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清单【强烈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清单【强烈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清单【强烈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清单【强烈推荐】

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双基知识清单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能完成运动分裂摄食等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

生命活动;

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无细胞结构,生命活动须寄

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

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

高倍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看清物象。放大倍数=目镜×物镜;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2. 原核细胞结构: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

体,有拟核,有核糖体。

种类: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细菌(“菌”字前有“杆”、“球”、“弧”等描述形态的字,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乳酸杆菌等)

遗传变异:原核生物的拟核(无膜仁)→有DNA但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不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只有基因突变,无其他变异。

代谢:蓝藻虽然不具有复杂的细胞器,但由于具有相关的色素和酶类,因此,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

无细胞结构:病毒

原核生物种类: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

细胞壁:肽聚糖

3.生物的分界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细胞器

有细胞结构拟核:无核膜,无染色体(一条环状DNA)

真核生物:植物、动物(含原生动物)真菌(酵母菌、

霉菌、大型真菌)

~

4. 细胞学说建立:19世纪30年代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化学元素不同生物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

最基本元素:C ;基本元素:C H O N;主要元素: C H O N P S ;

人体细胞鲜重最多元素:O,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

大量元素:C、H、O、N、P、K、Mg、Ca、S(9种);

微量元素:B、Zn、Cu、Cl 、Fe、Ni 、Mo、Mn(8种);

*

2.化合物:细胞中鲜重含量最多的是水,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

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考点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

组成元素:C、H、O、N,有的含有S、Fe、P

氨基酸(基本单位):约20种,结构通式R

2.氨基酸H2N-C-COOH

H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

同导致氨基酸种类不同。

氨基酸结合方式:脱水缩合

3.多肽的形成肽键:─CO─NH─(或者─NH─CO─)

多肽的命名:几个氨基酸

..

...就叫几肽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4.数量关系蛋白质分子量=N×a-18×(N─M)(N为氨基酸数,M为肽链条数)

基因(DNA)中相应碱基:mRNA中相应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

N条肽链至少N个氨基和N个羧基(肽链两端

....)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肌肉毛发等的主要成份

催化作用:酶

5.蛋白质功能运输作用:载体、血红蛋白

信息传递(调节)作用: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促

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免疫作用:抗体

考点三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组成元素:C、H、O、N、P

2.核苷酸脱氧核苷酸4种:磷酸+脱氧核糖+碱基(A G C T)

(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磷酸+核糖+碱基(A G C U)

3.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分布也有少量DNA 甲基绿将其染成绿色,可显示其分布

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

DNA 结构: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双螺旋结构

功能: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

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吡罗红将其染成红色,可显示其分布RNA 结构:单链

功能:是某些病毒如HIV、SARS的遗传物质,某些酶是RNA。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考点四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

组成元素:C、H、O

葡萄糖(C6H12O6):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六碳糖果糖、半乳糖等

单糖五碳糖:核糖(RNA的组成成份)、脱氧核糖(DNA的组成成份)

植物1分子麦芽糖水解→2分子葡萄糖;

分类二糖1分子蔗糖水解→1分子果糖+1分子葡萄糖

动物:1分子乳糖水解→1分子半乳糖+1分子葡萄糖

多糖植物:淀粉(植物细胞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份)

动物:糖原(包括可以水解的肝糖原和不能水解的肌糖元)功能:组成细胞的成份;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脂质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脂肪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种类及功能磷脂: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份,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碳链单体多聚体

(基本骨架)(单糖、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蛋白质、核酸)

~

考点五细胞中的无机物

自由水:良好溶剂,有利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1. 水结合水:细胞结构组成部分

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强;结合水越多,抗逆性越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

化合物的组成成分:Mg→组成叶绿素、Fe→血红蛋白、Ca→骨骼和牙齿、

I→甲状腺激素

2.无机盐功能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Ca→抽搐(哺乳动物)

维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考点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成份:脂质占50%;蛋白质占40%,糖类占总量的2%---10%

细胞膜的结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糖蛋白,也称糖被,起识别作用,蛋白质: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上。

1. 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流动性。

细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胞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膜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激素、递质的交流,细胞膜直接接触的交流

如精子和卵细胞,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的交流)

细胞膜的制备: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利用渗透作用原理获取细胞膜。

2.细胞壁:化学成份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具有全透性。

考点二细胞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细胞质基质功能: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含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核苷酸、氨基酸以及多

种酶。

?

