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8
马来西亚风俗及禁忌礼仪马来西亚风俗及禁忌礼仪知识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主要由马来西亚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组成。
它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马来西亚风俗及禁忌礼仪知识,供大家参考。
目录马来西亚风俗礼仪社交礼仪马来西亚不同民族采用不同的见面礼节。
马来西亚人的常规做法是向对方轻轻点头,以示尊重。
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印度人同外人见面时,则大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
马来西亚人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固定的姓氏,儿子以父名为姓,父亲则又姓祖父的名。
服饰礼仪长袖衬衣“巴迪”被称为马来西亚“国服”,多以蜡染的花布做成,在正式交际场合穿用。
在一般情况下,马来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则围以一大块布,叫作“沙笼”。
马来族的女子,则一般要穿无领、长袖的连衣长裙,围以头巾。
但在社交场合,马来西亚人可以穿着西装或套裙。
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
餐饮礼仪马来西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饮食习俗禁酒,喜欢饮用椰子水、红茶、咖啡等,但要避免点猪肉做的菜肴。
马来西亚人一般十分好客,所以他们认为:客人在主人家里若不吃不喝,等于不尊敬主人。
马来西亚人喜欢用手抓食食物,只有在正规的宴请中,马来西亚人才以刀叉进餐。
平常用餐时用右手,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禁用其取食物或饮料。
马来西亚风俗习惯1、称呼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称呼他们时并不以他们的姓作为称呼。
马来人的名字可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中间隔着“bin”或“binti”,有时会省略。
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
男士:中间就用“bin”,而女士则用“binti”。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ik,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
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意为伯母。
在日常场合,用Encik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Tuan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加名,来尊称女士。
马来西亚的结婚习俗有什么在所有的习俗中,马来人最重视婚姻方面的习俗,仅就婚姻习俗而言,其从订亲、结婚到离婚,种类繁杂,习俗各异,不了解些习俗,你将无所适从。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马来西亚的结婚习俗,欢迎阅读。
马来西亚的结婚习俗1、订婚礼品马来人通常定亲后,男方向女方赠送订婚礼品,还必须举行订婚喜宴。
订婚后,如果男方反悔,女方不退礼品。
若女方违约,除女方因故死亡,则要加倍退还。
马来西亚的结婚习俗2、婚礼之前婚礼之前,双方可以在某些限定的情况下约会,这期间男方除筹措聘金外,还要每月送钱给未婚妻,以表示愿意承担供养新娘的责任,未婚妻会将钱存起来,以备购买嫁妆或将来家用。
马来人一般是男方入赘女家,女方负担婚礼婚宴的一切开销。
马来的婚礼相当隆重,一般都要举行两三天,实行“三礼”。
马来西亚的结婚习俗3、婚礼“三天”马来西亚人的婚礼一般要进行三天。
第一天是在新娘的家中或当地的清真寺举行。
婚礼日期一般选择星期五,因为星期五是穆斯林的休息日,婚礼由教长主持。
新郎带着钻戒和其它珠宝首饰,在亲友的陪同下到新娘的家中或清真寺,见过教长、证婚人后和新娘的长辈后,才开始在教长的主持下开始婚礼仪式。
仪式上,教长会分别问新郎和新娘:“以真主安拉的名义,是否愿意娶/嫁给某某为妻?”新郎和新娘都会回答:“以安拉的名义,我愿意。
”宣誓之后新人开始交换礼物,然后在教长的领读下朗诵《古兰经》并进行祈福。
新郎送给新娘的彩礼要放在洞房里展示给宾客们。
有各式各样的衣服和化妆品等,都是装在精美的盒子里。
星期天是正式的婚礼日子,也会在当天宴请宾客。
婚礼上有一个热闹的环节叫闹婚。
新郎被一群敲着手鼓并载歌载舞的未婚青年簇拥着到新娘的`家中,后面还会跟着一个庞大的迎亲队伍。
伴娘和新娘的亲友们会拦住新郎并要求入门费,这个和国内的传统婚礼习俗有点相似。
经过几道这样的环节后,新郎才能见到新娘。
之后新人会穿上华丽的服饰端坐在花床上,老人会在新人头上撒下鲜花和大米并念经为他们祈福。
在马来西亚人家作客礼仪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民族的国家,作为一个客人,要懂得尊重当地的习惯和文化。
下面介绍几种在马来西亚家庭作客的礼仪。
1.穿着在马来西亚,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穿着得体是一种基本的尊重礼仪。
对于男性来说,建议穿着长裤和正装衬衫,尽量避免穿着短裤和拖鞋;女性可以穿着裙子或连衣裙,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得体的服装。
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提前询问主人或比较熟悉的马来西亚朋友。
2.拜访时间在马来西亚,一般来说,在上午10点到下午6点之间比较适合拜访。
尽量避免在主人家中太晚离去,特别是在伊斯兰教徒家庭中,晚会会被视为不礼貌,并被认为是一种不尊重。
3.提前通知在前往马来西亚朋友家拜访前,我们最好先提前通知主人,说明自己的到访时间。
