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 格式:pdf
- 大小:302.67 KB
- 文档页数:1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On the imagery of Li Shangyin's love poems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意象的丰富性┈┈┈┈┈┈┈┈┈┈┈┈┈┈┈┈┈┈┈┈┈┈┈第2页1.朦胧意象┈┈┈┈┈┈┈┈┈┈┈┈┈┈┈┈┈┈┈┈┈┈┈┈┈第2页2.动物意象┈┈┈┈┈┈┈┈┈┈┈┈┈┈┈┈┈┈┈┈┈┈┈┈┈第2页3.典故意象┈┈┈┈┈┈┈┈┈┈┈┈┈┈┈┈┈┈┈┈┈┈┈┈┈第3页二、意象的感伤美┈┈┈┈┈┈┈┈┈┈┈┈┈┈┈┈┈┈┈┈┈┈┈第4页三、意象的朦胧美┈┈┈┈┈┈┈┈┈┈┈┈┈┈┈┈┈┈┈┈┈┈┈第4页参考文献┈┈┈┈┈┈┈┈┈┈┈┈┈┈┈┈┈┈┈┈┈┈┈┈┈┈┈┈第6页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王玉霞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摘要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其诗现存约600首。
他的诗作立意高超、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寄托深远,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李商隐的爱情诗歌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刻意追求,而且他那种缥缈朦胧的情思也确实适宜用这种意境来表现。
其爱情诗的朦胧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意象的朦胧、意境的朦胧、意旨的朦胧。
其爱情诗的朦胧美在表现方法上有三方面的特征:象征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环境进行渲染烘托,用暗示的方法处理意象塑出情感形象;大量用典特别是选用带有迷离浪漫色彩的有关神仙的典故。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朦胧美一.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把表现朦胧的美感当作自己的创作追求,这在我国文学上史上是罕见的。
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的论诗者对李商隐这些“深情绵邈”、“隐词诡寄”、“寄托深而措辞婉”的爱情诗,历来众说纷纭,争讼不息。
有人斥责,贬之为“绮才绝骨”;有人赞赏,认为其爱情诗“但觉情味有余,无所谓语工而意不及者”,还将其诗奉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的神妙境界;也有人感慨,发出“独恨无人作郑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喟叹。
对于这些大相径庭的评价,我们不能肓目赞同或一味反对,而应当对朦胧美这一审美形态时行具体分析,区分这种审美形态的优劣,然后再得出自己的结论。
朦胧美是和清晰相对的一种审美形态。
我们知道,诗人用清晰的形象反映现实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它的题旨十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如白居易的诗歌,就明朗晓畅,平易近人。
还“首章标其旨,卒章显其志”。
唯恐读者不明白,把创作意图说得清清楚楚。
但是,过于清楚了,使人一眼就能看穿,毫无回味的余地,缺乏了含蓄蕴藉的美感,这是诗歌之大弊。
因此,人们常常更愿意去追求一种朦胧的美感,在某种情况下,朦胧比清晰更美,这是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中常见的现象。
当审美主体在对客体进行关照的时候,由于距离或别的事物的障隔,看不清客体清晰的形象,往往会产生猜不透测不准的困惑,从而激起一种探究的欲望和热情。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意象特征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诗人,在其诗歌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制造缤纷绚烂的意象,以此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爱情诗中更是将意象融入出自己的风格,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伤感情绪,使得诗歌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感。
本文主要是通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象进行分析,阐述爱情诗的悲剧美与感伤美,进而对李商隐诗句的魅力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关键词:爱情诗;意象;特征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
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
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
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
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
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1]。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
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
0062017.08第1期李商隐情感诗中的意象及其对后世诗词的影响 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凭借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的新高峰,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情感诗尤其是以《无题》为题的情感诗享誉千秋。
其情感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具有跳跃式的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令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深邃和神秘,却又情真而事幻,诗中所指猜不透、说不尽,“埋没了事情的真相”,以“隐僻”的形式表达爱情的目的。
情感上的李商隐是一个失败者,他总是失望多于希望,痛苦多于快乐。
与柳枝姑娘的初恋之花刚刚开放,就已深切地体味到凋零的失落之痛。
在玉阳山修炼时,和女道士宋阳华的恋情虽然带有自由恋爱色彩,但由于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和道教戒律,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场爱情悲剧。
