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及部分实用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章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及部分实用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佳研究员一、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面向市场选择蔬菜良种;2.理解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以及生产存在的问题;中国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发展;3.了解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与发展现状;我国蔬菜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蔬菜生产发展;中国有机农业法规建设现状。
二、本章重要内容我国蔬菜生产现状1.蔬菜生产量目前总体来看,蔬菜总供应量与总需求量,基本平衡,但还存在着地区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的产品过剩现象。
2.蔬菜生产基地在我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不同产销功能的多层次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3.设施蔬菜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可以分三大类:(1)塑料大、中、小棚,网棚,遮阳网等设施(2)节能型日光温室(3)从国外引进了现代化温室4.蔬菜品种多样化种类可分为:地方原有品种,研究单位培育的杂交品种,国外引进品种;露地品种,保护地品种;大路菜品种,特菜品种,稀有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抗热、抗寒、抗盐碱等抗逆性品种,抗病品种等。
5.出口蔬菜我国蔬菜出口产品结构主要有保鲜蔬菜、蔬菜腌制品、蔬菜干制品、蔬菜罐头、蔬菜汤、冷冻保藏蔬菜等,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中东、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以及西欧等发达国家。
6.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蔬菜产业基地的形成和良性循环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1。
蔬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是影响我国蔬菜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1)我国现阶段的“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农药残留不超标②硝酸盐含量不超标③“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2)存在的问题①安全使用农药有待于加强②化肥的合理使用有待提高③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毒检测开展难度大④产品质量有待于提高2.产业化经营水平低3.采后贮藏加工落后目前我国蔬菜的年加工量仅占蔬菜总产量的2%~4%,蔬菜产品精细加工的空间还很大。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蔬菜栽培技术概述1.1 蔬菜栽培的意义和价值1.2 蔬菜的分类及栽培特点1.3 蔬菜栽培技术的基本原则1.4 蔬菜栽培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蔬菜种子和播种2.1 蔬菜种子的结构和质量2.2 蔬菜种子的处理和保存2.3 蔬菜播种的方式和方法2.4 蔬菜苗期的管理第三章:蔬菜土壤和施肥3.1 蔬菜土壤的要求和改良3.2 蔬菜施肥的原则和技巧3.3 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应用3.4 蔬菜灌溉和排水的管理第四章:蔬菜病虫害防治4.1 蔬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2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4.3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应用4.4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注意事项第五章:蔬菜的整地和种植5.1 蔬菜整地的要求和操作5.2 蔬菜种植的密度和排列5.3 蔬菜栽植的方式和方法5.4 蔬菜种植后的管理措施第六章:蔬菜生长周期与繁殖方式6.1 蔬菜生长周期的理解6.2 蔬菜的发育阶段及其特点6.3 蔬菜的繁殖方式6.4 提高蔬菜繁殖效率的方法第七章:蔬菜田间管理7.1 蔬菜田间的杂草控制7.2 蔬菜的营养调控与激素应用7.3 蔬菜的修剪和整枝7.4 蔬菜的立体栽培和间作套种第八章:蔬菜的采收与处理8.1 蔬菜采收的标准和时期8.2 蔬菜的采后处理技术8.3 蔬菜的包装和运输8.4 蔬菜的储藏方法和技术第九章:蔬菜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9.1 蔬菜病虫害的监测方法9.2 蔬菜病虫害的预警系统9.3 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9.4 蔬菜病虫害的抗性育种与栽培抗性提升第十章:蔬菜栽培的案例分析10.1 常见蔬菜栽培案例介绍10.2 蔬菜栽培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10.3 蔬菜栽培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4 蔬菜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第十一章:蔬菜栽培设施与技术11.1 蔬菜栽培设施的种类与功能11.2 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技术11.3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11.4 蔬菜栽培机械化与自动化第十二章:蔬菜栽培的环境影响与适应性12.1 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2 气候变化对蔬菜栽培的影响12.3 蔬菜的适应性培养与改良12.4 蔬菜逆境栽培技术第十三章:蔬菜栽培的生态农业实践13.1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13.2 蔬菜栽培与生态平衡13.3 蔬菜栽培中的生态技术应用13.4 生态蔬菜的认证与营销第十四章: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14.1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14.2 蔬菜栽培的资源高效利用14.3 蔬菜栽培中的生态环境保护14.4 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第十五章: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5.1 蔬菜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策略15.2 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与转移15.3 蔬菜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15.4 蔬菜栽培技术发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全面覆盖了蔬菜栽培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从单一技术到综合管理,旨在为蔬菜栽培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蔬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蔬菜栽培是现代种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为培养蔬菜栽培生产与管理人员服务的。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必需的理论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并熟悉和掌握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品种等,为毕业后从事蔬菜栽培生产和管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蔬菜的分类方法,了解蔬菜的生长发育周期以及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2、掌握各类蔬菜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营养等方面的要求特点。
3、了解蔬菜栽培季节与栽培茬口的安排原则与方法。
4、了解当前蔬菜栽培的应用和发展情况。
5、掌握主要蔬菜的优良品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和配套生产措施。
(二)能力教育目标1、正确识别蔬菜和蔬菜种子。
2、能够准确判别蔬菜的生长发育时期,并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情况作较为准确的田间诊断。
3、熟练掌握蔬菜常用的育苗技术。
4、掌握主要蔬菜的病虫害特征与综合防治技术。
