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 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散文概述- 散文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散文的演变和发展2. 散文阅读方法- 阅读散文的基本步骤- 如何把握散文的主题和情感3. 散文写作技巧- 拟题与开头- 描写与抒情- 结尾与呼应4. 专题分析- 现代散文- 古代散文- 当代散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提问:为什么散文被称为“美文”?(二)新课讲授1. 散文概述- 讲解散文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2. 散文阅读方法- 分步骤讲解散文阅读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读、总结等。
- 强调把握散文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性。
3. 散文写作技巧- 讲解拟题与开头、描写与抒情、结尾与呼应等技巧。
-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4. 专题分析- 选取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阅读指定散文,进行讨论和分析。
2. 每组选取一篇散文进行课堂展示,分享阅读感受和写作技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作业1.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2. 尝试写一篇散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高考散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3.提高对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不同类型散文的分析和评价;3.散文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和创造力;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散文的概念,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散文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2.通过阅读一段经典的散文作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1.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散文,如写景散文、记事散文、抒情散文等,并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教师提供多个示例散文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以及对读者的影响等。
Step 3:阅读理解和批判思考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散文作品,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述和解释。
2.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散文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观点以及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等。
Step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段散文作品,并要求学生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创作,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各自的作品以及对作品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反应情况;2.学生在阅读和分析散文作品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创作的散文作品质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更复杂的散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3.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写作比赛,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了解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和评分标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鉴赏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散文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2. 散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3. 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和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散文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篇符合评分标准的高考散文作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散文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性。
二、散文阅读鉴赏1. 分组阅读散文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藤野先生》等。
2. 各组讨论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3. 教师总结散文的特点,并强调其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三、散文结构分析1.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2. 以具体散文为例,讲解如何把握散文的结构。
四、散文表达方式探讨1. 讨论散文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2. 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在散文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高考散文作文题型分析1. 介绍高考散文作文的常见题型,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2. 分析各题型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应对。
二、高考散文作文评分标准解读1. 介绍高考散文作文的评分标准,如内容、结构、语言、文采等。
2. 分析各评分标准的权重,帮助学生提高作文质量。
三、作文写作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题目进行散文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四、作文互评与反馈1.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写作要点。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背景;2. 掌握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3. 现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现代散文的阅读与鉴赏的融合;2. 学生对现代散文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现代散文的选材;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则现代散文的片段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现代散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理论讲解(约20分钟)1. 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a. 简述现代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近现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文体,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感受,注重表现个人的体验和认知。
b. 介绍现代散文的特点:自由奔放、主观性强、语言优美、题材多样等。
2. 现代散文的阅读技巧a. 了解散文的作者和背景: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意义。
b. 逐段阅读,理清散文的结构:将散文分段阅读,理解每一段的主旨和逻辑关系,把握整篇散文的结构和脉络。
c. 注意散文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散文常常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学生应注意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三、阅读实践(约30分钟)1. 学生分组阅读现代散文a. 教师将准备好的现代散文分发给学生,每个小组阅读一篇。
b. 学生可以先默读,然后互相讨论散文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手法。
2. 小组分享a.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分享所阅读的现代散文,包括对散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发现的精彩语句或修辞手法。
四、鉴赏分析(约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鉴赏分析a. 请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并讨论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对表达的影响。
b.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分析结果。
2. 学生互评与讨论a. 学生可以进行互评,提出对他人分享的观点的建议和批评。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散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散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黑板报告,简要介绍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散文是一种以散漫、随意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注重真实和直观的表达。
2.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散文的方法。
首先是整体把握,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其次是细节解读,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和体会散文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刻思考;最后是个人感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人思考和解读。
3. 展示散文篇章,以“一个人的世界”为例,进行教学实践。
教师通过阅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散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技巧。
4. 分组合作,进行散文阅读和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阅读一篇散文,并就其中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方式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5. 学生展示和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阅读和讨论的结果,并互相评价和交流建议,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散文的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散文,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和自主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掌握各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2. 熟悉散文阅读的命题规律,提高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散文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 散文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
3. 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
2.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美感。
(二)新课讲解1. 散文的基本特征:a. 形散神聚:散文的选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b. 情感真挚: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情感真挚、动人。
c. 意境深远:散文借助想象与联想,表达出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2. 散文的类型:a. 写景散文: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如山水、花草、四季等。
b. 写人散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如名人、凡人、自己等。
c.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如爱情、亲情、友情等。
d. 议论文散文:以议论、阐述观点为主,如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
