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陆信武)
- 格式:ppt
- 大小:157.50 KB
- 文档页数:57
目的:观察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对术后腋窝及腹股沟切口淋巴瘘的疗效。
方法:对32例腋窝及腹股沟部切口淋巴瘘患者,应用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进行瘘口(假腔)周围分次分点注射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淋巴液均在注射2次后明显减少,注射部位出现硬实感,注射5次后临床治愈。
治愈时间最短10 d,最长16d,平均12.3 d。
无发热、碘过敏及并发伤口感染病例。
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淋巴水肿,3周后消失。
随访28例,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5个月,注射部位硬实感消失,无局部疼痛及淋巴水肿病例。
结论: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治疗术后伤口淋巴瘘疗效显著,安全,方法简单,价格便宜,患者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淋巴瘘;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并发症;瘘口腋窝及腹股沟区手术后出现淋巴瘘临床常见,淋巴瘘有引起继发伤口感染和移植物感染的可能,并有导致截肢及危及生命[1]。
发生此并发症的确切原因目前仍未明了,久治不愈成为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本文总结了应用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瘘口(假腔)周围分次分点注射治疗腋窝及腹股沟部术后并发切口淋巴瘘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52岁;切口淋巴瘘发生于腹股沟部26例,腋窝部6例;血管手术22例,其余为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活检、腋臭切除术等。
临床表现是术后伤口间断或持续地流出清亮或淡黄液体。
淋巴引流量最少50~300 mL/d,平均120 mL/d。
1.2 治疗方法碘过敏试验阴性者,用注射器吸取76%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上海旭东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在瘘口(假腔)周围放射状多点注射,每点注射1~2 mL,针距1~2 cm,每次总量不超过20 mL,每天或隔天注射1次,避免注入血管或皮内。
创面无需局部加压包扎制动,淋巴液较多者可于假腔内放置引流。
1.3 结果所有患者伤口淋巴液均在注射2次后明显减少,注射部位出现硬实感,注射5次后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标准:淋巴液引流少于5 mL/d,伤口于停止注射2周内愈合)。
初探周围血管病之淋巴水肿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淋巴水肿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有丝虫感染或丹毒反复发作史,或有腋窝、腹股沟部接受淋巴结清扫术和放射治疗史。
2.早期患肢肿胀,抬高后可减轻。
晚期患肢肿大明显,表面角化粗糙,呈橡皮样肿。
3.少数可有皮肤裂开、溃疡或出现疣状赘生物。
4.丝虫感染者周围血液检查可发现微丝蚴。
淋巴管造影可确定淋巴管发育或受阻情况。
5.必要时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急性期淋巴水肿,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体位引流2.加压包扎3.限制钠盐摄入和使用利尿剂4.预防感染二、慢性淋巴水肿包括非手术治疗的烘绷治疗和各种手术治疗。
1.烘绷疗法2.手术治疗①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
②淋巴回流重建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淋巴水肿。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手术指征。
1.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
2.过度肿胀伴疼痛。
3.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内科治疗无效。
4.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5.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国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八)术前准备2~3天一、必须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系列、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4. 淋巴管造影5. 同位素淋巴管造影二、术前准备1.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
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o为宜。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与双功彩超评价下肢动脉闭塞症朱雯霞;陆信武;徐科蓉;蒋米尔【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1(021)002【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 (PVL) and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Methods Twenty nine patients with arterial occlusion were assessed by 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and DSA,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PVL in evalua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was 73.9% compared with that of DSA.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and DSA for evaluating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 PVL is often used as the preliminary test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can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目的评价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personal vascular laboratory,PVL)与双功彩超在检测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优缺点和相对适应征。
突破治疗禁区,探索“激光原位开窗”临床应用研究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均是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其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患者生命。
近30年来,随着血管外科的兴起,微创介入手术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大手术,通过在血管内放置支架来拆除这个随时会破裂的“炸弹”。
