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46
生活饮用水的有关知识一、生活饮用水的有关概念(一)生活饮用水:指供应人生活的饮水和生活用水。
一般指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末梢水、自备供水、管道直饮水、桶装水等。
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经口摄入体内,并可通过洗漱、洗涤物品、沐浴等生活用水接触皮肤或呼吸摄入人体。
(二)集中式供水:是指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设施供水。
为用户提供日常饮用水的供水站和为公共场所、居民社区提供的分质供水也属于集中式供水。
(三)二次供水: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
(四)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可分为含气天然矿泉水、充气天然矿泉水、无气天然矿泉水和脱气天然矿泉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8537-2008);预包装矿泉水产品标签应符合《预包装食品通则》的要求,还应标识天然矿泉水水源点名称、产品达标的界限指标、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以及主要阳离子的含量范围和产品类型。
(五)瓶(桶)装饮用水:经过过滤、灭菌灯工艺处理并装在密封的容器中的可直接饮用的水。
(瓶(桶)装饮用水 GB19298-2003)。
(六)管道分质直饮水(简称管道直饮水):是指利用过滤、吸附、氧化、消毒等装置对需要改善水质的集中式供水(或其他水源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道输送,供直接饮用的水。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CJ94-2005 以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自来水或水源水为原水,经再净化后可供用户直接饮用的管道直饮水)(七)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料,通过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蒸馏法及其他适当的加工方法制得的,密封于容器中且不含任何添加物可直接饮用的水。
常用饮用水对比分析人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饮用水有自来水、纯净水、矿物质水和天然饮用矿泉水等几种。
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对常见的这几种饮用水的好坏分不太清楚,加之部分水产品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有时真不知道喝那种水才放心。
以下对常见几种饮用水做个简单的比较,供大家参考。
1、自来水自来水是广大老百姓饮用最为广泛,其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
生活用水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由自来水厂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
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这种方法推广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费用较低,几乎没有有害物质的优点。
但经过对理论资料了解、研究,发现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还是有在一定的弊端。
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最方便和便宜的水,需要承担过量氯化物、氟化物的风险。
另外,水中常见白色漂浮物或锅垢是水中氢碳酸盐(俗称暂时硬度)加热变成碳酸钙固体,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它存在自来水中的浓度对人体健康并无不良影响。
在输送自来水至用户的管线过程中为维持稳定之压力,须在局部高处设置排(吸)气阀,在用水量变化太大致压力与流量不稳时,即可吸入空气稳压以避免破管,使得从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夹带大量的气泡,外观看起来白浊,但静置数秒后,气泡自然消失变成清澈,与水质无任何关系,请安心饮用。
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不用担心,烧开的自来水更不用担心。
烧开的自来水既保留了自来水中原有的矿物质,又能够将硬度过大的水质软化适中,余氯会被进一步去除,并且可以杀死部分的微生物。
因此,家中的凉白开是最经济的安全饮用水。
2、纯净水纯净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₂O,简称净水或纯水,是纯洁、干净,不含有杂质或细菌的水,如有机污染物、无机盐、任何添加剂和各类杂质,是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GB 8537-1995 代替GB 8537-8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
2 引用标准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 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末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 技术要求4.1 水源评价4.1.1 水源地4.1.1.1 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 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0)。
4.1.1.3 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半月观测一次;水温等于或大于25℃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 抽吸矿泉水时,其水温、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可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土1℃。
4.1.1.5 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Na+、 Ca+、Mg2+、HCO3-、SO42-、CI-)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特征性界限指标 (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要求。