3. 散文阅读方法:a. 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有助于理解全文。
b.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层次、段落关系,有助于把握文章脉络。
c. 鉴赏艺术技巧:体会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艺术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4. 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a. 理解文意题: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b. 分析结构题: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脉络。
c. 鉴赏艺术手法题:鉴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艺术技巧。
d. 概括中心思想题:概括文章主题,把握作者观点。
(三)课堂练习1. 阅读散文作品,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鉴赏。
2. 解答散文阅读题,提高解题技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散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散文高考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特点、类型及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2. 学习不同类型散文的分析和写作技巧。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堂导入(15分钟)- 引入散文概念,让学生思考散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 分享一篇精彩的散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散文的特点与类型(20分钟)- 清晰解释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对比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 分析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抒情散文、游记散文、随笔散文等)。
3. 高考散文文本解读(30分钟)- 选取一篇高考散文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和感情色彩。
- 讨论文本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4. 散文鉴赏和分析(30分钟)- 提供多个经典散文的文本,让学生阅读并进行鉴赏和分析。
- 引导学生寻找散文中的感人之处、艺术之美和人文关怀。
- 分享学生的分析和体验,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散文写作技巧讲解(20分钟)- 分析散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技巧。
- 提供写作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实践。
- 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散文的表达深度和艺术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并完成写作练习题目。
-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音频、视频等方式,呈现精彩的散文片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其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的方法:- 分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参与散文鉴赏和分析过程,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相互借鉴、批评和完善。
3. 课堂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散文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掌握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和理解高考散文。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自由的形式、真实的情感为特征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自由、灵活、真实、平实、感性、思维性和抒情性。
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议论散文、描写散文、记叙散文、游记散文、随笔散文等多种类型。
2. 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散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在阅读散文时,既要注重细节,又要把握全局,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理解和感受相结合:在阅读散文时,既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又要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分析和评价相结合:在阅读散文时,既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和主题,又要评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3. 散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是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在分析散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分析:散文的主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在分析主题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以及文章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2.结构分析:散文的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
在分析结构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段落、句子和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语言特色分析:散文的语言特色是作者的个性和风格的体现。
在分析语言特色时,需要注意文章的词汇、句式、修辞和语气等方面。
4. 高考散文阅读高考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散文阅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理解:高考散文阅读的第一步是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情感。
在阅读时,需要注意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2.分析评价:高考散文阅读的第二步是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语言特色,评价文章的价值和意义。
在分析和评价时,需要注意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运用应用:高考散文阅读的第三步是运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写作和表达中。
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教案标题:高考散文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3. 提升学生在高考中的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2. 散文的分类和流派;3. 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 高考散文阅读技巧和解题策略。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教授散文的分类和流派(10分钟)介绍散文的分类,如议论文、抒情散文、游记等,以及不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通过展示相关散文片段或作品,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散文的理解和鉴赏。
第三步:教授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5分钟)讲解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等。
通过示范分析一篇散文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散文的技巧。
第四步:高考散文阅读技巧和解题策略(20分钟)介绍高考散文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包括题目类型、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解答散文阅读题目。
第五步:练习与讨论(20分钟)提供多个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加深对散文阅读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阅读和欣赏更多的散文作品。
提供相关阅读推荐和拓展资源,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 学生在练习中的解题准确性和答题思路;3. 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选段或整篇;2.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题;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等辅助工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2. 鼓励学生参与散文阅读比赛或活动,提升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热爱;3. 推荐相关散文鉴赏的经典著作,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拓展阅读。
文学类文章之散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习读懂一篇散文的常用方法。
2、了解文学类文本中散文在高考中常考题型及设题角度。
3、通过典例探究,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技巧,通过相应练习提升阅读与解题能力。
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体系,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
课时安排:十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散文的基础知识,学会整体把握散文主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文的文体特征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或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其中的真谛、哲理,真挚表达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表现在: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所谓“神不散”,就是文章主题集中鲜明。
散文的基本类型有: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春》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兰州六月荔枝丹》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人是思想的苇草》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查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二、点击考点:(一)考纲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高考散文阅读重点考查评价鉴赏能力,即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教案文学作品类阅读散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富有表现力,所以,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不能孤立的看,要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主题,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内容要点概括,理解词义、句意,鉴赏形象、技巧,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阅读教案【备考指南】从2020年开始,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卷)将原来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变更为“现代文阅读Ⅱ”,试题既有对全国卷的继承,更有在选文和题型上的创新。
从文学性文本的阅读来看,散文阅读将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从整体上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选文强调文质兼美,格调健康,内容和主流意识相契合。
2.内容或感受形象,体验意蕴,或念土怀乡,眷念风物;或写景状物,即兴感悟;或映现人性,褒贬人格;或体验社会,再现生活;或反思人生,省察自我。
3.主客观题兼顾,以内容概括、句段理解、鉴赏语言、结构主题、情感把握等为主要考查方向。
【核心能力·对点突破】一、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1.整体把握第一步:通读,把握全貌。
抒情散文看情感变化;叙事散文看叙述的事件;记游散文看时空的变化。
第二步:段读,概括大意。
以段为单位细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表示出来,看出文章思路。
