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3《bpmf》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bpmf》汉语拼音2023-11-11•bpmf基本音节•bpmf在汉字中的运用•bpmf的发音技巧目录•bpmf的实践训练•bpmf的学习方法•bpmf的应用价值01 bpmf基本音节bā,bō,bī,bí,bǐ,bì,bō,bù,bú,bǔbpā,pō,pī,pí,pǐ,pì,pō,pù,pú,pǔpmā,mō,mī,mí,mǐ,mì,mō,mù,mú,mǔmfā,fō,fī,fí,fǐ,fì,fō,fù,fú,fǔfb-p-m-f单个字母发音bpmf与韵母组合发音ba pabā,bō,bī,bí,bǐ,bìma famā,mō,mī,mí,mǐ,mìfā,fō,fī,fí,fǐ,fìbpmbǔ mǔ pū mǔ bǔ pū mǔ pū bǔ mǔ pūbmfbǔ mǔ fū mǔ bǔ fū mǔ fū bǔ mǔ fūbpmf与声母组合发音02bpmf在汉字中的运用包含bpmf的汉字包含b的汉字有“爸”、“拔”、“柏”、“八”、“巴”。
b包含p的汉字有“趴”、“爬”、“拍”、“帕”。
p包含m的汉字有“妈”、“妹”、“摸”、“眉”。
m 包含f的汉字有“发”、“花”、“飞”、“丰”。
f汉字中bpmf的发音规则b发平舌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嘴角向两边微张,声音从喉咙发出。
p发送气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口腔冲出,声音从喉咙发出。
m发鼻音,发音时口腔紧闭,气流从鼻腔流出,声音从鼻腔发出。
f发唇齿音,发音时上齿与下唇接触,气流从唇间流出,声音从唇齿之间发出。
汉字中bpmf的拼写规则p例如:“趴下”拼音是pāxia,“爬山”拼音是páshān。
f例如:“发现”拼音是fāxiàn,“发明”拼音是fāmíng。
汉语拼音3《bpmf》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汉语拼音中的第三课《bpmf》。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重点掌握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及书写,理解拼音在词语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正确读出b、p、m、f四个声母,并掌握其书写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拼音进行词语拼读,提高汉语听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b、p、m、f的发音区别及在词语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声母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拼音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拼音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包含bpmf四个声母的词语故事,让学生跟随故事主人公一起探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学习b、p、m、f四个声母的正确发音。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并纠正发音错误。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爸爸、拍拍、妈妈、妹妹、放学”等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拼音拼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拼读,并分析每个词语中的声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拼音卡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拼读、纠正。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母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题目。
六、板书设计1. b、p、m、f四个声母的正确书写。
2. 带有bpmf声母的词语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b、p、m、f四个声母,各写一行。
2. 答案:(1)b、p、m、f各一行。
(2)bà ba、pāi pāi、mā ma、mèi mei、fàng xu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音及书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后可布置拓展作业,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含有bpmf声母的词语,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课文导入【课堂习惯培养】课堂小用具教科书练字簿同步习题集铅笔与橡皮课堂小口令课本拿起,微微斜时间一到,身坐正坐姿良好,字写美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几个谜语都是说的什么呢?谜面:像个 6 字。
(打一拼音)谜面:右上半圆。
(打一拼音)(谜底:b、p)设计意图:谜语是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语言游戏,它通过巧妙的描述和暗示,让人们思考、推理和解答,既锻炼了智力,又增添了乐趣。
在教育领域,引入谜语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好处。
首先,谜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解谜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联想和想象,通过将不同的信息进行组合和分析,来找到谜底的线索。
这样的思维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培养其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谜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解谜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谜语的隐喻、比喻和双关含义,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丰富其词汇量,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此外,谜语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解谜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需要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和观点,共同寻找答案。
这样的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其今后的社交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谜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有些谜语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最后,谜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
不同类型的谜语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通过解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
引入谜语课堂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耐心毅力和文化情感,是一种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方法。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案(通用教案:《汉语拼音3 b p m f》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主要涉及汉语拼音第三课,其中包括声母b、p、m、f的发音及其相应的字母书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声母b、p、m、f,并能够准确辨别这些声母与其他声母的区别。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声母b、p、m、f的字母书写。
3. 学生能够在单词和句子中正确运用声母b、p、m、f。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母b、p、m、f的发音及字母书写。
