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堂记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4
寿春堂记真迹全文译文
摘要:
1.寿春堂记真迹的概述
2.寿春堂记真迹的翻译过程
3.寿春堂记真迹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寿春堂记真迹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治变革。
这篇文章将介绍寿春堂记真迹的概述,翻译过程以及它的价值和意义。
寿春堂记真迹的概述:寿春堂记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部官方史书,由当时的大臣杨士奇等人撰写。
这部书详细记录了永乐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寿春堂记真迹的翻译过程:由于寿春堂记原文是中文,对于不懂中文的人来说,阅读和理解它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因此,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寿春堂记的翻译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寿春堂记的英文翻译本终于面世。
这个翻译本不仅使得国外的学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也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寿春堂记真迹的价值和意义:寿春堂记真迹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还是一部文学作品。
它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绘了永乐年间的种种情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寿春堂记真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朝的历史,研究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延佑乙卯,嘉平之月,东里翁卜居郑乡里之溪西。
平畴在其前,望极不得徼;湖山在其后,若有若无,隐隐可见。
二溪双流在其左右,若抱珥然。
乃作堂三间以为燕闲之所。
梁柱桷榱,小大中度,不藻绘,不雕几,简如也,辉如也,豁如也。
浚陂池以亭清沚,缭垣墉以谨限防。
松篁桂桧梅橘蒲桃之属,绕屋扶疏。
又杂植兰菊众香草,荫可愒,华可玩,实可采。
明年三月既望,隆山牟应龙成甫扁曰“寿春”,会亲友以落之。
客或指其扁而问焉,曰:“翁垂希年,康强少疾,一身之寿也;孝慈友弟,闺门肃雍,一家之春也,得非以是名乎?”翁笑曰:“吾之意不特为是。
昔遭岁祲,身履忧虞,里闬萧条,吾馈三叹而寝十兴,危不自保,尝慨然谓里人曰:‘吾侪何日庶几得见时清岁康乎?’惟是数十年来,兵革不用,年谷屡丰,生齿日蕃,斯民皡皡然,熙熙然,如在寿域,如登春台,吾因得以暇日成吾堂,以供吾老,以长吾子孙而教之,时从父老饮酒于其上,得以遂有生之乐。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其穑之成,慈母望其儿之长,朝夕徯之,幸酬愿,始为太平之幸民,喜当若何?且身寿健而家春和,固人情所甚愿然,必与众皆安,而后可。
否则虽有此,岂能独乐哉?此吾名堂以自贺之本意也。
”有少年疑焉,曰:“吾不知往事,翁之言无乃过与?”予曰:“往事,吾所亲见,盖以实而言,非过也。
今夫波平如镜,锦缆徐牵,棹歌闲发,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风涛之险,然后知之;平常无事,起居饮食,与众不殊,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疢疾之苦,然后知之。
向使翁生长太平之世,如邵尧夫未必知之若此其深、言之若此其切也。
夫冀时之无事,己得安居而暇食者,善人也;冀时之多艰,己得行险以徼幸者,小人也。
今翁之言如是,且先天下而后其私家,非厥心臧者,孰能之?吾以是知翁矣。
”翁姓郑氏,里在乌程县东,其乡曰常乐,时夏四月记。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
寿春堂记真迹全文译文以下是《寿春堂记》全文译文:原文:延佑乙卯,嘉平之月,东里翁卜居郑乡里之溪西。
平畴在其前,望极不得徼;湖山在其后,若有若无,隐隐可见。
二溪双流在其左右,若抱珥然。
乃作堂三间以为燕闲之所。
梁柱桷榱,小大中度,不藻绘,不雕几,简如也,辉如也,豁如也。
浚陂池以亭清沚,缭垣墉以谨限防。
松篁桂桧梅橘蒲桃之属,绕屋扶疏。
又杂植兰菊众香草,荫可愒,华可玩,实可采。
明年三月既望,隆山牟应龙成甫扁曰“寿春”,会亲友以落之。
客或指其扁而问焉,曰:“翁垂希年,康强少疾,一身之寿也;孝慈友弟,闺门肃雍,一家之春也,得非以是名乎?”翁笑曰:“吾之意不特为此。
昔遭岁祲,身履忧虞,里闬萧条,吾馈三叹而寝十兴,危不自保,尝慨然(寿春堂)。
译文:延佑乙卯年,嘉平月(农历十一月),东里翁在郑乡里的溪水西边选择地方居住。
平坦的田野在他的前面,眺望远方看不到边际;湖光山色在他的后面,若有若无,隐隐可见。
二条溪水在左右护卫着,像人佩戴的饰物一样。
于是他建造了三间堂屋作为闲居之所。
梁柱和横椽等木料大小适中(适度),不雕刻彩绘图案、也不精雕细琢;堂屋构造简易但堂皇高雅、宽敞明亮。
他疏通池塘用来观赏清水中的鱼虾,筑起矮墙来保护果树。
松树、竹子、桂树、桧树、梅花、橘树、蒲桃等树木环绕着房屋而显得错落有致。
他又种植了兰菊和各种香草。
这些花草的浓荫可供人休息乘凉,花朵可供人玩赏,果实可供人采摘。
第二年三月底(农历三月十六日前后),隆山(今属浙江)人牟应龙为其题写了一块匾额“寿春”,并邀请亲友来庆贺落成。
有客人指着匾额问他:“老先生年近古稀之年,身体强健很少生病,这是你一身的福寿;你孝顺父母、慈爱子女、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如春日一般温暖美好,这难道不是因此而得名‘寿春’吗?”老翁笑着说:“我的意思不仅仅是为了这些(指年老而福寿)。
以前遇到年岁饥荒(荒年),我身处忧患之中,(感到)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那时)我经常叹息不已而夜不能寐,(心想)如果能平安度日就好了。
寿春堂记真迹全文译文
【原创版】
目录
1.寿春堂记真迹的概述
2.寿春堂记真迹的翻译
3.寿春堂记真迹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寿春堂记真迹,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它记载了南宋时期寿春堂的历史变迁和相关事件。
寿春堂是南宋时期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是当时的文化交流中心。
寿春堂记真迹的全文翻译如下:
寿春堂,南宋时期著名建筑,位于杭州。
本记述了寿春堂的变迁和相关事件,是研究南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寿春堂的建设始于南宋绍兴年间,由著名文人陆游主持。
陆游在寿春堂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使寿春堂成为了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后来,寿春堂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改造,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寿春堂记真迹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研究南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它记录了寿春堂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最后,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寿春堂记真迹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研究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第1页共1页。