4.1.1.6 以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
4.1.1.7 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温、水量、水位的长期监测。
国家矿泉水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成型于1995年,其中灌装产品菌落总数要求低于每毫升50单位为达标,矿泉水企业普遍采用了臭氧杀菌工,随之极易产生溴酸盐。
而本次修改预示着矿泉水国标在溴酸盐上限制上将与国际矿泉水标准接轨。
据悉,世卫对溴酸盐的限制就是0.01毫克/升,欧盟规定为0.003 mg/L,美国规定为0.01mg/L。
即将出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新国标将对矿泉水溴酸盐浓度加以限定,初定溴酸盐浓度应低于0.01毫克/升。
新出台的《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2008-12-29发布2009-10-01实施。
原有《饮用天然矿泉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地质矿产部、轻工总会制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 8537-1995]。
矿泉水新国标主要变化如下:完善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界限指标去掉1项“溴化物”;限量指标增加3项(锑、锰、镍、“溴酸盐”)、修改3项(镉、砷、硼),删除4项(锂、锶、碘化物和锌);污染物指标增加2项(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矿物油);微生物指标增加3项(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删除1项(菌落总数)。
溴酸盐标准与国际接轨溴酸盐超标将对人体产生伤害国家质检总局上周六在官方网站引述专家意见称,常态下水中不含溴酸盐,但普遍含有溴化物。
当用臭氧对水消毒时,溴化物与臭氧反应,氧化后会生成溴酸盐。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为溴酸钾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为此将其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的物质。
”天然矿泉水主要执行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成型于1995年,其中灌装产品菌落总数要求低于每毫升50单位。
为达标,矿泉水企业普遍采用了国际上早已淘汰了的落后的臭氧杀菌工艺,随之极易产生溴酸盐。
而本次修改预示着矿泉水国标在溴酸盐上限制上将与国际矿泉水标准接轨。
据悉,世卫对溴酸盐的限制就是0.01毫克/升,欧盟规定为0.003mg/L,美国规定为0.001mg/L。
桶装饮用水生产行业相关标准桶装饮用水,是指GB10789《饮料通则》定义的密封于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级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成的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内,可供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
全自动净化水设备为进一步提高桶装纯净水行业整体素质,加强行业自律,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特别提出本自律文件。
桶装饮用水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有关产品标准,相关标准如下: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7323-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地方标准及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全自动净化水设备桶装饮用水生产场所需符合国家相关的卫生规范要求。
1、设立独立的空压机房、水处理车间、灌装间、检测实验室、回收桶贮存及空桶检验预洗间、空桶清洗消毒间、包装区域。
2、具有独立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至少具有存放2天产成品量的贮存空间,加强货龄管理。
3、车间入口、灌装间入口安装手的清洗消毒设施及鞋靴消毒场所(或洁净鞋靴更换场所),车间入口需设立更衣室,灌装间入口要求设立二次更衣间,灌装间空气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应达到100级,或整体洁净度达到1000级。
4、回收桶不得露天存放。
5、设备及车间的布局和工艺流程衔接合理,减少迂回往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
6、车间、仓库应设置有效地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
桶装生产水所需设备和设施需具有和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和设施。
1、水处理设备、灌装线、输水用管材、管件和储水器以及用于水处理、灌装和其他设施消毒的设备是经监管部门许可的产品。
2、应按QS认证及产品质量控制标准要求配备相关的检测仪器并定期校验合格。
3、生产设备应包括:(1)水处理设备:粗滤设备(如碳缸、砂缸等)、精滤设备、杀菌/除菌设备(如臭氧发生器及混合设备、紫外杀菌设备等)、纯净水产品还应具备反渗透设备或蒸馏设备及其他去离子设备等。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一、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 中概念“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必然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形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固。
"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简介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进展,全世界性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域,大气、土壤、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峻地阻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活动,危害人体健康。
