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物根的生长》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学目标1.识不植物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描述根生长的缘故。
教学重点1.识不植物根系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缘故。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要紧功能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课前预备1.学生预备(1)预习本课,观看教科书中的图5—3。
(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3)查询书籍、录像、网站,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取、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2.教师预备(1)依照课本,预备观看«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
不同之处:一是预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看。
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一种用苏木精染色,可观看到具有环纹、螺纹等花纹的导管;一种用紫药水染色可观看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2)预备课本第6l页探究«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的材料用具(如长出2cm幼根的红豆的幼苗)。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取和水土保持方面的资料。
(4)制作有关伸长区细胞生长,根毛细胞形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看,发觉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只是10条,也确实是讲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l 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咨询并自己提出咨询题,根的生长速度什么缘故这么快?根的结构是如何样的?什么缘故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咨询题,并作出最贴近咨询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把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爱好。
第五章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材分析:《植物根的生长》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5章第2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后的第三课时教学。
教学中指导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并描述植物根生长的原因。
这对后续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系列。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初一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较强,但是逻辑思维能力依然欠缺,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大,但缺乏一定的耐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通过设计这么不同以往常规的学习体验,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能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 描述根生长的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1. 通过肉眼和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爱惜植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尖的生长部位,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教学材料:萌发的黄豆种子,放大镜,显微镜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食物:萝卜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所吃的是萝卜的哪一部份呢?萝卜的根有些什么结构?萝卜的根为什么会生长得这样旺盛?回答:根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出课题。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新课一、根的作用二、根尖的结构与功能1.根尖的结构无论是一颗小白菜还是一棵生长几千年的松树,他们都是由一粒种子萌发成长的。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植物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吸收外界的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根的吸收作用与它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根尖结构中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根对植物的重要性,并且向学生宣传保护好环境中的绿色植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生物学》这门课程,虽然有小学时《科学》的基础,但是仍然很薄弱,尤其现在的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学习本章节内容时就显得有些枯燥、抽象。
基于这种原因,教师在本节课中运用实物、模型结构及视频和动画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相互联系,对于根尖的结构这部分内容,采取观察“萝卜的根尖”、“豆芽的根尖”图片从宏观上认识根尖的结构,对于根尖的微观细胞结构采取自己读书及观看“根尖的结构”动画、观察根尖结构模型方式直观的认识根尖的结构及其作用;对于根的生长这部分内容,由于授课地点及时间的限制,教师直接将不同的两个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展示,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及数据直观认识到植物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师生共同总结植物的生长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有关。
最后根的特性通过图片使学生了解到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
2描述植物根生长部位及生长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及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关心植被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的生长部位和生长的原因。
六、教学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根的生长部位。
七、教学准备:根尖的结构模型、豆芽根尖、小葱、红薯,“植物为什么会长根”视频、“根尖的结构”动画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植物根的生长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二、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三、根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3)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识不植物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重点〕2、描述根生长的缘故。
〔重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预备: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差不多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阻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五、板书设计: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一、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看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二、根的生长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六、课堂作业:一、填空题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看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3.以下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A.根冠和生长点B。
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
根冠和伸长区探究报告根的生长部位1.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探究咨询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植物根的生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生长过程;2. 理解植物根的功能;3. 能够描述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2. 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根的生长机制;2. 理解植物根的生长调节。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植物根标本;3. 实验器材:盆栽、土壤、种子;4. 教学资料:植物根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在PPT中播放植物根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二、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10分钟)1. 介绍植物根的结构(主根、侧根、根毛等);2. 分析植物根的功能(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等);3. 通过观察植物根标本,让学生自行观察和描述根部结构。
三、植物根的生长过程(15分钟)1. 讲解植物根的生长过程(分生组织、伸长组织、分化过程等);2. 演示植物根的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根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3. 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四、植物根的生长调节(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根生长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 讲解植物根的生长调节机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3. 让学生探讨植物根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适应性。
