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 格式:ppt
- 大小:817.00 KB
- 文档页数:18
高考第12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1949~1978年)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考点一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外交政策与成就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意义(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
②性质:临时宪法。
③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
④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②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内容: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④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