2.细胞器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线粒体结构:双层膜、嵴、基质(含有氧呼吸酶、少量DNA)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内的“动力车间”。

双层膜分布: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

叶绿体结构:双层膜、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有关酶)、基质(含有光合作用的相关酶、少量DNA)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内的“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粗面型内质网: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

~

滑面型内质网:脂质和糖类的合成场所

高尔基体:分泌物的形成,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单层膜结构:液泡膜:单层膜,

液泡细胞液:细胞的有效成份,包含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

功能:储存代谢产物,调节细胞渗透压。

溶酶体结构:单层膜,含多种水解酶类“消化车间”

功能:分解衰老细胞器,吞噬进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种类:固着核糖体(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细胞外蛋白质,

核糖体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内蛋白质。

无膜功能:合成蛋白质---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中心体分布: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功能: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形成星射线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用染色,直接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

3细胞器之间

的协调配合功能上的联系分泌蛋白:蛋白质类激素、抗体、胞外酶(消化酶)等

!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

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功能提供多种酶的附着位点

'

分隔细胞器

4. 成熟

....的红细胞无核,无各种细胞器,不合成蛋白质

..的哺乳动物

红细胞鸡血细胞提取DNA(注意与人的区别)

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纺锤体、染色体,有DNA复制)

无细胞结构(分类地位)细菌病毒(噬菌体)

5.病毒寄生在活体

..(寄主不同,分为三类)植物病毒

核酸只有DNA或.RNA 动物病毒

增殖时亲代病毒只提供模板,(原料、能量、酶、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提供)

#

考点三细胞核

1.结构核膜:双层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离子小分子由核膜进出细胞核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大分子物质进出

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表现不同,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或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2.功能: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吸胀吸水:分生区细胞、干种子细胞等利用亲水性物质吸水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

渗透吸水中间的细胞质。

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

2.质壁分离和复原

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液泡失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后质壁之间为外界溶液,液泡颜色加深。

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

复原条件:活细胞

自动复原:在尿素、KNO3等溶液中,溶质进入液泡,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吸水。

3.其他实例证明了---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考点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质和细胞代谢的能量

实例:O2、CO2、N2、甘油、乙醇、苯、尿素、脂肪酸

图解:

·

协助扩散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质

实例: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图解:

2.主动运输特点: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质和细胞代谢的能量

实例:K+、Na+、Ca+、氨基酸等通过细胞膜

影响因素:氧气浓度、温度、载体数量。

3.大分子进出细胞:胞吞、胞吐。不穿过膜,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考点一酶

1.酶的作用细胞代谢:细胞中进行的化学反应的总和,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作用实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的催化效率。

结论:酶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着。

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

专一性

!

需要适宜的条件:高温、过酸、过碱都可能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考点二ATP

ATP结构简式:A─P~P~P (1)A:腺苷=腺嘌呤+核糖,(注意与腺嘌呤(A)区别),(2)A-P:一磷酸腺苷(AMP,组成RNA的单位之一),(3)A

-P~P:二磷酸腺苷(ADP)(4)A-P~P~P:三磷酸腺苷(ATP)

光合作用光反应(不用于其他活动)

1. ATP ATP中能量来源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有氧、无氧)

磷酸肌酸(高能磷酸化合物)

能产生ATP的细胞:所有活细胞

细胞内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呼吸作用的底物)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ATP(三磷酸腺苷)

2. 能源物质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脂肪(C、H比例高,释放能量多)

植物细胞内储能物质:淀粉

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糖元

考点三细胞呼吸

1.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的过程。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2.实原理: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

