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管理、现场改善培训
- 格式:pdf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279
生产现场的目视化管理及现场改善1. 引言生产现场的目视化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管理工具,它通过将生产现场的各种数据和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生产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现场改善。
本文将介绍生产现场的目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优势,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2. 生产现场的目视化管理2.1 目视化管理的定义目视化管理是指通过使用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将生产现场的数据、指标、问题等信息以图表、图形、标志等形式呈现出来,使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生产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和改进。
2.2 目视化管理的优势目视化管理具有以下优势:•直观性:目视化管理利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方式呈现信息,使管理人员更容易理解和分析生产现场的情况。
•实时性:通过实时收集和呈现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生产现场的状态和变化,做出及时决策。
•透明度:目视化管理使生产现场的信息对所有相关人员可见,提高了信息共享和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发现:通过目视化管理,管理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发现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绩效管理:通过对生产指标和绩效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更加关注绩效目标,并激励其提高绩效。
2.3 目视化管理的关键要素实施目视化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要素:•选择合适的指标:选择与生产目标相关且易于获取的指标,以便能够有效地评估生产状态和改进情况。
•设计清晰的展示方式:选择合适的图表、图形等展示方式,使信息能够直观地传达给管理人员。
•及时准确的数据收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得到真实、可靠的生产信息。
•定期更新和分享数据:目视化信息应当定期更新,并分享给相关人员,以便大家都能了解生产现场的情况。
3. 现场改善的目视化方法和技巧3.1 标志和标识在生产现场引入标志和标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了解设备、区域和工序的信息。
例如,可以使用颜色标示不同设备的状态,使用标识牌标明工序的参数要求等。
精益生产现场改善培训案例近年来,精益生产成为了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精益生产的原则和工具,某公司决定开展精益生产现场改善培训。
以下是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展示了精益生产在实际生产现场中的应用。
1. 5S整理工作站在一家制造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经常因为工具和物料摆放混乱而浪费时间。
通过培训,员工学习了5S整理原则,并开始整理工作站。
他们将工具、物料和文件按照使用频率和使用顺序进行了布置,使得操作更加流畅和高效。
2. 平衡生产线在一家汽车装配厂,生产线上的工作站之间存在明显的瓶颈,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通过培训,员工学习了平衡生产线的方法,重新安排了工作站的任务分配,使得生产线上的工作负载更加均衡,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3. 精益布局设计一家仓库经常出现货物堆积、拣选错误等问题,影响了物流运转的效率。
通过培训,仓库管理人员学习了精益布局设计的原则,并重新规划了货物存放和拣选区域。
优化后的布局使得货物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了物料处理时间和错误率。
4. 消除浪费在一家食品加工厂,员工经常因为物料不足、工具失效等原因停止工作,造成了生产线的停滞和浪费。
通过培训,员工学习了消除浪费的方法,如及时补充物料、定期检修和维护工具等。
这些措施使得生产线的运转更加稳定,减少了停机时间和浪费。
5. 持续改进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发现产品的良品率低,经常出现质量问题。
通过培训,员工学习了持续改进的方法,如设立质量检查点、建立问题解决小组等。
员工积极参与改进活动,通过不断的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最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良品率。
6. 价值流映射在一家纺织厂,生产线上的流程繁杂,导致生产周期长和库存积压。
通过培训,员工学习了价值流映射的方法,绘制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价值流图,并找出了各个环节中的浪费和瓶颈。
根据分析结果,他们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缩短了生产周期和库存周转时间。
7. 一次性设备准备在一家医药公司的生产车间,设备准备时间过长,影响了生产效率。
5S现场管理培训资料一、5S 现场管理的概述5S 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5S 分别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
