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区域生态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40
烟台海域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烟台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海港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海域景观。
本报告将对烟台海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海水质量、海洋生态、海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 海水质量分析近年来,烟台海域的海水质量整体保持了较好的状态。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海域的水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优良标准。
然而,部分海域的水质指标略有波动,可能受到沿岸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的影响。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应当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的入海量。
3. 海洋生态状况分析烟台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类鱼类、贝类、海藻等。
同时,该海域还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不合理的渔业管理,烟台海域的生态状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一些重要物种的数量出现了下降,部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
4. 海洋经济分析烟台海域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海洋产业包括渔业、海运业、海洋旅游等。
其中,渔业是烟台海域的传统产业,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有着重要影响。
海洋旅游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应当加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5. 结论通过对烟台海域的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烟台海域在海水质量、海洋生态和海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然而,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促进烟台海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渔业资源管理,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烟台海域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以上是对烟台海域现状的分析报告,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1. 烟台市统计局. 烟台统计年鉴. 2021.2. 烟台市渔业海洋局. 烟台市渔业资源与环境评估报告. 烟台: 烟台出版社, 2020.。
近20年来烟台典型地区海湾海岸线的变化
宫立新;金秉福;李健英
【期刊名称】《海洋科学》
【年(卷),期】2008(032)011
【摘要】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复合的方法,对烟台四个时相的TM影像进行处理并比较四个时相的海岸线长度和海湾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自1986年到2004年近20年的时间里,龙口湾、套子湾和芝罘湾三个海湾的海岸线总体趋势是增长的,海湾面积则呈减少趋势.认为人为因素是烟台海岸线长度波动和海湾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些变化对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宫立新;金秉福;李健英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25;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近20年江苏省海岸线和滩涂面积变化的遥感监测 [J], 王志明;李秉柏;严海兵;黄晓军
2.基于RS的近20年渤海湾沿岸围填海空间利用变化分析 [J], 刘晓颖;倪衡
3.近20年天津市海岸线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J], 张雨;陈思露;郭鑫;
4.南海周边国家近20年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J], 朱国强;苏奋振;张君珏
5.近40年烟台市海岸线及近岸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效应分析 [J], 丁偌楠;王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阳湿地公园介绍简介海阳湿地公园位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是一个以湿地自然保护和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是国内著名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历史创立海阳湿地公园于2005年正式建立,旨在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发展与壮大随着公园的建设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和访问海阳湿地公园。
公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地理概况海阳湿地公园地处烟台市东南部,毗邻黄海。
公园总面积约3000多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公园内拥有湿地、海滨、沙洲等多种生态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公园的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环境湿地资源海阳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包括湿地植被、湿地动物和湿地微生物等。
公园内的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链,维持着湿地的独特生态环境。
鸟类资源公园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途径,每年春秋季,都会有大量珍稀的鸟类在公园内栖息或停留。
其中,黑颈鹤、红嘴鸥、黄腹角鸮等鸟类是公园内的重要代表。
植被资源海阳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包括芦苇、莎草、菱角等。
这些植被不仅为湿地提供了生态屏障,还为众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主要景点湿地观景台湿地观景台是海阳湿地公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湿地公园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湿地生态的独特魅力。
生态探险区公园内设有生态探险区,提供给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机会。
游客可以参加生态导览活动、体验湿地生态保护工作等,增强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观鸟平台公园内设有多个观鸟平台,供鸟类爱好者观测和拍摄鸟类。
平台设施完善,提供了良好的观鸟条件,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前来观赏。
湿地漫步道湿地漫步道穿越了公园的核心湿地区域,贯穿了各个景点。
游客可以在漫步道上漫步,近距离观察湿地植被、动物等,感受湿地带来的宁静与美丽。
参观须知为了保护和维护海阳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游客在参观时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1. 不随意采摘、破坏湿地植被。
烟台市市区水体环境保护功能区划
为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本区划。