先秦时期中山王三器、中山王圆壶、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侯马盟书、公乘得守丘刻石、兮甲盘、司母戊、四祀其卣、大克鼎、大盂鼎、天亡簋、子仲姜盘、宰甫卣、小克鼎、戍嗣子鼎、战国越王剑铭、攻吴王夫差鉴、散氏盘、曶鼎、栾书缶、楚简、毛公鼎、墙盘、王孙遗者钟、甲骨文大型涂朱牛骨刻辞宰丰骨匕记事刻辞甲骨文小百科、甲骨文拓片、甲骨文百家姓、祭祀卜辞等、祭祀狩猎涂朱牛骨、石鼓文、中权本选页、先锋本选页、后劲本全本、明拓本、秦公簋簋虢季子白盘、行气玉佩铭、逨盘、遂公盨、鄂君启铜节、陈曼簠、青川木牍、颂鼎、鱼鼎匕秦汉时期“苏解为”陶盖文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赵宽碑上尊号碑上林共府铜升铭乙瑛碑云梦睡虎地秦简五凤刻石公羊传砖刘君残碑刘平国刻石华山庙碑受禅表碑史晨碑夏承碑夏阳扶荔宫砖文大吉买山地记子游残碑孔宙碑孔羡碑孙仲隐墓志安国墓祠题记封龙山颂尚府君残碑尹宙碑居延汉简居摄两坟坛刻石崔瑗贤女帖嵩岳少室石阙铭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广陵中殿石题记延光残碑开母庙石阙铭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张掖都尉启信张景碑张芝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秋凉平善帖终年帖张迁碑敦煌汉简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李斯峄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秦泰山刻石杨淮表记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汉简武威王杖诏令册武氏祠画像题记汉瓦当汉简汉莽新嘉量铭文河西简牍遗墨洛阳刑徒墓葬砖铭熹平石经王基碑甘谷汉简白石神君碑皇象天发神谶碑急就章石门颂礼器碑祀三公山碑秦古隶秦诏量铭文群臣上寿刻石范式碑莱子侯刻石蔡邕篆势、笔论、九势衡方碑袁安碑袁敞碑裴岑纪功碑西狭颂许慎说文解字序贤良方正残石赵壹非草书郑固碑钟繇力命表墓田丙舍帖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还示表阳嘉残碑阳泉使者舍熏炉铭阳陵虎符陠阁颂陶洛残碑韩仁铭马王堆帛书鲁峻碑鲜于璜碑魏晋南北朝时期丘哲墓志中岳嵩高灵庙碑元彬墓志元显儁墓志元景造像记元桢墓志元瑛墓志元略墓志元羽墓志元苌墓志元详造像记刁遵墓志刘媚子墓志刘根等造像北魏元倪墓志北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晖墓志北魏大方广华严经北魏太武帝东巡碑北魏李瞻墓志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记卫夫人笔阵图卫恒四体书势司马元兴墓志司马显姿墓志司马绍墓志司马金龙墓漆画题字吊比干碑好大王碑始平公造像记姚伯多造像孙秋生造像孝女曹娥诔辞卷安弘嵩六朝写经卷崔敬邕墓志常岳等百余人造像记广武将军碑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敦煌书法写经画卷医书残卷大般涅盘经妙法莲华经小楷写经卷小草经书敦煌汉简旃罽胡桃帖楷书更漏长瞻近龙保帖道教经典晖福寺碑李柏文书杨大眼造像记梁萧憺碑楼兰文书残纸泰山经石峪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牛景悦造石浮图记牛橛造像王珣伯远帖王丹虎墓志王仚之墓志王僧虔王琰帖王兴之夫妇墓志王建之墓志王徽之新月帖王志一日无申帖王慈栢酒帖王献之东山松帖中秋帖余杭帖兰草帖十二月割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思恋帖洛神赋十三行舍内帖送梨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王羲之七月都下帖三藏圣教序上虞帖丧乱得示二谢帖乐毅论佛遗教经兰亭序兴福寺半截碑其书帖初月帖十七帖大道帖妹至帖姨母帖孔侍中帖寒切帖干呕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快雪时晴帖旃罽胡桃帖曹娥碑汉时帖淳化阁帖选游目帖瞻近龙保帖行穰帖远宦帖金刚经碑长风帖雨后帖黄庭经王荟疖踵帖翁尊体瘗鹤铭石门铭索紞道德经索靖七月帖出师颂月仪帖皋陶帖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萧思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薄绍之论经书诗谢万谢安中郎帖谢鲲墓志贺兰汗造像题记郑文公碑郑长猷造像陆机陆机平复贴题跋马鸣寺碑高崧墓志高崧夫人谢氏墓志高湛墓志隋唐五代时期丁道护启法寺碑兜沙经冯承素冯摹兰亭序出师颂刘子残卷史惟则大智禅师碑吕向唐人月仪帖国诠小楷善见律兴福寺半截碑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集书谱联尹元凯美原神泉诗碑巩宾墓志张从申李玄靖碑张怀瓘书断张旭严仁墓志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冠军帖十五日帖心经断千字文晚复帖终年帖肚痛帖草书古诗四首郎官石柱记徐浩不空和尚碑嵩阳观记朱巨川告身李岘墓志李岘妻独孤峻墓志陈尚仙墓志怀仁圣教序怀素四十二章经圣母帖大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自叙帖苦笋帖藏真律公帖论书帖食鱼帖敬客王公砖塔铭智永千字文李世民屏风帖晋祠铭温泉铭俞复跋文李怀琳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上阳台帖李邕久别帖云麾将军碑出师表法华寺碑灵岩寺颂并序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李阳冰三坟记城隍庙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颜家庙碑额李隆基石台孝经鹡鸰颂杜牧张好好诗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夏热帖神仙起居法韭花帖林藻深慰帖柳公权兰亭诗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跋王献之送梨帖柳公绰梁昇卿御史台精舍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化度寺碑卜商读书帖小楷心经张翰帖摹王羲之兰亭序梦奠帖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千字文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武则天昇仙太子碑殷仲容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王知敬李靖碑金刚经碑碑额王行满韩仲良碑局部瞿令问阳华岩铭等慈寺碑苏慈墓志董秀墓志董美人墓志蔡有邻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局部薛稷信行禅师碑局部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小楷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虞摹兰亭序卷袁滋裴休圭峰禅师碑褚遂良伊阙佛龛碑倪宽赞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小字阴符经房玄龄碑摹兰亭序枯树赋雁塔圣教序贺知章草书孝经赵文渊华岳庙碑局部赵模高士廉茔兆记局部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隋修梵石室志铭韦应物元苹墓志韩择木南川县主墓志顾诫奢颜真卿东方朔画赞乞米帖争座位帖刘中使帖唐王琳墓志多宝塔碑大唐中兴颂李玄靖碑湖州帖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竹山堂连句自书告身帖裴将军诗让宪部尚书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送刘太冲叙郭虚已墓志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高正臣明徵君碑高闲草书千字文龙藏寺碑宋辽金时期任询古柏行刘岑门下帖刘正夫佳履帖司马光天圣帖吕公弼子安帖吕公绰真诲帖吴琚寿父帖急足帖杂诗帖行书五段卷行书蔡襄七言绝句识语并焦山题名诗帖吴说垂喻帖庆门星聚帖明善宗簿帖游丝书宋诗门内星聚帖周越怀素律公帖跋草书贺秘监赋跋王着草书千字文圜悟克勤印可状大慧宗杲尺牍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续书谱宋庠致宫使少卿尺牍富弼儿子帖温柑帖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岳珂跋唐摹王羲之——门书翰卷岳飞书谢眺诗前出师表流传碑刻张即之华严经残册书杜诗卷佛遗教经双松图歌卷敛襟谈老氏诗楷书册日本禅院题字楷书度人经帖汪氏报本庵记溪庄帖致尊堂太安人尺牍致殿元学士尺牍行书台慈帖页行书待漏院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张孔孙跋苏轼二赋卷张孝祥柴沟帖张方平名茶帖徐铉私诚帖篆书千字文残卷文天祥上宏斋帖座右自警辞草书木鸡集序卷文彦博三札卷内翰帖王拱辰墓志篆盖题诗无准师范尺牍曾肇行复岁暮帖朱熹七月六日帖书易系辞二月十一日帖城南唱和诗卷致教授学士尺牍跋欧阳修集古录朱胜非向过帖李之仪汴堤帖李宗谔送士龙诗李建中与司封诗翰与齐古同年帖同年帖土母帖宠书聿至帖许昌帖贵宅帖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杜衍仲冬严寒帖杨妹子七言诗一首林逋三君帖尹君处士帖松扇五诗卷欧阳修灼艾帖致端明侍读尺牍谱图序稿集古录跋沈辽行书动止帖洪迈跋欧阳修集古录跋王升衰老帖首夏帖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王岩叟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与给事淳夫侍讲札秋暑帖王庭筠幽竹枯槎图李山画风雪杉松图卷跋跋米芾研山铭王觌平江酒毛帖王诜烟江叠嶂图卷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跋孙过庭千字文跋欧阳询千字文跋王齐翰画白玉蟾四言诗帖行书仙庐峰六咏卷足轩铭卷秦观摩诘辋川图跋程元凤识语章友直跋阎立本步辇图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文字帖潇湘奇观图题跋跋研山铭跋米芾苕溪诗卷跋隋人出师颂米芾三吴诗帖三帖卷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临沂使君帖丹阳帖乐兄帖乡石帖伯充帖值雨帖元日帖公议帖向乱帖向太后挽词帖吴江舟中诗卷吾友帖多景楼寄魏泰诗帖小楷千字文岁丰帖彦和帖德忱帖恶札帖惠柑帖戏成诗帖拜中岳命作提刑殿院帖摹王献之东山帖摹王献之中秋帖摹王羲之大道帖摹王羲之行穰帖摹颜真卿湖州帖政事帖新恩帖方圆庵记晋纸帖来戏帖法华台诗帖淡墨秋山诗帖清和帖烝徒帖焚香帖王略帖赞珊瑚复官