第三步:分层,理清关系。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2.寻找线索并分析作用①寻找线索的方法。
a.明确常见线索类型。
游踪、事物、时间、情感,事件的发展等。
b.抓住关键位置。
如文章的标题,或者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者议论抒情部分等。
②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有组织材料、贯穿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揭示主题等作用。
3.分析语段的作用①在内容主题方面。
内容角度,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作用。
主题角度,考虑对主题的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在结构思路方面。
考虑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做铺垫、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方面。
考虑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和表达效果,以及读者情感(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等)。
【针对性练习】(2020·山东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水记[注](之四)于坚看哪,这原始之城,依然像它被创造出来之际,藏在一座朱红色的、宫殿般的城楼后面,“明洪武二十年建城。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散文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散文的特点和结构。
2. 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 如何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并描述画中的景象。
2. 教师提问: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吗?3.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散文可以描绘自然风光,表达情感。
(二)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散文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
2. 教师举例说明散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教师提问:散文与诗歌、小说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阅读欣赏1. 教师推荐一篇优秀散文,让学生阅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四)写作指导1. 教师讲解散文的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
2. 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质量。
3. 学生进行散文写作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散文,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否有所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对散文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散文》的教案教材简介《散文》是一本专门介绍散文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散文的分类、特点与技巧,优秀散文的选读及赏析等。
本书适合高中语文教师、相关专业学生以及喜欢文学的读者阅读。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了解散文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写好散文的技巧与方法•能够选读优秀散文,展开深入的赏析和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散文的定义和分类1.理解“散文”的概念–让学生阅读散文的相关定义–引导学生讨论散文的特点和写作目的2.掌握散文的分类方法–对比不同分类方法的区别和联系–针对每个分类方法讲解典型作品并让学生尝试归类第二课时:散文的特点和技巧1.了解散文存在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情感表达、自由性、艺术性、读者体验等方面的特点2.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的基本原则、文体应用、修辞手法、语言表现等–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尝试模仿和应用这些技巧第三课时:优秀散文选读与赏析1.从多个角度选择优秀的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题、情感、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要素2.分析和展开深入的赏析和讨论–主要涉及作品的构思、文体运用、情感表达方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摩示范法:教师选取优秀的散文作品,进行模仿和示范,指导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和实践2.互动式授课法:通过提问、讨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3.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分组或自主选择散文,进行功夫深挖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收获教学评估学生评估将从以下方面进行:1.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散文,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要点2.课堂互动表现:参与课堂的讨论和活动,丰富课程的教学效果3.学习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回答问题和讲解思路,以便回顾和反思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案,我们希望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从中得到感悟和启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3.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4.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2.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3.探究文本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文体知识】: 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⑴形散:①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③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⑵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①抒情散文②记叙散文③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①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②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③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七、散文的语言:①质朴、自然、平实;②生动、形象、明快;③深刻、隽永、含蓄;④华丽、优美、典雅;⑤幽默、诙谐、辛辣
第一讲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理解词义、句意
一、考点解读与突破: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见《新课标》(学生)P50 理解词义、句意 见《新课标》(学生)P55 二、要点总结:分析文章的结构特征 见《新课标》(学生)P51、53 理解词义、句意 见《新课标》(学生)P56、58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例题导练:哲理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4分)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1.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分)
②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对应考点]:语句的含意 [考点阐释]:“句子理解”是散文阅读常见题型。主要考查两类句子:含蓄句子理解和重要句子理解。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深化、揭示文段主旨或标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如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和修辞句、哲理句。 答题指要:①由词语而句子,即根据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理解。②由形式而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的语气语势,理解句子所表现的形象和事理。③由篇章而语句,即在。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不可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具体做法:①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加以替换理解。②使用修辞的句子,应先将修辞手法还原,还原它真实的意思,再说这种手法的作用,最后说作者的感情。③抽象含蓄的句子可以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可以概括化。④结构复杂的句子可先切分层次,化复杂为简单,然后按简单的句子体会。 [参考答案]:①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2分)②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2分)
12.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6分) [对应考点]:分析结构思路 [对应阐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1)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2)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3)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参考答案]: 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1分) 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2分) 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景与情)(2分)
1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2分)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2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4. 文章主要写江南雨巷平静与安宁,但是第⑨段却写现实的嘈杂与躁动。试从散文的情感表达的角度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8分) [参考答案]:①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6分) ②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2分) (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巩固练习 见《同步训练》学生P24、27
第二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考点解读与突破:见《新课标》(学生)P60 二、要点总结:见《新课标》(学生)P61 三、例题导练:叙事散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写给母亲 贾平凹
人活着的时候事情多,不管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了。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这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觉的人是知道要睡去,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在老家每日输液。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输着液体,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枕边,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 三年前,我每次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当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在写作时,我常常突然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一直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就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现在,每次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我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的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