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
- 格式:ppt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6
专题十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阶段特征】北洋军阀统治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和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展时期。
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多角度整合】北洋军阀统治中国16年。
有人说,这是黑暗与希望并存、反动与进步斗争的16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史实概括指出这16年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历史原因?2.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并存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思想领导下进行,分析原因。
3.虽然北洋军阀统治很黑暗,但中国革命没有停下脚步,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没有停下脚步,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中国向近代化没有停下脚步。
试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说明。
1.特征:(1)虽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资产阶级无法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例如: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2)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如:五四运动爆发、中共诞生,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等。
(3)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革命力量实现大团结。
原因:(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
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2)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必然推陈出新。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912—1927年)【课标目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了解民国初年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变化,认识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课导入】北洋军阀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袁世凯逝后,各领导人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分裂割据。
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府的实权相继由皖系、直系、奉系控制。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从1912年起至1928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经过:(学生自主阅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解说: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辞位”,和平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帝制。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次没有血流成河的改朝换代,这次成功的政治妥协可以说是袁世凯促成的,它避免了战争给国家和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
历史地看,在百年前的那次历史剧变中,能够出来“收摊子”的非袁世凯莫属。
这也是革命党人一再向袁世凯伸出橄榄枝,举他为总统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只有袁世凯有资格、有能力出面收拾局面。
(《袁世凯全集》主编骆宝善)②1913年8月,镇压中国国民党激进派发动的“二次革命”。
解说: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
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京沪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
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总理赵秉钧的通讯。
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有可能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
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专题六中华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
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
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五四运动(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共产党成立(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3)影响: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1)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2)成就:北伐战争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二、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名词解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实际上是指北京政权在不同时期由北洋军阀中的不同派系的实力较强的军阀或军阀集团所控制,北京政府对各地的军阀势力的实际控制比较薄弱,形成了北洋军阀割据的局面。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大权独揽:1912-1916年(1)袁世凯上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独揽大权的活动①1913年3月,“宋教仁案”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
(引发二次革命,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同年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中华民国约法》以袁世凯独裁统治为特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相反却具有封建性质。
)2.对外卖国:(1)1915年1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要求。
(2)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4.革命派的反抗:1915年护国战争(1)背景: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过程: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背叛共和的袁世凯。
(3)结果: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相继宣告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4)认识:①取得了反袁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目标。
②取胜原因:·根本原因: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