难点:辨别声母b、p、m、f与其他声母的发音差异,以及在单词和句子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发音,如“爸爸”、“妈妈”、“苹果”、“房子”等,引导学生注意声母b、p、m、f的发音。
2. 声母发音讲解(10分钟)利用教学卡片,分别展示声母b、p、m、f的图片和发音,引导学生正确发音。
并在黑板上书写字母b、p、m、f,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发音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发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学生。
4. 字母书写练习(5分钟)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声母b、p、m、f,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b p m f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写出声母b、p、m、f的字母形状。
(3)请用声母b、p、m、f各写一个单词。
2. 作业答案:(1)b p m f(2)bà ba、mā ma、pínɡ píng、fánɡ fang(3)如:bāo bao、pí pⅰ、mào mao、fēi fei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卡片、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了声母b、p、m、f的发音和字母书写。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汉语拼音3》中的章节“b p m f”。
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方法及其与韵母结合的拼读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和书写含有b、p、m、f的拼音词语。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母b、p、m、f的发音区别及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b、p、m、f的发音方法,并能熟练进行拼读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录音机、磁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角——声母b、p、m、f,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内容:在一个美丽的拼音王国里,有四个声母王子:b、p、m、f。
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魔法,能够使汉字变得美妙动听。
今天,我们要去认识这四位王子,并学会他们的魔法。
2. 新课内容展示:a.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模仿b、p、m、f的发音口型。
b.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c. 学生相互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3. 实践情景引入:a. 让学生用所学声母与韵母进行拼读练习。
b.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bā、péng、mā、fēi。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例题,讲解拼读规则。
c.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拼读例题。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展示,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b、p、m、f四个声母,并用彩笔标注出每个声母的发音口型。
2.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学习的词语,如bā、péng、mā、fēi。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b、p、m、f四个声母,各拼出一个词语,并写在练习本上。
汉语拼音3bpmf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汉语拼音》教材第三单元“bpmf”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声母b、p、m、f的正确发音及书写;通过例词学习,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掌握bpmf的运用;学习拼音的声调,能正确拼读带调的bpmf音节。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声母b、p、m、f,并书写出来;2. 学生能够通过例词学习,熟练运用bpmf;3. 学生能够掌握拼音的声调,准确拼读带调的bpmf音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b、p、m、f的发音及声调的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b、p、m、f的发音及书写,能熟练拼读带调的bpmf音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教学卡片、录音机、磁带。
学具:拼音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包含bpmf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自然而然地引入bpmf的学习。
2. 发音与书写教学(10分钟)(1)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发音要领,指导学生正确发音;(3)教师示范书写b、p、m、f,学生跟随练习;(4)学生互相检查书写,教师点评指导。
3. 例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例词,引导学生用bpmf音节拼读;(2)学生跟读例词,巩固bpmf的发音;(3)学生自己尝试用bpmf音节组词,并进行交流。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评讲练习题,指导学生改正错误;(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 拼音声调学习(10分钟)(1)教师讲解拼音声调的规则;(2)教师示范带调拼读bpmf音节;(3)学生跟读,掌握声调的正确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书写b、p、m、f四个声母,并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声调;2. 在黑板右侧列出本节课的例词,方便学生查看。
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拼音练习本上的bpmf音节练习;2. 口头作业:用bpmf音节组词,并进行拼读;3. 作业答案:书面作业答案在练习本上批改,口头作业在课堂上互相检查。
汉语拼音3《bpmf》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汉语拼音部分,主要涉及声母b、p、m、f及韵母的学习。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声母b、p、m、f的发音方法及口型变化。
2. 学习相应的韵母,并能够与声母正确拼读。
3. 学习声调,了解四声的差别和发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发音b、p、m、f,并能够熟练拼读相应的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b、p、m、f和韵母,并掌握它们的结构。
3. 学生能够理解声调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发音四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母b、p、m、f的发音及拼读,韵母的学习,声调的掌握。
难点:声母b、p、m、f与韵母的正确拼读,声调的发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教学CD。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儿歌《拔萝卜》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歌词中的拼音。
2. 声母学习:(1)教师出示声母b、p、m、f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声母b、p、m、f的发音方法,并进行示范。