本区划依据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立足现状、着眼发展,重点围绕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对市区陆域和近岸海域按不同功能划分出相应的保护区。
市区陆域水体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包括夹河流域地表水和市区范围内地下水两部分。
根据《地面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划分出:饮用水源保护区,景观水域保护区,工业调剂用水保护区和规划水源保护区。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饮用水取水区划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主要水体分布区划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补给区划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相应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均按国家(89)环管字第201号文件执行。
烟台市市区陆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结果见表一、表二。
烟台市失去近岸海域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划分出特殊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混合区,结果见表三。
本区划解释权归烟台市环境保护局。
烟台市市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烟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表
烟台市市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
烟台的海资料介绍烟台市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东南沿海,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城市。
烟台的海资料涵盖了海洋生态、渔业资源、海洋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烟台的海洋资源情况。
海洋生态烟台的海洋生态丰富多样,拥有大量的海洋生物种类和珊瑚礁资源。
烟台市沿海地形复杂,包括海湾、岛屿、滩涂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
而且,由于长期保护和管理,烟台的海洋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海洋生物种类烟台的海域中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其中包括各类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
部分重要的海洋生物有大黄鱼、鲍鱼、海胆、海带等。
这些海洋生物丰富了烟台的海产品资源,也是当地渔业的重要支撑。
珊瑚礁资源烟台沿海地区的部分海湾和岛屿上分布着珊瑚礁,这些珊瑚礁是烟台海域重要的生态景观和海洋生物栖息地。
同时,珊瑚礁也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前来探索。
不过,为了保护珊瑚礁资源,游客需要遵守相应规定,不损坏环境。
渔业资源烟台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烟台的渔业资源以海洋渔业为主,包括海捕渔业和海养渔业。
海捕渔业烟台的海捕渔业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包括渔船作业和渔港渔市场。
烟台的渔船数量庞大,拥有众多的渔船种类,如拖网船、围网船和刺网船等。
这些渔船每年捕捞大量的海产品,为烟台市民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
海养渔业烟台的海养渔业以海水养殖为主,主要包括海带养殖和贝类养殖等。
海带养殖是烟台重要的水产品养殖方式之一,烟台的海域适宜海带生长,并且烟台的海带品质优良。
贝类养殖主要包括鲍鱼、扇贝等,这些贝类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价值。
海洋旅游烟台的海洋旅游是该市的重要特色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烟台有着美丽的海滩和海岛,而且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海洋旅游项目。
海滩烟台有着许多美丽的海滩,如海滨浴场和风景名胜区。
这些海滩沙质细腻,水质清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沐浴阳光。
海岛烟台周边有多个著名的海岛,如芝罘岛、蓬莱岛和长岛等。
这些海岛以其独特的风光和海洋文化而闻名,成为游客们喜爱的旅游景点。
烟台最有发展前景的区烟台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烟台市最具发展前景的区域:一、开发区烟台开发区位于烟台市西南部,是烟台市的经济发展重心。
开发区内集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园区,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同时,开发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随着创新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开发区将逐渐成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的创新创业中心。
二、蓬莱区蓬莱区位于烟台市东北部,是烟台市的重要旅游区域。
蓬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蓬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未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蓬莱区将成为烟台市的旅游产业核心区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三、长岛县长岛县是烟台市辖下的一个县,位于烟台市东南部,是中国东海最大的岛屿之一。
长岛县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原生态的旅游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
长岛县还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未来,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长岛县将成为烟台市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
四、芝罘区芝罘区位于烟台市中心,是烟台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芝罘区内拥有众多的商业、金融、文化机构和大型企业,是烟台市最繁华的地带之一。
同时,芝罘区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未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服务业的发展,芝罘区将成为烟台市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总之,烟台市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其中开发区、蓬莱区、长岛县和芝罘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区域。
随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这些区域将成为烟台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为了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格局形成原因、演变规律、评估体系、实践应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由不同生态空间和生态过程构成的有序组合,以及各空间单元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
它强调的是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优化,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空间性、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其目标是实现区域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等。
