方法,以及电路仿真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电路仿真的方法分析各种电路。
3、通过电路仿真的方法验证所学的各种电路基础定律,并了解各种电路的特性。
二、软件简介Pspice是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分析程序,Pspice起初用在大规模电子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后来推出了能在 PC上运行的Pspice软件。
Pspice5.0以上版本是基于windows 操作环境。
Pspice软件的主要用途是用于于仿真设计:在实际制作电路之前,先进行计算机模拟,可根据模拟运行结果修改和优化电路设计,测试各种性能,不必涉及实际元器件及测试设备。
三、具体实验内容A、电阻电路(实验一exe 3.38、实验二exe 3.57)1、原理说明:对于简单的电阻电路,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仿真分析时,现在要在capture环境(即Schematics程序)下画出电路图。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求电压的,因此,在绘制电路图时,一定要有零点(即接地点)。
同时,要可以用电路基础理论中的方法列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步骤:(1)打开Schematics程序,进入画图界面。
(2)原理图界面点击Get New Part图标,添加常用库,点击Add Library ,将常用库添加进来。
本例需添加Analog( 包含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Soure(包含电压源、电流源等电源器件)。
在相应的库中选取电阻R,电压源IDC, F1(实验一),以及地线GND,点取Place 放到界面上。
(3)调节好各元件的位置以及方向,并设好大小,最后连线,保存。
(4)按键盘“F11”(或界面smulate图标)开始仿真。
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 窗口。
综合设计 设计1:设计二极管整流电路。 条件:输入正弦电压,有效值220v,频率50Hz; 要求:输出直流电压20V+/-2V 电路图:
波形图如下:
结果:通过电路,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成了大约20V的直流电。 结论分析:先用变压器将220V的交流电转化为20V的交流电,再用二极管将20V交流电的负值滤掉,电容充当电源放电而且电压保持不变,因为一直有来自二极管的电流充电,而且周期为0.02秒,即电容两端电压能维持不变的放电到输出端。将电容的C调的小一点可以使充放电的速度加快,就可以使得输出电压变化幅度很小。 设计2:设计风扇无损调速器。 条件:风扇转速与风扇电机的端电压成正比;风扇电机的电感线圈的内阻为200欧姆,线圈的电感系 为500mH。风扇工作电源为市电,即有效值220V,频率50Hz的交流电。 要求:无损调速器,将风扇转速由最高至停止分为4档,即0,1,2,3档,其中0档停止,3档最高。 电路图:(开关从下至上依次为0,1,2,3档)
开关置0档,风扇停止,其两端电压波形如下图: 开关置1档,风扇转速最慢,其两端电压波形如下图:
开关置2档,风扇转速适中,其两端电压波形如下图: 开关置3档,风扇转速最快,其两端电压波形如下图:
结果:由图可知,当开关分别置0,1,2,3时,风扇两端的电压依次增大,其中当风扇置0档时,电压为零,满足风扇转速与风扇电机的端电压成正比的条件。 结论分析: 设计3:设计1阶RC滤波器。 条件:一数字电路的工作时钟为5MHz,工作电压5V。但是该数字电路的+5v电源上存在一个100MHz的高频干扰。 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RC电路,将高频干扰滤除。 电路图:
结果:由图知,滤过的波形的频率与5MHz基本一致,将高频100MHz滤去,符合题意要求。 结论分析:通过简单的RC电路,用低通函数H(jw)=H0Wc/(jw+Wc),计算出了电路中所需的电阻大小及电容大小。最终达到滤除电源电压中的高频成分,使低频成分通过的目的。 设计4:降低电力传输损耗电路的设计 条件:一感性的电力传输线(包含电路损耗),负载为感性阻抗,传输电压可变。电路等效结构如图4。2-1所示。 电路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电子仿真实验报告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仿真实验报告模电课后仿真分析报告学院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指导老师______二极管静态和动态电压的测试仿真数据结论(1)比较直流电源在1V和4V两种情况下二极管直流管降压可知,二极管的直流电流越大,管压降越大,直流管压降不是常数。
(2)比较直流电源在1V和4V两种情况下二极管直流管降压可知,二极管的直流电流越大,其交流管压降越小,说明随着静态电流的增大,动态电阻将越小;两种情况下电阻的交流压降均接近输入交流电压值,说明二极管的动态电阻很小。
共源放大电路测试仿真数据结论(1)由2n7000的转移特性可得ugs(th)=2V,IDo=199.182mA。
由于ugs变化时iD变化较快,因此用电子仪器测量时,应特别注意不能超过场效应管的最大功耗,以免烧坏。
(2)当电阻Rg2增大时,ugsQ减小,IDQ减小,uDsQ增大,|Au|减小。
由此说明,在Rd和RL不变的?情况下,调整电路参数增大IDQ是提高电路电压放大能力的有效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调节Rg2时,要始终保证效应管工作在恒流区,保证电路不是真。
(3)由ugs(th)=2V,IDo=199.182mA和公式gm?2ugs(th)IDo?IDQ,分别计算Rg2等于6?和6.1?时的gm分别为13.7ms和10.4ms,因此电压放大倍数Au??gm(Rd//RL)??13.7?5??68?Au??gm(Rd//RL)??10.5?5??52?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测试静态工作点调试电压放大倍数测试共模放大倍数的测试篇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式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一、本仿真实验的目的查阅教材第八章内容可以知道,本实验中三个运放运放一和运放三作为电压比较器,另一个运放的输出电压与Rc电路充放电有关。
因此预计运放一和运放三输出波形为方波,运放二输出与运放一输出波形频率相同的。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记录 ———————————————————————————————— 作者: ———————————————————————————————— 日期: 电路仿真分析报告 题目: 电路仿真分析 姓名: 周XX 学号: 21306061108 班级: 13自动化(2)班 专业: 13自动化 目录 摘要: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 0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0 1.1 基本原理 ..................................................................................................... 0 1.2 建立电路图 ................................................................................................. 