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乙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螺虫乙酯合成方法述评螺虫乙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其合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螺虫乙酯合成方法进行述评,介绍其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
一、螺虫乙酯的原理螺虫乙酯的化学式为C10H12O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其合成方法主要是通过螺环化合物的反应实现。
螺环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环状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螺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环加成反应和环缩合反应。
环加成反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加成到同一个环上,形成螺环化合物的过程。
环加成反应需要一定的催化剂和条件,反应条件的选择对于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环缩合反应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环状分子通过共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而缩合在一起,形成螺环化合物的过程。
环缩合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不同的影响。
二、螺虫乙酯的合成方法1、环加成反应法环加成反应法是螺虫乙酯合成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反应物为苯乙烯和丙烯酸乙酯,催化剂为五氯化铌和硼酸。
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催化剂价格昂贵,反应废弃物难以处理。
2、环缩合反应法环缩合反应法也是螺虫乙酯合成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反应物为苯乙烯和酰氯,催化剂为氢氧化钠和三氯化铝。
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产率高,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反应废弃物难以处理,反应时间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三、螺虫乙酯的应用前景螺虫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其主要应用包括:1、作为有机合成试剂,用于合成各种有机化合物。
2、作为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各种药物。
3、作为涂料和塑料中的添加剂,用于增加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4、作为香料和香精中的成分,用于增加其香味和口感。
总之,螺虫乙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螺虫乙酯使用注意事项螺虫乙酯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广泛用于农田、温室和果园等地。
它有很好的除草、灭虫效果,但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使用。
首先,使用螺虫乙酯前,应先了解目标害虫种类和发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配比和使用方法。
不同的害虫对螺虫乙酯的敏感性不同,选择合适的药剂配比可以提高杀虫效果,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其次,使用螺虫乙酯时需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螺虫乙酯是一种有毒农药,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吸入进入呼吸道后会引起中毒。
所以使用时,务必做好自我保护,避免直接接触药剂。
再者,使用螺虫乙酯时应注意按照药剂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进行使用,不可过量使用或频繁喷洒。
过量使用会导致药害,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残留在作物上,对人畜危害。
频繁喷洒也会增加环境负担,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还要避免接触到水源和饮用水,以免污染水资源。
螺虫乙酯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容易被水体吸收,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所以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离水源一定距离,并且注意不要在雨天或者有风的情况下使用。
最后,使用螺虫乙酯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使用工具,保持工具的清洁、干燥,避免药剂残留。
不合理存放和处理药剂会导致药害延续,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使用完螺虫乙酯后,要将残留的药剂适当处理,如交给专业单位进行集中处理。
综上所述,使用螺虫乙酯是一项需要仔细操作的工作,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
只有正确使用,并注意事项,才能确保药剂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希望农友们在使用螺虫乙酯时,能加强安全意识,注重使用方法,保护好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螺虫乙酯悬浮剂加工工艺流程