李商隐和王茂元的女儿虽你情我愿,但因这场婚姻夹杂了太多政治因素,最终使其不得不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
因此,这场婚姻对于李商隐而言,有着双重悲剧性。
爱而不得,得而不永,这种一生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游走的独特经历,锻造了李商隐情感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商隐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融入诗中,通过在诗中构建异样的“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沉思、孤寂和独白。
一、李商隐情感诗的意象特征(一)意象特征之一——丰富多姿 李商隐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其感情浓烈而细腻。
他的诗歌是通过想像、借助典故而非直抒胸臆地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透过象征手法呈现出来。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的诸事万物皆成了其诗中的意象,缤纷七彩、活泼空明。
据统计,李商隐情感诗中出现的人物有东方朔、沈约、何逊、谢庄、庾信、青女、素娥、嫦娥、凤女、萼绿华、杜兰香、湘妃、楚女、西施、宓妃、赵飞燕、李夫人、崔罗什、玉郎、萧史、洪崖、王子晋、赤凤、秦宫、襄王、宋玉、陈后主、隋炀帝、曹植、王羲之、阮籍、刘桢、苏小小、冯小怜、卓文君、西王母、郑樱桃、卢莫愁等一众人物,且一人构造一个故事。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情调李商隐诗的总特点是“深情绵邈”,尤其体现在以《无题》为题的爱情抒情诗上。
这部分诗典雅华丽、音韵和谐、感伤凝重“惊采绝艳”到了“五色令人目迷、五音令人耳乱”的地步。
无题诗之所以能“味无穷而炙愈多,钻弥坚而酌不竭”,其原因在于成功地抒写深挚的感情。
感伤情调是无题诗共同的情感基调。
感伤情调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
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社会的衰落,民生的寥落,国家的动荡,使得人们对于外界的关注内转到对个体心灵的审视和体味。
因此,社会现实造就了他忧郁哀婉的感伤诗美。
诗人用精丽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感伤之情:或忧叹离怀之意,或哀婉异地之思,或缠绵两情之悦,往往于无望中带有执着,于迷惘中凝结清晰,似暗淡而不低迷,似茫然而愈固执。
诗人心灵细腻,多愁善感。
其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多传达的是一种没有确定感和目标感的、扑朔迷离的、特殊爱情生活感受。
在这其中,诗人或融入人生体验,或注入自身幻想,或虚无,或泛化,“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无题》),将感伤的情绪倾于朦胧瑰丽诗境,融多方感触于沉博绝丽之中,形成凄艳之美。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渺落失望而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表现出了各种复杂思想情绪。
单就一些具体的诗篇来说,《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道出了少女相思时的期待、自伤的心情;《无题》(照梁初有情)中的少女因爱情的失意而心中有怨恨之情;《无题》(八岁偷照镜)写出了姿容美丽、行高洁的少女愿望难成的苦闷之情,诗人借用忧愁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伤感人生的失意;《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中诗人嗟叹爱情今昔相隔,表达出诗人苦闷的衷肠,《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写暮春时节的痛苦离别,表达了悠远而又执着的凄楚思念,融入诗人理想难成的人生感悟;而《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南细雨来;含情春宛晚;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第一首写男子对远在一方的女子思念,如泣如诉,如梦如烟,孤寂难圆;第二首话尽了深闭闺门的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希望幻灭的痛苦,第四首则写出了东邻老女触景伤情无媒难嫁的彻夜长吧。
李商隐诗中的神女意象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优美动人,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但是李商隐的部分诗歌晦涩难懂,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意象的解读一直以来是理解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因此,要解读李商隐的诗,意象的诠释必不可少。
本文主要研究李商隐诗中的神女意象,并结合李商隐的生平及思想,探讨其神女意象朦胧美等艺术特征。
一、李商隐及其作品风格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忧郁的气质充分体现在他的诗歌中及其诗歌意象的选择上。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分继承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也有许多道家元素,在中国古代诗人中独树一帜。
李商隐的诗中七律最为后人称道,他的诗感怀、咏物、咏史、爱情、悼亡,无一不有。
其诗歌与杜甫一脉相承,体现了对人生、生命的关照。
李商隐还精于用典,历史、神话、格言,无所不有,这大大扩展了李商隐诗歌的内涵。
李商隐幼时丧父,生活艰苦,因此自幼立志要光耀门楣。
他经过多次失败才在牛党令狐楚的帮助下取得进士。
然而,这却是李商隐悲剧政治生涯的开端。
之后李商隐娶了李党重要干将王茂元之女,因此,在晚唐的牛李党党争中,他处于无法自拔的漩涡中。
令狐绹是令狐楚的儿子,与李商隐自幼相识,后来当了宰相,但因党争的原因,他被牛党视为忘恩负义之人,从未受过令家的提拔。
而王茂元有多个女儿,女婿间互相攀比,因而其在王家中也不受重用。
党争带来的仕途不顺,在李商隐的心中存有深深的隐痛。
李商隐娶了王茂元之女,夫妻恩爱,琴瑟和鸣,李商隐的妻子能够理解他的痛苦并给予安慰。
不幸的是,李商隐的妻子早逝,给李商隐留下了无尽的隐痛和哀思。
由于李商隐多年在外游历,夫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所以李商隐对妻子始终有一份歉疚的心意在。
“大多数诗歌如《夜雨寄北》《正月崇让宅》等,情真意切,缱卷缠绵,表达了对妻子深沉的思念与缅怀”。