0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 0 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 ......................................................................................... 0 2.1 基本原理 ..................................................................................................... 0 2.2 建立电路图 ................................................................................................. 0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 1 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 1 3.1 基本原理 ..................................................................................................... 1 3.2 建立电路图 ................................................................................................. 1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 1 4. 仿真分析总结 .............................................................................................................. 1 摘要: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1.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
2.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
3.1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2 建立电路图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4. 仿真分析总结 1.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4) 1.1 基本原理: 当开关连接到导线1时,此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一段时间后,把开关转换接到导线3时,此时电源电压并不起作用,电容释放其储存的能量,向外电路施激励引起响应。因此,该过程
为零状态。 1.2 建立电路图:
1.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果: (1)a.当u=1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b.当u=100u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c.当u=10mf时,电容电压、电流参数曲线: 分析及结论:由图a中的电容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可知,
当开关在导线1时,电源电压给电容充电,电容两端的电压就是电阻R2两端的电压(当电阻R4时),故其值不变;由于电容相当于短路,所以没有电流通过它,其值也不变;而一段时间后把开关接到导线3时,电源电压给断路了,被充上电的电容充当电源释放电能,所以其两端的电压减小,通过其的电流也减少。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相同。通过比较图a,b,c中电压、电流曲线变化,可以总结出,电容越大,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慢。 (2).当u=10uf一定时; a.电压源为正弦波时, b.电压源为三角波时, c.电压源为矩形波时,
分析及结论:当开关与导线1相接时,电源分别为正弦波、三
角波、矩形波,因为它们都是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规律不同,所以电容两端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曲线也不同;但开关连接到导线3时,其电压、电流都减小,但变化趋势有点区别。
2.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5) 2.1.基本原理:
当开关J1与导线2相连时,此时的电路中含有独立电源V1,电
感L1对其具有阻碍作用且同时进行储存电能。当开关J1与导线1相连时,电路中无独立电源,此时电路的响应由储能元件电感L1产生激励。因此,该过程为零输入。 2.2.建立电路图:
2.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1).a.当L=1H时, b.当L=100mH时,
c.当L=10mF时, 分析及结论:由图a中的电感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可知,
当开关在导线2相连时,电感L1对其具有阻碍作用且同时进行储存电能,所以电压为0,而通过电感的电流就是通过电源的电流,所以恒定。而一段时间后把开关接到导线1时,电源电压给断路了,被充上电的电感充当电源释放电能,所以通过其的电流减少,其两端的电压瞬间变大,反向充电,再接着减小至0。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的形状相同。通过比较图a,b,c中电压、电流曲线变化,可以总结出,电感越小,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快;电感越大,其放电时电压、电流减小的越慢。
(2).当L=1H时 a.电源为正弦波时, b.当电源为三角波时, c.当电源为矩形波时, 分析及结论:
当开关与导线2相接时,电源分别为正弦波、三
角波、矩形波,因为它们都是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规律不同,所以电感两端的电压、电流的变化曲线也不同;但开关连接到导线1时,其电压都瞬变,反向充电,随后电压、电流都减小。
3.一阶电路全响应仿真分析(习题7-6) 3.1.基本原理:
当开关J1打开的时,电路中存在独立电源V1,且独立电源
对电容电感进行充电。开关闭合后,含电感、电容的左右两边各形成回路,而电源被含开关K1断路,所以形成的左回路中电感作为电源进行放电;右回路电容继续充电。所以,此过程为全响应。 3.2.建立电路图: 3.3. 仿真结果分析及结论: (1).当L=1H时, a.电容电压、电流变化曲线 电感电压、电流变化曲线: 分析及结论:上图中a橘黄色的曲线是电容电压变换曲线,
红色的曲线为电容电流变化曲线(因为示波器不能直接测出电流,所以串联一个电阻,通过测串联后的电压曲线,由I=U/R就可以推断出电流的变化曲线和电压变化曲线的形状相同),b中红色曲线为电压变化曲线,蓝色曲线为电流变化曲线,当开关J1打开的时,电路中存在独立电源V1,且独立电源对电容C1、电感L1进行充电,此时的电容相当于断路,其两端电压是R3两端电压减去R2两端电压为恒定值,电流为0,;电感两端的电流也为恒定值,电压为0;当开关闭合后,含电感L1、电容C1的左右两边各形成回路,而此时电源被含开关K1断路,所以形成的左回路中电感作为电源进行放电;右回路电容也放电,随着电能的减少,电压、电流均减少。 (2). (a).当L=1H,C=200mF时, 电感:
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