许多国家和地域的城镇供水水质已超出饮用水标准,人们急切期望饮用优质地下水。
而天然矿泉水属深循环优质水源,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微量元素,其有害成份、微生物含量较低。
因此,长期饮用天然矿泉水,能增进人体发育,避免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实践证明,在一些地址病(大骨节、甲状腺肿、氟斑牙等)流行的多发地域,长饮矿泉水,可防病抗衰,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其中碳、氢、氧、氮、钙、磷、钾、钠、氯和硫等占人体总重量的%,微量元素共有41种,它们只占人体总重量%。
经医学研究证明铁、铜、锌、钴、锰、铬、碘、硒、镍、氟、锂、钡、锶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需元素,它们在人体内的丰度尽管很低,但又不可少。
大多数必需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蛋白质结合成各类酶、激素或维生素B12和细胞色素的重要组成。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产生许多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生化效应。
(1)协助输送一般元素,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将氧输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中去。
(2)是酶的活性不可缺少的因子,亦是酶的激活剂,例如锌离子能激活肠磷酶及肝、肾过氧化氢酶,是胰岛素合成的必需组分,锰离子能起到激活精氨酸酶、磷酸酶、羧酶及胆碱脂酶等作用。
(3)参与激素,促使激素发挥调剂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纯净水:指其水质清纯,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和细菌,如各类杂质、有机污染物、无机盐和任何添加剂,有效的避免了各类病菌入侵人体,其优点是能有效安全地给人体补充水份,具有很强的溶解度,因此与人体细胞亲合力很强,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从科学角度讲,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
纯净水经过多层过滤、反渗透将水中主要的杂质,液体雾滴、水中悬浮物、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等处理掉,虽然同时也去除了水中的营养物质,但是从长远来看,纯净水不失为一种安全的日常饮用水。
专家提醒:纯净水缺乏微量元素,它不适合老人和婴幼儿长期饮用。
矿泉水:指天然的来自地下深层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从地下深部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富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据地质学的专家介绍,地下水不一定是矿泉水,矿泉水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要经过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形成,是极其宝贵有限的矿产资源。
所以在矿泉水市场正规划的欧洲国家,矿泉水的价格是其他同容量饮料的几倍。
在欧洲市场,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并有可能继续增长。
补充矿物质警惕[纯水病]纯净水做为工业用水无可厚非,但作为长期的引用水则背离了健康之道。
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曾于今年1月8日召集在京的有关饮水卫生方面的专家会议,做出了暂不推广反渗透水及其改型水的决策性建议。
上海市卫生局教委出于对儿童健康成长的考虑,极力呼吁中小学生不要喝纯净水。
因此,消费者在日常引水时应慎重考虑,可选择普通生活饮用水或纯天然矿泉水。
纯天然矿泉水由于它的纯天然无污染和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而为人们更好的选择。
临床实验证明,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是有保健作用的。
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普通的地下水,经常饮用可以补充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促进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地球上天然存在的92种化学元素在人体内已发现60多种,而且各种元素在体内的丰度曲线与地壳的丰度曲线完全一致。
就目前的认识,人们通常按其分为必需的,可能必需及非必需三类。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饮用天然泉水修订说明一、标准修订目的《饮用天然泉水》(DB 52/434—2007)贵州省地方标准于2007年9月18日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8年1月1日实施。
标准实施后,促进了贵州省泉水生产企业的发展,全省泉水生产企业由2007年的130家,发展到2014年的300余家,具有较高的采用率。
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已发布并将于2015年5月24日实施,该标准与《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相比,对范围、定义、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检验方法等均作了修改,增加了标签标识的规定,修改内容较多,而我省现行泉水地方标准未能覆盖其内容;为与该国家标准相关要求相适应,保证标准的协调和统一,亟需对现行的贵州省地方标准《饮用天然泉水》进行修订,以巩固我省泉水地方标准的先进性,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为企业生产和消费者饮用安全、卫生、有益健康的泉水产品提供可靠的技术法规保障,确保我省泉水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同时增强我省地方标准的适应性,为我省泉水产品外销奠定较好的技术基础,更好地发挥我省地处长三角、珠三角上游的水资源优势,促进发展贵州绿色经济。