验产物检验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

再变黄。

酒精: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反应,溶液变成灰绿色。

C6H12O6 2丙酮酸CH3COCOOH+4[H]+能量(少)

细胞质基质

-

过程2CH3COCOOH+6H2O 6CO2+20[H]+能量(少)

线粒体

3.有氧呼吸 2 4[H]+6O212H2O+能量(多)

线粒体

能量转化: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场所: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条件:缺氧情况下

4.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

过程第二阶段2C3H4O3+4[H] 2C3H6O3或2CO2+2C2H5OH

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例:马铃薯块茎、甜菜根、骨骼肌、乳酸菌、玉米胚/

C6H12O62CO2+2C2H5OH(酒精)+能量

例:植物特别是水淹植物(如水稻、莲藕)、酵母菌

5.细胞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彻底或不彻底),释放能量

6.细胞呼吸意义:供能

..(联系三类有机物转化的枢纽)

..原料

种子萌发:有机物总量↓种类↑水分的吸收曲线

胚胎发育:有机物总量↓DNA总量↑

7.细胞呼吸的应用鲜奶制成酸奶:总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增加,营养价值升高

>

贮存干种子:三低:低温、低氧(避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低水

水果、蔬菜、花的保鲜:低温、低氧、高CO2/N2

泡菜密封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甜的原因:

昼夜温差大

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量只进行无氧呼吸

酒精量等于CO

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相关计算CO

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既有氧呼吸,又无氧呼吸;

CO

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酒精量小于CO2量CO2

来自有有氧呼吸

考点四光合作用

1.实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的作用

提取和分离分离:溶解度与扩散速度的关系,画滤液细线的要求,色素带的分布。

胡萝卜素:橙黄色扩散最快最少(最窄)

类胡萝卜素叶黄素:黄色

2 .色素种类叶绿素a:蓝绿色最多(最宽)

叶绿素叶绿素b:黄绿色扩散最慢

3.光合作用

水的光解O2全来自水

物质变化ATP的形成、[H]的形成

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能量变化: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能量变化:活跃的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暗反应CO2的固定:C5+CO2→2C3 [

物质变化

C3的还原:

光反应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场所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

CO2减少时C3↓C5↑

C3、C5的变化规律光照变弱时C3 ↑C5↓

解释少的原因角度:消耗的多;生成的少

净光合强度= 实际光合强度─呼吸消耗

|

光照:影响光反应;温度:影响酶活性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CO2:影响暗反应(光合午休)

矿质元素:N、P、Mg、K (自己整理)

考点五化能合成作用

自养型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新陈同化作用类型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代谢异养型:其余生物如动物。

类型异化作用类型需氧型:多数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

%

厌氧型:如乳酸菌

兼性厌氧型:如酵母菌

2.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氨气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过程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

3. 自养需氧型:光能自养需氧型:绿色植物、蓝藻;

化能自养需氧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

异养需氧型:化能异养需氧型:绝大多数动物、真菌、好氧细菌、菟丝子

异养厌氧型:寄生虫、厌氧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甲烷杆菌等)

异养兼性厌氧型:酵母菌、大肠杆菌

#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点一细胞的增殖

1.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根据细胞周期对细胞进行分类:

(1)连续增殖细胞:动物骨髓造血肝细胞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芽的生长点细胞等。(具有细胞周期)

(2)暂不增殖细胞:动物肝、肾细胞及某些淋巴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3)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肌纤维细胞、成熟红细胞、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细胞。

(不具有细胞周期)

2.相关数目变化

,

DNA:复制前1条染色体只有1条DNA,复制后有2条DNA。DNA加倍是因为间期复制,DNA减半是因为细胞一分为二。

染色体:间期复制不加倍,因后期着丝点分裂而加倍,因细胞一分为二而减半。

染色单体:复制前没有单体,复制后单体数为染色体的2倍,着丝点分开后没有单体。

分裂间期:时间长、起点、染色体复制

前期:两现,两失,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观察的最佳时期

3. 有丝分裂过程分裂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

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与前期相反

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中心体)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前期分开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有高尔基体参加)5.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使亲代与

