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6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详细参考)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的1、掌握家兔⽿缘静脉注射法、家兔颈部⼿术操作、神经⾎管分离、⽓管插管技术、记录家兔呼吸曲线2、观察⾎液中化学因素(CO2,O2和[H+])及药物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迷⾛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受呼吸中枢控制的呼吸肌节律性活动,伴随着压⼒变化⽽使⽓体进出呼吸道。
呼吸运动受神经以及⾎液中PO2,PCO2,[H+]等因素的调节。
药物能作⽤于呼吸中枢⽽影响呼吸运动。
肺牵张反射的传⼊神经是迷⾛神经,通过此反射弧完成正常地节律性呼吸。
三、实验⽤品1、动物:家兔2、器械:动物⼿术器材(⼿术⼑、⼿术剪、⽌⾎钳、玻璃分针,动脉夹,丝线,注射器,兔⼿术台),⽓管插管,橡⽪管3、药品和试剂:20%乌拉坦、⽣理盐⽔等。
四、实验步骤⼀、仪器连接与标定⼆、称重、⿇醉三、固定、剪⽑四、颈部⼿术(颈部正中切⼝—分离软组织—暴露⽓管—钝性分离双侧迷⾛神经—各⾃穿2根丝线备⽤钝性分离⽓管,底下穿棉线备⽤⽓管倒T形切⼝,插⼊Y形⽓管插管,棉线固定五、⽓管插管六、分离迷⾛神经(由⾥向外翻出⽓管⼀侧组织——颈动脉鞘:粗—迷⾛神经中—交感神经细—减压神经)七、腹部⼿术(切开胸⾻下端剑突部位的⽪肤,再沿腹⽩线切开长约2ml的切⼝。
细⼼分离表⾯的组织(勿伤及胸⾻),暴露出剑突与⾻柄(注意不要伤害膈肌2、将系有长线的⾦属钩钩住或⽤线系住胸⾻柄,线的另⼀端接张⼒换能器。
)注意事项分离神经时不能⽤尖的或锋利的⾦属机械;实验观察中,在刺激开始、撤除时,应做好标记。
五、实验结果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正常时→窒息时<--1、CO2浓度增加使呼吸运动加强分析:CO2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每当动脉⾎中PCO2增⾼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量增⼤。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于呼吸中枢。
2、缺氧使呼吸运动增加吸⽓末吹吸⽓末抽⽓分析:吸⼊氮⽓时,因吸⼈⽓中缺O2,导致动脉⾎中PO2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兔子的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
呼吸运动的调节对于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兔子作为常见的哺乳动物,其呼吸运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实验旨在研究兔子的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并探讨外界环境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兔(6只)•注射器和针头•氧气供应系统•呼吸频率记录仪•麻醉剂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兔置于实验舱中,使其适应环境。
准备好氧气供应系统和呼吸频率记录仪。
2.注射麻醉剂:使用注射器和针头给实验兔注射一定剂量的麻醉剂,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3.观察呼吸运动:记录兔子在麻醉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4.外界环境因素调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室内温度、氧气浓度等外界环境因素来调节兔子的呼吸运动,记录并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
5.数据记录和分析: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数据显示,在麻醉状态下,兔子的呼吸频率较平时明显降低。
此外,呼吸深度也较平时有所减弱。
这可能是由于麻醉剂的作用导致兔子神经系统的抑制,进而影响了呼吸运动。
在外界环境因素调节下,实验结果显示温度的变化对兔子的呼吸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当室内温度较高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会明显增加;而当室内温度较低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则会明显降低。
这说明温度是调节兔子呼吸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结果还显示氧气浓度的变化也会对兔子的呼吸运动产生影响。
当氧气浓度较高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会明显增加;而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则会明显降低。
这表明氧气浓度是调节兔子呼吸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兔子的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其中,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氧气浓度对兔子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有明显的影响。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之一。
对于家兔这类哺乳动物来说,呼吸运动的调节对其生存和适应环境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增进我们对生物体呼吸系统的理解。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家兔、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氧气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等。
2. 实验步骤:首先,将家兔置于实验室的呼吸室中,确保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然后,使用呼吸频率计和呼吸深度计来测量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
接下来,使用氧气浓度计和二氧化碳浓度计来测量家兔所处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3. 实验记录:记录家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有显著影响。
在较高温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
而在较低温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2. 湿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也有一定影响。
在较高湿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以帮助散发体内的湿气。
而在较低湿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
3. 氧气浓度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非常重要。
在较低氧气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氧气的摄入量。
而在较高氧气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避免氧中毒。
4. 二氧化碳浓度也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产生影响。
在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明显增加,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而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减少,以避免呼出过多二氧化碳。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它受到温度、湿度、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兔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以保持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通过实验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调节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来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从而探索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