这样可以方便主人做好准备,并安排好日程。
如果事先未能通知主人,请在到访时尽快向主人说明原因。
4.鞋子在马来西亚,由于宗教和文化原因,我们需要在家门口将鞋子脱下。
在拜访主人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鞋子有没有脏污,如果有需要事先清洗干净。
5.礼品在马来西亚,礼品不是必需品,但是如果您想表达自己的感谢和尊重,可以带一些小礼品。
一般来说,花卉、水果、巧克力等许多礼品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礼品时,尽量避免送些不适合当地人的礼品。
6.进食在拜访主人时,您可能会被邀请共进晚餐或午餐。
在这种情况下,您需要仔细观察主人的用餐方式,不要带着抢食的心态,要礼貌地等待,让主人先开口。
在用餐时,要尊重主人的食物选择和口味,不要过于挑剔或拒绝吃主人所准备的食物。
7.言谈举止在和主人交流时,要尊重主人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要讨论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例如政治、宗教、性别歧视等等。
除非主人愿意,我们尽量避免使用酒精和吸烟。
总之,作为马来西亚家庭的客人,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尊重当地文化传统以及主人的礼仪。
这不仅是对主人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尊重。
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什么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是什么马来西亚主要由马来族、华族和印巴族三大民族组成,他们的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各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马来西亚宗教和风俗习惯马来穆斯林一般较虔诚,每天都祈祷五次,到麦加朝圣过的人倍受尊敬。
回历九月是斋月,马来人一般情况下均昼禁夜食,只有年老体弱多病、孕妇或外出旅行者可例外。
马来人平时一般忌讳用左手,习惯用右手用餐或接受别人的东西。
通常男士不主动与女士握手。
马来人普遍喜好辣食,忌食猪肉,不饮烈性酒,在正式场合也不敬酒。
马来人最禁忌的动物是猪,但喜爱猫。
清真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对外开放时,女士需穿长袍及戴头巾。
否则将被拒之门外。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
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
马来人男女礼服和便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又宽又长,遮手盖脚且色彩鲜艳,图案别致,样式美观。
目前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
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
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在马来西亚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
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
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
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
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
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这些传统不仅体
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在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和艺术表演中得到体现。
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融合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中,马来人的文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马来人以宗教、家
庭和尊重长辈为核心价值观,他们的传统服饰如传统马来服、沙巴和砂拉越的传统服饰等也体现了他们的文化特色。
此外,马来西亚的传统美食如咖喱、肉骨茶、沙爹等也是马来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马来文化,华人文化也在马来西亚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华人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在马来西亚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此外,华人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等也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发扬光大。
印度文化也是马来西亚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的印度教徒在节
日期间会举行盛大的庆典,如屠妖节、印度新年等。
此外,印度舞蹈、音乐和美食也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除了以上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马来西亚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如砂