例如,地貌形态、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分布和功能;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特征。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这些因素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从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客观地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优劣,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
该评估体系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并引入定量指标和模型进行分析。
例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生态足迹法等都可以用于评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监测和评估。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以某城市为例,说明如何进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与生态保护措施的制定。
山东连翘基地山东连翘基地是山东省烟台市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具有重要环境意义的生态结构系统。
连翘基地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崂山沿海,距离烟台市中心约130公里,面积约676公顷。
连翘基地原本是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常见植物的收集基地,于2008年7月,被国家规划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区,同年11月,烟台市政府正式挂牌建立山东连翘基地。
连翘基地位于烟台芝罘沿海,平均海拔6米,湖中水位浮动较大,夏季最低水位仅2米,冬季最高水位可达13米,湖水深浅不一,与环境温暖湿润有关,湖内多为淡水植物,湖畔植被环绕,湖泊的环境保护作用显著。
连翘基地是多学科、多学科联合考察的重大生态实验平台,涉及植被、水文、生物、地质、生态、环境等多个学科领域,是国家重点集中在环境研究的重要基地。
基地建立初期,对连翘湖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评估研究,依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连翘湖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类型和有机质含量等特征,为重点保护区划定界线,并实施具体的保护措施。
山东连翘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全面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发掘更多的物种特征和有利条件,联合国家环境科学研究院,采用高科技手段,逐步改善界址、河岸形态,开展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发展湖区湿地合理利用;开展湖泊改造的研究;综合各地子湖水体生物质调查;探索湖泊水文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研究,为湖泊的生态系统、水质及水体的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连翘基地是一个珍贵的水环境资源,可以积极推动连翘湖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
基地有着珍贵的植物资源,有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其中包括连翘木、无患子等。
除此之外,基地还有14种濒危物种,如鸥嘴鹬、棕背企鹅等,被水域底栖动物也十分丰富。
因此,恢复连翘湖水域生态、恢复优良的水环境,保护和繁育濒危物种成了连翘基地管理上的重要使命。
山东连翘基地正在积极落实全面、系统的保护措施,重点抓好连翘湖水体恢复和水质改善,加强人口、监测、调查等有关技术和管理研究,控制湖泊栖息地的持续受损,努力保护湖泊生态和水环境质量,为保护优良的环境以及提供更高的人居环境质量作出贡献。
海阳湿地公园介绍海阳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是一处集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该公园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是烟台市内最大的湿地公园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海阳湿地公园。
一、自然保护海阳湿地公园是一处生态环境优美的湿地,这里有着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
公园内有着大片的芦苇荡、红树林、水生植物等,这些植被为众多的水鸟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公园内还有着多个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海滩等,这些生态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公园内的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到各种珍稀的水鸟和植物。
二、科普教育海阳湿地公园是一处科普教育基地,公园内有着多个科普展馆和科普教育区。
科普展馆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科普教育区则是为游客提供了多种科普教育活动,包括湿地生态考察、湿地生态讲座、湿地生态实验等,这些活动旨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三、休闲娱乐海阳湿地公园也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内有着多个休闲娱乐设施。
公园内的湿地步道是游客散步、观鸟的好地方,步道两旁的芦苇荡和红树林也为游客提供了阴凉的休息场所。
公园内还有着多个儿童游乐区,包括水上乐园、儿童乐园等,这些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游玩场所。
此外,公园内还有着多个餐厅和休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海阳美食,享受湿地风光。
海阳湿地公园是一处集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这里有着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和多种休闲娱乐设施,是一个适合全家人出游的好去处。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片美丽的湿地,让它成为我们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烟台南山康养旅游胜地建设优势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
对于烟台来说,南山地区是其康养旅游发展的宝藏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而南山康养旅游胜地建设所拥有的发展优势也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手。
1. 地理位置的优势。
南山地处青岛和烟台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
当地气候温和,海滨风光秀丽,便于旅游度假。
南山地区面积较大,包括了几个海岛和半岛,拥有着许多独具特色的景点。
2. 生态环境的优势。
南山地区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完善,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因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修复作用。
南山地区的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可为游客提供不同的野外体验活动,获得难忘的旅游体验。
3. 文化底蕴的优势。
南山地区是道教名山九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道教文化底蕴。
南山塔、南山寺、南山庙会等都是重要的文化遗址,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内涵。
此外,南山地区还是烟台市民俗文化的代表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和文化节庆都在此地举办。
4. 旅游基础设施的优势。
南山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等多方面。