2.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在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3. 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呼吸运动测定仪等。
3. 实验步骤:1) 采集基础值:记录家兔在自由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2) 调节呼吸节律:通过呼吸运动测定仪调节家兔的呼吸节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3) 调节环境条件:改变家兔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基础值记录:家兔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25次/分,潮气量为200ml/次。
2. 调节呼吸节律:当将家兔的呼吸节律调至较快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而潮气量减少;当呼吸节律调至较慢时,呼吸频率减少,而潮气量增加。
3. 调节环境条件: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减少;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减少,潮气量增加。
五、实验讨论1.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受到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周围感受器的共同调节。
2. 调节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反映了呼吸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性。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调节家兔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观察了呼吸运动的变化,并探讨了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深入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十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一、目的要求1. 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 学习记录膈肌放电的方法。
3. 观察并分析肺牵张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二、动物与器材动物:家兔器材: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引导电极。
三、方法与步骤(一)气管插管1. 麻醉→背位固定→剪去颈部与剑突腹面的被毛→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注意:气管务必分离干净,插管后务必扎紧,避免漏气。
(二)记录呼吸运动2. 剑突软骨分离术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再切开长约2cm的切口。
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并暴露剑突软骨与骨柄。
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
3. 将系有剑突的金属钩钩于剑突中间部位,线的另一端系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上。
4. 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的输入通道,调节记录系统,使呼吸曲线清楚地显示在显示器上。
5. 记录膈肌放电.(三)观察项目(1)记录正常的呼吸运动、膈肌放电曲线,注意分清呼气和吸气运动与曲线的方向。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长约0.5m、内径1cm的橡皮管连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用止血钳夹闭另一侧管,使无效腔增加,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改变,一旦出现明显变化,则立即打开止血钳,去除橡皮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3)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气管插管的两个侧管同时夹闭数秒,观察呼吸变化。
(4)肺牵张反射在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连通一个20ml注射器,并吸入20ml空气。
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在吸气末用相当正常呼吸时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徐徐向肺内注入20ml 空气,同时夹闭气管插管的另一侧管。
注意观察呼吸节律的变化及呼吸运动的状态。
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待呼吸恢复正常。
同法,与呼气末用注射器抽取肺内气体,观察呼吸的状态有何变化。
(5)待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后,同时结扎颈部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实验3=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2.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一、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家兔试剂: 200g/L氨基甲酸乙酯,2%乳酸溶液,氮气(N2),二氧化碳(CO2)仪器设备: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Y型玻璃气管插管、手术器械方法:(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前肢背部向下交叉,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沿正中线切开皮肤5~7cm,纵向分离皮下组织和肌层,暴露颈部气管及其两侧的左、右颈总动脉鞘,用玻璃分针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在气管下穿两根粗棉线备用。
在甲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形切口,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管后结扎固定(3)开启计算机采集系统,启动RM6240系统,选择“呼吸运动调节”实验,开始记录。
二、观察项目1.描记正常呼吸曲线: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
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下列每一实验项目前必须先等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
2.观察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长胶管接至气管插管开口处使家兔无效腔增大,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3.观察缺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使用N2气囊,给动物吸入含有较高浓度N2气的空气以造成部分缺O2,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4.观察吸入气中CO2 含量增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同上法用CO2气囊,使吸入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CO2,观察与记录呼吸运动。