这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陆信武教授领衔的该院血管外科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國际领先的激光原位开窗技术(Laser-assisted in-situ fenestration),对累及弓部分支的B型主动脉夹层行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TEV AR治疗,在封闭夹层破口的同时快速重建受夹层累及的弓部分支动脉,不仅免去了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等缺点,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主动脉夹层全腔内治疗的进程。
2017年6月9日至10日,“第三届齐鲁血管外科论坛暨第二届内脏血管疾病诊治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
陆信武教授在此次会议上做了题为《激光原位开窗技术重建弓上分支动脉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的专题学术报告。
他通过详实的手术案例,将该院开展这一研究的情况和临床要点做了详尽的诠释,令诸多与会同道受益匪浅。
这次会议闭幕后,本刊记者就“激光原位开窗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深入采访了陆信武教授。
常见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应以微创腔内治疗为主采访一开始,陆信武教授首先解释说:“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三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
这三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人体血流的通过。
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系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因此,罹患此病的患者十分痛苦。
”陆信武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如果出现内膜层撕裂,再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的话,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根据以往的文献报告,患者一周内的死亡率高达50%,一个月内的死亡率在60%至70%之间。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所致严重性缺血的治疗
陆信武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0(002)003
【摘要】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疾病呈增高的发病趋势,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没有完全阐明、疾病未得到有效预防的情形下,动脉重建术(血管腔内和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措施[1].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陆信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上海2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化治疗对于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J], 高江平;黄柳桓;王建利
2.水化治疗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J], 张海福;杨伟霞
3.温阳散瘀方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J], 赵煜辉; 甘建雄; 师刚刚
4.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J], 冀景刚
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J], 冀景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导师推荐名单的通知各相关单位:经导师自愿申报、各临床医学院教学办及医院科教处(或科)上报审核、教务处审核,现推荐09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导师,名单如下。
需说明处:一、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共87名,推荐的导师共269名。
二、导师职称等基本信息非即时更新,可能与目前实际略有不符。
三、选专业定导师定于6月23日(具体程序见交医教函[2014]21号)。
随后安排导师学生见面,安排培养计划制定等。
序号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需求数备注1瑞金宁光男1963.6教授1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内分泌疾病基础与临床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级临床诊治的2瑞金谢青女1963.12教授2内科学(传染病)研究3瑞金刘建民男1966.5主任医师1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代谢性骨病的临床基础研究4瑞金王卫庆女1961.10主任医师1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肾上腺疾病基础与临床5瑞金赵维莅女1973.8主任医师2内科学(血液病)淋巴细胞疾病的基础和临床6瑞金钟捷男1964.7主任医师1内科学(消化系病)胃肠间质病7瑞金张瑞岩男1963.1主任医师1内科学(心血管病)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8瑞金李庆云男1968.5主任医师1内科学(呼吸系病)肺癌慢阻肺睡眠呼吸障碍9瑞金时国朝男1964.11主任医师1内科学(呼吸系病)肺癌慢阻哮喘10瑞金洪洁男1969.5主任医师2内分泌与代谢病糖尿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11瑞金王伟铭男1965.11主任医师2内科学(肾病)肾小球肾炎的治疗12瑞金王立夫男1964.11主任医师2内科学(消化系病)胃肠肿瘤诊疗13瑞金吴立群男1962.4主任医师2内科学(心血管病)心律失常14瑞金李军民男1964.2主任医师2内科学(血液病)血液肿瘤15瑞金金玮女1971.11主任医师1内科学(心血管病)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基础1/13序号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需求数备注16瑞金阎骅女1972.1主任医师内科学(血液病)淋巴病临床与基础217瑞金王曙男1967.5主任医师内分泌与代谢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18瑞金陶蓉女1970.11主任医师1内科学(心血管病)冠心病基础与临床研究19瑞金张文男1966.9主任医师1内科学(肾病)肾衰竭20瑞金肖勤女1967.10主任医师1神经病学帕金森病21瑞金潘萌女1969.11主任医师1皮肤病与性病学大疱性皮肤病发病机制22瑞金李培勇男1962.8主任医师2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23瑞金李彪男1963.10主任医师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分子和医学24瑞金缪飞男1962.8主任医师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小肠、胰腺影像研究25瑞金张一帆男1964.7主任医师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分子核医学,分子影像学影像医学乳腺超声的诊治及基础研26瑞金詹维伟男1960.4主任医师2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究27瑞金严福华女1966.10主任医师2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影像诊断28瑞金王学锋男1963.3主任医师1临床检验诊断学检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29瑞金彭奕冰女1970.1主任医师1临床检验诊断学1.