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对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8.25 KB
- 文档页数:7
新高考改革各批次省份介绍新高考改革各批次省份第一批启动时间:执行时间:浙江、上海(3+3模式)其次批启动时间:执行时间:北京、山东、天津、海南(3+3模式) 第三批启动时间:执行时间:湖南、广东、江苏、重庆、河北、湖北、山西、福建、辽宁(3+1+2模式)第四批启动时间:执行时间:2024年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3+1+2模式)未改革省区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四川、云南、青海、宁夏新高考改革和以前的不同1.文理分科不同以前高考将一般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
如今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同学将根据个人学习爱好、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同学的学问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
2.科目与分值不同以前高考的考试科目分为两类:语数外+理综(理化生)、语数外+文综(史地政)。
其中,语数外每科总分均为150分,文综或理综总分均为300分。
新高考实行“3+3”模式,前一个“3”是指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每科总分均为150分,其中外语进行2次考试;后一个“3”是指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公平级考试科目,考生可以在政史地理化生6科中,自主选择3科参与等级考试,每科总分均为100分。
新高考还有“3+1+2”模式,所谓3+1+2,其中“3”代表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1”指的是必需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课,最终这个“2”是指从政治、生物、化学、地理中选2门课。
七省(区)高考改革实施3+1+2模式甘肃:自2024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用批次,根据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招生打算,分别划定录用〔分数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用模式。
黑龙江:自2024年起,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用。
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用。
适当增加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志愿选择和录用机会。
2023年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导言: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各省教育部门陆续推出了新高考改革方案。
下面将具体介绍2023年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范文。
一、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考试科目设置调整。
北京市新高考方案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共同必修科目,并分别设立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选考科目三个模块。
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社会与生活科学等;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
选考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包括文科和理科两个领域的科目。
2.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取消文理科分类录取,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
高校招生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再以高考成绩作为唯一录取参考。
3. 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高考成绩外,学生的学科竞赛获奖、社会实践活动、科研项目等也会被考虑在内。
二、上海市新高考改革方案上海市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考试科目设置调整。
上海市新高考方案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共同必修科目,继续设立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两个模块。
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社会与生活科学等;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
2. 引入综合素质评价。
上海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评价。
这将使得高考不再局限于对学科知识的考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 提高高校录取比例。
为了提高高校录取比例,上海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取消高校计划招生控制指标,鼓励高校扩招。
同时,采取分类招生原则,实现高校在录取过程中的差异化发展。
三、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考试科目设置调整。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将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共同必修科目,并设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选考科目三个模块。
第五批启动新高考省份解读2022年启动新高考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第五批新高考省份解读,期望大家宠爱!第五批新高考改革有哪些省份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实行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3+1+2高考模式总分750分“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新高考改革省份如何分班(1)不走班:学校向学生供应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在固定教室上课。
该模式与传统文理分科较为相像,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较快适应,对于老师来说利于辅导学生和收发作业。
(2)小走班:部分学生或部分科目走班,将三门或者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选择其它科目的学生走班学习。
具体可以分为“优先三科成班”和“定两科走一科”。
(3)大走班:指语数外三科必考科目保持原高一行政班级不变,三门选考科目的全部学生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该模式能够满足全部学生,也有利于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调动乐观性。
(4)全走班:该模式指语数外和其它的高考科目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虽然可以满足全部学生,但是教学管理难度比较大。
新高考的省份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21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高考接受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其次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其次批新高考省份(4个)其次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21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高考接受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其次个3为3门选考科目。
新一轮高考改革先行试点6省市方案比较近年来,我国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为了改进高考制度,推动教育公平,我国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并在6个省市进行先行试点。
这6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西、浙江、江苏和上海。
这些地区在试点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独特的高考改革方案。
本文将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改革措施以及其取得的成果。
首先,我们来看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的方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们提出了“3+1”科目考试形式,即中文、外语和数学三科为必考科目,而第四科目则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理科、文科或艺术体育科目等。
此外,北京方案还强调了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高考成绩的重要参考。
这些措施旨在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广泛学习,培养综合素质能力。
天津的高考改革方案相对较为保守,主要集中在考试科目的调整上。
天津方案提出了“3+2”科目考试形式,即中文、外语和数学三科为必考科目,而第四、五科目则由学生自由选择。
天津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缩小理文科差距,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科目,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山西的高考改革方案侧重于考试制度的改革。
他们提出了“难度权重”评价指标,即不同科目的难度与权重相关联。
这一指标的提出旨在照顾到不同科目的特点,凸显学生的专长和特长。
山西方案还加大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力度,将体育、艺术等科目纳入高考考核范围,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浙江的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提出了“两段方式”招生录取办法,即普通高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不同考试科目分开录取。
同时,浙江方案强调了高校招生录取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包括奖项、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量。
这样的改革措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江苏的高考改革方案着重提高高考的科技含量。
江苏方案采用了在线评卷和人工智能监考等先进技术,以提高评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江苏方案还注重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强调课程与志愿选择的灵活性,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目,培养特长和兴趣。
新高考实施方案比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新高考实施方案相继出台。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高考实施方案的特点和差异,本文将对比不同地区的高考改革方案,以期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北京市的高考改革方案。
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了选考科目的调整和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变化。
在选考科目的调整方面,北京市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选考科目,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北京市的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比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上海市的高考改革方案。
上海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在选考科目的设置上也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选考科目。
此外,上海市的高考改革方案还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比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与北京市相比,上海市的高考改革方案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方向是一致的。
最后,我们来比较一下广东省的高考改革方案。
广东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取消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选考科目。
与北京市和上海市相似,广东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比重,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此外,广东省还对高考考试科目设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整体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取消了文理分科,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这样的改革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还是有所差异的,这需要学生和家长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