子代之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也有遗传物质的复制,例如蛙红细胞分裂。

7.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原理: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破坏细胞壁)实验过程:取材、解离(使细胞相互分离)、漂洗(洗去多余的解离液)、染色(使染色体着色)、制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考点二细胞的分化

1.正常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时间:发生于整个生命过程,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结果:形成不同组织器官

特点: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每个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例如植物组织培养:

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新的植物体动物克隆:核移植

2.畸形分化---癌变

癌细胞特征:恶性增殖;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易分散和转移;失去接触抑制;代谢旺盛。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原理: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

考点三细胞的衰老

1.衰老细胞的特征:水分减少,代谢缓慢;酶活性降低;色素沉积;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膜通透性改变。

2.假说:体细胞突变和DNA损伤论;自由基理论;细胞程序性死亡理论

考点四细胞凋亡

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原因: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编程性死亡)

意义:对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知识点最新整理

必修一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I (1)水的作用: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代谢的原料(如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C 是生物体核心元素, 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包括:油脂、磷脂、固醇、植物蜡等 油脂: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①组成元素:C 、H 、O (C 、H 比例高,燃烧时耗氧多,产能多); ②功能:储能、保温等; 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 固醇:组成元素:C 、H 、O ;小分子物质 ①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4、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II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 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CO-NH-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4)蛋白质功能: ①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④调节功能: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5)蛋白质的变性:变性不可逆;变性的本质是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 (6)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 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 ②至少有n 个氨基,n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I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 核酸的分布: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 ②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 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位,见下表: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①还原性糖的鉴定原理:还原性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等)与本尼迪特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红黄色沉淀。 ②油脂的鉴定原理:油脂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③蛋白质鉴定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的络合物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I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施旺、菲尔肖。 内容: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膜及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I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贯穿于脂双层中。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化学成分糖蛋白或结构:糖被。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生物必修1基础知识填空版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①大量无素: ②微量元素: ③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 中含量最多元素为; 中含最最多元素为。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元素)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元素) 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60%-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7%-10%) 3 4(绝大多数以形式存在) 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 )、甲状腺激素()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5.糖类的比较:

6二糖水解为两分子单糖: 水解为 和 。 水解为 和 。 水解为 和 。 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水解为 可溶性还原性糖: 等 78蛋白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含量最多的 。 ②组成元素:主要由 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 等 ③相对分子质量:几千~100万以上,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④基本单位: ,大约有 种。 ⑤氨基酸结构通式: ⑥氨基酸结构特点:都含有一个 和一个 与 相连,而且 这个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可变的R 基相连接。 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的依据是 。 ⑦形成过程: R 1 R 2 R 1 R 2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二肽:由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H2O来自,来自。 ★肽键数==-。 ★若为环状肽:肽键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18×。 决定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如肌动蛋白; ②作用:如酶; ③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作用:如抗体; ⑤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胰岛素为什么不能口服?——胰岛素是,口服会被消化酶水解而失去疗效。 9核酸:元素组成:。 功能:是细胞内的物质,控制。 ①核酸的种类:(DNA)和(RNA) DNA中为脱氧核糖、RNA中为核糖)③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RNA的核苷酸叫做(种)。

生物必修一必背知识清单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a 作用:①作为良好的溶剂;②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2)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a 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2+会发生抽搐现象,HCO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2.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依据 b 种类和分类依据: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蔗糖和麦芽糖 ③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 作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 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 ①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②磷脂: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3)蛋白质的功能 b 功能: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 ②具有催化作用:如消化酶 ③具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④具有物质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 (4)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b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形成方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命名: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N肽。 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 b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分子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种类不同;②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③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④蛋白质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a 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种类: 种类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DNA 脱氧核苷酸主要在细胞核 核糖核酸RNA 核糖核苷酸主要在细胞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填空题专项练习(无答案)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 ?体液 < ____________ 》内环境 k _____________ 丿 2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 ?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成分有什么差异?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外液是指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化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 5 ?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______ ?人体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______ 禾廿_____ 两种离子。 6 ? 稳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_ 才能间接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器官和系统 的协调配合,这些器官和系统都有哪些,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维持稳态的机制是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_____________ ,也就是在 ____________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它由、、、、五部分组成。 2 .兴奋是以________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到的,也叫 ________________ ,而且在神经纤维上的 传导是 ___ 向的。 3 .在未受刺激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 电位。在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 ,称为 __________ 电位。产生两种电位差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分析说明: 4.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举出各级中枢并说明他们具有什么作用?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若W区发生障碍不能, V区发生障碍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区发生障碍 不能 _____ , H区发生障碍不能________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二) &激素调节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课后习题汇总含答案 (1)