所以,对《饮用天然泉水》(DB 52/434—2007)贵州省地方标准进行修订已迫在眉睫,对贵州省水资源的利用和泉水产品安全生产、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标准修订的出发点起草单位认为:修订后的标准首先应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9298-2014《包装饮用水》指标要求,水源水质应满足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在保证安全、卫生、满足人体健康需要基础上,应体现我省天然泉水的特征;其次,修订后的标准应满足国家《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及条例的要求,易于执行,更为合理。
关于标准的性质:作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系全文强制。
矿泉水生产过程中易出问题关键点原因分析并解决处理方案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7%,有一种地下水,水量非常可观,约1000万km3,约占地球总水量的1%,它是经过长期在地下深部径流而露出地表或经人工揭露而涌出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叫天然矿泉水。
天然矿泉水埋藏在深部基岩裂缝或构造带内,不受外界污染影响,同时含有多种有益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化学组分,如钙,镁,钾,偏硅酸,锶,锌,硒等,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营养、新陈代谢作用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天然矿泉水是一种理想的人体微量元素补充剂,具有保健价值。
1. 天然矿泉水的定义国家标准GB8537-2008中定义的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涌出的或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天然矿泉水具有天然、营养、纯净、卫生四大特征。
2. 天然矿泉水的风险评估天然矿泉水生产中易出问题关键点是:沉淀.变色.杂质(异物).异味.微生物。
2.1 沉淀沉淀是目前天然矿泉水产品质量中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有些悬浮物不是出厂时可以发现的,而是10~20d甚至一个月后才出现,产品已经长途运送,发现后不但影响声誉,而且厂家造成巨大损失。
沉淀有两种:有色沉淀、白色沉淀。
2.1.1 有色沉淀矿泉水因含有铁、锰等离子而产生呈红色、黄色、褐色、黑褐色的沉淀。
一般矿泉水水质稳定之后,不会出现沉淀,但开采过量或地下裂缝出现变化,周围水源保护不好等情况也可能造成沉淀。
2.2.1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有两种情况,一是生产中滤芯被氧化,或更换新滤芯时清洗不干净造成的沉淀;二是矿泉水放于冰箱中长时间冷藏也会出现少量白色絮状沉淀,这当属正常现象。
2.2 杂质天然矿泉水中的杂质(异物)主要是因过滤不精密或包装材料带入的。
2.3 微生物天然矿泉水生产最容易出现且最难控制的问题就是微生物污染问题。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天然矿泉水是一种天然的饮用水,其水质标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根据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的相关规定,天然矿泉水应符合以下水质标准:一、外观和感官要求。
1. 外观,天然矿泉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得有悬浮物、沉淀物和异物。
2. 气味,不得有异味和臭味。
3. 味道,不得有异味和异味。
二、物理和化学指标。
1. pH值,天然矿泉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2. 溶解氧,不低于5mg/L。
3. 电导率,不超过2000μS/cm。
4. 铅,不得超过0.01mg/L。
5. 镉,不得超过0.005mg/L。
6. 汞,不得超过0.001mg/L。
7. 砷,不得超过0.01mg/L。
8. 铬,不得超过0.05mg/L。
9. 其他重金属,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三、微生物指标。
1. 总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产气荚膜梭菌,不得检出。
4. 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CFU/mL。
四、放射性指标。
1. 放射性核素,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五、其他指标。
1.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2. 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标识应清晰、准确。
综上所述,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保障了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选择饮用水时,消费者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矿泉水,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选择符合水质标准的天然矿泉水,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天然矿泉水的监管,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符合国家标准,为民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gb8537是什么水
【示例范文仅供参考】
---------------------------------------------------------------------- gb8537是产品标准,是饮用天然矿泉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增加了溴酸盐的限量指标,规定这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在每升矿泉水中不得超过0.01毫克。
这份新国标是2008年12月29日发布的,10月1日开始实施后将代替1996年实施的旧版国家标准。
gb8537产品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
1、产品的适用范围。
2、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结构形式。
3、产品的技术要求。