拉越的原住民文化、沙巴的卡达山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丰富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景观。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是多元而丰富的。
这些传统不仅体现在日常生
活中,也在宗教、节日、艺术等方面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马来西亚的文化传统是这个国家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马来西亚风俗与禁忌1、见面礼传统的马来人见面礼十分独特。
他们在见面时会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摩擦,然后将右手往心窝点一点。
对不相熟的女士则不可随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致以口头问候。
但现在西式的握手问好在马来西亚是最普遍的见面礼,不论用在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无阻。
2、进餐马来人忌食猪肉、饮酒。
在马来餐厅用餐时若看到餐桌上有一个大大的水壶时,别误以为是装着饮用水的茶壶,其实里面的水是用来洗手用的。
一般马来人都是用右手抓饭来吃,所以用餐前及用餐后洗手是马来人餐桌上的礼节。
3、拜访在马来西亚,除非主人允许,否则不管是到访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门前先脱鞋子。
到马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男性应盘腿而坐,女性则应把腿偏向左边而坐。
4、数字禁忌:马来西亚人禁忌的数字是:0, 4, 135、颜色禁忌:忌用黄色,一般不单独使用黑色6、动物禁忌:忌讳使用猪皮革制品,忌用漆筷,忌谈及猪,狗的话题。
7、服装禁忌:公共场合不得露出胳膊和腿部,不穿黄色衣服。
8、年龄禁忌:马来人不喜欢别人问自己的年龄,若问年纪会被视为不礼貌。
9、用餐禁忌:和伊斯兰教徒共餐时,不要劝酒,要避免点猪肉做的菜肴。
10、其他禁忌或礼节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
与马来人打招呼、握手、馈献礼品或接物时不可用左手。
若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是对他们不敬的举止。
马来人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除了教师或宗教仪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
不要把脚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脚底对着人是对别人的侮辱老挝风俗与禁忌1、老挝人忌讳触摸他人头部,认为头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忌讳用脚指人或物,认为脚是下贱的部位,用脚是对别人的侮辱;3、忌讳用手触摸佛像,更不能用身体的下部去碰触佛像,认为这是对佛像的亵渎;4、忌讳从坐卧着的人前面跨过,认为那是很没礼貌的行为;5、忌讳用左手递物或吃饭,认为左手是处理不洁之物的,是肮脏的;6、忌讳在公共场合有过于亲密的举动,且不可当众发脾气,认为这样的人品行有问题;7、忌讳在僧侣面前两腿交叉坐,认为这样是对佛的不敬;8、视白色为不吉利的色彩,家里不挂白色蚊帐,忌盖白色被子。
马来西亚的文化及风俗习惯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里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以下是对马来西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详细描述。
马来文化:马来人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民族群体,他们的文化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马来人非常重视家庭和社区的纽带,家庭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常会和父母住在一起,尊敬长辈并遵循家族的传统。
马来人的婚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事件,通常会持续数天。
在婚礼上,有许多传统习俗,如握手、交换礼物和举行宴会。
此外,马来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称为“迪迪”,通常在婚礼和其他庆祝活动中表演。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马来人非常自豪地保留和传承自己的语言和文化。
他们也非常热情好客,对于游客来说,他们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华人文化: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是马来西亚人口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习俗。
华人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
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家庭团聚,赏花灯、放烟花和吃传统美食,如饺子和年糕。
此外,华人还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给长辈拜年、红包和舞龙舞狮等。
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寺庙和庙宇是华人社区的重要场所,人们会前往祈福、烧香和祭拜祖先。
印度文化:马来西亚的印度社区主要由南印度的泰米尔人组成,他们保留了自己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