5、掌握主要蔬菜的高产优质栽培环节。
6、熟悉当前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等。
7、熟悉蔬菜营销的基本知识以及对蔬菜生产的要求。
(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备一定的辨证思维能力。
2、具备热爱农业、热爱科学、认真踏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3、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蔬菜生产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蔬菜栽培的意义与特点。
了解蔬菜的分类方法及对生态条件的要求,掌握蔬菜生产季节确定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蔬菜栽培制度、蔬菜栽培茬口的类型、主要季节茬口的生产特点、栽培茬口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了解商品蔬菜采收时期,掌握商品菜的采收标准及采后的处理。
了解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及防止污染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蔬菜生产的特点,蔬菜的分类及对生态条件的要求;蔬菜的淡旺季节的解决方法,蔬菜栽培制度的定义及轮作与连作,间作、套种和混作的技术及特点;蔬菜的采收标准时期及采收后的处理技术;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及防止污染的途径方法。
《蔬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容城职教中心农经部张建刚《蔬菜生产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蔬菜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学生学时:180学时,10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本课程属专业课,为“双带工程”种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蔬菜生产技术包括十章:第一章蔬菜生产基本理论;第二章生产基本技术;第三章主要设施简介;第四章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第五章瓜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六章豆类蔬菜生产技术;第七章白菜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八章根菜类蔬菜生产技术;第九章葱蒜类蔬菜生产技术;第十章其他蔬菜生产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掌握蔬菜蔬菜生产课程体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蔬菜生产和蔬菜产业的相关知识;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其主要任务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技术基础。
其中蔬菜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通过多媒体、幻灯及课外实验等方法,创造认识和动手机会,使同学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执行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及室内实验;栽培技术部分以练为主,辅之以精讲,讲重点及关键技术,并结合科研条件及实习场地条件等尽量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突出“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炼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组织能力。
四、考核方式、方法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实践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5%,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25%,实践成果考核占总成绩的50%。
第四章果蔬的采收、包装和运输本章教学重点:主要讲述从生产终了进行采收到进入正式贮藏或上市之前所要做的工作。
这些环节对保持果蔬品质、贮藏效果很重要,但人们常常忽视、看轻这些工作,实践证明稍微疏忽都将造成很大的损失,无法挽救。
那么做好此项工作的总原则是:及时、无损或少损。
这是关键,但实际工作中很难掌握。
(略讲)第一节果实采收和采后处理一、采收:根据不同用途确定采收时间:鲜食的采收要晚些,以接近食用最佳期,完全成熟再采;若需要运输、长期贮藏的果实,采收就要在不能完全成熟时进行。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宁夏西瓜(92.9.25)在7——8成熟的时候都采摘下来了。
还有作果酱的要晚些采,此时含糖量高;作罐头的要早采,要求果实在硬的时候就采,如桃。
总之,采收时品质和产量都要兼顾,品质在最适合你的用途时采。
采收方法:因为果实本身鲜嫩,成熟期不同故现在都是人工采收,而机械采收省工省力,但多用于蔬菜采收。
如油菜、土豆、胡萝卜等的采收。
用于加工的果品可机械采收(∵所造成的机械伤害较重可以马上就加工,不至于造成伤害的延续)。
采收工具:目前工具都用筐盛果实,但很不科学(∵树枝编的筐,其突起可损伤果蔬),现在更多提倡采果袋(用帆布做成,外套塑料)。
使用说明:采收时将帆布袋下面的挂钩挂住塑料筒上的环,等装满塑料筒后,将布袋打开,果实流入盛器内。
类似爆米花的袋子。
(一)采收成熟度:果蔬成熟特征,按不同用途分为三种:⑴采收成熟度:果实到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体积停止增长,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达到可采收的程度,此外果实风味还未发展到顶点,需要一段时间的贮藏,内含物经转化,风味才呈现出来。
需长期贮存和长途运输几果脯类产品的原料宜在采收成熟度时采收,采收成熟度以前收的果实无论采取什么措施,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风味。
⑵食用成熟度:在这是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
第一节蔬菜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我国蔬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市场需求及发展措施(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由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生产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蔬菜产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上市基本均衡,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近1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2.3亿亩左右,产量由2亿吨提高到5亿吨,人均占有量由170公斤左右增加到370公斤左右,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4大类150多个品种,逐步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布局逐步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在农业部编制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指导下,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呈现栽培品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有效缓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为保障全国蔬菜均衡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3.质量显著提高自2001年“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三年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比2000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蔬菜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
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时,商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净菜整理、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数量逐年增加,商品化处理率由“十五”末的25%提高到40%,提升了15个百分点。