螺虫乙酯悬浮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农药,它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特点。
下面将介绍螺虫乙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流程,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生产过程。
一、原材料准备
螺虫乙酯悬浮剂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螺虫乙酯、乳化剂、稳定剂、溶剂等。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充分的检验。
二、混合和分散
将乳化剂和稳定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溶剂中,并充分搅拌均匀,以便形成相对稳定的乳液。
然后,将螺虫乙酯逐步加入到乳液中,并继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三、研磨和过滤
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浮剂的质量,需要对悬浮剂进行研磨和过滤处理。
研磨可以使悬浮剂的颗粒更加细小,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其稳定性。
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物,确保产品的纯净度。
四、包装和质检
经过研磨和过滤处理后的悬浮剂将被装入专用的包装容器中,如塑料瓶、铁桶等。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泄漏。
然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颗粒分布、悬浮性、PH值等指标
的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五、储存和运输
将包装好的螺虫乙酯悬浮剂储存到指定的仓库中,确保其存放环境符合要求,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剧烈震荡和倾斜,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总结:
螺虫乙酯悬浮剂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混合和分散、研磨和过滤、包装和质检、储存和运输等步骤。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质量稳定、安全环保的螺虫乙酯悬浮剂产品,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螺虫乙酯合成方法述评螺虫乙酯的合成主要采用烷基化反应和羟基酯化反应两种方法。
其中烷基化反应是将羧酸与烷基卤化物或烷基硫酸酯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化产物。
羟基酯化反应则是将羧酸与醇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化产物。
在反应机理方面,两种方法都是通过酯化反应将羧酸与烷基或醇基结合,生成螺虫乙酯。
二、反应条件在反应条件方面,烷基化反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在100℃以上,反应时间在数小时到数天之间。
而羟基酯化反应则需要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短的反应时间。
一般情况下,反应温度在室温至60℃之间,反应时间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之间。
在反应条件的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具体的反应物质、催化剂、反应溶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在烷基化反应中,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在羟基酯化反应中,选择适当的反应溶剂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三、反应优化在反应优化方面,主要是通过改变反应条件、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反应溶剂等方式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例如,在烷基化反应中,可以选择较高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来提高产率;在羟基酯化反应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反应溶剂和催化剂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物质的结构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
例如,在烷基化反应中,选择较长的烷基链可以提高产率;在羟基酯化反应中,选择较短的羧酸链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四、应用前景螺虫乙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合成和医药制造领域的有机化合物。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例如,在化学合成领域,螺虫乙酯可以作为重要的中间体参与到许多重要的化学合成反应中。
在医药制造领域,螺虫乙酯可以作为重要的原料参与到许多重要的药物合成中。