二、李商隐及其诗中神女意象溯源李商隐六百多首诗歌中出现过神女意象的有八十多首,即李商隐诗中涉及到女性神祇的诗几乎占了他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可见神女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的重要性。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而含蓄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执着。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这里借指所思之人的住处。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
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
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
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
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
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然景物意象。
李商隐作品中,多以景物意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思,如青草和古树、白云和清风、苍蝇和蝉鸣等景物。
这些景物的结合,使诗
歌充满了动感的自然气息,给读者以一种凝思的情趣,并将心境的复杂思
想融入到自然界中去。
二是抒情意象。
李商隐多数作品都充满了深沉的抒情色彩,不仅往往
用抒情意象表达心灵,而且经常用时光、距离和沉默等意象穿行其中,而
营造出壮美的气氛。
三是伤感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中,还充满了伤感的暗示,如落花、黯
淡的月光,和曾经的滋味、无常的梦境等。
对忧伤着怀疑的情绪,李商隐
用这种诗歌体裁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了极大的伤感情绪。
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等的凄冷意象内容提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晦涩难懂为后人所铭记,多表现的是诗人的心灵世界,正所谓言为心声。
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
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
也表现了诗人特定的那种情感。
本文就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等凄冷意象进行其情感表达上的分析。
关键词:李商隐;凄冷;灯烛;意象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晚唐抒情诗人。
他才华横溢,是我国诗歌领域上一束色彩斑斓的奇葩。
李商隐感情细腻,而多舛的命运让他体验了比一般人深切的多的人生坎坷和生离死别。
李商隐还是我国古代诗人中十分注重意象美的杰出诗人,在流传下来的大量诗歌中,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无不体现出它的一种阴柔的美。
有幻梦班的意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有凄迷伤感的意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多是选择那些纤细柔弱的物象来表达他心灵深处的细微情愫,如灯烛、蝴蝶、细柳、梦、嫦娥、枯荷、落花、夕阳黄昏、寒蝉孤鸿等染上悲剧色彩的诗歌意象。
本文将从李商隐诗歌中“灯烛”这一意象入手,简析诗人借灯烛所表达的感情。
一、李商隐生平给他的诗歌意象中带来的重要影响文字是心灵的一种表达,李商隐说得上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和母亲两人带着父亲的灵柩归故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家境困厄,李商隐16岁的时候就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到白居易的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
然而,他科场不利,在仕途上始终郁郁不得志。
后来得到王茂元的赏识,李商隐娶了他的女儿王氏。
却因此卷入了“牛李党争”,但他没有因此而后悔与王氏的婚姻,事实上他与王氏的婚后生活十分幸福和谐,王氏虽然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却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一辈子照顾李商隐的生活起居。
李商隐对王氏也有着很深刻的感情,所以说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的这种品德和风格也为他后来写作大量关于爱情的诗歌也有这很大影响。
意托仙山,情系义山--李商隐爱情诗
中的仙山意象浅析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仙山意象浅析
李商隐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九百多首诗中,以“落日熔金”
最为出名,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芬芳而又浪漫的爱情氛围,把爱情和自然息息相关联起来,画出一个浪漫大气的画面。
而仙山作为诗中最主要的意象,更是赋予该诗情境一种唯美而隽永的气息。
仙山与爱情的关联很早就提出了,而在李商隐的诗中,他也借助仙山的象征,
传达了自己的爱情憧憬,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芳香的爱情诗意发挥出来,同时也体现出他在恋爱过程中真挚的爱意。
仙山作为爱情诗歌的载体,直接影响着爱的内容,因此隐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构成爱情诗歌的基本结构概念。
通过山水画的形式,李商隐把仙山和爱情融为一体,他说,“非谁负鹊亦知衷情,愿随仙乡行入青云”,直接把女方请求寻仙,及进入仙山留下不可磨灭的爱情影像表达出来,其间运用笔墨把山水景物中的优美景色,延续着仙山爱情的浪漫传说,把仙山与爱情挂锁,让人读来情不自禁,引起一阵浪漫的虔诚的仰望神仙的心态,用连篇的爱情故事,装点出这仙山的优美唯美。
仙山与李商隐的爱情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深刻影响力的象征,李
商隐自己把仙山融入爱情诗中,创作出一种无比优美的景象,表达了他对那一段以永恒的仙山爱情的深情期望,也让我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李商隐诗中的神秘仙山爱情的迷人之处。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1一、从内容范畴来考察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及特征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从内容范畴上可划分两类: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