4.加工业快速发展我国蔬菜加工业发展迅速,特色优势明显,促进了出口贸易。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加工规模企业10000多家,年产量4500万吨,消耗鲜菜原料9200万吨,加工率达到14.9%。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主要研究大田作物与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调节控制技术及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目的在于提高作物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大纲依据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教学计划》的课程结构而编制。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能够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并能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了解各主要作物的生产、发展和经济意义;(3)掌握各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特点、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1)初步具有指导作物生产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初步具有作物及与作物生产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的能力;(2)初步具有进行作物生产技术推广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根据课程具体内容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认知能力;播放教学录像和科技型短片视频短片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结合科研项目,使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以致用。
五、必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地区主栽的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栽培情况为案例,结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教学实践,强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时可根据生产季节与蔬菜实训条件调动前后章节顺序,课时内没有安排的实验实训内容可结合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放在实训周进行。
六、学时分配七、章节内容大田作物部分第一章作物概述[教学目的]了解作物的分类、作物的生态类型、作物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及作物栽培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作物的概念和生态类型,作物栽培课程的内容。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现状与方向近年来,我市把集约化育苗技术做为蔬菜产业核心技术大力推广,技术水平提升,普及率高,增产增收明显,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对我市集约化育苗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形成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光热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领导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和农产品品质优势,在稳步发展冬季反季节设施蔬菜生产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夏季冷凉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露地冷凉蔬菜。
通过建基地、拓市场、活流通、育龙头,加快蔬菜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步伐,形成了设施农业、加工蔬菜、冷凉蔬菜优势产业带。
全年蔬菜生产面积X.X万亩,增X.X万亩,增幅X.X%,总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增幅X.X%。
其中,设施蔬菜X.X万亩,增X.X万亩;露地冷凉蔬菜X.X万亩,增X.X万亩;出口蔬菜X.X 万亩,增X.X万亩。
二、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一)发展历程上世纪七十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开始了工厂化穴盘基质育苗。
随着产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种苗生产已分化成为一个独立行业,实行工厂化生产。
生产过程中基质装填、播种、环境控制、水肥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育苗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
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率先从美国引进了塑料穴盘工厂化育苗技术,拉开了我国集约化育苗的序幕。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日光温室蔬菜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在我市引进、开发与推广,种苗质量成为制约日光温室发展的瓶颈问题。
为了迅速提高育苗技术水平,我市于X年从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引进蔬菜穴盘育苗技术;并于X年申请立项,建设了我市第一家工厂(集约)化育苗(中心)基地,全面开展了集约化基质育苗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汇编doc标题: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汇编一、引言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为了提高蔬菜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蔬菜的需求,加强蔬菜生产实用技术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汇编了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相关内容,旨在为广大蔬菜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
二、蔬菜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与改良蔬菜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对于土壤质量较差的地区,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深翻改土、调整土壤酸碱度等措施进行改良。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抗病、抗逆、丰产、品质优良的蔬菜品种。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植株抗病能力。
3. 播种与育苗根据蔬菜种类和栽培季节,适时进行播种。
采用育苗盘、营养钵等设施进行育苗,有利于培育壮苗。
注意控制苗期水分、温度和光照,防止病虫害发生。
4. 定植与田间管理蔬菜定植后,要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追肥,防治病虫害。
根据蔬菜生长需求,调整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
5.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
合理轮作,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
6. 采收与包装根据蔬菜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适时进行采收。
采收后进行分级、包装,保证蔬菜新鲜度和商品价值。
三、蔬菜栽培设施技术1. 温室大棚温室大棚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遮阳等功能,可延长蔬菜生长期,实现全年生产。
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温室类型和结构。
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土壤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
合理布置滴灌系统,确保蔬菜各生育期水分需求。
3. 补光技术在光照不足的季节或地区,采用补光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选择适宜的补光设备和光源,合理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蔬菜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最新版)摘要:通过对当前蔬菜产品安全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安全生产;现状;问题;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上海世博会,大量的外国游客涌入至国内,对蔬菜生产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但最近,国内许多地方又曝出不少有毒蔬菜的报道,使得人们更多的注意到蔬菜的安全品质上,而蔬菜安全品质作为蔬菜品质的最基本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第一要求。