二帖甘露帖留简帖盛制帖真酥帖知府帖砂步诗帖研山铭秋暑憩多景楼帖穰侯出关诗帖竹前槐后诗卷箧中帖粮院帖紫金研帖臈白帖自叙帖致伯修老兄尺牍致伯充尺牍苏太简参政帖苕溪诗卷虹县诗卷蜀素帖行书建州帖残本论草书帖贺铸帖跋褚遂良摹兰亭序适意帖逃暑帖道林诗帖闻张都大宣德帖陈揽帖韩马帖题名题跋黄绢本兰亭序跋赞苏洵道中帖陈元实夜来帖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东武帖丰乐亭记久留帖书林逋诗后京酒帖人来得书帖令子帖北游帖啜茶帖天际乌云帖定惠院月夜偶出诗稿宝月帖宸奎阁碑尊丈帖屏事帖廷平郭君帖归去来兮辞归园帖归安丘园帖新岁展庆帖春中帖李白仙诗卷桤木卷帖次辩才韵诗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治平帖渡海帖满庭芳词王晋卿帖祭黄几道文卷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罗池庙碑职事帖致南圭使君帖致季常尺牍致运句太博帖获见帖覆盆帖赤壁赋跋吏部陈公诗帖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近人帖邂逅帖醉翁亭记阳羡帖黄州寒食诗帖苏辙宴居帖怀素自叙帖题跋春寒帖晚来帖晴暖帖楷书超然台赋见访帖苏过贻孙帖赠远夫诗帖苏迈致主管学士范仲淹师鲁帖边事帖远行帖手札道服赞范成大中流一壶帖垂诲帖急下帖西塞渔社图卷跋蔡京元佑党人碑十八学士图跋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宫使帖节夫帖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题听琴图诗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曹娥碑雪意帖蔡松年跋李白仙诗卷蔡翛致子通都监蔡襄万安桥石碑京居帖入春帖告身帖跋大研帖安道帖山堂诗帖思咏帖扈从帖持书帖页暑热帖海隅帖澄心堂纸帖离都帖纡问帖脚气帖自书诗卷茶录荔枝谱蒙惠帖虚堂诗帖虹县帖谢宋丈诗帖谢赐御书诗表谢郎帖贫贤帖远蒙帖郊燔帖门屏帖陶生帖薛绍彭晴和帖杂书卷草书手札虚堂智愚法语赵令畤赐茶帖跋怀素自叙帖赵佶听琴图小楷书千字文恭事方丘敕欲借、风霜二诗帖瑞鹤图卷祥龙石图之一秾芳诗帖草书千字文草书纨扇蔡行敕卷闰中秋月诗帖赵孟坚致严坚中太丞尺牍行书自书诗赵明诚题集古录跋后赵构七绝天山诗七言律诗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徽宗文集序真草书养生论卷草书洛神赋卷赐岳飞批剳卷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赵霖六骏图题跋辛弃疾去国帖郑望之向过帖钱勰识语陆游尊眷帖自书诗卷自书钗头凤石刻致仲躬侍郎尺牍陈瓘仲冬严寒帖韩元吉集古录跋韩琦信宿帖韩绎致留守司徒侍中韩绛书札陛见帖魏了翁文向帖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公以道安帖刘禹锡竹枝词制婴香方帖庞居士寒山子诗廉颇蔺相如传惟清道人帖手札教审帖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牛口庄题名卷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经伏波神祠自书松风阁行书卷花气薰人帖苦笋赋荆州帖行书华严疏卷行书小子相帖行书赠张大同书诸上座草书卷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元朝时期一山一宁雪夜作中峰明本劝缘疏与济侍者警策了庵清欲法语俞和临乐毅论千字文倪瓒淡室诗静寄轩诗文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小楷江南春三首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自书述怀诗稿册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渔庄秋霁图题容膝斋图题陈惟允孟郊诗意图题筠石乔柯图题虞山林壑图轴题幽涧寒松图题丛篁枯木图轴题安处斋图题修竹图轴云林画谱册画作冯子振与无隐元晦诗虹月楼记卷题国诠善见律题易元吉草虫图卷危素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局部吴勉跋何澄归庄图卷吴叡篆隶书卷吴镇心经卷吾衍篆题张好好诗卷周伯琦朱德润墓志铭局部宫学国史二箴卷通犀饮卮诗帖孛术鲁翀跋松风阁诗卷康里巎巎唐人绝句六首柳宗元梓人传秋夜感怀诗卷草书张旭笔法卷谪龙说述笔法张渊五言古诗帖张雨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自书杂诗卷揭傒斯跋陆柬之文赋题画诗赠刘粹衷宰旌德序帖曹善山海经序册局部朱德润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卷局部李倜跋陆柬之书文赋卷李孝光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晚节堂诗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真镜庵募缘疏卷柯九思上京宫词晚香高节老人星赋题赵孟頫疏林秀石图题赵孟頫补书唐人临瞻汉二帖段天佑安和帖沈右风过帖王冕南枝春早图墨梅图行草诗笺王蒙厚爱帖梦梅花诗卷跋赵孟頫兰亭十六跋王逢五言古诗卷局部班惟志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白珽墨竹诗册陈君诗帖盛熙明法书考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薛植致云林徵君尺牍虞集不及入阁帖题画诗跋赵孟頫书陶诗跋饮中八仙图致白云法师札袁桷和一庵诗帖雅潭帖贯云石题赵孟頫双骏图赵孟頫七绝诗册与山巨源绝交书临兰亭书趵突泉诗仇锷墓志铭前后赤壁赋吴兴赋国宾山长帖卷天冠山题咏诗帖妙严寺记宗阳宫帖寿春堂记归去来辞心经行书册惠书帖昔寻李愿诗卷杜甫秋兴八首杭州福神观记止斋记汲黯传洛神赋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王羲之轶事帖真草千字文秋兴赋秋深帖种松帖老子道德经卷胆巴碑致中峰和尚札致季博札行书二赞二诗卷行书十札卷行草陶渊明五言诗页兰亭序十三跋残本过蒙帖近来吴门帖违远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酒德颂闲居赋陋室铭题烟江叠嶂图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麟衡唐帖邓文原临急就章五言律诗家书帖致景良郎中尺牍近者桐川帖郑思肖行草题跋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郭畀陆游自书诗卷跋青玉荷盘诗题钱选红梅图诗金声钱谱赋局部陆居仁苕之水诗陈基相见帖赠雪坡诗札陈植怀存斋诗帖陈绎曾静春先生诗集后序饶介书中峰幻住像偈册兰亭帖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张彦享行状稿卷御史箴卷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王安石杂诗卷秋兴诗册老子道德经卷草书杜甫魏将军歌诗草书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诗草书秋怀二章草书韩愈石鼓歌草书韩愈进学解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行草诗赞卷唐人诗十二首麻徵君透光古镜歌龚璛教授帖静春堂诗序007.明朝时期严衍草书李白诗轴丰坊自书诗卷跋张旭古诗四首乔宇行书尺牍于谦题公中塔图赞何吾驺草行草诗翰轴书冬日署中梅花诗轴侯峒曾行书七言律诗扇面草书五言绝句诗轴俞允文行书论书语俞贞木楷书书怡颜堂诗卷后倪元璐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行草诗轴自书卜居诗轴谢翱五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行书七律诗轴自书旧作诗轴草书轴行书五律诗轴行书尺牍冯从吾草书千字文局部冯梦龙刘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局部刘重庆临王羲之草书轴史可法手札叶向高草书轴吴宽行书五律诗轴行书扇面吴承恩七言律诗周天球五言律诗轴唐寅漫兴墨迹秋风纨扇图立石丛卉图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诗笺唐顺之草书歌凤台行卷局部行书七律扇面商辂浙藩送行诗序局部夏言行书诗卷姚绶夜行诗姜立纲楷书七律诗咏易诗扇姜逢元行草五律诗轴娄坚立轴孙慎行录佛家语八条屏宋克唐张怀瓘论用笔十法章草孙过庭书谱册章草急就章局部草书刘桢古诗立轴草书进学解草书韩偓七绝条幅宋广李白月下独酌诗风入松词轴宋濂题王诜烟江叠嶂图跋题虞摹兰亭跋宋珏隶书七律诗轴宋-j 