总之,螺虫乙酯的合成方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通过对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反应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螺虫乙酯的产率和反应效率,为其在化学合成和医药制造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介壳虫难治,其实用螺虫乙酯,一遍就能治干净介壳虫又称蚧壳虫,为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种类很多,主要危害,柑橘、苹果、柿子、石榴、绿化苗木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由于蚧壳虫覆有厚厚的蜡质层,普通药剂很难渗透进入体内,防治十分困难,每年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减产十分严重,品质下降。
防治介壳虫必须用特定的药剂才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优秀的杀虫剂,对介壳虫特效,对介壳虫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介壳虫的危害特点。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
孵化为若虫,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固定下来稀释汁液。
并在体表分泌大量蜡质,形成厚厚的蜡质层。
介壳虫主要以若虫和成虫群聚于枝、叶、茎、花蕾、果实等部位上吸取汁液,在危害作物的同时,有的还大量排出蜜露,导致烟煤病发生,使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株被害后常出现枝、叶枯萎,果实脱落,植株生长衰弱,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病害,危害极大。
二、螺虫乙酯作用机理。
螺虫乙酯是一个具有双向传导功能的优秀杀虫剂,施药后,能被作物的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上下传输,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有效防治叶片上,及果树树皮上的刺吸式害虫。
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在作物上生长和危害。
有效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持效期可长达8周以上。
主要特点(1)杀虫谱广:螺虫乙酯为季酮类杀虫剂,与烟碱类杀虫剂不同,不但可用于防治介壳虫,还可防治白粉虱、烟粉虱、稻飞虱、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
(2)双向传导:螺虫乙酯具有双向传导特性,施药后,药剂可传输到植株的任何部位,可有效防治各个部位的害虫。
(3)无交互抗药性:螺虫乙酯与传统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烟碱类等药剂无交互抗性,是治理抗性介壳虫的首选药剂。
(4)杀虫更彻底:螺虫乙酯主要通过药剂的内吸作用,将药剂传输到植株的各个方面,药剂在植物体内长时间存在,达到持续杀灭害虫的目的,对成虫、若虫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杀灭更彻底,持效期更长。
防治对象螺虫乙酯主要用于防治白蜡蚧、朝鲜毛球蚧、圆盾蚧、水木坚蚧、考氏白盾蚧、桑白盾蚧等介壳虫,还可兼治白粉虱、烟粉虱、稻飞虱、蓟马、蚜虫等多种害虫。
螺螨酯、螺虫乙酯和乙螨唑三种长效杀螨剂(1)螺虫乙酯螺虫乙酯的商品名称为亩旺特、亨得利,是一种新研发出来的杀虫杀螨剂。
该药剂具有强内吸和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可上下传导,能有效防治叶片和树皮内外的害虫。
该药剂防治谱广,不仅能杀虫,对害螨也有效,可以一次用药防治多种害虫和害螨,特别是对刺吸危害的蚜虫、叶蝉、木虱、白粉虱、蚧壳虫、枣瘿蚊、蓟马等害虫高效。
毒性低,持效期长,田间控制害虫30天以上。
使用方法:防治苹果黄蚜、桃蚜、果树瘤蚜和梨二叉蚜。
在蚜虫发生初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80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叶,药后7天防治效果在95%以上。
防治梨木虱。
在梨木虱若虫发生初期,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叶,药后5天防治效果在96%以上,药后7天防治效果可达100%。
防治枣瘿蚊。
在枣瘿蚊幼虫发生初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6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3天防治效果在92%以上。
防治桑白蚧、日本龟蜡蚧、桃球蚧等蚧壳虫。
在低龄幼虫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干和叶片,药后10天防治效果在96%以上。
注意事项:由于该药剂杀虫效果较慢,最好在害虫大发生期前使用,果树新梢新叶生长期效果最佳。
(2)乙螨唑商品名来福禄、依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
主要抑制螨卵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对卵和幼螨高效,对成螨无效,但能使雌成螨不育,影响繁殖后代。
药剂效果不受低温影响,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田间控制害螨50天左右。
杀螨谱广,可有效防治果树、花卉、蔬菜、棉花等作物上的所有害螨。
使用方法:①防治苹果、梨、桃等果树上的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
在发生初期,用11%乙螨唑悬浮剂6000~7500倍液树冠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在90%以上。
②防治果树上的二斑叶螨(白蜘蛛),用110g/L乙螨唑悬浮剂5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10天,防效93%以上。
③防治柑桔红蜘蛛,在发生初期用110g/L乙螨唑悬浮剂4000~7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10天防效98%以上,持效期可达60天。
螺螨酯、螺虫乙酯和乙螨唑三种长效杀螨剂(1)螺虫乙酯螺虫乙酯的商品名称为亩旺特、亨得利,是一种新研发出来的杀虫杀螨剂。
