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项目开发主要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61.23 KB
- 文档页数:2
一汽开发流程介绍本文档将介绍一汽公司的开发流程,包括涵盖的关键步骤和流程规范。
这些流程和规范旨在确保一汽公司的开发项目能够按时交付、质量可控,并且满足客户的需求。
开发流程概览一汽公司的开发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2.设计阶段3.编码开发4.测试与验证5.部署与发布6.后期维护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开发项目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与客户或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明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
这需要仔细听取客户的要求,理解并记录下来。
同时,开发团队也需要进行一些调研,分析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为项目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的基础上,开发团队将开始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这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界面设计等。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发基础,为后续的编码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
编码开发在设计阶段完成后,开发团队开始进行实际的编码工作。
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开发人员将应用开发语言(如Java、C++等)编写代码,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在此过程中,开发团队通常会采用敏捷开发的方法,在每个迭代周期内交付可工作的代码。
测试与验证经过编码开发阶段,系统会进入测试与验证阶段。
测试团队将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将验证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测试阶段通常还包括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以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稳定运行。
部署与发布测试和验证工作完成后,系统将进入部署与发布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把系统部署到目标环境中,并进行最后的测试和验证。
如果一切顺利,系统将被正式发布给用户或客户使用。
后期维护系统正式发布后,开发团队将进入后期维护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将负责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处理客户或用户反馈的问题。
此外,开发团队还将根据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进行系统的升级和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
大众项目开发流程节点(中英文版)Title: Volkswagen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 NodesThe Volkswagen project development process is a well-structured and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hat encompasses various stages, from initial planning to final implementation.大众项目的开发流程是一个结构严谨、全面的过程,涵盖了从初步规划到最终实施的各个阶段。
The first stage is the concept phase, where the project"s objectives, scope, and requirements are defined.This phase involves market research,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ject plan.第一个阶段是概念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的目标、范围和要求被定义。
这个阶段包括市场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计划的制定。
The next stage is the design phase, where the project"s architecture, components, and systems are planned and designed.This phase involves the creation of detail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the selection of technolog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s.下一个阶段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项目架构、组件和系统被规划和设计。
大众产品开发流程一个产品投放市场的流程如图所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产品定义阶段:根据公司战略和市场状况,由产品经理部和德国大众产品战略委员会确定即将目标市场、投产的车型、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生产规模、投资额度等战略性因素。
②.产品试制阶段:产品工程部在得到产品定义之后,和德国大众的开发部门一同制定投产车型的ES 表,来确定产品的零件系统,同时对整车或者部分零部件制定相应的国产化战略。
零部件厂商在零件试制成功之后再和产品工程部一起进行样车试制。
③.产品投产阶段:在产品经理部确定了产品定义之后,规划部门就会按照生产纲领的规定,开始进行厂房的建设。
样车试制成功后,规划部门开始按照样车的零件状况、产品的技术条件确定生产过程的一些基本参数,如采用什么类型的设备、涉及的工艺环节、工厂平面布置等。
通过供应商的招投标,开始进行流水线建设或改造。
在施工的同时分段开始生产工艺的试生产和设备的调试,逐步开展产品的试制,积累工艺经验,同时不断和产品工程等部门沟通改进意见。
在产品基本达到工艺验证要求和设备调试基本完成时,规划部的各个专业科室会制定出一套工艺文件蓝本,供试生产阶段的不断调整。
试生产阶段一般会分为 PVS、OS1、OS2 三个阶段,直到产品工程、规划、质量保证、产品经理、制造等部门对产品的工艺、质量、零件质量与供货稳定性、产品整体性能等指标都达到一致的认可时,才宣告试生产结束,进入起步生产阶段。
这时,生产的工艺、设备都已经基本达到稳定的正常状态。
④. 起步及正常生产阶段:在进入SOP 之后,工艺已经确定,计划物流部的工业工程股将确定整个产品体系的工时手册,随后再按照当前到产量计划确定各个阶段的工人配备需求。
另一方面,根据销售部门对该产品上市后的销售预测,计划物流部制定出主生产计划并向零部件供应商发出配套计划,准备供应正常生产;同时计划物流部和工业工程科再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对日常的生产计划进行优化。