印度人在马来西亚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的文化对马来西亚的多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印度人的传统节日包括庙会、印度新年和屠妖节等。
在庙会上,人们会聚集在寺庙周围,参加祈福仪式、舞蹈表演和传统音乐演奏。
屠妖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点燃篝火、破碎水果和分享美食。
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寺庙是印度社区的重要场所,人们会前往祈福、献香和参加宗教仪式。
马来西亚春节传统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来自不同族裔的人民。
春节作为华人传统节日,在马来西亚也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庆祝方式。
下面我将介绍马来西亚春节传统的几个方面。
一、春节前的准备春节前,马来西亚华人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将房屋内外打扫得整洁干净,寓意着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此外,家庭还会准备各种食品,如汤圆、年糕等,以及新衣服和红包。
二、联欢活动在春节期间,联欢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很多城市会举办盛大的舞狮和舞龙表演,还会有鞭炮和烟花的燃放。
此外,歌舞表演、传统戏剧和音乐会等文艺演出也会吸引大批观众。
三、舞狮和舞龙舞狮和舞龙是马来西亚春节庆典的特色项目。
舞狮的表演通常在店铺门前进行,舞者身着五彩斑斓的狮子服装,伴随着锣鼓声,表演出机灵生动的舞蹈。
而舞龙表演则需要更多人参与,一条龙身上会有人分成不同的部分,通过配合起舞,展示出栩栩如生的龙舞。
四、拜年和互赠礼物在马来西亚,拜年是春节期间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亲朋好友会相互拜访,送上新年祝福和礼物。
在过去,长辈通常会给小孩子红包,代表祝福和吉祥。
而现在,互赠礼物也成为亲朋好友互相表达关怀和祝福的方式之一。
五、传统美食春节期间,马来西亚华人家庭都会准备一系列传统美食来招待亲朋好友。
汤圆是春节期间最为重要的一道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此外,年糕、饺子、发糕等也是不可或缺的菜肴。
六、花市和庙会在马来西亚,春节期间会设立临时性的花市和庙会。
花市上有各种各样的年花年梅,人们可以购买吉祥物和装饰品。
庙会则是一个集市,有各种摊位贩售小吃、手工艺品和传统乐器等。
庙会上还有舞狮、舞龙和戏剧表演等娱乐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结:马来西亚春节传统庆祝活动中融合了华人文化和马来西亚本土传统,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存。
从准备春节前的大扫除,到舞狮舞龙、拜年、传统美食和花市庙会,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这些传统不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华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许多学⽣喜欢去马来西亚留学,除了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雄厚的师资⼒量之外。
马来西亚的华⼈⽐较多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准备去留学的你,对于马来西亚的风⼟⼈情知道多少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马来西亚的风⼟⼈情 1、宗教 马来西亚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样是⼀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他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所有的马来⼈都是穆斯林,在全国⼈⼝中,穆斯林占将近55%。
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有很深的影响。
马来⼈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兰教的训⾔⽣活。
清真寺遍布马来西亚城乡,寺内每天都有信徒作祈祷。
星期五是马来西亚的主祷⽇。
2、饮⾷ 马来西亚主题民族马来⼈⼤多是穆斯林,他们的饮⾷习惯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们不吃猪⾁和⽔⽣贝类动物,不喝酒。
马来⼈餐前餐后都必须洗⼿,餐间还备有洗⼿的⽔,进餐时在地毯上席地围坐,各⼈必须⽤右⼿抓取⾷物,否则会引起别⼈的反感。
马来⼈的⾷物以⼤⽶为主,辣椒和咖喱史最常⽤的佐餐⾷品。
马来菜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菜肴类似,⼝味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调味,⼜辣⼜⾹,在炎热的⽓候下吃得⼜刺激⼜过瘾。
马来热多半是穆斯林教徒,所以马来菜⼤多不⽤猪⾁,⽽以鸡⾁、⽺⾁、鱼⾁为主。
⾁类加上蔬菜、拌或蘸上辣椒调味,配以咖喱饭,这是马来西亚最普通的饭菜。
马来西亚代表性的⼀道名菜,叫沙嗲。
是以⽵签串上⽜⾁或⽺⾁、鸡⾁、虾等⽤炭⽕烤熟,⾷⽤时沾上⼜甜⼜辣的花⽣酱,这道名菜,任何餐馆都有。
饮料主要是椰汁。
穆斯林禁酒,但马来西亚国产啤酒,⼀向破获好评,如果要点这种啤酒,⼀定要向店家说清楚,因为进⼝啤酒品牌很多。
马来西亚国产咖啡,味道也不错,这种咖啡不经过滤,颜⾊很浓,但味道淡⽽清⾹,有⼀股麦茶掺和咖啡⼀样的味道。
3、住宿 在海湾地区或租民间住宅住宿,夜间要注意防蚊⾍,应使⽤蚊帐或驱⾍药。