如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电磁性能、表面质量、使用特性、稳定性、质量等级等。
4、品的试验方法。
包括取样方法,试验用材料、测试器具与设备、试验条件、试验步骤及试验结果的评定等。
5、产品的检验规则(验收规则)。
包括检验项目,样品抽样方式、检验结果评定、仲裁及复验方法等。
6、产品的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
包括产品标志、包装材料、包装方式与技术要求、运输及贮存要求等。
天然水标准
天然水是指自然存在的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
在我国,天然水的标准主要参考《饮用天然水国家标准》(GB 8537-2008)。
以下是该标准的部分内容:
1. 感官指标:天然水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度好。
2. 理化指标:包括pH值、总硬度、矿化度等。
饮用天然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应超过450mg/L,矿化度不应超过1000mg/L。
3. 微生物指标:天然水中微生物数量应符合卫生要求,大肠杆菌群数不应超过100CFU/ml,致病菌不得检出。
4. 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天然水中应含有一定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锂、锶、锌、硒等。
但过多摄入某些微量元素(如硒)也可能对人体有害。
5. 安全限量指标:天然水中有毒物质、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的含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限量。
6. 包装和标签:天然水的包装应无毒、无害、易于开启,标签上应注明产品名称、水源地、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水,其具体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购饮用天然水时,建议了解当地相关标准和规定,选择符合标准的产品。
同时,要合理搭配饮用水,确保人体摄入营养元素的平衡。
喝水也要因人而异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5年第16期文张卫我们都知道,在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天然矿泉水等几种水中,对人体最有益的当属天然矿泉水,因为其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是最廉价的营养补充剂。
但并不是所有的矿泉水都适合每个人饮用,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需选择适合的天然矿泉水。
矿泉水的分类GB 8537 - 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中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GB 8537 - 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表1中的规定。
矿泉水为何会含有微量元素呢?这是因为其在漫长的地下深循环中,长期与围岩接触,经溶滤作用、阴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生物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岩石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气体组分进入水中,并富集到一定的浓度。
根据岩层的不同,矿泉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也不尽相同。
比如,出自岩浆岩地层的多为偏硅酸水,其次是锶水、碳酸水、锌水,少量的锂水、溴水、氡水;出自变质岩地层的多为偏硅酸水、锶水,少量的碳酸水、锌水和硒水;出自沉积岩地层的多为锶水、偏硅酸水;出自碎屑岩地层的有碳酸水、碘水、锂水、锌水;出自碳酸岩地层的有碳酸水、锌水、锂水、溴水和硒水;出自松散岩地层的有溴水等。
天然矿泉水应因人而异正是因为天然矿泉水中所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同,因此其并不适合所有人饮用。
比如,老年人易缺钙,应选用富含钙、硬度较高和延缓机体衰老的矿泉水类型;婴幼儿的生理结构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滤过功能相对较差,不适宜饮用矿物质含量过高、硬度超过200mg/L的矿泉水,否则容易造成食物渗透压增高,增加肾脏负担。
除这两个特殊群体外,大部分人因体内缺乏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同,导致身体状况各异,因此也应选择适合自己的天然矿泉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其灌装产品。
2、引用标准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技术要求4.1水源评价4.1.1水源地4.1.1.1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0-1:200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
4.1.1.3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地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抽吸矿泉水时其水量、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得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1℃。
4.1.1.5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Ca+、Mg2+、HCO3-、SO42-、CL-)的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牲性界限指标(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要求。
4.1.1.6以枯水期的水量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4.1.1.7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量、水位、水温的长期监测。
4.1.1.8水源评价报告资料应符合附录A(参考件)要求。
4.1.2水源卫生防护4.1.2.1水源地必须设立卫生防护区,在防护区设置固定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