真菌感染与抗药 1.微创(机器人)泌尿外科 2.泌尿30瑞金沈周俊男1963.3主任医师1外科学(泌尿外)和肾上腺肿瘤3.男科31瑞金郇京宁男1960.2主任医师1外科学(烧伤)烧伤感染32瑞金彭承宏男1957.4主任医师2外科学(普外)肝胆胰外科、肝移植33瑞金郑民华男1963.1主任医师2外科学(普外)胃肠肿瘤的微创肿瘤34瑞金王祥慧男1959.3主任医师1外科学(泌尿外)泌尿系统肿瘤、肾移植脑血管病和颅内肿瘤的临床与基础35瑞金卞留贯男1966.1主任医师1外科学(神外)研究36瑞金周佩军男1968.11主任医师1外科学(泌尿外)泌尿系统肿瘤、肾移植37瑞金赵任男1965.2主任医师1外科学(普外)胃肠肿瘤结直肠癌2/13序号学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研究方向需求数备注38瑞金陆爱国男1965.4主任医师外科学(普外)胃肠肿瘤139瑞金陈皓男1966.4主任医师外科学(普外)肝胆胰基础与临床140瑞金毛恩强男1966.9主任医师外科学(普外)重症胰腺炎救治与发病机制141瑞金沈柏用男1966.10主任医师外科学(普外)肝胆胰外科。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陆信武;蒋米尔【期刊名称】《外科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02(7)3【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手术后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瘘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 :对12 38例有腹股沟部切口的动静脉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调研 ,记录这些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所见、以前有无腹股沟部手术史、淋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等。
结果 :36例病人发生了腹股沟部淋巴瘘 ,其中6例为股部动脉瘤或假性动脉瘤手术 ,7例为腹股沟部再手术者 ,15例发生于手术中见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 ,14例发生于下肢小腿部或脚趾部有溃疡或坏死灶 ,5例见于腹股沟伤口感染 (3例为肥胖者 )。
术中广泛解剖 (动脉瘤和再手术者 )、腹股沟有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和肢体有溃疡或坏死灶者发生淋巴瘘的比率均明显增加(P <0 .0 1)。
发生淋巴瘘的病人的住院时间和费用较伤口一期愈合者明显延长和增加 (P <0 .0 1)。
其中 32例病人进行了保守治疗 ,4例病人术后早期采用再次手术治疗。
结论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瘘的发生可能与腹股沟部进行广泛解剖分离、受损的淋巴管数量、管径、淋巴液回流量和是否感染、炎症等有关。
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位淋巴并发症的重点在于预防 ;【总页数】3页(P218-220)【关键词】术后;腹股沟;淋巴瘘;病因;防治;血管手术;并发症【作者】陆信武;蒋米尔【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306【相关文献】1.血管手术后腹股沟部淋巴漏的治疗观察 [J], 王亮2.腹股沟部血管手术后淋巴漏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报告) [J], 郭思恩;覃晓3.腹股沟部手术后并发淋巴瘘的防治体会 [J], 胡济群;王黎4.超声消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并发腹股沟部淋巴瘘原因探讨 [J], 周兴立;陈翠菊;郭曙光;尹存平5.泛影葡胺胶缓释剂预防腹股沟区血管手术后切口淋巴瘘 [J], 郑晓兵;冉峰;刘长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血管及淋巴管疾病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年(卷),期】2010()1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强脉冲光;关节肿痛;皮肤科;疗效观察;血管;对照组;疾病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肿瘤细胞入侵淋巴管及经淋巴管扩散的关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介导的淋巴内皮激活作用 [J], 姚杰;王志刚
2.荷人卵巢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新生淋巴管及其内环境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J], 刘颖蕾; 刘曼华; 乔海风; 刘宏斌; 周峰; 开海丽
3.贝伐单抗抑制缝线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及淋巴管 [J], 王剑超; 穆廷魁; 胡笳; 刘子瑶; 姚亮; 秦莉
4.皮肤血管及淋巴管疾病 [J],
5.皮肤血管及淋巴管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血管外科研究生科研与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叶开创;秦金保;王新;刘晓兵;陆信武;殷敏毅【摘要】血管外科是外科学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
研究生作为血管外科专业医师的储备人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对血管外科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应当兼顾科研和临床两个方面,既要锻炼其科研水平和思维,又要提升临床能力,并做到科研和临床两个方面的融会贯通。
【期刊名称】《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03)005【总页数】3页(P959-961)【关键词】血管外科;研究生教学;综合能力;教学思考【作者】叶开创;秦金保;王新;刘晓兵;陆信武;殷敏毅【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6血管外科是外科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关注的是人体循环系统中外周动、静脉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治和护理[1-2]。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血管外科疾病发病率和诊断率大大增加,包括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硬化闭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等疾病。
作为普通外科学的一项小分支,血管外科近年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我国目前将血管外科作为一门亚专科独立开展的医院仍在少数,而专业从事血管外科疾病诊治的医生数量也相对较少,但星星之火,大有可以燎原之势。
血管外科人才的培养对于本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迎合血管外科的发展趋势,促进本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要注重血管外科人才的培养。
血管外科研究生作为连接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的桥梁,是本学科的宝贵财富,也是血管外科专业人才的后备军,因此,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