必修一课后题参考答案: 1.1 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1.2 1.B。 自我检测:1.×。2.×。3.√。 选择题1.C。2.D。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 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 √;(2)× 。 3.B。 2.2 1.(1)√;(2)√。2.A。 3.B。 2.3 1.(1)√;(2)√ ;(3)√ 。2.C。 3.C。 2.4 1.(1)√;(2)√。2.C。 3.C。 4.C。 5.C。 2.51.C。2.A。 3.D。 自我检测:判断题1.√。2.×。3.×。4. √。 5.×。 6.×。 选择题1.A。 2.B。 3.D。 4.A。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染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中心体还应包括指示线下方的中心 粒。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 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心体”。 2.C。 3.B。 4.C。 3.3 1.(1)√;(2)×。2.C。 3.C。 自我检测 判断题1.×。 2.×。选择题C。 连线题 二、知识迁移 提示: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细胞死亡后,溶 酶体膜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来,分解细胞 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 鲜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技能应用 调暗视野有两种方法:一是转动反光镜使进光量减少;二是选择小的光圈,减少进光量。4.1 1.√。2.√。3.×。 4.2 1.提示:细胞膜太薄了,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19世纪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学者们只好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进行探究。 2.脂质和蛋白质。 3.提示:这两种结构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1)流动镶嵌模型提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横跨整个脂双层,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有些则镶嵌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表面;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4.D。 4.3 1.D。 2.A。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 2.×。 3.×。 4.×。 5.×。 选择题1.D。 2.C。 画概念图 5.1 (五)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 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第二小节练习1.B。 2.B。 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 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 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 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 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 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维持在相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必修1-3基础知识答案