该药剂具有强内吸和渗透作用,在植物体内可上下传导,能有效防治叶片和树皮内外的害虫。
该药剂防治谱广,不仅能杀虫,对害螨也有效,可以一次用药防治多种害虫和害螨,特别是对刺吸危害的蚜虫、叶蝉、木虱、白粉虱、蚧壳虫、枣瘿蚊、蓟马等害虫高效。
毒性低,持效期长,田间控制害虫30天以上。
使用方法:防治苹果黄蚜、桃蚜、果树瘤蚜和梨二叉蚜。
在蚜虫发生初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80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叶,药后7天防治效果在95%以上。
防治梨木虱。
在梨木虱若虫发生初期,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叶,药后5天防治效果在96%以上,药后7天防治效果可达100%。
防治枣瘿蚊。
在枣瘿蚊幼虫发生初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6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3天防治效果在92%以上。
防治桑白蚧、日本龟蜡蚧、桃球蚧等蚧壳虫。
在低龄幼虫期,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倍液均匀喷雾于枝干和叶片,药后10天防治效果在96%以上。
注意事项:由于该药剂杀虫效果较慢,最好在害虫大发生期前使用,果树新梢新叶生长期效果最佳。
(2)乙螨唑商品名来福禄、依杀螨,是一种新型杀螨剂。
主要抑制螨卵胚胎形成以及从幼螨到成螨的蜕皮,对卵和幼螨高效,对成螨无效,但能使雌成螨不育,影响繁殖后代。
药剂效果不受低温影响,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田间控制害螨50天左右。
杀螨谱广,可有效防治果树、花卉、蔬菜、棉花等作物上的所有害螨。
使用方法:①防治苹果、梨、桃等果树上的苹果全爪螨、山楂叶螨。
在发生初期,用11%乙螨唑悬浮剂6000~7500倍液树冠均匀喷雾,防治效果在90%以上。
②防治果树上的二斑叶螨(白蜘蛛),用110g/L乙螨唑悬浮剂5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10天,防效93%以上。
③防治柑桔红蜘蛛,在发生初期用110g/L乙螨唑悬浮剂4000~7000倍液均匀喷雾,药后10天防效98%以上,持效期可达60天。
什么是螺⾍⼄酯呢?如何使⽤?螺⾍⼄酯在我国的应⽤时间不算长,近⼏年才开始⼴泛应⽤于果树蚧壳⾍、茄果蔬菜上⽩粉虱、蓟马、蚜⾍等害⾍的防治,它最⼤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作物的体内进⾏上下传导,然后⼴泛分别在植株各个部位,起到全⾯保护的作⽤。
作⽤机理:螺⾍⼄酯药液在接触害⾍之后,会转化为螺⾍⼄脂烯酮,然后作⽤于害⾍体内的羧化酶,然后抑制幼⾍脂肪的合成,阻断害⾍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害⾍死亡。
简单来说就是雌成⾍不能完全蜕⽪始终处于幼⾍期导致最终死亡,虽不能直接杀卵,但对雌成⾍产卵和⽣殖⼒有强抑制作⽤,起到'计划⽣育'的效果。
螺⾍⼄酯主要有以下特点:具有极强的内吸作⽤,可以在植物的体内进⾏上下传导并⼴泛分布与各个部位,这样可以保护新⽣叶⽚和药液不易喷到部位,同时也利于防治隐藏性较强的害⾍;杀⾍谱⼴,螺⾍⼄酯对多种害⾍,如蚧壳⾍、粉蚧、蓟马、⽊虱、温室⽩粉虱等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具有很长的持效期,⼀次施药可以长久保护作物免受害⾍的危害;螺⾍⼄酯属微毒化学药剂,对瓢⾍、⾚眼蜂、寄⽣蜂等害⾍天敌安全,这样在施药之后不会伤害天敌,有利于恢复天敌的种群数量,从⽽减少化学药剂的使⽤次数。
螺⾍⼄酯的使⽤技巧1、螺⾍⼄酯除了可以打蚧壳⾍之外,对梨⽊虱效果也优异,推荐⼀年使⽤两次,第⼀次在谢花后第⼆次在套袋前,使⽤螺⾍⼄酯稀释2000倍均匀喷雾;2、在防治桃蚜推荐使⽤两次:花后⼀次、六⽉初⼀次,稀释2000倍均匀喷雾;3、对于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在⾍害发⽣前期或者⾍⼝密度较⼩时开始⽤药防治,如果⾍⼝基数过⼤,建议加⼤⽤量或者加⼊速效性快的药剂⼀起使⽤;4、螺⾍⼄酯必须渗⼊植物组织内才能起作⽤,所以需打匀打透,在⽣长旺盛的叶⽚使⽤效果优于在⽼叶上使⽤;5、初次使⽤螺⾍⼄酯的果园,建议连续使⽤3次,第⼀次开通路打基础,第⼆次重在治疗,降低⾍⼝基数,第三次巩固果园整体保护。
螺虫乙酯企业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螺虫乙酯的化学名称、结构式、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注意事项以及废品处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为原料,经合成制得的螺虫乙酯原药。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化学名称和结构式
螺虫乙酯的化学名称是:顺式-3-烯丙基-2-甲氧基丙烯酸乙酯。
结构式为:CH3(CH2)2C=CHCOOCH2CH3。
四、质量要求
螺虫乙酯的质量应符合要求。
五、检验方法
5.1 外观检验:观察样品的状态、颜色和气味。
5.2 熔点测定:采用熔点仪测定样品的熔点。
5.3 水分测定:采用卡尔·费休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
5.4 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含量。
六、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每批产品均应进行外观、熔点、水分和含量的检验。
6.2 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包括所有项目的检验。
6.3 抽样方法:从每批产品中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七、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识:产品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地址、批号、净重等信息。
7.2 包装:产品采用内衬塑料薄膜的纸板桶或金属桶包装,每桶净重不超过50kg。
7.3 运输: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禁止与有毒物品混装。