敬覆帖屠隆七言草书律诗张凤翼自书诗五言诗题李思训碑题周天球桃花书屋卷张弼草书蝶恋花词轴杂书卷草书王维诗五言诗轴草书轴草书七言绝句轴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局部草书诗文卷学稼草堂记张瑞图草书杜甫诗轴草书诗轴行书五绝诗轴屏迹东湖上五律诗轴行书杜甫五律诗轴行书西雅图集草书杜甫西郊诗轴行书轴草书轴行草诗轴行书五律诗轴五绝诗轴行书诗轴草书五律诗轴秋兴八首局部草书郭璞游仙诗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行书论书卷行书八言联王无功答冯子华书草书李白月下独酌自书诗册行书册页草书千字文行草扇面草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长卷草书鲍照陆机诗长卷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张璧行书杂诗卷张电楷书王维诗轴张骏七言绝句贫交行归昌世治印徐霖行书五言律诗篆书千字文局部徐兰隶书像赞徐有贞行书尺牍徐渭草书七律诗轴墨葡萄轴女芙馆十咏墓表赋行草应制咏墨轴煎茶七类卷千字文卷局部草书杜甫怀西郭茅舍诗轴草书岑参诗轴行书三江夜归诗轴秋兴八首野秋千十一首行草书诗词卷草书诗轴诗轴行书五言诗轴行书立轴行书扇面自题石榴图诗七律一首行草条幅行书白燕诗轴草书条幅行书群望诗中堂行草立轴行书七言联草书白燕诗卷行书烟云之兴榴实图水仙菊石墨竹牡丹芭蕉梅花图墨花卷五月莲花图墨笔花卉雪蕉梅竹图墨笔花卉卷题款题画诗题芭蕉图诗花卉人物图卷题诗论书徐贲题濯清轩诗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行书住山法语行书六言偈语条幅戚继光送李小山归蓬莱诗文嘉七绝诗文彭草书滕王阁序墨迹文彭行书诗中堂昼锦堂记篆刻草书雪赋册文征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立春进贺七律立轴行草轴七律诗轴太液池诗行草立轴五律立轴七言诗立轴草书七律立轴月夜观玉兰行书五言诗轴行书雪后早朝诗轴草书七绝诗轴行书七言诗纸本立轴小楷前后赤壁赋离骚九歌卷局部小楷醉翁亭记小楷归去来兮辞小楷离骚经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小楷莲社图记小楷落花诗册小楷草堂十志行书千字文滕王阁记局部草书赤壁赋西苑诗卷行书自作诗卷草书自作诗卷尺牍致石门函并感事诗小楷书札苦疡帖点闸帖王英去后帖长者帖草书扇面七言行书扇面草书诗卷行书手卷观李成之寒林平野图后长歌卷跋右军十七帖跋唐摹万岁通天帖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行书册山水册页湘君湘夫人图文震孟行书初入侍班诗轴西园公宴诗轴朱之蕃东阁唱和诗轴朱元璋大军帖朱瞻基雪意歌李东阳怀素自叙帖引首草书杂诗卷跋欧阳修灼艾帖后李应祯枉问帖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李梦阳行书自书诗卷行书五言诗扇面李流芳行书立轴草书五律诗轴行书自作诗轴杜大绶七绝草书诗轴杨慎诗札汤显祖行书自诗沈周卧游图声光帖次韵吴宽东园玩菊诗行书五律诗轴跋陆游自书诗卷题赵雍图跋沈度敬斋箴册楷书四箴页行书七律诗隶书七律诗沈藻黄州竹楼记海瑞奉别帖湛若水行草轴王世贞行书手札王守仁行草手札王宠小楷南华真经小楷诗稿游包山集自书五忆歌自书游包山诗手卷草书五言律诗草书山庄帖草书李白古风诗卷草书西苑诗送陈子龄会试三首王思任诗卷王璲手毕帖并诗王谷祥行书七律轴王毂祥庾信马射赋王穉登义兴杂诗册录宋人语王绂重过庆寿寺等诗帖王逢年韩愈琴操局部王鏊七言诗轴自书诗轴自书诗王铎草书临古帖轴草书高适诗立轴行书五绝立轴赠单大年家丈立轴临王羲之帖行书五言诗轴行书忏诗之三轴杜子美赠陈补阀诗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临王昙首昨服散帖行书立轴七律诗立轴行草五言律诗轴五言诗一首临虞世南书临柳公权辱问帖轴节临来迟帖节临褚遂良帖行书五律诗轴燕矶书事轴行书五律诗轴草书录语草书临帖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临王筠帖行书轴沙河镇作轴嘉兴作诗轴临王羲之永嘉敬豫帖节临王羲之帖立轴五律京中春日留苏州友人作立轴五律柬姜司寇一首临张芝帖立轴飞人五言诗一首自作五律行草诗轴草书临古轴自作五律诗轴草书临帖轴行书诗立轴为宿松书诗至顿庄作春过长春寺五律诗立轴咏陈路若山水赞谢安书行书文语题画三首之一草书帖立轴长椿寺旧作立轴行书立轴行书五言律诗立轴临欧阳询行书帖行书五律轴同子功、子萧观诗轴临敬祖、鄱阳轴行书容易语轴临王献之草书轴行书嵩县诗轴临王献之省前书帖轴香山寺作五律诗轴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行书条幅扇面为浩熙贤契书八言联赠汤若望诗翰行楷王维诗草书杜律卷赠张抱一草书诗卷。
赵孟頫《寿春堂记》译文如下:延佑乙卯(元朝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嘉平之月(即腊月),东里翁卜居郑乡里之溪西。
平畴在其前,望极不得徼;湖山在其后,若有若无,隐隐可见。
二溪双流在其左右,若抱珥然。
乃作堂三间以为燕闲之所。
梁柱桷榱,小大中度,不藻绘,不雕几,简如也,辉如也,豁如也。
浚陂池以亭清沚,缭垣墉以谨限防。
松篁桂桧梅橘蒲桃之属,绕屋扶疏。
又杂植兰菊众香草,荫可愒,华可玩,实可采。
明年三月既望,隆山牟应龙成甫扁(匾)曰“寿春”,会亲友以落之。
客或指其扁而问焉,曰:“翁垂希年,康强少疾,一身之寿也;孝慈友弟,闺门肃雍,一家之春也,得非以是名乎?”翁笑曰:“吾之意不特为是。
昔遭岁祲,身履忧虞,里闬萧条,吾馈三叹而寝十兴,危不自保,尝慨然谓里人曰:‘吾侪何日庶几得见时清岁康乎?’惟是数十年来,兵革不用,年谷屡丰,生齿日蕃,斯民皡皡然,熙熙然,如在寿域,如登春台,吾因得以暇日成吾堂,以供吾老,以长吾子孙而教之,时从父老饮酒于其上,得以遂有生之乐。
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其穑之成,慈母望其儿之长,朝夕徯之,幸酬愿,始为太平之幸民,喜当若何?且身寿健而家春和,固人情所甚愿然,必与众皆安,而后可。
否则虽有此,岂能独乐哉?此吾名堂以自贺之本意也。
”有少年疑焉,曰:“吾不知往事,翁之言无乃过与?”予曰:“往事,吾所亲见,盖以实而言,非过也。
今夫波平如镜,锦缆徐牵,棹歌闲发,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风涛之险,然后知之;平常无事,起居饮食,与众不殊,未知其可乐也,必尝值疢疾之苦,然后知之。
向使翁生长太平之世,如邵尧夫未必知之若此其深、言之若此其切也。
夫冀时之无事,己得安居而暇食者,善人也;冀时之多艰,己得行险以徼幸者,小人也。
今翁之言如是,且先天下而后其私家,非厥心臧者,孰能之?吾以是知翁矣。
”翁姓郑氏,里在乌程县东,其乡曰常乐,时夏四月记。
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
=============================================================== 文中有“隆山牟应龙成甫扁曰‘寿春’”,意即牟应龙为寿春堂题匾额“寿春”二字。
中国书法大全◆行书卷1!【历代690部】钟繇《宣示表》翻墨本王羲之黄庭经王羲之《东方先生画像赞》越州石氏本(东晋)王羲之行书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草书《积雪凝寒帖》王羲之《择药帖》、《朱处仁帖》、《追伤帖》等王羲之《周孝侯帖》(珍稀旧拓)王羲之的小舅子郗愔《至庆帖》王羲之小楷《东方曼倩祠颂》(拓本)王羲之行草书《百姓帖》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拓本四种王羲之行书《先墓帖》、《敬伦帖》二种王羲之《暴疾帖》王羲之草书《裹鮓帖》并赵孟頫临本王羲之草书《虞休帖》安思远藏本集王羲之《兴福寺半截碑》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王羲之《十七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羲之《迟汝帖》王羲之《乐毅论》梁拓本王羲之《七十帖》版本四种王羲之草书《小园帖》(晋)王羲之行书千文[东晋]王羲之传本墨迹十三帖王献之《兰草帖》王献之《鹅群帖》王献之《送梨帖》王献之《保母帖》王献之《舍内帖》王献之《东山松帖》王献之《餘杭帖》王献之《不谓帖》王献之《鄱阳帖》王献之《思恋帖》王献之《十二月割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王献之《鸭头丸帖》(东晋)王献之行书保母帖王献之《地黄汤帖》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东晋王献之《舍内帖》墨迹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碧玉本)东晋王珉《此年帖》《十八日帖》《何如帖》《欲出帖》《寒切帖》东晋王洽《承间帖》《不孝帖》《兄子帖》《感塞帖》西晋王戎《华陵帖》西晋王衍《麦秋帖》隋朝毛喜《事务帖》隋代刘君墓志隋代杨府君墓志隋代张君墓志(隋)楷书_巩宾墓志铭唐代《李诜墓志》唐代《隆阐法师碑》唐代《毗伽公主墓志铭》唐代史维则《大智禅师碑》(唐)欧阳询行楷千字文欧阳询《黄帝阴符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梦奠贴》欧阳询欧体标准字帖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四欧堂本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怀素《小草千字文》怀素《自叙帖》唐代怀素草书《客舍贴》唐怀仁集圣教序褚遂良摹兰亭序(唐)褚遂良楷书阴符经(唐)褚遂良摹王羲之乐毅论(唐)褚遂良行楷文皇哀册(唐)褚遂良行书枯树赋(唐)褚遂良行书临王献之飞鸟帖楮遂良《枯树赋》(唐)大雅集王羲之行书兴福寺半截碑(唐)杜牧行书张好好诗并序(唐)高正臣行书明徵君碑(唐)高宗李治行书赠太尉英贞武公李劾碑(唐)国诠楷书善见律(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拓本(唐)怀素草书四十二章经(唐)李世民行书温泉铭.pdf(唐)李邕行楷麓山寺碑(唐)李邕行书李思训碑(唐)李邕行书秦望山法华寺碑(唐)李邕行书云麾将军碑唐代李邕李北海《叶有道碑》李北海《古诗十九首》墨迹(传) (唐)陆柬之行书文赋(唐)颜真卿行草让宪部尚书表(残阙) (唐)颜真卿行楷书自书告身帖(唐)颜真卿行书祭伯父文稿(唐)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卷(唐)颜真卿行书三表册(唐)颜真卿行书送刘太冲叙.pdf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颜真卿《送刘太冲叙》颜真卿《裴将军诗》颜真卿《争座位帖》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本颜真卿《争座位帖》启功题跋之妙鉴斋宋拓藏本颜真卿《争座位帖》拓本一颜真卿颜体标准字帖颜真卿《三表(全本)》祭侄文稿颜真卿竹山堂连句(唐)张少悌行楷高力士墓志铭唐《乐君(达)墓志》唐《王求古墓志》唐《祁让墓志铭并序》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蔡卞曹娥碑蔡卞唐玄宗鹡鸰颂题跋蔡卞雪意帖蔡京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蔡京尺牍宫使帖蔡京节夫帖蔡京十八学士图跋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蔡京题听琴图诗蔡京元祐党籍碑(宋)朱熹行书易系辞(宋)朱熹行书秋深帖(宋)朱熹行草二月十一日帖(宋)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宋)赵昚草书苏轼后赤壁赋(宋)赵孟坚行书自书诗帖(金)赵秉文行书赵霖昭陵六骏图题跋(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2 (金)张天锡集王羲之草书韵会_1 (宋)薛绍彭行书云顶山诗杂书卷(宋)虚堂智愚行书法语(宋)文天祥行书上宏斋帖(宋)王诜行书颍昌湖上诗词卷(宋)王诜行书烟江叠嶂图卷(宋)苏洵行草书道中帖(宋)苏轼行书归去来兮辞卷(宋)苏轼行书天际乌云贴(宋)苏轼行书李白上清宝鼎诗二首卷(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卷(宋)苏轼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宋)苏轼行书杜甫桤木诗卷帖(宋)苏轼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宋)苏轼行书定惠院海棠诗卷(宋)苏轼亲书前赤壁赋苏轼《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苏轼《宝月帖》陆游致仲躬侍郎尺牍陆游自书钗头凤石刻陆游尊眷帖(宋)宋庠行书致宫使少卿尺牍(宋)赵佶行书蔡行敕卷(宋)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残稿卷(宋)秦观行书摩诘辋川图跋(宋)米友仁行书潇湘奇观图题跋(宋)米芾行书苕溪诗卷(宋)米芾行书离骚经(宋)米芾行书虹县诗(宋)米芾行书海月都师帖(宋)米芾行书拜中岳命作(宋)米芾行草手札六件(1853) (宋)米芾行草德忱帖(宋)米芾书多景楼诗册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米芾《褚摹兰亭序》米芾《自叙帖》米芾《来戏帖》米芾《研山帖》米芾《方圆庵记》米芾《苕溪诗帖》宋代米芾《三吳帖》米芾《韩马帖》米芾《蜀素帖》墨迹全本米芾蜀素帖米芾《离骚经》米芾大字行书《吴江舟中诗卷》米芾《木兰辞》(宋)楼钥行楷题徐铉篆书帖(宋)蔡京行书唐玄宗鹡鸰颂题跋(宋)蔡京行书大观御笔记(宋)黄庭坚行书牛口庄题名卷(宋)黄庭坚行书苦笋赋(宋)黄庭坚行书华严经疏卷(宋)黄庭坚行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部分) (宋)黄庭坚行书砥柱铭(宋)黄庭坚行书松风阁诗卷(宋)黄庭坚行楷发愿文(宋)黄庭坚行书墓志铭二稿合卷(宋)黄庭坚行书诗送四十九侄(宋)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宋)黄庭坚行书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黄庭坚《经伏波神祠》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行书卷》黄庭坚《牛口庄题名卷》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黄庭坚《行书赠张大同书》黄庭坚《刘禹锡竹枝词》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黄庭坚《发愿文》黄庭坚《上苑诗》黄庭坚《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北宋黄庭坚《公以道安帖》《范滂传》北宋文彦博《左藏帖》《三札卷》《内翰帖》南宋木待问《谦施帖》南宋虞允文《适造帖》(宋)张即之行书汪氏报本庵记(宋)张即之行书台慈帖(宋)张即之行书待漏院记(宋)张即之行楷大字杜甫诗卷(宋)赵构行书白居易自咏诗苏轼《宸奎阁碑》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苏轼《天际乌云帖》苏轼《丰乐亭记》苏轼《醉翁亭记》苏轼《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苏轼《祭黄几道文卷》苏轼《归去来兮辞》苏轼《洞庭春色赋》苏轼《李白仙诗卷》苏轼《前赤壁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苏过行书《贻孙帖》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苏轼《归园帖》苏轼《元祐八年南轩记梦》苏轼《元丰八年遗过子尺牍》苏轼《临争座位帖》苏轼《爱酒歌》北宋苏轼《书方干诗卷》《表忠观碑》北宋苏轼《嵩阳帖》(并题跋)蔡襄《自书诗卷》蔡襄《虹县帖》蔡襄《陶生帖》蔡襄《思咏帖》蔡襄《入春帖》蔡襄《海隅帖》蔡襄《贫贤帖李建中宠书聿至帖李建中贵宅帖李建中题怀素自叙帖墨迹本李建中同年帖李建中土母帖李建中许昌帖李建中与齐古同年帖李建中与司封诗翰(元)赵孟頫行书千字文2 (元)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元)赵孟頫行楷续千字文赵孟頫《光福寺重建塔记》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赵孟頫《续千字文》赵孟頫《临兰亭序》赵孟頫《洛神赋三》赵孟頫《洛神赋二》赵孟頫《洛神赋一》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赵孟頫《吴兴赋》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赵孟頫《秋兴赋》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赵孟頫《胆巴碑》赵孟頫《行书止斋记》赵孟頫《仇锷墓志铭》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赵孟頫《酒德颂》赵孟頫《闲居赋》赵孟頫\杜甫秋兴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赵孟頫《行书十札卷》赵孟頫(临兰亭序)赵孟頫(临快雪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静心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独孤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定武兰亭序)赵孟頫(临褚遂良兰亭序)赵子昂《昔寻李愿诗卷》赵孟頫行书《感兴诗并序》元赵孟頫襄阳歌(三希堂法帖)赵孟頫清华斋赵帖元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国家图书馆藏)》赵孟頫书蜀山图歌(莲池书院法帖第五种)(旧拓经折装)赵孟頫《野竹图行书帖》赵孟頫《行书十札卷》拓本赵孟頫《道场诗帖》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元代赵孟頫《松雪斋摹古子昂》元赵孟頫北陇耕云书卷石刻赵孟頫《行书、李翱七言绝句诗、册》墨赵孟頫《真草千字文》赵孟頫《心经行书册》元代赵孟頫《勉学赋》元代赵孟頫跋《保母志》元代赵孟頫临《褚遂良本兰亭序》元代赵孟頫临《快雪定武兰亭序》元代赵孟頫《跋褉帖源流考小楷卷》元代赵孟頫《感遇诗三十八首》元代赵孟頫书《文赋》赵孟頫跋《宋人书画孝经》赵孟頫53岁行书《周易系辞》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赵孟頫《绝交书戏鸿堂法书》拓本赵孟頫七札册(致晋之尺牍)元代赵孟頫《宗阳宫帖》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元代]趙孟頫《远游》[元代] 赵孟頫《洛神赋》(高清晰)赵孟頫《唐狄梁公碑》赵孟頫《敕藏御服碑》元代钱舜选书札元代薛毅夫《和尧文诗册》元代杨维桢《晚节堂诗》(明)王铎草书题野鹤陆舫斋诗十首(明)王铎行书峨眉山记游诗卷(明)王铎行书琅华馆文卷(明)王铎行书李贺诗帖(明)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明)王铎行书唐人诗册(明)王铎行书自赋石湖诗五首卷(明)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赠汤若望诗翰》王铎《拟山园法帖》王铎《跋西岳华山庙碑》王铎《米芾行书天马赋跋》明代王铎楷书《一觉庵铭》明代王铎行书《投语谷上人诗卷》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明代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王铎三潭诗卷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王铎《临阁帖》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王铎《峨眉山记游诗卷》王铎枯兰复花赋王铎临圣教序(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九(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八(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七(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六(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五(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四(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三(明)清刻王铎拟山园帖卷二(明)清刻王铎拟山园法卷一(明)王世贞行书手札.pdf (明)王守仁行书戒弟子书(明)文彭草书谢惠连雪赋.pdf (明)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明)文徵明行草前赤壁赋(明)文徵明行草前后赤壁赋(明)文徵明行书登君山.pdf(明)文徵明行书明妃曲(明)文徵明行书苏轼赤壁赋(明)文徵明行书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明)文徵明行书咏花诗(明)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文征明《题宋高宗赐岳飞手敕词》文徵明《西苑诗卷》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文徵明《草书赤壁赋》文征明《跋祝允明草书赤壁赋册》文征明《莲社图记》文徵明《行书千字文》(明)文徵明行草千字文文征明尺牍文征明《行书北山移文》文徵明行书前赤壁赋真迹版文征明大字行书《醉翁亭记》文征明游西山诗十二首册页文徵明小楷《离骚经》(明)祝允明行草归田赋(明)祝允明行草牡丹赋.pdf祝允明《行楷洛神赋》祝允明行草书《牡丹赋》祝允明《前赤壁赋》祝允明《归田赋》明代祝允明书《艳体诗册》唐寅《漫兴墨迹》(唐伯虎)唐寅《落花诗册》美国普林斯顿藏本(唐伯虎)唐寅《落花诗册》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唐伯虎)唐寅行书七律四首卷唐寅《落花诗》(明)徐渭行书野秋千十一首(明)杨继盛行草遗嘱拓本(明)张骏行书与唐亲家书(明)张瑞图行草书杜甫诗册明代张瑞图诗书三卷(明)朱耷书石鼓文(明)朱元璋行书大军自下山东帖明代黄姬水《草书诗翰》手卷等明代陆深《瑞麦赋》明代释担当《草书诗册》两种明代金俊明《致乃老翁》明代姜垓《致方老札》明代黄宗羲《致道济手札》明代陈敬宗题《褚摹兰亭序》明代吴应卯《行草书七言诗》扇面(明)文彭草书滕王阁序董其昌《行草书罗汉赞等书卷》董其昌《方旸谷小传》董其昌《行书酒德颂》董其昌《白羽扇赋》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诗》董其昌《临颜真卿书》明代董其昌书《放鹤亭记》刻石拓片董其昌行书阴符经董其昌行书杜甫诗董其昌《行草紫茄诗长卷》董其昌书宋词册董其昌《赤壁词》董其昌临《天马賦》(明)董其昌行书千字文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明)憨山行书永嘉真觉证道歌.pdf (明)董其昌临苏东坡书(明)董其昌临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明)董其昌行草杜甫醉歌行(明)董其昌行楷诗札(明)董其昌行书白羽扇赋(明)董其昌行书临颜真卿书(明)董其昌行书论书并书杜甫诗卷(明)董其昌行书岳阳楼记(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明)洪珠楷书岳飞庙碑拓本(明)黄道周山中杂咏(明)姜逢元草书纪游诗册(明)蒋杰行草登泰山诗二首(明)解缙草书唐宋诗文(明)邵宝行书东庄杂咏诗(明)唐寅行书漫兴诗(明)王铎报寇葵衷书(明)方孝孺楷书默庵记张瑞图《行书论书卷》(清)左宗棠致芗泉二札(清)郑板桥行书重修城隍庙碑记(清)郑板桥行书坡公小品册(清)郑板桥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清)郑板桥田游岩传(清)仪徴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2 (清)仪徴阮元重抚天一阁北宋石鼓文本1 (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九(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五(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四(清)杨守敬编楷法溯源卷三(清)卫克堉书杜甫诗册(清)王文治行书致啸崖手札(清)王文治行楷跋李隆基《鹡鸰颂》(清)阮元行书小园杂诗(清)乾隆制鼓重刻集石鼓文(清)骆秉章行书致辛翁手札(清)梁同书行书钱越王祠碑铭册(清)梁同书行草致冶泉札(清)梁同书楷书维摩诘所说法供养品(清)康有为行书自书诗卷(清)金农行书砚铭册(清)焦秉贞康熙耕织图(不全)(清)何绍基行书咏落花七律十五章(清)何绍基行书册页(清)傅山行书集古梅花诗(清)傅山行书丹枫阁记(清)傅山小楷心经(清)成亲王永瑆小楷杂体诗二十首(清)陈龄著端石拟清代董诰跋范仲淹《道服赞》清代段玉裁《论书一则》清代冯恕行书四屏清代王文治楷书《次男维桓圹铭》《自书诗稿》清代翁方纲临兰亭清代张朝墉信札清代赵之谦为季闻行楷册(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九、十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七、八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六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五卷(清)冯武编辑书法正传第三、四卷清代傅山《啬庐墨妙卷》、《阿难吟》等清代翁同龢行书四条屏清代朱耷行书《米芾西园雅集图记》清末吴昌硕《元盖寓庐诗稿》等陆柬之文赋帖瘗鹤铭清王文治书《金纎繊墓志铭》李隆基鹡鸰颂李阳冰城隍庙碑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黄自元楷书杨君墓志铭徐浩《不空和尚碑正书碑刻》张裕钊《南宫县学记》笪重光小楷《嘉州集》薛绍彭《上清连年帖》徐渭《煎茶七类》王宠《草书李白诗卷》黄道周《山中杂咏》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鲜于枢《行书诗赞》赵构《洛神赋》傅山《集古梅花诗》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卷》唐太宗《温泉铭》赵佶《宣和御书》墨本《怀仁集王圣教序何绍基《行书落花诗册》宋克《草书进学解》宋克章草《孙过庭书谱册》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韩道亨《草诀百韵歌》陈继儒《行书贴》草书种蓖麻诗卷草书白燕诗卷钟绍京小楷灵飞经陆柬之《文赋》郑燮《新修城隍庙碑记》金农行书《砚铭册》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黄道周《行书册页》孙过庭《书谱》王珣《伯远帖》钟繇《荐季直表》朱耷(八大山人)《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朱耷(八大山人)《千字文》唐寅《落花诗册》兰亭序虞世南临本兰亭序神龙本[冯承素摹本]柳公权柳体体标准字帖莫是龙《录晋书王羲之与谢万书》米万钟《行书游焦山遗诗轴》憨山《永嘉真觉大师证道歌》憨山《行书住山法语》陈洪绶《五言绝句诗轴》三希堂法帖摹本第六册(日)细井九皋篆书千字文(清)梁国治临颜真卿小楷千字文(明)朱耷(八大山人)行书千字文(明)孙丕显编廿体千字文(日延宝版) (明)沈度楷书千字文(明)丰道生篆书千字文(日)日版千字类合(贝原笃信分类)宋仁宗、清康熙临《兰亭序》魏碑《元延明墓志》日本准三宫真觉《心经》手卷》唐代民间墨迹:《二娘子家书》、药盒书迹唐代颜升《瘗琴铭》拓本两种王守仁《与郡伯梁执事手札》近三百年书法名家楹联作品展淳化阁帖懋勤殿本卷04淳化阁帖懋勤殿本卷08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2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3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04淳化阁帖清拓肃府本卷06清代杨翰书札日本《四体千字文》古籍苏辙《超然台赋》拓本(百壶斋旧藏)唐代《隆阐法师碑》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八翻墨本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八拓本卞壶《文墨帖》王敦《蜡节帖》谢安《凄闷帖》何绍基扇面清代赵之谦《书南田老人诗》书法扇面清代方亨咸《行草尺牍》南宋葛郛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宋代尤袤跋欧阳修《集古录跋》富直柔《手札》《别久帖》安中《跋唐人诰命残卷》高27.2cm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张朝墉信札明代邵宝《东庄杂咏诗》卷(局部)明代乔宇行书尺牍东晋沈嘉《十二月十三日帖》王易简跋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乔行简《闰余帖》又称《邓使郎中帖》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宋代左肤行书《与通判承议札》苏辙《晴暖帖》宋代张方平《名茶帖》赵之谦书龚自珍诗四条屏清代王图炳行书卷李少白书法作品康熙书法作品雍正书法作品乾隆书法作品慈禧太后书法作品杨凝式《韭花帖》两种不同藏本宋拓王羲之《十七帖》翻墨本康里巎述张旭笔法宋代钱勰《识语》宋克册页鲜于枢《跋颜真卿祭侄文稿》唐《杨艺墓志》王宠《小楷册页》郑燮郑板桥《戒子铭》北宋叶清臣尺牍《大旆》北宋王洙《范仲淹神道碑》北魏《李兰渠墓志》北魏《鲜于仲儿墓志》大唐济州庐县令袁公墓金代任询《行书韩愈秋怀诗》兰亭序神龙本刻本及宋拓兰亭续帖沈右《中酒杂诗》宋代孔琳之《日月帖》宋代尹焞《秋中帖》赵构《赐岳飞批剳卷》范仲淹边事帖范仲淹道服赞范仲淹远