1、整理整理是将工作场所中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
目的是腾出空间,防止误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2、整顿整顿是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
目的是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3、清扫清扫是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
目的是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4、清洁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
目的是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 3S 成果。
5、素养素养是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目的是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二、5S 现场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整理、整顿,减少了寻找物品和工具的时间,工作流程更加顺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保证产品质量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错误和缺陷的发生。
清扫和清洁工作能够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降低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物品和库存,降低了库存成本。
同时,良好的设备维护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4、保障安全生产工作场所的整洁和有序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清晰的标识和通道能够避免碰撞和摔倒等意外。
5、提升员工士气一个舒适、干净的工作环境可以让员工感到自豪和满足,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士气。
6、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现场环境。
一个实施5S 管理的企业能够展现出其严谨、高效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帅的车间现场5S目视化(可视化)管理手册目录目视化管理概念 (3)1.目视化管理 (3)2.实行目视化管理的好处 (3)3.目视化管理的特点 (3)4.目视化管理的作用 (4)5.目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4)目视化管理(8大板块) (5)1.安全管理目视化 (5)2.区域目视化 (8)3.定置图目视化 (8)4.音、视频目视化 (10)5.标签、标示目视化 (11)6.看板目视化 (11)7.现场定位目视化 (13)8.色彩目视化 (16)目视化管理层次介绍 (16)目视化管理概念1.目视化管理看得见的管理,是指利用各种形象化,图表化,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对现场生产进行管理,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2.实行目视化管理的好处推行目视化管理的目的是低成本,按交期,按订单数生产出必需的良品。
Q:提高品质,持续改善。
D:遵守交期,确保数。
C:降低库存,改善物流。
S:确保安全。
5S:提高职场5S与从业人员素。
3.目视化管理的特点1)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看见;2)以公开、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的使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和自主控制;3)现场人员可通过目视方式,将自己的建议,作业成果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进行交流。
4.目视化管理的作用1)安全管理目视化。
2)区域目视化。
3)定位目视化。
4)音频、视频目视化。
5)标签、标牌目视化。
6)目视板目视化管理。
7)现场定位目视化管理。
8)着色目视化管理。
9)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公开化。
10)生产任务和完成情况图表化。
11)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觉显示信息标准化。
12)生产作业控制手段形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
13)物品码放与运送数量标准化。
14)现场人员着装统一化与实行看板制度。
15)色彩的标准化管理。
5.目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统一:统一即目视管理要实行标准化,各种标准,色彩,符号须统一制作,统一管理。
维修现场标准化管理可视化内容
明确告知应该做什么,做到早期发现异常情况,使检查有效;
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并始终维持正常状态;
通过视觉,使问题点和浪费现象容易暴露,事先预防和消除各种隐患和浪费。
视觉化:彻底标示、标识,进行色彩管理;
透明化:将需要看到的被遮隐的地方显露出来,情报也如此;
界限化:即标示管理界限,标示正常与异常的定量界限,使之一目了然。
可视化管理检查的十个要点:
1、在远处也清楚可见吗?
2、需要加强管理的部位标示了没有?
3、好坏状态任何人都能指正吗?
4、任何人都能使用并使用方便吗?
5、任何人都能遵守并对出错时能及时纠正吗?
6、使用可视化道具能增添现场的明亮整洁吗?
7、是否按“(模拟)道具→设置→(模拟)使用”顺序进行?
8、有不足点时是否进行改善﹑直到(模拟)道具符合要求位置?
9、没有不足点时耐久性材料制作/设置/使用了吗?