所谓实体性意象是指诗人自己或前人通过感官感知并选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
而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想象虚拟出的事物。
(一)实体性意象类型我们现以清人冯浩《玉生诗集笺注》所辑为准,对其全部诗歌意象进行统计考察。
该集中共保存了李商隐诗歌603首,我对其作了仔细的统计,603首诗歌中共用意象为7957个(所有意象统计均不包含诗歌题日中的意象。
以下分类也如此),其中实体性意象为7579个,占整个诗歌意象总数的95%强。
在这7579个实体性意象中,属于客观自然范畴的为3533个。
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歌意象可大致分成这么几类:天文、地理、气象、时间、人体、动物、植物、无生物等。
社会历史范畴的为4046个。
社会历史范畴诗歌意象可大致分成这么几类:人物、地理(人文)、建筑物、精神活动、器物、书典文章、朝代、机构等。
(二)虚拟性意象类型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想象虚拟出的事物,它一般不是诗人营造意象的主体,因此普遍在作品中所占比重都较小。
李商隐在他六百多首诗歌中共用了378个虚拟意象,占他诗歌意象总量的近5%。
这个比重看似不大。
其实还是不小的。
这378个虚拟意象可以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人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等。
以上是对李商隐诗歌意象在内容方面的统计划分。
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众所周知,李商隐诗歌善于用典,且用典的数量还较大,但本文在统计划分时并没有将其典故意象单列一类。
这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看来,典故也是无所不包的,也同样包含了上述所分的几类。
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摘要:唐末诗人李商隐,是继李白、李贺之后另一位蜚声文坛的诗人,其诗素来以奇异和难解著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无题诗。
自1980年莱考夫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来,对其诗的研究打破了传统修辞学观点。
本文从意象拓展视角入手研究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新奇性,探究诗人独特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新奇性;意象创新一、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研究自然景物类:柳树、牡丹、蜡烛、蜡炬、红泪、春蚕、残灯、冷雨、西窗烛、棋弹局、蝉、竹笋、高松、小松、野菊、梅花、槿花、樱桃、牡丹、流莺、飘灯、烛影、龙凤、鹰隼、蛟龙、鸑鷟、鸱鸮、巴江柳、断肠柳、相思树、合欢枝、嘉瓜藤蔓、碧玉寒浆、花房密脾、柳枝莲叶、紫凤青鸾、孤凤离鸾、龙凤赤麟、寡鹄羁凤、苍龙凤女、游蜂舞蝶、雄蜂蛱蝶、锦鳞绣羽、朝云暮雨、巫山云雨等。
历史典故类:徐妃“半面妆”、青女素娥“斗婵娟”、九子铃、九重门、“巢阿阁”、西王母、庄周梦蝶、莲花佛身、章台走马、益德报主、阿童镇秋、贾生说道等。
神话传说类:嫦娥、月姊、紫姑、织女、星娥、麻姑、西王母、萼绿华、杜兰香、上元夫人、紫府仙人、巫山神女、湘妃、宓妃、洛河神女等;月宫、蟾宫、瑶池、蓬山、碧城、紫府、十二峰、玉山、东海、蓬山等。
(一)爱情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昨日》这首诗属爱情诗,诗人以神话意象“紫姑神”指代所恋之人。
“紫姑神”在神话典故中原为人妾,因受正妻嫉妒被害致于正月十五日死去,此时正值月圆之时。
该诗首联和颔联描述二人聚少离多,相互思慕。
颈联“二八月轮”指阴历十六,“蟾影破”以嫦娥月宫金蟾影支离破碎暗示月之盈亏,该神话意象与“紫姑神”相呼应,点明时日。
月之“一圆一缺”暗示诗人与女子团圆无时,下句以古筝“十三弦柱”取十二柱之断弦意喻残缺不完整。
从李白“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及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典故可知,中国文学素来就有以明月象征親人团聚之传统。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歌以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他对爱情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从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入手,阐述其作品的意义及价值。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意象主要有两大类: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
自然意象包括了花草树木、江河湖海、天地山川等自然景观,而人文意象则包括了古代宫廷、美人佳人、爱情忧伤等人类情感的表达。
这些意象并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象征着爱情的各种情感和心理状态。
首先,自然意象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常常用花草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和温柔,如“花蕊初含翠,莺啼翠柳边”中的“翠”和“柳”,都是代表女子婉约柔美的象征。
他还用江河湖海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灵犀”,就是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感觉。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文学作品,更是为了传达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使读者更能够深入地领悟到爱情的真谛。
其次,人文意象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宫廷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他通过对宫廷中的美人佳人的描写,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
如“半夜鸡声远,此情难诉绵绵”中的“绵绵”,就是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无奈和苦涩。
他还用爱情忧伤来表现爱情的复杂性,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清秋节”,就是代表了爱情的离别和伤感。
这些意象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爱情的多样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爱情诗以其深刻的意象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篇章。