万⼀不慎划破⽪肤、伤⼝要⽴即抹药医治,因当地湿热,容易引起伤⼝感染、溃烂。
【篇一】马来西亚移民生活的礼仪和禁忌①家庭礼节顺从和尊重父母,在父母面前坐板凳应恭敬,不得叉开双腿,不得翘二郎腿。
坐席时应面向父母跪坐,不准盘腿。
②人际交往礼节尊重尊长,男子之间见面握手,但不能与穆斯林妇女握手。
互相介绍时,先向女子介绍男子,向年长者介绍年幼者,向地位高者介绍地位低者,在宴会上如果不认识邻坐的女子,应请主人作介绍。
③社交禁忌不要当众表示亲热,如果对方是异性,不可有身体接触。
不能把脚底或鞋底对准别人。
不能用脚碰任何东西。
不能触摸任何人的头,尤其不能摸孩子的头。
在马来人晚祷的时候不要拜访。
马来人和印度人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吃东西,不能随便用左手给人递东西。
不能给穆斯林送酒,不能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物。
在造访前,建议提前给主人打电话,告诉他们你有意拜访他们。
马来西亚人对待客的食物饮品非常讲究,因此提前通知可以让他们有为客人准备饮食的时间。
常见的礼物一般是巧克力、水果之类的食物,但一定要确认礼物与主人的宗教信仰一致。
一般来说马来西亚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华人和印度裔则分别为佛教徒、印度教徒。
因此不能给马来人带非清真的食物,包括含酒精的饮料、含猪肉或酒精的食品。
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神圣的动物,到印度人家做客时则注意不要给主人送含牛肉的食物和产品。
④门户开放在马来西亚,逢宗教节日尤其是开斋节期间,举办门户开放流水席是一项遍布全国的传统。
开斋节日祝的是回历里经过一整个斋月的斋戒后10月的到来。
尤其是在周末,主人会准备盛宴并邀请人们前来享用,这个时候一般会把装了钱的纸包送给长者及儿童。
类似的活动在春节期间也会有,年长者和已婚夫妇把装了钱的红包发给小孩及单身者。
【篇二】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移民的条件马来西亚第二家园项目起源于1996年,原名“银发项目”,是马来西亚政府对外国退休老人实施的一项较长时间的居住计划,鼓励退休老人到马来西亚长期居留生活,后更名为“第二家园”,申请人不再局限于退休老人,而是扩大到21岁以上的外籍人士。
马来西亚的习俗与禁忌是什么马来西亚的习俗与禁忌是什么(一)交往礼仪特的见面礼: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
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
在马来西亚,对女士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
除了教师和宗教人士之外,任何人不可随意触摸马来人的背部。
如果背部被人触摸过,那将意味着恶运来临。
交往切忌用左手: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被视作对他们不礼貌。
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左手,因为马来人认为左手最脏,用左手和他们接触,是对他们不敬,犹如某种侮辱。
在吉隆坡,所有公厕除了提供手纸之外,每个厕所必有一支自来水管,水笼头上必套上一条胶管,那是专门供马来人洗屁股用的。
看来马来人大便后从不用手纸而用左手及自来水清洗。
这就是他们认为左手最脏的原因。
不要求客人送礼:马来人待客人热情,通常用糕点、茶、咖啡和冰水款待。
客人必须吃一点,以示领受主人的热情和善意。
如果客人不吃也不喝,主人则认为是对他或她的不尊敬。
马来西亚人不要求客人送礼,如果向主人送一些日常食品如椰子、槟榔、香蕉、糕点、饼干、糖果之类,表示友好情谊,主人会高兴地收下。
(二)习俗与禁忌马来人是热情、谦恭、大方、讲究礼节的民族。
在马来人家中作客应注意举止得体,尊重长者。
如果双方都是穆斯林,宾主要用伊斯兰教特定的问候语打招呼。
进门时除非得到主人的许可,客人必须把鞋脱在门口或楼梯口,方可进屋。
进屋后,宾主双方要互相问候和握手。
握手时,双手仅仅触摸一下,然后把手放到额前,以表示诚心。
当发现屋里还有客人,而自己又必须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必须略低下头,并说"对不起,请借光",然后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坐在椅子上不能跷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应如此,女子则应并拢双脚,表现得更加文雅。
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盘腿,女子则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马来西亚历史文化简介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这个国家位于东南亚,由马来半岛的南部和婆罗洲岛的北部组成。
马来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本文将对马来西亚的历史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古代历史马来西亚的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这里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马来半岛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址,这些遗址表明当时的人类在这里生活、狩猎和墓葬。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半岛上的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地区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二、近现代历史到了近现代,马来西亚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6世纪,欧洲列强开始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对马来西亚进行了殖民统治。
