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1)-推荐下载
- 格式:pdf
- 大小:261.7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讲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设计一新课改的相关政策与理念1 国家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2新课改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初中阶段物理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高中阶段物理课程总目标(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3)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3课改后的变化(1)教师的角色定位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2)课堂中的反思性实践。
实践性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在课堂情境中,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活动包括倾听课堂里的“杂音”、与自己对话、反思教学细节等。
“说课”--学校里特有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实践性反思卓有成效。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5篇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1、探究:水的沸腾( ) ……提出问题( ) ……设计试验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 ……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沸腾:(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3、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进行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并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活动的对象为中学物理教师或物理学相关专业的学生。
他们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但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物理教学理论,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这部分对象对物理教学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原则和方法,能够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教学问题。
(2)了解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技巧,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熟悉物理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和手段,能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4)掌握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物理实验。
(5)具备一定的物理教学研究能力,能够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物理教学理论知识。
(2)运用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和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鼓励学生开展物理教学研究,培养严谨、创新的学术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培养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教学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共同提高。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进行设计,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
教学内容涵盖物理教育的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等院校教育专业或物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此外,还包括在职中学物理教师,他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原则和方法,掌握物理教学的理论框架。
(2)掌握物理课程内容标准,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
(3)掌握并运用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提高教学质量。
(4)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具备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6)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教学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倡学生提问、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4)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物理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
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
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物理试题一、单选题1.关于教材中的四幅插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在研究雄鹰翅膀扇动方式对飞行的影响时,雄鹰可看作质点B .乙图中,“45min”指时刻C .丙图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由北京去重庆,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都是相等的D .丁图中,诗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云不动”是以船为参考系的 2.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约为8V B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直流电源的仪器 C .电火花计时器不可直接记录时间和位移 D .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的是振针和复写纸3.“中星6G -1号”是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6G 卫星,如图所示,该卫星绕地球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其运行14周所用时间为t ,则此过程中卫星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2Rtπ B C .3Rtπ D .R t4.下表为一些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其中加速度最小的运动物体是( )A.伞兵B.子弹C.汽车D.高铁5.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A.轨迹是曲线B.加速度逐渐减小C.速度均匀增大D.位移先增大后减小6.小李讲了龟兔沿直线赛道赛跑的故事,故事情节中兔子和乌龟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乌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两次D.兔子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7.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反。
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不断减小,速度的变化率不断增加B.速度不断减小,速度的变化率不变C.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位移增大得越来越慢D.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位移增大得越来越快8.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颗子弹以某一水平速度射入,子弹可视为质点,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它穿透第四个木块时速度恰好变为0,则子弹在第二个和第四个木块中运动的时间的比值为( )AB 1C D .129.如图所示,A 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B 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10cm 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A 同学放开手指让直尺下落时,B 同学立刻作出反应捏住直尺,读出B 同学捏住直尺部位的刻度为30cm ,则B 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 .0.1sB .0.2sC .0.3sD .0.4s1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先将打出的纸带每隔0.1s 剪断,再按先后顺序下端对齐、并排贴在xOy 坐标系中,最后将纸带上端中心连接起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图像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该图像表示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用该图描述小车运动,其中x 轴相当于t 轴,y 轴相当于v 轴D .小华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体现了等效的思想11.如图甲所示是某无人机在竖直方向上做飞行表演,图乙为该无人机表演过程中的v -t 图像,以向上为正方向,则无人机( )A .在2s 末上升到最高点B .在3s 后静止在某高度处C .在0~2s 和2s ~3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D .在0~2s 和2s ~4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12.如图所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经过A 、B 、C 三点。
物理(中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目录•绪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与核物理01绪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物质层次,从实物粒子到场,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大尺度结构。
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
物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观察和实验数学方法假说和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
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通过数学方法可以描述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和推导物理规律。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物理学家提出假说和理论来解释物理现象和预测新的物理效应。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古代物理学古代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主要基于直观观察和哲学思考,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阿拉伯的光学。
经典物理学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牛顿力学、热力学和电磁学的建立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形成,揭示了宏观物质的基本运动规律。
现代物理学20世纪初至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篇章,揭示了微观物质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规律。
同时,物理学在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粒子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02力学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了解质点的概念,掌握参考系和坐标系的选择方法。
时间和位移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掌握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理解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掌握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理解位移的概念,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条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了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理意义,了解惯性概念。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主要涉及第十章《电磁学》的第三节“电流的热效应”和第四节“电阻和电阻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焦耳定律的介绍与运用,电阻的定义、影响因素和电阻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流的热效应,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阻定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电阻定律。
难点:焦耳定律的计算,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实验电路图。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效应。
2. 例题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公式,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相关计算。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4. 知识拓展:介绍电阻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验证电阻定律,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定律。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²Rt3. 电阻的定义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5. 电阻定律:R=ρL/A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电流为5A,电阻为10Ω的导体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2)一根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²的导线,电阻为0.2Ω,求该导线的电阻率。
2. 答案:(1)Q=I²Rt=(5A)²×10Ω×60s=15000J(2)R=ρL/A,ρ=R×A/L=(0.2Ω×1mm²)/(1m×10⁶mm²)=2×10⁻⁷Ω·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焦耳定律和电阻定律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的价值观
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i 、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
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ii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参加实践活动,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
iii 、深化认识和探索自然地积极情感体验,形成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
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a.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P20表格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b.物理教材分析依据
教育目的与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即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特点和认识规律
3. a.中学物理教学原则
(1)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2)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原则(3)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的原则
(4)启发思考、交给方法的原则(5)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的原则
b.中学物理常用的教学模式
启发——引导模式;自学——讨论模式;探究模式;课题研究模式;合作
学习模式
4. a. 什么叫物理规律?举例子。
答: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多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表现为某物理状态下或某物理过程中相关要素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所遵从的关系,
通常有定律、定理、原理、法则、方程等。
b.什么是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电气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电气设备调试高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
2、讨论——根据材料谈对物理教学的理解(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四、教学设计(22’)
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
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根据材料设计教学过程,写设计意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
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