行帖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黄庭坚《跋争座位帖》题跋书法北宋进士张读《书札》墨迹书法作品北魏魏碑石刻书法《崔猷墓志铭》北宋张耒行书书法《送秦少章序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书札墨迹书法王献之书法作品《敬祖帖》拓本明代硕儒陈献章行书书法诗卷作品明代董其昌《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拓本王铎临古四种明代徐渭《野秋千诗十一首》、《煎茶七类》等明末学者、书画家、抗清英雄黄道周《孝经颂》明末清初画家金陵八家之首龚贤书法《渔歌子词卷》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文稿书法墨迹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行书《自书诗卷》清代画家李福《耕煙书札》书法墨迹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致缪荃孙书札》墨迹书法清代学者赵一清书法《自书诗》卷清末名贤书札书法墨迹荟萃(一)清末名贤书札书法墨迹荟萃(二)清末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手札并篆书书法《白鹤泉铭》名妓赛金花墨迹及清末状元外交官洪钧书法作品日本佛教高僧空海经疏墨迹书法唐代墓志碑刻书法《苟寰墓志》《郭崇先墓志》《薛庭墓志》唐代墓志石刻书法《朱元轸墓志》清光绪年清朝探花陈伯陶手札墨迹书法作品收藏家吴廷刻成王羲之《余清斋法帖思想帖》拓本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袁生帖》元代画家吴镇《墨竹谱苏轼撰文同偃竹记》画中题字书法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行楷书法《麻徵君透光古镜歌北宋三苏之一苏轼之弟苏辙书法作品《题灵岩寺记》北宋四大书法家米芾米南宫书法作品《吴江舟中诗卷》曹娥碑墨迹及书名由康生题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流墨妙》古籍《唐故八品宫女墓志铭》北京故宫藏《宋拓澄清堂帖卷二》(邢侗旧藏本)北宋苏东坡《超然台记碑刻》北宋苏东坡《祷雨帖》北宋苏辙《超然台赋》拓本《华阳乔大壮先生书札》(寒香馆藏北宋王诜行书《颖昌湖上诗词卷》北魏《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北魏《王元祥造像》北周(六朝)《张僧妙碑》拓本东晋王献之《鄱阳归乡帖》拓本五种东晋王献之《宋拓淳化阁帖第九卷》(释文版东魏《比丘洪宝造像》晋武帝贵人左芬墓志陆机的胞弟陆云《春节帖》明代陈洪绶行草信札明代董其昌《千字文》明代董其昌《信心铭》《邠风图诗卷》明代李东阳《草书自书诗》等明代万寿祺《遯渚倡和集册》明代王铎行书《投语谷上人诗卷》、楷书《一觉庵铭》等明末清初王铎临《圣教序》清代李瑞清《玉梅花庵临古》清代沈增植书札集萃清代苏珥行书《农家乐》册清代吴山涛行书《江南杂书卷》等唐代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彩版二种)清代杨翰书札清代赵之谦尺牍、行书吴镇诗清和珅书法欣赏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米芾书法墨迹多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行书作品《奉荣帖》米芾书法墨迹多帖明代书法家商辂书法墨迹唐代徐浩隶书书法《嵩阳观记》拓本版本二种。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卷首语《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采编整理历代名帖的图文注释奉献给大家,注释工作量相较之前更庞大艰巨,文中凡带有{?}、{+待补} 标记的均为尚未整理出来的,希望大家指正与帮助,我们共同编著完善。
《历代名家名帖全集/字库版》0.3版,本次已整编收录74位名家的235本注释版字帖。
【注】以下目录中蓝色条目为已有字帖,可点击进入;如有纰漏望及时指正。
先秦索引:西周┣ 西周┊佚名西周《散氏盘》西周《大盂鼎》秦汉索引(2人):李斯、张芝┣ 秦代┊李斯 284至208李斯《会稽刻石》李斯《峄山刻石》┣汉代┊张芝约124至192张芝《冠军帖》张芝《终年帖》张芝《二月八日帖》┣ 汉代┊佚名汉碑《鲜于璜碑》汉碑《朝侯小子碑》汉碑《西岳华山庙碑》汉碑《祀三公山碑》汉碑《夏承碑》汉碑《肥致碑》魏晋索引(6人):王羲之、司马昱、王徽之、谢安、王献之、王珣┣ 晋代┊司马睿 276至322司马睿《中秋帖》┣ 晋代┊王羲之 303至361王羲之《草诀百韵歌》王羲之《豹奴帖》王羲之《十七帖:郗司马帖》王羲之《十七帖: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龙保帖》王羲之《十七帖:丝布衣帖》王羲之《十七帖:积雪凝寒帖》王羲之《十七帖:服食帖》王羲之《十七帖:知足下帖》王羲之《十七帖:瞻近帖》王羲之《十七帖:天鼠帖》王羲之《十七帖:朱处仁帖》王羲之《十七帖:七十帖》王羲之《十七帖:邛竹杖帖》王羲之《十七帖:游目帖》王羲之《十七帖:盐井帖》王羲之《十七帖:远宦帖》王羲之《十七帖:旦夕帖》王羲之《十七帖:严君平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母帖》王羲之《十七帖:儿女帖》王羲之《十七帖:谯周帖》王羲之《十七帖:汉时帖》王羲之《十七帖:诸从帖》王羲之《十七帖:成都帖》王羲之《十七帖:旃罽帖》王羲之《十七帖:药草帖》王羲之《十七帖:青李来禽帖》王羲之《十七帖:胡桃帖》王羲之《十七帖:清晏帖》王羲之《十七帖:虞安吉帖》┣ 晋代┊司马昱 320至372司马昱《庆赐帖》┣晋代┊谢安 320至385谢安《六月帖》┣ 晋代┊王徽之 338至386王徽之《新月帖》┣ 晋代┊王献之 344至386王献之《鹅群帖》王献之《阿姨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冠军帖》王献之《承服帖》┣ 晋代┊王珣 349至400王珣《伯远帖》┣ 晋代┊佚名《王建之墓志》南北朝索引(6人):萧道成、王慈、王志、萧衍、王荟、陈伯智┣ 南北朝┊萧道成 427至482萧道成《破堽帖》┣ 南北朝┊王慈 451至491王慈《汝比帖》王慈《柏酒帖》┣ 南北朝┊王志 460至513王志《一日无申帖》┣ 南北朝┊萧衍 464至549萧衍《众军帖》┣ 南北朝┊王荟 464至549王荟《疖肿帖》王荟《翁尊体帖》┣ 南北朝┊陈伯智约542至620陈伯智《寒严帖》┣ 南北朝┊佚名佚名《元怀墓志》佚名《城阳王元寿妃菊氏墓志》魏碑《鞠彦云墓志》魏碑《于仙姬墓志》魏碑《赵谧墓志铭》隋唐五代索引(10人):杨坚、杨秀、欧阳询、李世民、颜升、薛稷、李邕、颜真卿、怀素、杨凝式┣ 隋代┊杨坚 541至604杨坚《双林寺慧则法师帖》┣ 隋代┊杨秀 573至618杨秀《董美人墓志》┣ 唐代┊欧阳询 557至641欧阳询《张翰帖》┣ 唐代┊李世民 598至649李世民《数年帖》┣ 唐代┊颜升约615至不详颜升《瘗琴铭》┣ 唐代┊薛稷 649至713薛稷《涅槃经帖》┣ 唐代┊李邕 678至747李邕《叶有道碑》李邕《出师表》┣ 唐代┊颜真卿 709至784颜真卿《郭虚己墓志铭》┣ 唐代┊怀素 737至799怀素《四十二章经》┣ 唐代┊杨凝式 873至954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唐代┊佚名唐代《郑鲂墓志铭》宋辽金索引(11人):李建中、叶清臣、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蔡京、米芾、米友仁、赵佶、岳飞┣ 宋代┊李建中 945至1013李建中《土母帖》┣ 宋代┊叶清臣 1000至1049叶清臣《大旆》┣ 宋代┊欧阳修 1007至1072欧阳修《灼艾帖》┣ 宋代┊蔡襄 1012至1067蔡襄《陶生帖》蔡襄《扈从帖》蔡襄《大研帖》┣ 宋代┊苏轼 1037至1101苏轼《桤木卷帖》苏轼《寒食帖》苏轼《江上帖》苏轼《宝月帖》苏东坡《石恪画维摩赞》┣ 宋代┊黄庭坚 1045至1105黄庭坚《山预帖》黄庭坚《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黄庭坚《致无咎通判学士尺牍》黄庭坚《阴长生诗三篇并跋》┣ 宋代┊蔡京 1047至1126蔡京《宋苏淑墓志》┣ 宋代┊米芾 1051至1107米芾《苕溪诗帖》米芾《中秋诗帖》米芾《珊瑚帖》米芾《研山铭》米芾《紫金研》米芾《新恩帖》米芾《萧闲堂记》米芾《寄薛郎中绍彭》米芾《穰侯出关诗帖》米芾《丹阳帖》┣ 宋代┊米友仁 1074至1153米友仁《动止持福帖》┣ 宋代┊赵佶 1082至1135赵佶《蔡行敕卷》┣ 宋代┊岳飞 1103至1142岳飞《前出师表》岳飞《书谢眺诗》元代索引(2人):赵吴澄、赵孟頫┣ 元代┊赵吴澄 1249至1333吴澄《修真诗刻》┣ 元代┊赵孟頫 1254至1322 赵孟頫《临济正传虎丘隆禅师碑》赵孟頫《胆巴碑》赵孟頫《汉汲黯传》赵孟頫《道德经》赵孟頫《心经》全卷赵孟頫《心经》单字赵孟頫《心经》赵孟頫《陋室铭》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吴兴赋》赵孟頫《种松帖》赵孟頫《杜甫秋兴诗卷》赵孟頫《四时读书乐》赵孟頫《书昼锦堂记》赵孟頫《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赵孟頫《跋苏轼治平帖》赵孟頫《子建采神图跋》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赵孟頫《杭州福神观记卷》赵孟頫《崑山州淮云院记》赵孟頫《闲居赋》赵孟頫《秋兴赋并序》赵孟頫《朱子感兴诗》赵孟頫《七绝诗册》赵孟頫《道场诗帖》赵孟頫《近来吴门帖》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赵孟頫《观音殿记》赵孟頫《寿春堂记》赵孟頫《秋深帖》赵孟頫《趵突泉》赵孟頫《止斋记》赵孟頫《后赤壁赋》赵孟頫《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二赞二诗卷》┣ 