10、可视化与公司标准一致吗?。
培训计划可视化看板一、项目背景随着企业发展,员工培训成为组织发展和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计划可视化看板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更清晰地了解培训计划的内容、进度和成果,推动员工自主学习和不断进步。
二、目标1. 利用可视化看板提升培训计划的透明度和沟通效率2. 帮助员工更好地了解培训计划内容和进度3. 促进员工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积极性4. 通过可视化看板反馈培训效果,实现培训过程的持续改进三、制作可视化看板的原则1. 简洁清晰:信息要简洁明了,易于阅读和理解2. 永远更新:及时更新最新的培训信息和进展3. 可视化:使用图表、颜色等方式进行视觉呈现4. 可交互:员工可以参与交互,了解培训情况并进行反馈四、培训计划可视化看板内容1. 培训目标和内容:明确列出每个培训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学习方式2. 培训进度和时间表:展示每个培训项目的进度和时间节点,确保培训计划按时推进3. 培训资源和支持:列出员工可以获得的培训资源和支持,例如教材、辅导材料、讲师等4. 员工参与情况:反馈员工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学习5. 培训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培训效果,对比实际学习情况和预期目标,为培训计划的改进提供依据五、制作步骤1. 收集培训信息:整理所有培训项目的目标、内容、进度等信息2. 设计可视化看板:在电子表格或可视化工具上设计可视化看板,并分配权限让员工可以进行交互3. 开发数据接口:设计数据接口,确保信息能实时更新到可视化看板上4. 员工使用培训:教育员工如何使用可视化看板,参与交互和反馈5. 持续更新和改进:定期更新和改进可视化看板,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性六、实施计划1. 制作可视化看板:在一个月内完成可视化看板的制作和测试2. 内部推广:向全员推广并教育员工如何使用可视化看板3. 监督执行:培训计划的负责人负责监督看板的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更新4.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员工对看板的使用情况和反馈,进行改进5. 持续推广:不断推广可视化看板,扩大覆盖范围,并吸引更多员工的参与七、效果评估1.使用情况:评估员工对可视化看板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2.学习积极性:评估员工学习积极性的改变,是否有了更高的学习动力3.培训效果:比对培训前后员工的绩效表现和成长,评估培训效果八、经验分享1.提前准备:在制作可视化看板之前,充分准备培训信息和数据2.简洁明了:信息要简明易懂,避免过多复杂的数据3.定期更新:保持看板信息的及时更新,避免过时信息对员工的误导4.员工反馈:充分听取员工的反馈和建议,及时改进可视化看板5.不断改进:持续改进和完善可视化看板,使其更符合员工的需求和习惯九、总结培训计划可视化看板是一种促进员工学习和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工具。
现场改善第八章可视化管理读后感读完现场改善第八章的可视化管理,就像突然被人塞了一把超酷的管理魔法棒。
这一章节让我深刻意识到可视化管理可不是简单地贴贴标签、画画图表那么简单,它简直是给混乱的现场管理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以前我觉得管理嘛,就是各种规章制度、口头传达,但可视化管理就像是无声的大喇叭,把所有需要传达的信息都明明白白地展示出来。
比如说,在工厂里,那些不同颜色标记的管道,就像给每个管道都穿上了代表身份的衣服,工人一眼就能知道哪条管道是干嘛的,避免了那种可能出现的乌龙操作,就像你不会把酱油当成醋来用一样。
而且那些在工作区域摆放得整整齐齐、并且有明确标识的工具,就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就各位,工人想找什么工具的时候,就像将军点名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让整个工作流程变得超级顺滑,就像在冰面上滑滑梯一样。
可视化管理还像是一个公平的裁判。
在衡量工作进度、质量标准这些方面,通过可视化的图表、看板,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谁做得好,谁还需要加油。
这可不像那种暗箱操作的评判,所有的标准和结果都赤裸裸地摆在那里,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
而且这也能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呢,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比赛,大家都想让自己负责的那块看板看起来更漂亮、数据更亮眼。
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可视化管理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
新员工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问别人这个怎么做、那个在哪里了。
一进入工作环境,就像进入了一个自带导航的地方,所有的信息都在那里等着他去发现。
这对于老员工也很友好啊,他们不用再花费精力去解释一些基础的东西,可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上。
不过呢,要做好可视化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装修房子一样,不是随便贴几块瓷砖就好看了,得精心规划每个可视化元素的位置、颜色、大小等等。
而且要保证这些可视化的东西是准确、及时更新的,要是一个进度表上的数据还是上个星期的,那就不是帮忙,而是捣乱了。
总的来说,这一章的可视化管理让我看到了一种充满活力和秩序的现场管理方式。
如何做好生产现场改善如何优化生产现场改善生产现场的关键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改善工作环境和保证产品质量。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您做好生产现场改善。
1. 分析生产现场:首先,对生产现场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瓶颈和不必要的浪费。
通过收集数据和观察员工操作,找出导致效率低下的因素。
2. 制定改善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善计划。
设定明确的目标,并确定实施方案。
确保计划中包括具体的时间表、责任人和预期成果。
3. 培训员工:进行员工培训是改善生产现场的重要一环。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新的工作方法和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增加生产效率。
建立一个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并在改善过程中能够获得支持和协助。