这个配方同时治蚜虫、白粉虱、蚧壳虫等害虫,持效期达40天以上蚜虫、蓟马、白粉虱、介壳虫等害虫被称为小虫类,这些害虫别看个体小,由于其繁殖速度快,危害时间长,防治困难,对农作物的危害却不容小觑。
防治这些害虫,农民想尽了各种办法,始终不能彻底根除。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防治这些小虫的配方,具有杀虫效果好,持效期长,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
这个配方就是螺虫·吡丙醚,该配方是由螺虫乙酯和吡丙醚两种成分复配而成的一种杀虫剂。
配方中的螺虫乙酯是一种具有双向传导作用的杀虫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有效防治整个植株各个部位的害虫,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长时间地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繁殖和生长。
持效期长达8周。
配方中的吡丙醚是一种昆虫生长抑制剂,具有强烈的杀卵杀幼虫作用,不仅活性高,还具有内吸转移活性,只需少量药剂接触到害虫,它就可以传导到害虫各个部位!使得害虫的幼虫无法形成蜕皮,卵无法孵化,蛹无法羽化为成虫,即使偶尔有个别蛹孵化,也会很快死亡,有效抑制害虫孵化为幼虫和成虫,可以从源头上铲除害虫,持效期长达30天左右。
毒性极低,无异味,使用方便。
二者混合使用互补作用强,对蚜虫、白粉虱、蓟马、木虱、介壳虫等多种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一次施药可实现虫、卵双杀,帮助农户减少打药次数,实现提质增产。
持效期长达30天,安全性好,毒性低,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药剂。
防治辣椒、番茄、西瓜、黄瓜等作物上的蚜虫,每亩可用25%螺虫·吡丙醚悬浮剂20毫升,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对蚜虫的成虫、若虫和卵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苹果、柑橘等果树上的木虱、介壳虫、绵蚜等害虫,可用25%螺虫·吡丙醚悬浮剂3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对成虫、若虫和卵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防治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等作物上的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害虫,可在害虫发生初期,每亩用25%螺虫·吡丙醚悬浮剂20毫升,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对成虫、若虫和卵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可达30天。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螺虫乙酯化学品英文名:SpirotetramatCAS No.:203313-25-1分子式:C21H27NO₅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类别 2皮肤致敏物类别 1A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 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1生殖毒性类别 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 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事故响应:——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33+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91 收集溢出物。
——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02+P404 存放于干燥处。
螺虫乙酯促吸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螺虫乙酯是一种促进吸收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领域。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增强生物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效果,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对螺虫乙酯的基本信息、促吸收机制以及应用范围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撰写:引言、螺虫乙酯的基本信息、螺虫乙酯的促吸收机制、螺虫乙酯的应用范围及效果评估以及结论与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螺虫乙酯,包括其定义和特点、功能与作用、使用领域,进一步阐述其促吸收机制,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其在农业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评估。
最后,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关于螺虫乙酯方面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其中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下文将详细介绍螺虫乙酯的基本信息。
2. 螺虫乙酯的基本信息螺虫乙酯是一种常用于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化学物质。
它被广泛使用以促进物质吸收,提高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利用效率,并增强药物的吸收效果。
2.1 定义和特点螺虫乙酯是一种由有机合成而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10H16O4。