由于过去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不良生产方式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当前蔬菜安全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对当前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1蔬菜产品的安全现状最近几年,蔬菜产品的安全品质得到了很大重视。
首先就是政府部门的重视,国家农业部对无公害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操作过程以及产地要求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标准,其中包括对各种农产品生产的产地标准、农药化肥使用标准、农产品品质标准等,各个省、市、自治区也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了一些省级标准,同时对一些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从而大大加强了标准的可操作性[1-2]。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蔬菜栽培基础知识1.1 蔬菜的分类与特性1.2 蔬菜的生长周期1.3 蔬菜栽培的基本原则1.4 蔬菜栽培的环境因素第二章:蔬菜栽培土壤与肥料2.1 土壤的要求与改良2.2 蔬菜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2.3 施肥的原则与方法2.4 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选择与应用第三章:蔬菜种子处理与播种3.1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3.2 播种的方式与时间3.3 种子发芽的条件与监测3.4 育苗技术第四章:蔬菜生长与管理4.1 幼苗期的管理4.2 开花结果期的管理4.3 病虫害的防治4.4 蔬菜的收获与储藏第五章:常见蔬菜的栽培技术5.1 叶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5.2 根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5.3 茄果类蔬菜的栽培技术5.4 豆类蔬菜的栽培技术第六章:蔬菜繁殖技术与育种6.1 蔬菜的繁殖方法6.2 组织培养与微型繁殖6.3 蔬菜的遗传育种原理6.4 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第七章:蔬菜设施栽培技术7.1 蔬菜大棚的建造与管理7.2 蔬菜温室栽培技术7.3 蔬菜栽培的自动化与智能化7.4 逆境栽培技术第八章:蔬菜病虫害防治8.1 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8.2 常用农药的种类与应用8.3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方法8.4 蔬菜病虫害的综合作战策略第九章:蔬菜栽培与环境保护9.1 蔬菜栽培对环境的影响9.2 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9.3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9.4 蔬菜栽培的环保措施第十章:蔬菜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10.1 蔬菜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10.2 蔬菜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3 蔬菜栽培技术推广与培训10.4 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蔬菜的分类与特性难点解析:蔬菜种类繁多,特性各异,需要深入了解各类蔬菜的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蔬菜特性进行合理栽培。
二、蔬菜的生长周期难点解析:蔬菜生长周期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以优化蔬菜生长周期。
三、蔬菜栽培的基本原则难点解析:蔬菜栽培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光照等多种因素,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贯彻基本原则。
第一节农业【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及解读: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农业知识有调整,将2011年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两节的内容调整为“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1]。
根据以上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对农业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将重点放在了家乡典型的气候、地形、湖泊、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上。
通过问题为情境,设计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思考区域农业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脱贫为目标导向,达到增强家国情怀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乡所在地区的大量图文资料,对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建立起初步的区域认知。
2.构建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气候与农业、农业与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与国家政策、农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思维。
3.通过问卷调查的图文资料,了解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行程的能力、现场问卷调查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充分挖掘图文信息,归纳出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提出脱贫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图文资料判断香山村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类型,根据图片判断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包括哪些农业部门?材料二:香山村地处娄底市双峰县沙塘乡,经度约东经112.28°,纬度北纬27.45°。
第四章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及部分实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刘佳研究员
一、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设施蔬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面向市场选择蔬菜良种;
2.理解我国蔬菜生产现状以及生产存在的问题;中国有机农业与有机农产品发展;
3.了解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与发展现状;我国蔬菜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我国蔬菜生产发展;中国有机农业法规建设现状。
二、本章重要内容
我国蔬菜生产现状
1.蔬菜生产量
目前总体来看,蔬菜总供应量与总需求量,基本平衡,但还存在着地区性、季节性和结构性的产品过剩现象。
2.蔬菜生产基地
在我国不同的生态区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不同产销功能的多层次蔬菜商品生产基地。
3.设施蔬菜
我国设施蔬菜栽培可以分三大类:
(1)塑料大、中、小棚,网棚,遮阳网等设施
(2)节能型日光温室
(3)从国外引进了现代化温室
4.蔬菜品种多样化
种类可分为:地方原有品种,研究单位培育的杂交品种,国外引进品种;露地品种,保
护地品种;大路菜品种,特菜品种,稀有品种;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抗热、抗
寒、抗盐碱等抗逆性品种,抗病品种等。
5.出口蔬菜
我国蔬菜出口产品结构主要有保鲜蔬菜、蔬菜腌制品、蔬菜干制品、蔬菜罐头、蔬菜汤、冷冻保藏蔬菜等,主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中东、英国、新西
兰、澳大利亚、法国以及西欧等发达国家。
6.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蔬菜产业基地的形成和良性循环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