生物基础知识答案 1. 细胞 2. 病毒 3. 核膜 细胞核 4. 统一 5. C C 、H 、O 、N C 、H 、O 、N 、P 、S 、K 、Ca 、Mg Zn 、Fe 、B 、Cu 、Mo 、Mn 6. 水 蛋白质 蛋白质 1. 2. 氨基(—NH 2) 羧基(—COOH ) C R 3. —CO —NH — 4. m-n 5. 主要承担者 肌肉的主要成分,羽毛的主 要成份,蛛丝的主要成份,头发的主要成份,细胞膜中主要的功能物质,细胞膜上的载体, 多数的酶,血红蛋白,胰岛素,抗体,核酸 注意:不能把氨基酸,二肽认为是蛋白质 6. 核苷酸 磷酸、五碳糖、碱基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7. 脱氧核糖 核糖 RNA 中以U 替代了DNA 中的T 2 1 8. 细胞质中 细胞核中 线粒体 叶绿体 9. 4 4 8 2 脱氧核糖和核糖 5 A 、T 、G 、C 、U 10. 能源 葡萄糖 单 蔗糖,麦芽糖 淀粉,纤维素 乳糖 糖原 11. 脂肪 磷脂 固醇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2.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 13. 自由 结合 自由 14. Fe :血红蛋白,Mg :叶绿素 抽搐 15. 分隔开 进出 信息 16. 1) 低等 [13]中心体 [7]细胞壁 [4]叶绿 体 [2]液泡 细胞壁 注意:1不是细胞壁是细胞膜。 2)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核 3) [4]叶绿体 [9]线粒体 线粒体 叶绿体 化学能 4) [11]核糖体 [8]内质网 囊泡 [5]高尔基 体 囊泡 流动 5) [8]内质网 6) 核膜 染色质 核仁 核孔 大 遗传信 息 遗传 代谢 17. 低 变大 高 变小 原生质层 细胞 膜 液泡膜 细胞质 全 液泡 大于细 胞液 原生质层 大于 质壁分离 深 小 低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 变大,颜色变浅 18. 选择透过性 19. 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双层磷脂分子 蛋 白质 20.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2122. 蛋白质 RNA 23. 加入肝脏研磨液的试管 活化能 24. 高效性 专一性 反应条件温和 25. 最快 最适 最适 高温 过酸 过碱 失活 不能 不会 26. A-P~P~P 高能磷酸键 27.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形成ATP 中的高能磷酸键 ATP 高能磷酸键的水解 各项生命活动 28. 直接 29. C 6H 12O 6+6O 2+6H 2O ?→?酶 6CO 2+12H 2O+能量 C 6H 12O 6?→?酶 2C 2H 5OH +2CO 2+能量 C 6H 12O 6?→?酶 2C 3H 6O 3+能量 有氧呼吸 相等 产酒精的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有氧 无氧 30. 图见下一页 1) 3 2 3 3 2)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 质,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1 细胞质基 质。 31. 红 蓝紫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基粒 叶绿体基质 外膜、内膜、基质 嵴 基粒 类囊体 32. CO 2+H 2O →叶绿体 光(CH 2O ) +O 2 33. 图见书 1) O 2和[H] [H] [H] ATP CO 2 (CH 2O ) 2) 光 ATP 活跃 化学 活跃 化学 稳定 化学 3) C 5下降C 3上升 C 3下降C 5上升 4) 光反应和暗反应 34. 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 35. 植物细胞 动物 细胞核 36. 基因 尾 尾 37. 致癌因子 不受 不断 恶性 糖蛋白 38. 同种 同一 不同 不是 因为狗身上 的一根毛可能既是长毛又是卷毛,鸡可能既使长腿又是毛腿,大麦和小麦不是同一个物种。 这些性状可以有如下的相对性状:长毛对短毛,卷毛对直毛,长腿对短腿,毛腿对光腿,小麦的圆粒与长粒也是相对性状。 39. 较大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 白 隐 显 分析:紫花与白花交配,子代数量较大,且只表现出“白花”一种性状,符合“忽隐”——亲本中有紫花,子代中完全没有紫花,则没有表现出来的“紫花”为隐性,进而得出“白花”是显性。两个正常人后代出现了患者,符合“忽现”——亲本不具有,子代忽然出现的“患病”性状当为隐性,所以为“隐性遗传病”。B 图中两个患者的后代表现正常,也符合“忽现”,此时子代忽然出现的性状是“正常”,所以“正常”为隐性,进而得出“患病”为显性,所以为“显性遗传病”。 提示:答案中有解析的,要利用这些内容以及相应的题目去理解相应知识点。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40. 2 小 显 紫花,A 图中的患者,B 图 中的正常个体 隐性个体 纯 既可能纯合 又可能杂合 ①紫花(aa)×白花(AA ) 白花(Aa ) ②A 正常人为Bb,患者为bb,②B 正常人为cc ,患者为Cc 。 DD,dd,Dd DD ×DD,DD ×Dd,Dd ×DD 解析:紫花为隐性必然为两个小写字母(纯合子)aa ,白花可能为AA 或者Aa ,子女数量比较大,全都是白花(显性性状)。说明亲代的显性中至少有一个是纯合的(AA ),因为亲代中只有一方是显性性状白花,所以白花为AA 。A 图中患病是隐性,所以患者的基因型是bb ,正常人“上看父母,下看子女”,发现子女中有隐性个体——患者。所以 C H COOH R H 2N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与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循环 淋巴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调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 3H+ + HCO3- 3. 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 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四、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应用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知识清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 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判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物质:HCO3-、HPO42-:例 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 6、稳态: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一生物必修一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