5.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 乳酸溶液2ml,使血液中[H+]增加,观察血液酸碱度改变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观察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分别观察和记录切断右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
7.以5V,20Hz,波宽为2ms的电刺激的连续脉冲间断刺激右侧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1、家兔呼吸运动曲线图一、正常的呼吸曲线图二、增大无效腔的呼吸曲线图三、缺氧的呼吸曲线图四、吸入CO2的呼吸曲线图五、注入乳酸的呼吸曲线图六、切断右侧神经图七、切断两侧神经图八、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中枢端2、各实验项目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表通气量(ml/分)处理前增大无效腔缺氧吸入CO2 注射乳酸切断右侧迷走神经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刺激右侧迷走神经中枢端22.6876 15.5452 20.7396 12.4973 17.7803 30.0232 32.4008处理后31.7898 26.7642 41.9553 31.0012 31.0311 31.1146 0.6411呼吸频率(次/分)处理前 41 39 37 33 47 37 33处理后 45 54 46 53 39 27 252表1 各实验项目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四、讨论1、在双侧迷走神经保持完整时,增加无效腔后,肺内空气的更新率下降,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缺氧导致家兔体内的O2 含量降低,CO2含量增高;吸入CO2后同样导致CO2含量上升。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家兔的呼吸运动,包括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
2. 研究不同生理因素(如CO2浓度、缺氧、肺牵张反射等)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 掌握呼吸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
呼吸调节主要通过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和化学感受器(如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实现。
实验中,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可以了解呼吸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器材: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CO2、乳酸、生理盐水、棉线、纱布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将家兔称重后,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2. 呼吸运动记录: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
3. 生理因素影响观察:a. CO2浓度增加:将CO2气囊连接到气管插管,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
b. 缺氧:将家兔置于低氧环境中,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
c. 肺牵张反射:剪断家兔一侧膈神经,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CO2浓度增加:当CO2浓度增加时,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说明CO2浓度升高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2. 缺氧:在低氧环境中,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也明显增加,说明缺氧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促进呼吸运动。
3. 肺牵张反射:剪断膈神经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无明显变化,说明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调节中不起主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CO2浓度和缺氧可以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促进呼吸运动。
2. 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调节中不起主要作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2. 探讨影响兔子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无效腔、二氧化碳浓度、缺氧等。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兔子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CO2气囊、哺乳类动物手术器具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麻醉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成年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
2. 麻醉与固定:按照2ml/kg取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3. 颈部手术: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连接仪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进入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呼吸运动”实验项目,记录家兔正常呼吸曲线。
6.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7.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用CO2气囊,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8. 轻度缺氧实验:使用低氧气体,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9. 剪短迷走神经: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9 家兔呼吸活动的调节一、实验目的1.对家兔进行全身麻醉、进行兔颈部急性手术;2.学习记录家兔呼吸运动的方法;采用呼吸传感器直接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与幅度3. 研究在增加呼吸无效腔、CO2、乳酸、缺氧呼吸活动的改变,观察肺牵张反射。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运动,其深度和频率受体内外因素影响,比如劳动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摄取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与代谢水平相适应。
呼吸的节律性主要来源于基本呼吸中枢脑桥和延髓,并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中枢可接受来自不同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需要。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家兔2、实验器材: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止血钳、气管插管、20ml及1ml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CO2、乳酸、生理盐水、棉线、纱布。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家兔1、家兔的麻醉(1)取一只家兔,称重之后,用剪刀剪去耳缘静脉上的毛。