蔬菜产品总体质量不高,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是影响我国蔬菜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
(1)我国现阶段的“无公害”蔬菜: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残留量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蔬菜。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农药残留不超标
②硝酸盐含量不超标
③“三废”及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不超标
(2)存在的问题
①安全使用农药有待于加强
②化肥的合理使用有待提高
③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毒检测开展难度大
④产品质量有待于提高
2.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3.采后贮藏加工落后
目前我国蔬菜的年加工量仅占蔬菜总产量的2%~4%,蔬菜产品精细加工的空间还很大。
4.蔬菜经营效益下滑
向质量要效益是蔬菜行业的当务之急。
5.设施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1)产量过于集中,市场价格不稳定。
(2)蔬菜产业结构不合理。
(3)菜农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认识存在误区。
(4)蔬菜质量不高。
(5)蔬菜病虫害。
(6)设施土壤次生盐积化。
现代农业与有机农业
现代农业:就是把先进实用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精准农业。
它的核心是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精细、准确地应用,从而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现代农业的特征是生产手段精良、管理过程精细、技术运用精准、资源投人精省、运作尺度精确、收获优质高产。
现代农业包括的内容
(1)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
(2)是用高科技武装的农业。
(3)是以集约经营为主的农业。
(4)是以优质高效为目标的农业。
(5)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农业标准化:指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合成物质,也
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作物秸秆、畜禽粪肥、豆
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
无公害农产品:按照相应生产技术标准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
食品。
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的一种最基本的要求,普通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绿色农产品:在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下,生长过程及水、肥、土条件必须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
制标准并接受农业部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监督,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
的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分为A级和AA级。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
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①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
②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质量控制;
③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有机农产品: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
技术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严格认定的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及无公害农产品的区别:
有机农产品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绿色农产品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而无公害农产品是在使用这些物质时控制其产品所
含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标则可。
所以,有机农产品是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
型安全食品。
有机农产品需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
①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的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
然产品;
②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
③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及销售记
录档案;
④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法规与标准主要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三是3国层次(欧盟、美国、日本)。
国际有机农业标准体系的特点
⑴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进行农产品的生
产、加工和贸易;
⑵强调有机农业应该禁止或基本上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添加剂;
⑶强调有机农业的基本形式是以自然和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不提倡应用集约
化生产方式;
⑷强调有机农业的标准是对过程进行全程控制,而不是简单的两头控制(基地和产品
控制)和所谓的化验分析;
⑸强调有机农产品的产品质量不一定必须比常规农产品优秀,以免造成宣传上的误
导;
⑹强调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需要对全程进行控制,包括检查、认证和授权。
我国蔬菜生产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
1.蔬菜生产优势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2.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条件
3.蔬菜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开始立足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4. 蔬菜生产区域未来发展的原则
(1)实现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发挥蔬菜生产区域优势。
(2)建立国内外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
(3)建立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
(4)正确处理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
无公害蔬菜生产:指在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下,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农药等化学农用
产品,通过农艺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来防治病虫草害,通过施用有机肥料和秸秆回田实现养
分平衡来进行的蔬菜生产过程。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
1.初步研究了各种有毒物质在蔬菜中的残留高限值及参考指标,制订了无公害蔬菜品质标准。
2.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4.对蔬菜中的硝酸盐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蔬菜产品中的硝酸盐污染得到有效控
制。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对策
1.加强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行政、组织与协调工作,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
一条龙服务体系。
2.强化科研投入,增加科研力量,加强与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