4. 优化布局:优化生产现场的布局可以减少运输时间、改进物料流通和工作流程。
确保工作站之间的距离最短,物料和设备的位置合理,以便员工能够更快速地完成任务。
5. 实施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流程优化方法,旨在消除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使用精益方法,您可以识别和消除各种浪费,如库存过多、生产中断、生产过程中的瑕疵等。
6. 采用自动化技术: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操作错误和安全风险。
自动化设备可以取代部分重复、低效的任务,从而释放员工的时间和精力。
7. 实施持续改进:生产现场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过定期评估和改进当前的工作流程,您可以不断优化生产效率和质量。
定期召开会议,与员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改善流程。
8. 建立可视化管理:通过建立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沟通和监控效率。
例如,使用看板系统、标识符和指示灯来显示生产进度、任务分配和质量指标等信息。
总而言之,通过认真分析、制定改善计划、培训员工、优化布局、实施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等措施,您可以优化生产现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持续的改进。
生产现场改善是制造企业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不断寻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改善工作环境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方法。
目视化管理与现场改善第一章:目视管理概述、定义一、目视管理的理念哲学——促进[走动管理]的效果目的——塑造[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管理者当力行[走动管理]之际,可藉助[目视管理]的工具,以发挥[认知力、感受力、发现力、处理力]等四种能力管理对象——透过看板、标示、实物、灯号、颜色、图表等视觉化工具,以界定人、事、物的方向、位置、距离、趋势、差异等,针对现场进行管理、改善活动现场管理六要素: Q(品质) C(成本) S(安全) P(产量) M(士气) D (交期)二、目视管理的定义目视管理是指通过符号、线条、特别是色彩指明事物本来应当呈现的状态,使不管是谁都能很容易就看出正常或是异常的状态。
也称:可视化管理、看得见的管理、一目了然的管理、用眼睛来管理的方法原则:视觉化:标示、标识,进行色彩管理;透明化:将需要看到的被遮隐的地方显露出来;界限化:标明正常与异常的定量管理界限,使之一目了然。
要点:要能从远处也能辨认出来;任何人使用都一样方便、一样准确;在想要管理的地方做标示;任何人都容易遵守,也容易更改;易知正常与否,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有助于把作业场所变得明亮、整洁;有助于维持安全、愉快的环境。
三、目视管理的适用范围目视管理的对象必须含盖所有的范围,就生产现场而言,为P(产量)Q(品质) C(成本) D (交期) S(安全) M(士气) ;就现场而言,有两大路线,一为改善体质路线,亦即为增量改善,系设法使作业达到更多的要求。
诸如:更正确的资讯/更简便的手续/更快速的传达另一为合理化路线,亦即为减量改善,系设法使作业达到更少的要求;更短的时间/更小的空间/更低的费用四、目视管理活动的效果及其项目1、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从责任区的规化开始,使物品堆放井然有序,通道畅能无阻,到处充满了看板、标示,以塑造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减少浪费,主要活动项目如下:(1)场所的地面、通路、墙壁、柱子、屋顶、窗子、架子、柜子、台车、机械等加以着色或编号区分。
◆清洁:彻底排除污染源
-------作业台、椅子
-------货架
-------通道
-------设备
-------生活区
◆清洁:稽查与奖惩实施
◆安全:危险预知与预防
案例:工厂定置化管理实施
案例:JIT对生产布局的要求
案例:某财务办公室的管理模式
案例:洗手间清扫检查表
案例:某企业5S活动奖惩机制
案例:精益现场5S改善项目表
训练:看看有可能出现那些危险点?第四章 5S活动的误区
1、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
误区二
误区三
误区四
误区五误区六
误区七
案例:管理与赚钱
案例:人员的素质问题
第五章 5S管理氛围的建立
1、管理是修己安人的一个历程
2、三位一体的素养提升
3、个人态度和团队态度的形成
4、全员参与是实现5S管理目标的关键
5、 5S活动成功和失败的注意要点
6、 5S管理无止境,要不断追求精细、精确和精益案例:员工素养从日常生活习惯培育起
案例:主任罚保安遭报复---- "扶正压邪'
第六章目视化管理
1、目视管理和看板管理
目视管理活动的效果及其项目:
◆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
◆提高安全管理的措施
◆提高品质管理的水准
◆提高TPM的水准
◆落实现物管理
◆用看板组织生产的过程
2、目视管理的水准
初级
中级
高级
3、看板的展示
案例:不可倒置的PDCA
案例:不同的地铁设计方案第七章案例分析
1、库房的改善案例
2、制造业5S改善成果案例
3、 5S与目视化管理思考点。
汽修车间精益目视化管理暨改善提案培训心得体会汽修车间精益目视化管理暨改善提案培训一期心得体会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精益改善意识,提高现场目视化管理水平,让更多的问题和浪费暴露出来,持续提升全员识别浪费、消除浪费的能力,加快形成具有鲁碧特色的持续竞争优势。
在#月##日-##日,本人有幸参与了汽修车间举办的精益目视化管理暨改善提案培训。
此次培训由高级精益讲师张先宏进行授课。
在培训过程中,张先宏教授通过幽默、活泼、生动的授课,对改善提案的推进、实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阐述,对目视化管理的方法、技法、推进、标准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
通过张先宏讲师的权威讲解,使我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精益管理这种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实质所在,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持续改善、提升满意度。
精益管理不同于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精细管理等其它的管理理论和方式。