在零件、人员、设备等方面准备充分之后,一般按照10%、25%、50%、75%、的满负荷产量爬升速度进行为其1~2 月的起步生产,最后再经过2 天的满负荷生产验证,当质量、产量、工艺稳定性、工人劳动强度、现场管理、设备负荷等因素都能达到要求时,即开始正常生产。
大众开发流程介绍(二)引言概述:本文将对大众开发流程进行介绍。
大众开发流程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在不断迭代的基础上实现软件的高效和快速交付。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这五个方面展开,分别介绍其中的关键要点。
需求分析:1. 确定项目的背景和目标,明确需求。
2. 进行用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
3. 编写需求文档,定义功能和性能指标。
4. 制定验收标准,明确开发目标。
设计:1. 进行系统架构设计,确定系统模块划分和交互关系。
2. 进行数据库设计,确定数据结构和数据表关系。
3. 编写详细设计文档,包括界面设计和模块功能设计。
4. 进行技术方案评审,确定开发框架和技术选型。
5. 编写设计文档,包括系统架构图、数据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
编码:1. 根据需求和设计文档,进行模块划分和任务分配。
2. 进行编码,采用统一的编码规范和开发规范。
3. 进行单元测试,修复代码缺陷。
4. 进行代码评审,保证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
5. 完成模块开发,进行模块整合和集成测试。
测试:1. 编写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2. 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各个模块的协作性能。
3. 进行回归测试,确保已修复的缺陷不再出现。
4. 进行压力测试,评估系统的负载能力。
5. 进行用户验收测试,确保系统达到用户预期要求。
部署:1. 进行软件打包和安装部署准备工作。
2. 进行生产环境部署,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进行性能监控和故障诊断,及时处理运行问题。
4. 进行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得到正确使用。
5. 进行系统维护和版本更新,持续优化系统性能和功能。
总结:大众开发流程是一种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其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这五个关键阶段。
通过合理规划和执行开发流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并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软件交付。
在实际应用中,团队应该根据具体项目需求灵活调整和优化开发流程,以获得更好的开发效果。
一汽大众的开发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需求分析与产品规划:根据市场调研和消费者需求,制定产品开发的目标和规划。
确定车型定位、特性和性能要求等。
2. 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进行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功能布置等工作。
通过设计提炼出车型的整体风格和特点。
3. 工程设计:在工程设计阶段,进行车辆的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底盘悬挂、制动等技术方案的研发和集成。
同时进行各项试验验证,确保满足质量和性能标准。
4. 零部件开发:对于需要自主研发的零部件,一汽大众会进行独立的研发和测试,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
5. 车辆原型制作:根据设计和工程要求,制作车辆原型进行样车制造,以进行各项验证测试,包括车辆安全性、性能、操控等。
6. 试制和验证:进行小批量试制车辆的组装,进行各项验证测试和调试。
包括整车性能测试、安全碰撞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7. 量产准备和制造:根据试制验证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准备量产车辆生产。
包括供应商管理、生产线布置、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
8. 售后服务支持:在产品研发流程完成后,提供售后服务支持,确保车辆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包括维修手册、培训和维修支持等。
一汽大众主要流程
注意:
1、工程样品检验:工程样品认可由主机厂产品部主导,工程样品分为三类:手工样件、工装样件、OTS认可后的更改样件
如何是A类零件,只需要一汽大众做认可;但如果是B类零件,一部分试验由德国大众来负责,叫产品工程性能检验认可,即BMG认可。
如果一汽大众自己负责的部分合格了,又拿到了德国的BMG认可,就由一汽大众产品部颁发工程样品认可,如果是OTS件,简称OTS认可。
2、首批样件检验:首批样件检验由主机厂质保部主导
首批样件检验的理由是:
新的供货厂商
新零件/ 产品更改
技术要求更改
生产条件更改
新的生产厂地
生产长期中断
新的二次以下配套厂
首批样件(EM样件)的提交类似于通用的PPAP提交,提供的样品是完全用正式批量生产设备在正式批量生产条件下生产的。
但又有很大的不同:
供应商必须自检,并提供合格的自检报告,即首批检验报告及其它附属报告,但大众不指定具有检验资格的实验机构。
供应商还必须提供EM样件供大众做试验,大众只把自己的试验结果作为唯一认可的依据。
通用可以不提供PPAP样件,通用认可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或者供应商自己的实验室。
首批样件检验合格意味着零件本身获得批量认可。
大众汽车集团的各用货厂可以在其PVS和OS阶段使用该厂的零件。
批量用货只有供货厂的2TP成功地结束且供货厂获得批量供货生产认可后才能认可。
3、 PVS(生产试制批量)
在生产试制批量(PVS)中,所有的单件和总成件都到位并首次在批量条件下制造出
PVS是在批量生产条件下的一种认可
PVS对外购的国产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些到了PVS阶段首批样件检验还没有达到合格状态(即还没有得1分或3分)的零件几乎就没有机会参加主机厂的批量生产启动了(SOP)
PVS是检验人们是否能把整车制造出来(对批量生产设备进行的试验),是否所有的零件(自制件和外购件)都合格和到位
进行生产试制批量(PVS)和前提条件:
——所有需产品工程性能检验的零件都已获得认可
——所提供的首批样件是否批量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所有的零件在首批样件检验中获得总分1分或3分的结果
4、 OS(零批量)
在批量生产启动前,对其进行一项总温习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在批量生产的条件下进行整个生产过程来看一看是否一切都进行良好。
启动零批量的前提条件是:
——所有产品工程性能检验(BAUMUSTER PRUEFURGEN)都以合格的结果获得结束
——所有零件的首批样件检验都已结束,其结果都获得合格(复检都已完成)
——外购件和自制件都成功的通过了在批量生产条件下的两日生产验收
零批量阶段生产的整车是不许出售的,它们用来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质量路试。
5、两日生产(2TP)
生产批量要求的数量来验证过程的质量能力。
目标:供应商获得批量供货生产认可
类似于通用的Run@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