英国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成为了这个地区的最大殖民者,他们通过武力和外交手段控制了整个马来半岛。
在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对马来西亚进行了大量的资源掠夺和剥削,导致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
然而,在20世纪初,马来西亚人民开始进行了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领袖是苏格兰人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Tunku Abdul Rahman),他领导了马来民族统一机构(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并成功地推动了马来西亚的独立。
1957年8月31日,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宣布马来西亚独立,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理。
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经济上的挑战。
在政治方面,马来西亚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军事政变。
在经济方面,马来西亚实行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大力发展本地工业和制造业。
这些政策使得马来西亚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三、文化遗产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形式。
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和手工艺品等。
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马来西亚拥有永恒的夏天和永恒的阳光。
人们称它为旅游天堂,也称它是花园国家。
当你踏上马来西的土地,宛如进入一个热带花园...别开生面的开斋节开斋节是马来人新年,每逢伊斯兰斋月,穆斯林都要实行一个月的白天禁食。
斋月后的第一天就是开斋节。
节日前夕,穆斯林都要进行捐赠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
在外地的人纷纷赶回家和亲人团聚。
开斋节早晨,穆斯林都前往教堂,举行隆重的祷告仪式。
仪式过后,人们互相热烈祝贺,还相互登门拜访。
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丰盛饭莱,主食有米饭、糯米糕点、马来粽、咖喱牛肉、羊肉串、烤鸡等风味莱肴。
红茶、咖啡等饮料,应有尽有。
热情招待客人。
在吉隆坡马来族的开斋节,马来西亚国家元首在皇宫举行开门迎宾活动。
那天华族和土着族群朋友,形成数以千计的人潮,从四面八方涌向皇宫,热烈地向国家元首祝贺开斋节。
在古晋,开斋节那天清晨,我和夫人前往对面江的州元首府,向州元首和首席部长以及马来族朋友祝贺开斋节。
别开生面的团拜欢庆活动持续两三天,舞狮助兴、美食佳肴待客,人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孩子更是高兴万分;喜得一个个的“绿包”,“绿包”就像华人的“红包”一样,长者将钱物放在绿色小信封内或由绿色纸包装着,小孩进门逐个分发。
隆重热闹的丰收节沙捞越州达雅族和沙巴州的卡达山族每年在5月底或6月初都过丰收节。
举行庆典数天至一周时间。
沙捞越政府规定,每年6月1日和2日为丰收节。
当地过丰收节就像华族庆祝春节一样隆重热闹。
节日的气氛热烈,通常在祭司主持传统祈祷和感恩仪式后,各种舞蹈演出、娱乐活动、选美等,纷纷登场,热闹非常。
并且,节日里不仅达雅人之间互相祝贺,马来人、华人也纷纷应邀来到长屋和他们共庆节日。
节日里达雅人披上艳丽的围巾,戴上高贵的羽冠,穿上威武的兽袍,佩起祖传的宝刀,欢迎四面八方的宾客。
长屋沸腾起来,有盛宴、祭祀、歌舞演出,选美比赛、斗鸡比赛,庆祝活动多姿多彩。
长屋居民与来宾一直共舞至天亮。
我们抵达时烈日炎炎似火烧。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由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1957年8月31日独立。
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所在地则位于布城/普特拉贾亚。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
西马北接泰国,南部隔柔佛海峡与新加坡和印尼廖内群岛相对;东马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
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称为最高元首,政府由国会最大党或联盟领袖的首相所领导,政治体制是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寺制度。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是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大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会议组织的成员国。
主要参与的军事行动有五国联合防卫和联合国维和行动。
马来西亚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亚洲四小虎”之一。
[1]现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外汇收入来源,知识经济服务业亦在同步扩张。
概况国旗马来西亚国旗又被称为“辉煌条纹”。
是马来西亚的国家主权象征之一。