它呈无色液体状,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
螺虫乙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够在水等多种溶剂中溶解。
2.2 功能与作用螺虫乙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于促进植物对养分和肥料的吸收。
它通过调节植物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改善根系活性,增加根系表面积和通透性,从而提高植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能力。
此外,螺虫乙酯还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产量和品质。
在医药领域,螺虫乙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输送系统中。
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或溶剂,帮助药物分子更好地穿过细胞膜,并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转运效率。
螺虫乙酯能够增加药物在消化道、皮肤或黏膜上的渗透性,从而提高药效和治疗效果。
2.3 使用领域螺虫乙酯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医药两大领域。
在农业方面,它被广泛用于农作物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剂、土壤改良剂等产品中。
螺虫乙酯防治什么虫,使用注意事项回答螺虫乙酯主要主要防治蚜虫(包括棉蚜、甘蓝蚜、桃蚜、葡萄根瘤蚜、黑醋栗莴苣蚜等)、蓟马、粉虱(如温室粉虱、B型烟粉虱、柑橘粉虱、茶树黑刺粉虱等)、木虱(如梨木虱)、介壳虫、粉蚧、吹绵蚧、蝉、辣根猿叶甲、叶螨、广明螨和刺皮瘿螨等害虫和害螨。
使用时要注意佩戴防护用具,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一、螺虫乙酯防治什么虫
1、主要防治:防治蚜虫(包括棉蚜、甘蓝蚜、桃蚜、葡萄根瘤蚜、黑醋栗莴苣蚜等)、蓟马、粉虱(如温室粉虱、B型烟粉虱、柑橘粉虱、茶树黑刺粉虱等)、木虱(如梨木虱)、介壳虫、粉蚧、吹绵蚧、蝉、辣根猿叶甲、叶螨、广明螨和刺皮瘿螨等害虫和害螨。
2、杀虫原理: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有效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
3、特点:
(1)是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新型杀虫剂之一。
(2)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
(3)是持效期长,防治作用长达8周左右。
二、使用注意事项
1、配制和施用产品时,仍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口罩;严禁吸烟和饮食。
2、不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轮用,为了避免和延缓抗性的产生。
3、不在水产养殖区、河塘等水体使用,禁止在河塘等水域中清洗施药器具。
4、螺虫乙酯在柑橘和番茄上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5天、40天,每季番茄或柑橘上最多施用1次。
5、施用时应使作物叶片和树干、枝条等充分着药,螺虫乙酯是以胃毒作用为主。
2016年―2020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螺虫乙酯2016年―2020年专利到期的农药品种之螺虫乙酯螺虫乙酯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颖内吸型季酮酸类杀虫剂。
通用名称:spirotetramat,试验代号:BYI08330,商品名称:Movento、Ultor、BYI 8330 OD、亩旺特。
该品种杀虫谱广,主要用于防治多种作物包括棉花、大豆、柑橘、热带果树、坚果、葡萄、土豆和蔬菜等的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蚧壳虫等。
2 毒性及环境生物安全评价2.1对人畜的毒性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 >2000mg/kg。
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mg/kg。
大鼠吸入LC50>4183mg/m3。
它对皮肤无刺激作用,对动物和人的皮肤有潜在致敏性。
大鼠90d亚慢性喂养毒性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148mg/ kg・d,雌性大鼠为188mg/ kg・d;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性。
2.2对有益昆虫和天敌的影响对鸟类无毒,对蚯蚓毒性相当低。
在急性和触杀试验中,螺虫乙酯对蜜蜂无毒,但对幼蜂有显著的影响,包括使成蜂和蛹的死亡率增加,卵孵化终止,幼蜂数量减少。
它对多种非靶标陆地节肢动物有影响。
该剂对淡水鱼和海鱼有中等毒性,对淡水无脊椎动物有轻微到高的毒性,对海里的无脊椎动物有中到高的毒性。
对水蚤和藻类有毒性。
2.3环境行为根据推荐的方法使用,对环境无副作用。
动物:大鼠、产蛋鸡和哺乳羊经口吸收快且完全,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迅速而且完全。
土壤环境:母体化合物及代谢物对地下水无污染。
对微生物矿化无副作用。
3 作用机理及特点螺虫乙酯是一种类脂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从而破坏脂质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其死亡。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同时可作为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管理的重要品种。
Bayer公司杀虫剂新品种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以商品名Movento上市。