其中有不少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和服务,例如南山度假村、南山温泉等,能够满足游客需求,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产品。
5. 行业配套服务体系的优势。
南山地区在旅游行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
例如已经建成的南山旅游导游培训中心、南山旅游扶贫带动示范基地等,都是行业配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升了南山康养旅游胜地的品牌价值和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南山康养旅游胜地建设所拥有的发展优势不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生态环境的优势,还包括了文化底蕴的优势、旅游基础设施的优势和行业配套服务体系的优势。
这些优势将为南山康养旅游胜地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使得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烟台地下水污染情况1、烟台水资源分布情况中国沿海地区缺水形势非常严峻, 沿海城市和岛屿乡镇人均水资源量大部分低于500 m3,烟台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5 m3, 属于严重缺水城市。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是支撑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
近年来, 烟台市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水资源形势日趋紧张。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的支撑能力, 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将可能成为烟台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1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1 水资源严重匮乏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 陆地面积13 497 km2, 位于119°34′~121°57′E, 36°16′~38°23′N, 北濒渤海、黄海, 与辽东半岛对望。
境内以丘陵为主, 大沽夹河、东五龙河分别南流或北流入海, 受地理条件限制, 无客水入境。
烟台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675.3 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 745.7 mm。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的有效储量为28.12×108 m3。
按2004 年常住人口算,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5 m3, 不足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5, 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000 m3 的缺水下限, 每公顷占有水资源量为6 859.5 m3, 仅为全国水平的24.8 %, 属资源性缺水城市。
缺水已成为烟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2 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地表水调蓄能力低下全市年平均降水量675.3 mm, 降水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一是年际变化大, 降水最大年( 1964 年) 达1 173.7 mm, 最小年( 1986 年) 仅有412.2 mm。
二是年内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6~8 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0 %左右, 然而, 汛期正是农田灌水量最少的时期, 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水资源大量弃泄;枯水期多数河流干涸, 水源奇缺, 却又是农田用水季节。
烟台市绿化状况调查一、城市概况烟台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渤海、黄海相拥,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烟台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
二、自然环境概况烟台市市区地处胶东半岛中部,黄海之滨,北部隔海与辽东半岛相望。
地处东经121°02'-121°56',北纬37°04'-37°38'之间,全区总面积2643.6km2。
烟台市属于低山丘陵区,由于地壳长期的不等量上升,差别性侵入或岩浆的侵入隆起等,形成了断块山、断裂谷、河谷和平原,并由于流水的贯穿分割,造成沟谷众多,故本区地貌有"破碎丘陵"之称。
三、植被特征烟台市属于温带中生落叶阔叶林区系。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但由于农垦历史悠久,原始森林植被破坏殆尽,现有的自然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全区绿化总面积699.42平方公里覆盖率33.2%木本和藤本植物70科457种草木植物120科742种栽培植物41科150种自然植被因对生境条件有选择性,并与地形和土壤有密切关系,故在烟台市条件下自然植被除以针叶树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外,灌草丛分布面积也较大,农田植被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面积大。
臭椿灌木合欢荆条石竹四、烟台市区绿化问题分析烟台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及标准烟台市的绿化足迹供给情况烟台市的绿化足迹需求情况由以上分析可见,烟台市区的人均绿化足迹需求为0.8494ha2/人,绿化承载力为0.1449ha2/人,人均生态赤字达0.7045ha2/人。
由于城市是依据人们的意愿建设起来的生态系统,它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资源的满足,还必须依赖城市边界之外的有生产能力的生态系统来生产供城市消耗所需的粮食、水及可更新资源。
烟台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李玉春;于培湖;迟宗钦;刘瑞珍;聂磊;李俊国【摘要】烟台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积大、利用广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基础和屏障.分析了烟台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强湿地保护、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对策.【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20【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对策;烟台市【作者】李玉春;于培湖;迟宗钦;刘瑞珍;聂磊;李俊国【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山东省烟台市森林保护站,山东烟台264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河道纵横,自然湿地类型多、面积大,生物资源丰富,是保证烟台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日益突出的污染问题,使湿地及其效益面临严重威胁。
笔者针对烟台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湿地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1 湿地资源现状及其生物多样性1.1 调查方法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2]。
即遥感后解译,初步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通过实地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湿地斑块情况、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保护和利用要素及动植物分布情况等数据,同时补充调查遥感缺失斑块数据,结果均已实地调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