五、课堂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设计植物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答题和讨论;2. 整理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订正和反馈。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植物根的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2. 布置植物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根的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根生长的原理和调节机制。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植物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植物根的结构、发育、功能等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所获知识,正确认识并发现植物根发育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
(1)植物根的结构:植物根的结构由根头、根尖、根须、根胚和根
系组成。
(2)植物根的发育:植物根的发育是由于根上不断生长的活动,逐
渐向土壤深处发展,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会具有一定的垂向生长,从而达
到在土壤中搜寻营养物质的目的。
(3)植物根的功能:植物根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吸收营养物质
和水分,稳定土壤,提供植物营养,叶片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和储存植物激素,合成多糖结构等。
3.教学步骤
(1)导入步骤
通过多媒体或教师的叙述来介绍植物根的概念,并说明植物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植物根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2)认知步骤
教师解说植物根的结构、发育、功能等概念,学生跟着老师使用图片,动画。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苏教版初一上)(4)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识不植物根尖的差不多结构,讲出各部分的要紧功能。
〔2〕描述植物根生长的缘故。
2、能力方面:〔1〕学会观看幼苗的根毛和根尖的纵切面,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和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3〕通过学生亲手培养根尖和制作根尖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方面:〔1〕通过学习根尖的差不多结构和各部分的要紧功能,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通过根尖的生长向学生渗透事物进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重点和难点:1、根尖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课题的重点。
因为:植物体的根是由胚根发育成的,根尖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根尖的功能。
只有明白得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才能关心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才能更好地明白得根的吸取功能,为根如何吸取水和无机盐的学习打嫣良好的基础。
2、识不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是本课题的难点,因为:根尖的永久切片的材料比较薄,观看根尖的分区比较困难。
3、根尖生长与根的生长关系是本课题的又一个难点,因为:根尖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动态的进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
而学生在明白得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进展变化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教具预备:课前一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课上展现实验结果,汇报交流。
课前预备:学生:课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自己设计方案观看根尖伸长最快的部位,做好观看记录以备交流;课外小组的同学完成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演示实验,每天观看,做好记录。
教师:1、根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实验录像;2、用Flash制作展现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引言:你播下的种子都萌发成幼苗了吗?一株小小的幼苗是如何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咨询题的情形,导入了新课。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学案(苏教版初一上)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章包括«植物种子的萌发»、«植物根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等五节内容。
新课程以〝以绿色植物的一生〞代替了传统的繁琐的植物形状结构知识的传授体系,降低了难度。
«根的生长»在研究好«根尖的结构»的基础上,教师提供机会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让他们自己将科学探究的目的标准尽可能渗透到〝根的生长〞主题内容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探究来学习科学,能够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新咨询题,能够使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咨询题有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存和疏导:设计、实施〝根的生长部位〞的实验,尝试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明白植物的根尖的哪个部位和根的生长有关。
2.技能把握与指导:在自行设计的探究方案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综合归纳、自主获得阻碍〝根的生长〞的要紧因素。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
4.情意修练与开导:在自然现象中发觉咨询题,在疑咨询促使下尝试摸索和解决咨询题,激发探究爱好,培养创新精神。
5.观念确认和引导:确认植物根尖的部位和根的生长的关系。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探究根尖四个部位和根的生长的关系。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课前预备:学生:〔1〕预习本课,清晰本课的探究目的。
〔2〕利用培养皿培养长出2cm幼根的红豆的幼苗。
上课前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长出2cm即可做实验。
〔3〕查询书籍、录像、网站,搜集相关资料。
教师:〔1〕预备〝根尖的结构〞材料用具。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描述植物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培养相应的观察能力。
2.测量比较根的生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大胆实践的精神。
2.形成关心植被,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识别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描述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采用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并配合演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1.与植物根的生长相关的图片。
2.植物根的生长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树有多高,根有多深”这句话,也就是说植物生长在土壤里的根与地上部分的生长势同时进行的。
土壤中的根不断地长长,并逐渐形成庞大的根系。
出示图片资料:这是一株长在果园的苹果树,大家可以数一数,看看苹果树的枝条有多少呢?是不是最多也就十多支啊!但是如果把苹果树地下部分的根挖出来看,你会发现,根的分支多达50000多条,为树枝的5000多倍!原来植物稳固的扎根在土壤中,是因为植物有那么多的手在抓握土壤呢!植物靠根深埋于土壤中,才会根深叶茂。
前一节学习了种子萌发首先是长出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根是如何生长的,根的结构又是怎样的?(二)学习新课学习任务一:根尖的结构:[观察]:观察幼根,认识根毛,了解根尖的概念。
根尖:从根的尖端到箐根毛的一段。
[观察]:对照课本插图,利用放大镜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阅读课本P69,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总结出根尖的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大小细胞形状学习任务二:根的生长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探究过程]小资料告诉我们,根的分支生长的速度是很快的,那么,根究竟是如何生长的?一、提出问题: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的最快?二、作出假设:根尖的伸长区生长的最快。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重点)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
(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准备:
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
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
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四、教学过程:
1
体是根冠。
书上,么根究竟是如何生长的?
熟区的功能吗?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一、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二、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
伸长区和成熟区()C.分生区和伸长区D。
根冠和伸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