他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意象的运用,传达了对爱情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遗产,更是值得我们今天继续探究和欣赏的文学珍品。
浅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色彩内容提要:李商隐抒情作品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他的爱情诗浓丽凄艳,朦胧虚幻,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让人读后韵味无穷。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代表了古典诗歌朦胧美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爱情诗无题诗朦胧身世意象典故正文:朦胧美当属美的范畴中的优美。
它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来的模糊不清的艺术形象。
如同“四不象”一样,它类似鹿之角、驴之尾、牛之蹄、骆驼之颈,其细节虽明晰,但整体却模糊、朦胧,不像这四种动物中的任何一种。
朦胧美,又是在确知与非确知之间,它犹如雾里观山、海市蜃楼,似有似无;又像沙漠幻景、梦中之境,缥缈迷离。
“望之邈然,即之氤氲,似乎难以触摸,而又浓郁地弥漫在你的周围。
”这是一种模糊的、悠远清丽迷人的意境,温馨柔情的气氛弥漫于诗的空间,又从空间流向读者心田。
朦胧美亦称醉态美,如川剧《醉皂》,他醉得连穿衣镜内外都分不清,但他自己是皂吏还是确知、不模糊的。
朦胧的的境界,若在诗歌中得到较好的表现,则其美感亦更易深入人心。
朦胧的诗,它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晰,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同时,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直指读者的心灵。
它所创造的意境是朦胧的,在“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之间,同时又是深邃的、优美的、动人的,就是它具有朦胧美。
记得一位老画家说过:“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天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
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枯树而已,远近不同所以妙在含糊,方见作手。
”【1】老画家一语道出了“朦胧美”的真谛。
李商隐这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一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仕宦失意,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移居郑州荥阳,早年结识令牛僧孺党人狐楚等前辈,亲授以今体(骈骊)章奏之学,又由其子令狐绹延誉得中进士。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的诗在晚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尤其为人所称道。
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
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
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
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
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
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恍的审美感受。
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
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
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发表时间:2010-07-23T13:11:26.9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4月第1期作者:闫宏燕[导读] 李商隐创作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在其爱情诗中主要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凄婉艳丽、纷繁复杂、超越时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中文汉语言,辽宁兴城 125105)
摘要: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的杰出代表。
李商隐的爱情诗执著深沉、缠绵缱绻,其爱情诗的创作是同诗歌的朦胧意境和悲剧气氛相适应的,旨意隐秘、绮丽精工。
李商隐创作的意象类型多种多样,在其爱情诗中主要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凄婉艳丽、纷繁复杂、超越时空的独特风格,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意象特征
中图分类号: 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58-01 古来情语爱迷离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最显著的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既刻画出两情缠绵缱绻、执着深沉、纯净悠远的意境,同时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身世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感伤的烙印。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他善于把爱情生活中最难抒写的感情借用一系列的意象或隐比符号来表达,同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比兴手法,隐约其义,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朦胧的审美感受,从而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迷惘惆怅、刻骨寂寥悲剧色彩。
这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所谓“意象”,即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象者所以存意。
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和表现符号,意是象的内涵所指向的对象,“意象”一词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延进在中国由来已久。