Bayer公司表示相信,Movento的上市将进一步加强其在全球杀虫剂市场的领导地位,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征,是迄今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之一。
它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和介壳虫等。
2007年10月,拜耳(Bayer)公司在英国格拉斯哥植保会议上介绍了螺虫乙酯。
2007年底,螺虫乙酯在突尼斯获准在全球的首个登记,2008年进入突尼斯市场。
2010年,螺虫乙酯进入中国市场。
螺虫乙酯的全球销量市场主要的产品有专利状况化合物专利ZL97198554.5即将于2017年7月23日到期,而公司的另一项保护该化合物顺式结构以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方法的专利ZL03821634.5,保护期将持续至2023年7月1日。
该专利是关于螺虫乙酯顺反异构体混合物的专利。
而其真正发挥杀虫活性的顺式异构体的专利将于2023年期满,换句话说国内原药真正供应要到2023年。
特别是在复配制剂方面,例如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螺虫乙酯+沙蚕毒素类)、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螺虫乙酯+螺螨酯)等已经提前布局。
螺虫乙酯的国内登记未来国内的登记方向根据国内的实验申请分析未来果内主要的登记方向除了单剂是重头戏之外,复配制剂也是重点方向,其中复配阿维菌素、噻虫啉、噻虫嗪应该是市场的热点;毒死蜱、吡虫啉的复配是会受到专利的影响,证件的登记需要一些周折。
国内的应用在国内主要应用在梨木虱、蓟马、盲蝽象等。
抗性状况目前我国北方蔬菜产区烟粉虱种群已对螺虫乙酯产生中等水平抗性;而南方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
螺虫乙酯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存在交互抗性,从而导致螺虫乙酯对某些害虫的防效不及预期。
螺虫乙酯对成虫、幼虫、若虫和卵有效,有以下特点:1. 对于成虫、幼虫、若虫,螺虫乙酯必须先被植物叶片吸收,再分布,然后被害虫吸入体内起效,所以螺虫乙酯的吸收成为前提。
亩旺特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在2009年研发的又一创新性杀虫剂,有效成分是螺虫乙脂,是一种高效内吸且双向传导的全新化合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乙酞辅酶A梭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1产品特点
2药效对比
3作用机制
4注意事项
英文名称:spirotetramat
中文商品名称:亩旺特
英文商品名称:Movento
登记证号:LS20091051
1产品特点编辑
亩旺特的特点概括为三大特点:
新一化学结构式新,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革命性独一无二的新型杀虫剂;奇一与典型的内吸性杀虫剂不同,除了可以在木质部运输外,还可以在作物韧皮部运输,达到双向内吸传导作用;特一毒性低,对环境和天敌安全。
据了解,该产品目前登记在柑桔上防治介壳虫。
当前,广东肇庆、云浮等地柑桔树的老龄化逐年加剧,介壳虫发生日趋严重,且随着先正达的速扑杀等高毒对口药剂的退市,亩旺特有望迅速成为介壳虫
防治的主打药。
试验数据显示,亩旺特是一类广谱性杀虫剂,除了对介壳虫的高效作用外,还同时对红蜘蛛、蚜虫(苹果绵蚜、桔蚜、桃蚜、根瘤蚜)、木虱、梨木虱、粉虱、蓟马(花蓟马、茶黄蓟马、烟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优秀的防效。
以自粉虱的防治为例,因常规药剂的防效差,持效期短且对幼虫和卵都没效果,从而成了世界性难题。
而亩旺特的上市,以其双向传导的独特方式,有望解决这个难题。
当然,好马还需配好鞍,良药仍需用对路。
拜耳公司产品经理陆元丁强调,对亩旺特的使用,要立于早,在果树新梢新叶生长期效果最佳。
施药后可同时防治介壳虫、害蟒、蚜虫、木虱等,一药多治,节省成本。
同时,他还强调应与其他农药轮换使用,尽量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拜耳公司南区经理曹雁萍建议零售商们,对亩旺特这些新型杀虫剂的推广,应立足于教会农民朋友掌握科学的使用方法,而不应是简单的卖药。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秀产品的效果,解决农民朋友遇到的病虫防治难题。
2药效对比编辑
在防治蚜虫、蓟马方面,药效和国产的吡蚜酮、啶虫脒功夫合剂、烯啶虫胺、邯科140等相当。
所以,亩旺特建议在介壳虫防治为主。
3作用机制编辑
有效成分螺虫乙酯,是一种高效内吸且双向传导的全新化合物。
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死亡。
产品特点:高效广谱杀虫剂,用于防治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内吸,双向传导,可以保护新生组织及根部;持效期长,长时间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研究表明其对重要益虫如瓢虫、食蚜蝇和寄生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适合害虫综合治理。
该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双向内吸传导性能的现代杀虫剂。
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如生菜和白菜内叶上,及果树皮上的害虫。
这种独特的内吸性能可以保护新生茎、叶和根部,防止害虫的卵和幼虫生长。
其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
除了对介壳虫的高效作用外,还同时对红蜘蛛、蚜虫(苹果绵蚜、桔蚜、桃蚜、根瘤蚜)、木虱、梨木虱、粉虱、蓟马(花蓟马、茶黄蓟马、烟蓟马)等刺吸式口气害虫具有优秀的防效。
4注意事项编辑
对亩旺特的使用,要立足于早,在果树新梢新叶生长期效果最佳。
施药后可同时防治介壳虫、害螨、蚜虫、木虱等,一药多治,节省成本。
同时,还应与其他农药轮换使用,尽量避免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