它以识别管理中的浪费并持续地减少浪费为核心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定义管理中的问题,测量浪费,分析浪费产生的时间、区域、过程和原因,进而获得系统的减少浪费的方法,并使改进措施标准化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并且,在张先宏讲师的授课中学习到了精益生产的核心:一是工具(改善的工具),二是方法(管理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方法与工具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改善项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工具,按需采用,为我所用;#.要注意各个工具范畴不一样,但他们之间具有关联性和交叉性;#.每个改善项目的工具用用不宜太多,#-#个为精;#.分析工具主要是发现问题,管理工具有的侧重解决问题,有的着力持续改善。
基本方法之PDCA循环法: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对管理的影响具有划时代意义。
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管理方法。
PDCA 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首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特点:#.可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个阶段是对应的,他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读后感英文回答:The book "Visual Management for On-Site Improvemen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implementing and leveraging visu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enhance productivity, improve quality, and reduce waste in any workplace setting. This book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 organization seeking to improve it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mor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organized work environment.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visual management is the useof visual aids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e book presents various types of visual aids, such as charts, graphs, and kanban boards, and explains how to use them to display performance metrics, track progress, and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By making information easily accessible and comprehensible, visual management empowers employee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work and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fforts.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visual managemen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ndardized work processes. The book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lear and concise work instructions and the use of visual cues to guide employees in performing their tasks correctly and consistently. By standardizing work processes, organizations can reduce variability, improve quality, and increase productivity. Additionally, visual management promotes collabor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employees by facilitating a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best practices and work standards.The book also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visual workplace, whe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are displayed prominently. This helps to maintain a sense of urgency and accountability, as employees are constantly reminded of their goals and progress. By creating a visual workplace, organizations can foster a cultur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encourage employee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work environment.Overall, "Visual Management for On-Site Improvement" is a practical and informative guide to implementing and leveraging visu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to enhanc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create a more productive and organized workplace. This book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anyone seeking to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and create a more visually appealing and engaging work environment.中文回答:《现场改善可视化管理》一书全面介绍了如何实施和利用可视化管理技术来提高生产力、改善质量和减少任何工作场所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