(3)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3. 韵母学习:(1)教师出示相应的韵母,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韵母与声母的正确拼读方法,并进行示范。
(3)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4. 声调学习:(1)教师讲解声调的概念和四声的发音方法,并进行示范。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b p m fā á ǎ àē é ě èī í ǐ ìū ú ǔ ùü ǖ ǘ ǚ ǜ七、作业设计1. 抄写声母b、p、m、f和韵母各5遍。
2. 练习拼读音节,每个音节拼读10遍。
bpmf教案
教材概述:
《汉语拼音bpmf》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拼音教学的第三课。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第三部分是bpmf 的书写格式及笔顺;第四步分是读词认字。
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1.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学生跨越式发展理念。
2.在拼音中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的理念。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三个生字,正确读词。
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过程方法
1.通过看图来渗透声母的读法,并在声母的学习中练习与单韵母的拼读。
2.通过拓展阅读来巩固拼音,认识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
2、韵母带调拼音。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汉语拼音拼读得还不熟练,需要老师的指导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策略的选择:
1.观察图画,学习拼音和说话训练及拼读有机结合。
2.利用游戏、儿歌、故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的准备: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
2.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
3.教师专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字母卡片。
5.小学语文跨越式发展研究专题网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b p m f四个声母,会读会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6个单韵母。
2、指名抽读带调的单韵母。
3、听音抽取自制的小卡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环节为新课的引入做铺垫。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导入新课
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
韵母我们已经学习了6个,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还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方法。
声母一共有23个,这节课我们要学习4个声母。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三、学习声母b p m f
(一)、学习声母b
1、出示教学挂图第一幅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b”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
5、指导书写。
(二)、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声母p
1、区别b和p的发音。
(1)、老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
(2)、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2、指导书写。
(1)、出示声母卡片b和p,让学生比较他们在四线格里的异同点。
(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
(2)、指导写声母p。
(三)、学习声母m、f。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达成启发学生的效果。
)
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抽读b p m f四个声母卡片。
2、学生观察b p m f在四线三格中的书写位置及笔画笔顺独立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掌握本课知识。
)
五、拓展阅读
1、b p m f想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了,它悄悄地躲在了儿歌里,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2、学生自由阅读儿歌《板凳和扁担》、《盆和瓶》。
3、师巡视帮助识字较少、拼音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巩固本课所学拼音,让学生在学习中喜欢阅读,并能乐于阅读。
)
六、看图表达,实践运用(8分)
呈现图画,让学生看图说话(或编儿歌,或说一两句话)。
(设计意图;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说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声母b p m f。
2、学习声母b p m f与单韵母的拼音。
3、认读三个生字,正确读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拼音。
声母和韵母交朋友,拼成一个新的音,就叫拼音。
现在我们就去认识他们吧。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学习两拼音节
1、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师示范发音:
b----a-----ba。
2、出示b----a-----ba。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边读边教口诀:前
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
3、教ba的四声。
4、出示文中音节,训练拼读。
(设计意图;分布教学有利于学生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掌握本课知识,并在学习中运用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指导读书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老师巡回检查指导。
(要求用手指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
)
四、识字教学
1、看图拼读音节。
(同桌互相检查)
2、看图说话。
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指名个别说,老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4、指导读词。
(重点指导读好叠音的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设计意图;轻声的教学也是学习汉语拼音的一个基础,通过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要点了解并掌握。
)
五、快乐拼读
1、b p m f想和小朋友们捉迷藏了,它悄悄地躲在了儿歌里,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它们与单韵母相拼组成的音节正确读出来,加油。
2、学生阅读拓展材料中的儿歌,找出两拼音节。
3、指名读一读儿歌。
(设计意图;阅读让学生增加大量识字量,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快乐。
)(六)看图表达,实践运用(8分)
呈现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对说的内容多的同学予以鼓励。
(设计意图;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说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