(2)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要从远心端注射,注射时速度要慢,并随时观察动物情况。
当动物四肢松软、呼吸变深变慢、角膜反射迟钝时,表明动物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
2.家兔的固定当兔子已经麻醉成功后,将兔子固定在手术台上,四肢都要固定好,并且用线将门牙也绑好,固定在铁架上。
3、剪毛用剪刀将兔子颈部的毛小心地剪去,注意不要剪到肌肉。
4、切开皮肤一手的拇指和示指按住家兔颈部两侧,另一手持手术刀,在紧靠喉头下缘,沿颈部正中线作一长约5~7cm的皮肤切口。
然后用止血钳或手术剪分离皮下结缔组织后,夹住少许皮肤并向两侧分开创口。
5、分层分离肌肉(1)术者与助手分别持止血钳轻轻提起少许气管正上方的肌肉,然后用手术剪在两止血钳夹住的肌肉之间,纵向将肌肉层剪开一个小口。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各种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探讨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一只。
(二)实验器材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插管、注射器、CO₂气体瓶、N₂气体瓶、20%乌拉坦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后,用 20%乌拉坦溶液(5ml/kg)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2、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手术部位的毛,进行颈部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
4、在剑突下切开皮肤,分离出剑突软骨,用丝线将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以记录呼吸运动。
5、待动物稳定后,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6、依次进行以下操作,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增加吸入气中 CO₂浓度:通过气体瓶向气管插管内通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
缺氧:用气囊阻断气管插管一段时间,造成缺氧。
增大无效腔:将一根长橡皮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一侧。
静脉注射乳酸溶液(2ml)。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然后分别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其效应。
三、实验结果(一)正常呼吸运动在未施加任何干预因素时,家兔的呼吸运动呈现出平稳、有节律的曲线,呼吸频率和幅度相对稳定。
(二)增加吸入气中 CO₂浓度当家兔吸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后,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这表明 CO₂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化学因素,其浓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
(三)缺氧在造成缺氧的情况下,家兔的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增大。
这是因为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以增加肺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
(四)增大无效腔连接长橡皮管增大无效腔后,家兔的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这是由于无效腔增大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气体更新率降低,使得血液中的 PCO₂升高、PO₂降低,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增强。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呼吸运动的正常调节对于维持机体氧合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一些疾病条件下,这种调节机制可能会受到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兔呼吸运动调节的病理生理学机能,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以下是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成年健康的家兔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在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
1. 实验动物选择从已经适应实验环境的成年健康家兔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设备准备准备好呼吸监测仪、呼吸气体混合器和呼吸阻力装置。
3. 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置将10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只。
4. 实验操作将实验组家兔接入呼吸监测仪,通过呼吸气体混合器给予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CO2)呼吸气体,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等指标的变化。
对照组家兔接受相同的操作,但呼吸气体中不含CO2。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家兔接受CO2刺激后,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明显增加。
与此相比,在对照组中,家兔呼吸指标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
这一结果表明,CO2对家兔呼吸运动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呼吸中枢感知到体内二氧化碳增加后,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实现氧气的吸入量增加,进而改善机体氧合状况。
在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在呼吸中枢损伤、呼吸肌肌无力等情况下,呼吸运动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异常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运动调节的病理生理学机能,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进一步研究这些机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家兔呼吸运动能够受到CO2刺激的调节。
这一病理生理学机能可以帮助机体维持正常的氧合状态。
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呼吸运动调节的更多细节,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这对于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兔子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兔子呼吸运动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频率和深度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呼吸中枢发放冲动,调节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从而控制呼吸运动的节律和深度。
化学因素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CO₂)、氧分压(PO₂)和氢离子浓度(H⁺)等也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兔子,体重 2 3kg。