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横条所组成,左上角为蓝底加上黄色的新月及十四芒星图案。
这道旗帜自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成立时正式开始启用。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主体部分由14道红白相间、宽度相等的横条组成。
左上方有一深蓝色的长方形,上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
14道红白横条和14角星原代表全国14个州,自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代表全国13个州和联邦直辖区。
蓝色象征人民的团结,黄色象征皇室,红色象征勇敢,白色象征纯洁,新月象征马来西亚的国教伊斯兰教。
国徽马来西亚国徽中间为盾形徽。
盾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
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剑,它们分别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兰丹州和丁加奴州。
盾面中间部分绘有红、黑、白、黄4条色带,分别代表雪兰莪州、彭亨州、霹雳州和森美兰州。
盾面左侧绘有蓝、白波纹的海水和以黄色为地并绘有3根蓝色鸵鸟羽毛,这一图案代表槟榔屿。
盾面右侧的马六甲树代表马六甲州。
盾面下端左边代表沙巴,图案中绘有强健的褐色双臂,双手紧握沙巴国旗。
盾面下端右边绘有一只红、黑、蓝3色飞禽,代表沙捞越州。
盾面下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当地人称“班加拉亚”。
盾徽两侧各站着一头红舌马来虎,两虎后肢踩着金色饰带,饰带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国花朱槿国鸟爱情鸟(犀鸟)首都吉隆坡人口约万(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
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峰塔(The Petronas Twin Towers)高达466米,曾占据世界最高塔多年,直到台北101塔的完工。
目前仍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
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
首相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67,964(2010年)。
人口2833万(马统计局2010年)。
其中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其他种族%。
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
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1]马来西亚的人类发展指数为(2012年),处于高水平。
[2]国家格言“一个马来西亚(SATU MALAYSIA)”节日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农历新年(即春节)、花卉节、国庆节、哈吉节、屠妖节、圣诞节、圣纪年、“五·一”节、卫塞节、最高元首(在任)诞辰。
自然地理面积330,257平方公里。
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
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
海岸线部长4192公里。
马来西亚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之分,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至6月及10至2月是雨季。
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13个州,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特拉再也(简称布城,联邦政府行政中心)。
历史简介公元初马来半岛建立了羯荼、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国。
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并发展成当时东南亚主要国际贸易中心。
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侵略。
1911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沙拉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国。
二次大战期间,马来亚、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
1957年8月31日,联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宣布马来亚独立。
1963年,马来亚联同新加坡、沙巴及沙劳越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迫使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
第一阶段早年的印度文明支配着马来西亚。
从印度输入的印度教和佛教文化,主导了早期马来西亚的历史。
从7世纪到14世纪,在苏门答腊的三佛齐文明达到高峰,其影响力延伸至苏门答腊、爪哇、马来半岛和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
第二阶段伊斯兰教早在10世纪传至马来西亚,但直到14世纪和15世纪,三佛齐覆灭后不久,伊斯兰教才在马来半岛奠定根基。
这个地区分裂成众多以伊斯兰教为主的苏丹国,其中最突出的是马六甲苏丹王朝。