元代┊佚名元代《莫简墓志》明代索引(10人):宋克、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陈淳、皇甫冲、徐渭、丁云鹏、黄道周、王铎┣ 明代┊宋克 1327至1387宋克《岑参早朝诗》┣明代┊祝允明 1461至1527祝允明《云江记》┣ 明代┊唐寅 1470至1524唐寅《焚香默坐歌》唐寅《致施敬亭札》唐寅《饮中八仙歌》新增┣ 明代┊文徵明 1470至1559文徵明《黄州竹楼记残本》文徵明《清明上河图记》文徵明《秋声赋》文徵明《行书五律诗》文徵明《行书七律诗》文徵明《点闸帖》文徵明《琵琶行》文徵明《春夜宴桃李园序》文征明《李令君登君山二首》文征明《山静日长》文徵明《滕王阁序》文徵明《前后出师表》文徵明《苦疡帖》文徵明《陋室铭》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1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2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3文徵明《行草书兰亭序》4文徵明《老子列传》文徵明《送李愿归盘古序》文徵明《归去来兮辞》文徵明《醉翁亭记》文徵明《莲社图记》文徵明《拙政园图册之钓䂬水》文徵明《落花诗册》文徵明《千字文》文徵明《逥銮》文徵明《离骚经》新增文徵明《前赤壁赋》新增文徵明《后赤壁赋》新增文徵明《早朝诗》新增文徵明《重九诗》新增文徵明《剡藤湘竹》新增文徵明《消夏湾前/七言诗》新增文徵明《月转苍龙诗》新增文徵明《元旦有感诗》新增文徵明《自作诗二首》新增文徵明《漫录旧作》新增文徵明《灯花》新增文徵明《西苑诗卷》新增文徵明《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新增文徵明《独乐园记》新增文徵明《独乐园七咏》新增文徵明《悟阳子诗叙》新增文徵明《跋赵孟頫汲黯传》新增文徵明《虎丘诗二首》新增文徵明《千字文》新增文徵明《午门朝见》新增文徵明《文徵明行书致妻札》新增┣明代┊陈淳 1483至1544陈淳《书扇页》┣明代┊皇甫冲 1490至1558皇甫冲《题唐寅金昌送别图》┣明代┊徐渭 1521至1593徐渭《煎茶七类》┣明代┊丁云鹏 1547至1628丁云鹏《致伯仁札》┣ 明代┊黄道周 1585至1646黄道周《都南安寇湖》┣ 明代┊王铎 1592至1652王铎《高适七绝诗立轴》清代索引(9人):傅山、金农、钱沣、邓石如、永瑆、嘉庆、吴让之、何绍基、姚孟起、吴昌硕┣清代┊傅山 1607至1684傅山《丹枫阁记》山西本傅山《丹枫阁记》辽博本┣清代┊金农 1687至1763金农《诗札三开合卷》金农《桃柳小景》┣清代┊钱沣 1740至1795钱沣《临米芾书》钱沣《荀子致仕》钱沣《世说新语》┣清代┊邓石如 1743至1805邓石如《世虑全消》┣清代┊爱新觉罗·永瑆 1752至1823永瑆《行楷字帖》┣清代┊爱新觉罗·颙琰 1760至1820嘉庆《题圯上授书图》┣清代┊吴让之 1799至1870吴熙载《欧阳永叔卷》┣清代┊何绍基 1799至1873何绍基《偃泊联》何绍基《临张黑女墓志》何绍基《临郑固碑四条屏》┣清代┊姚孟起约1800至1860姚孟起《陋室铭》┣清代┊吴昌硕 1844至1927吴昌硕《临石鼓文》近现代索引(7人):齐白石、谢无量、徐悲鸿、郭沫若、沙孟海、启功、陆启成┣近现代┊齐白石 1864至1957齐白石《康寿堂》┣ 近现代┊谢无量 1884至1964谢无量《敦悦斋》┣ 近现代┊徐悲鸿 1895至1953徐悲鸿《梅花念我之居》┣ 近现代┊郭沫若 1892至1978郭沫若《西江月二首》┣ 近现代┊沙孟海 1900至1992沙孟海《杜甫望岳诗轴》┣ 近现代┊启功 1912至2005 启功《心经》启功《谒韩文公祠感题一首》┣ 近现代┊陆启成 1964至今陆启成《二十四诗品》国外索引(1):准三宫真觉┣ 国外-日本┊佚名准三宫真觉《心经》。
寿春堂记的用笔特点
《寿春堂记》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创作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赵孟頫时年62岁。
从拓本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体的书法展示着弧线与线条的流动之美、用笔精准沉稳。
弧线圆转交汇、错顿勾连,通篇方圆转化,自然流畅,外观圆润,筋骨内含。
此外,也有评论认为,《寿春堂记》的用笔特点为“笔势若龙若骊,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还有评论说其“胎息大令,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
如需更多关于《寿春堂记》的用笔特点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书法家。
《寿春堂记》单字放大,真美!赵孟頫楷书《寿春堂记》书于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是融合二王、李邕而又出以劲肆之作。
墨迹为清人陈廷庆所藏,历经王鸣盛、阮元、翁方纲、鉄保等人鉴定。
清文宗嘉庆二年(1798年)在杭州抚勒上石,刻者吴厚生。
原拓本有陈廷庆、王鸣盛等题跋或观款十二段,付印时除陈廷庆一跋外,余均略去。
在题跋中,王鸣盛说;『此册笔法遒健。
』铁保说:“是卷胎息大令,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
”石韫玉也说:“笔势若龙若驪,如快马入阵,纵横莫当。
”这些,都是有参考价值的评论。
赵孟頫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将赵孟頫引见于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集贤直学士。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
元贞元年(1295年),回京修《世祖实录》。
鉴于元廷内部矛盾重重,赵孟頫便借病乞归。
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名满天下。
至治二年(1322年)卒,年六十九,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文敏,故称“赵文敏”。
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书画半亩传统文化、书画名家、艺术品收藏、茶道、天籁琴音插花艺术、旅行摄影、养生美食。
寿椿堂记白话译文
《寿椿堂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为其祖母祝寿时,祖母所表现出的淡泊名利、注重孝道的品质给作者的深刻影响。
以下是《寿椿堂记》的白话译文:
归有光在为祖母庆贺九十寿辰的时候,准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
然而,祖母在宴会上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悦,反而显得很平静。
她告诉归有光,自己并不追求这些物质上的繁华,而是希望子孙能够真正地孝顺和尊敬她。
她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宴会的热闹,而在于家人的和睦与孝顺。
祖母还告诉归有光,她并不羡慕那些高官厚禄的人,因为权力和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她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道德的纯洁。
祖母的这些话深深地影响了归有光,使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富贵,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家庭的和谐。
归有光记录下这段经历,是为了纪念祖母的教诲,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注重道德、淡泊名利的精神。
他将祖母的教诲称为“寿椿堂”,意在让这个家族的价值观能够像椿树一样长寿,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
《寿春堂记》辨伪
陈天风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数年前,见《赵体楷书间架结构习字帖》,编者云该帖之字大多选自赵书《寿春堂记》,有一部份字从赵书另外拓本《虎丘隆禅师碑》和《道教碑》来。
字帖末页有“延祐乙卯翰林学士赵孟頫书”,均说明它出自书法大家赵孟頫手笔。
但细细品味,总觉该帖风韵与“清丽圆润,骨力秀劲”的赵书有很大差距。
近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寿春堂记》原帖,追本溯源,了解到有关此帖的一些情况,对进一步澄清问题十分有益。
据该帖记述,寿春堂位于鸟程县(今浙江吴兴),为该县程某延祐乙卯(二年)所建,次年三月落成,记作于四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陈天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2
【相关文献】
1.践行中医理论创新之路——访北京寿春堂总经理李泓伯 [J], 范凯;刘穗
2.从韩琦的昼锦堂到欧阳修的《昼锦堂记》到蔡襄的《昼锦堂记碑》 [J], 李昕;
3.为世界添一把长青茶花——记“长青茶”的研制者,北京寿春堂制药厂研究员李
来明先生 [J],
4.元·赵孟頫书《寿春堂记》 [J], 黄学敏
5.北京寿春堂医药保健品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