2、实验器材:兔手术台、手术器械(手术刀、镊子、剪刀等)、气管插管、压力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5ml 和20ml 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氮气、氧气。
四、实验步骤1、麻醉与固定称取兔子体重,按照 5ml/kg 的剂量,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进行麻醉。
待兔子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在手术台上。
2、手术操作剪去颈部的毛,在颈部正中做一约 6 8cm 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在气管下方穿一根丝线,在气管上做一“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用丝线固定。
将气管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连。
3、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打开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兔子的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观察呼吸频率和幅度。
4、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找到一侧迷走神经,用玻璃分针轻轻分离,穿线备用。
先观察呼吸运动,然后用丝线结扎迷走神经并剪断,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以相同的方法处理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3%乳酸溶液 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用气囊向气管插管内快速注入氮气,使兔子吸入氮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用气囊向气管插管内快速注入氧气,使兔子吸入氧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正常呼吸运动兔子的正常呼吸运动呈现节律性,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 30 60 次,呼吸幅度适中。
生理学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一、引言呼吸是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兔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其呼吸系统较为相似于人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中。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对兔呼吸运动调节机制的研究结果。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特别是对于外界刺激(如CO2浓度)的反应以及呼吸频率和潮气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雄性白色家兔10只。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仪、呼吸频率测定器、CO2浓度检测仪等。
3. 实验流程:(1)将兔放置在无刺激环境下,记录其基础呼吸频率和潮气量;(2)向兔鼻孔内注入CO2,记录其反应并测定相应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3)将兔置于高海拔环境下,记录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4)将兔置于低温环境下,记录其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四、实验结果1. CO2刺激实验:注入CO2后,兔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均有明显增加。
其中,呼吸频率从基础的30次/分钟增加到了45次/分钟,潮气量从基础的0.5毫升/次增加到了1毫升/次。
2. 高海拔实验:在高海拔环境下,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而潮气量略有降低。
其中,呼吸频率从基础的30次/分钟增加到了50次/分钟,潮气量从基础的0.5毫升/次降低到了0.4毫升/次。
3. 低温实验:在低温环境下,兔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均有明显降低。
其中,呼吸频率从基础的30次/分钟降低到了20次/分钟,潮气量从基础的0.5毫升/次降低到了0.3毫升/次。
五、实验分析1. CO2刺激实验:CO2是一种呼吸刺激物,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从而导致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增加。
2. 高海拔实验:高海拔环境下氧气浓度降低,为了保证身体各部位的氧供应,兔会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氧摄取量。
同时,由于高海拔环境下空气稀薄,兔需要通过减少潮气量来避免过度通气。
3. 低温实验:低温环境下,兔需要通过减少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来减少热损失并保持体温稳定。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家兔的呼吸运动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的。
呼吸中枢位于延脑和脑桥之间的中央灰质区,并与延脑和脑桥的其他神经结构相连接。
呼吸中枢会根据动脉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当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呼吸中枢会发送信号给呼吸肌以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实验步骤:1.使用合适的方法将实验家兔固定在实验台上,使其能够自由呼吸。
2.在实验家兔的背部或腹部贴上呼吸运动监测电极,以记录呼吸运动的波形。
3.给实验家兔提供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4.分别收集实验家兔在安静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的呼吸运动数据。
5.在收集数据时,可以通过限制实验家兔的活动来模拟活动状态。
实验结果:在安静状态下,实验家兔的呼吸频率平稳,在20-30次/分钟之间。
呼吸深度较为恒定,呼吸波形呈规律的起伏。
当实验家兔处于活动状态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通常在40次/分钟以上。
呼吸深度也会增加,这是为了满足机体在运动时的氧气需求。
呼吸波形可能会有变化,出现较大的起伏。
实验结论:家兔的呼吸运动是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的。
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对稳定。
而在活动状态下,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这表明呼吸中枢根据机体的需要来调节呼吸运动,以保持氧气供应的平衡。
实验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实验中提供给实验家兔的氧气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需要保持恒定。
2.实验家兔的固定方式需要确保其自由呼吸,以避免结果的干扰。
3.实验家兔在活动状态下的模拟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进一步研究方向:1.探究其他外界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如温度变化、心跳速率等。
2.研究不同物种的呼吸运动调节机制的差异。
3.分析呼吸运动的变化与病理状态的关系,如在应激、疼痛等情况下的呼吸变化。
2. Rasmusson DD, Semple-Rowland SL. 氧气调节轻微呼吸配置调节的机制[J]. Apidologie, 2024, 10(2):7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