至唐,“意象”的审美内涵趋于相对稳定,意象之论进入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善于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来营造意境,以表现自己真挚深沉的爱情。
1.朦胧意象
诗贵朦胧,诗贵含蓄。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隽含蓄的朦胧意象,诗意含而不现,蕴意深广,从而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遐思,千回百转,回味不穷。
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李商隐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将比喻与象征融合起来,塑造了很多朦胧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由于在内容上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统一,所以借题抒怀,寄托身世,便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追求。
而且,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
要借物象来表现心象,靠一般较为明显的比喻往往不足以充分有效地表达。
因此,他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朦胧意象来传达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朦胧意象来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
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诗歌内容的蕴涵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的朦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耐读性。
2.动物意象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很多生动的动物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容和蕴涵。
譬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生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说春蚕到死才停止抽丝,蜡炬燃尽方停流烛泪。
句中的“春蚕”意象比喻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挚爱思念,以及终生不已的别离之恨。
这里,烛泪难止,蚕丝不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春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休止。
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烛泪化作了光明。
“丝”字是“思”的谐音,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思之情。
“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境。
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即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也会被诗中生动形象的动物意象所打动。
3.典故意象李商隐的爱情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意象,而且往往能用得恰到好处,有如神来之笔。
凡经史子集、神话传说等,在他的诗中一经使用,便赋予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广采神话传说入诗,惯于用典,长于用典,是李商隐诗歌非常突出的特点。
神话的特征就是奇特的想象。
正因为神话是虚构的且富有奇特的想象,再加上李商隐善于隐晦自己的感情,所以更增加了诗的迷离特色。
如《重过圣女祠》:“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这里的“萼绿华”、“杜兰香”、“玉郎”均为传说中的神仙。
作者用萼绿华下降人间,并无固定的住所;杜兰香升天而去,只是不久前的事,来反衬圣女长期沦谪不归的处境。
追忆往昔玉郎助之登仙籍和天阶采芝的情景,与今相对比,更突出了此时的怅惘落寞之情。
诗中三处用神话典故,表面上意在突出圣女的心境,实咏女冠的生活遭遇。
因为神话本身就引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所以从诗中的“沦谪迟归”,不难想象这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李商隐爱情诗中使用的所有典故,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他用这些典故来点染他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又深化了诗歌主题。
4.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
李商隐凭他深厚的诗歌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写出了大量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真挚、情调缠绵、风格独特的爱情诗。
这些爱情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鉴赏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唐代诗歌中的奇葩,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
李商隐爱情诗中脍炙人口的,为历代广为传诵的是那些寄托痕迹似有似无的作品。
这些爱情诗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基调凄婉,主题内涵多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著与缠绵、苦闷与悲愤。
牵情寄恨,情真理至。
李商隐这类诗悲剧色彩较浓,爱情虽间阻但不作绝望之辞,因此愈显凄美。
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朦胧迷幻,这是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五代时期,李商隐的爱情诗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④①
参考文献:
[1]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吴言生.论李商隐的佛学意趣[J].文学遗产,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