伊斯兰文化对于马来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同时它也受到马来民族的影响。
第三阶段欧洲殖民势力的入侵改写了马来西亚的历史。
葡萄牙是欧洲第一个在马来西亚建立势力的殖民强权,于1511年占领马六甲,紧接着是荷兰。
然而,英国先在亚庇、古晋、槟城与新加坡建立基地,最终取得在当今马来西亚领土上的霸权。
1824年英荷条约规定了英属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之间的界线。
第四阶段来自英国的殖民者为了满足经济的需要,大量引入华人和印度人的劳动者,以满足在马来半岛和婆罗洲所产生的殖民地经济需求,间接对马来民族的经济和职业上的支配势力造成威胁。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占领这个地区,给英国在东亚的势力与以致命打击。
虽然日本占领的时期相当短,但是它激起了马来亚和其它地区的反殖民民族主义。
马来人民族主义又激起了华人的反对。
华人惧怕马来人和伊斯兰教的支配地位,许多华人因此参加马来亚共产党。
在英国军方的强烈镇压,以及马来人和华人政治领袖的协商退让下,共产党暴动被扑灭,1957年多民族的马来亚联合邦宣告独立。
1963年8月31日,英属的新加坡和北婆罗洲(沙巴)宣告独立,1963年7月22日,砂拉越宣告独立,并与马来亚联邦以同等伙伴身份(即国家身份)于9月16日组成马来西亚联邦。
随着以华人为主导的新加坡的加盟,整个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当时华族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42%,和马来族人口的比率不相上下。
后来“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越来越强烈,他们认为马来族是马来西亚或马来亚的主人或特权者,华裔和印度裔被认为是承蒙马来族的恩惠。
马来族精英也开始惧怕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会削弱他们占多数的人口比例,并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
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为这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将会落后,而华族和马来族之间的问题就会永远获得解决。
于是在1965年8月8日,以巫统为首的国阵执政联盟利用其国会优势通过决议,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这个举动迫使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8月9日宣布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
马来西亚克服了这个危机,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冲突的危机,但其内部的矛盾导致了1969年的种族冲突。
马来西亚进入紧急状态,政治生活和国民自由受到限制,这个措施维持至今。
从1970年开始,马来西亚全国巫人统一机构(巫统)在华人和印度人领袖的协助下组成国民阵线,在马来西亚几乎达到一党制的地步。
在1997年-1998年马来西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副首相安华去职所导致的政治不安所撼动。
2004年,国阵获得全民支持,历史性地以赢得90%国会议席,继续地执政,但直到2008年,国阵政府面对反对党的强烈抗衡,让国阵首次建国以来,失去国会3分之2的多数议席。
在野党以伊斯兰党,民主行动党和公正党为联盟,称之为民联。
民联的成立,强化了反对阵线的力量,但三党的政治理念不同一直受到执政阵线的抨击,而民联三党的未来取决于政治理念的共识。
经济概况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
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
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基本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刺激经济措施。
2009年纳吉布总理执政后,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和内需增长的措施。
如今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回升势头明显。
2010年公布了以“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为主题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并出台“新经济模式”,继续推进经济转型。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盘驱动器生产国。
普腾汽车在国内外的销量也与日俱增。
钢铁等重工业仍然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支柱之一。
胶乳和橡胶工业都是马来西亚的经济强项。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曾是世界产锡大国,但产量逐年减少,2004年锡产量为3500吨。
截至2005年1月1日,马来西亚石油和天然气总储量为亿桶,可供分别开采19年和33年。
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
盛产热带硬木。
农林牧渔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经济一度下滑,后采取刺激外资和私人资本等措施,经济明显好转。
旨在于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
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取得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