综上所述,新高考实施方案的比较显示出了一致的改革方向,即取消文理分科,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这样的改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具体实施方案还需要根据地区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选择。
重磅!全国 8 省份新高考方案发布,这些变化你必须知道!4月23日,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重庆发布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份均采用考试科目“3+1+2”模式,实施“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建立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制度。
关键词解读全国统一高考“3+1+2”选考模式总分750分。
“3”:指必选的语数外三门主课,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计原始分;“1”:指物理或历史二选一,满分为100分,计原始分;“2”:指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为什么在物理或历史中2选1?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
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因此,考生在这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有利于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也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
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等级赋分的规则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新高考赋分制省份公布新高考赋分制省份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赋分制。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启动,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赋分制。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赋分制。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2021年启动,2024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赋分制。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2022年启动,2025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赋分制。
新高考赋分的科目一、3+3新高考地区:新高考规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6个科目卷面分满分都为100分,它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
按照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
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
二、3+1+2新高考地区:新高考赋分是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
在新高考3+1+2模式当中:“3”指的是在过去最为重要的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是必须学习并且参与高考的,各科总分为150分;“1”指的是,学生们需要在物理和历史这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为自己的首选科目;“2”则是同学们要在剩下的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作为自己的再选科目,而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总分都是100分。
这样的制度下,考生们的高考成绩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直接将各科的总分加起来,而是根据等级赋分制度来计算。
新高考赋分制下如何选科在赋分制度下,很多学生在选科时拿不定主意,但是选科最重要的标准是要看个人的兴趣和学科优势,其次要看个人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1. 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各省的高考改革也陆续面世。
本文将概述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2. 北京市北京市于2014年开始实行新的高考制度,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等。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1.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艺术类专业不再单独招生,而是通过统一考试招生。
2.自主选拔考试:高校可依据自身特点设置自主选拔考试,吸引具有特长和优秀表现的考生。
3.综合素质评价:高校可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招生依据。
3. 上海市上海市在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减少科目考试:减少文科类科目考试,将考试科目数从七科精简为六科。
2.考试方式多元化:增加上海话口试、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等考试内容。
3.考试时间拉长:2019年起,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从120分钟拓展至150分钟。
4.高校专业自主招生:招生单位可自主增加或减少考试科目,设立专项考试。
5.统一命题:中高考数学科目试卷和作文命题统一由市教委命题组负责。
4. 四川省四川省在2017年通过《四川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对高考改革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
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考试科目多元化:新增中西部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科目考试,将科目数增加至九科。
2.入学方式多元化:不仅可以通过高考考试入学,还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或示范性高中考试入学。
3.综合素质评价:四川省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4.文理基础差异化:由于文化和基础存在差异,四川省将在高考里加入文理分科,使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在考试中有所区别。
5. 广东省广东省是中原地区以外的人口数量最大的省份,其高考制度改革也是借鉴了北京和上海的实践。
广东省全面启动高考改革后,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革:1.每人只能报考一个本科院校:前往广东、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大学不计在内。
2023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_政策解读1、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0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考两次。
2、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0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3、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5、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6、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7、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8、辽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2019-2020年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详细政策解读-2020年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详细政策解读新一轮高考实行不再分文理科,新高考将人生选择方向置前,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进行生涯规划,则选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实施“6+3”选科原则,共有20种自由选科组合。
本文小编整理了全国31省份新高考改革方案。
1、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0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考两次。
2、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0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
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3、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4、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5、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6、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执行:2021年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高考改革最新方案和异地高考2024一、高考改革总体思路1.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强化综合能力考核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选拔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因此,我们要坚持素质教育导向,将综合能力考核作为高考的重要部分。
除了传统的文化课考试,还应增设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特长等方面的表现。
1.2优化考试科目设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可以适当减少高考科目。
将现有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九门课程,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六门课程。
同时,增加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
1.3强化命题改革,注重考查学生思维品质高考命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减少对死记硬背的依赖。
命题应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异地高考实施方案2.1完善异地高考报名政策,保障考生权益为了确保异地高考的公平公正,我们要完善报名政策。
要放宽报名条件,允许在异地就读的学生参加当地高考。
要保障异地高考生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报名、考试、录取等环节享受与当地考生同等的待遇。
2.2建立健全异地高考监管机制,确保考试公平异地高考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以防止考试作弊和违规行为。
要加强对异地高考生的资格审查,确保他们符合报名条件。
同时,加大对考试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2.3优化招生计划分配,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我们要优化招生计划分配。
对于异地高考生,可以采取“分数+综合素质”的录取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招生倾斜力度,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
三、高考改革与异地高考的衔接3.1建立健全过渡期政策,确保改革平稳过渡高考改革和异地高考的实施,需要一个过渡期。
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要建立健全过渡期政策,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
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从20XX年9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4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
到20XX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力。
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20XX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市、区)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有的已经付诸实施。
其中,广东省在20XX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XX年高考调整方案,江苏省20XX年高考方案也将进行局部调整。
综观已经出台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不难看出,各地都在紧密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力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
这些方案既有共同点,又各具地域特色。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共同点之一: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
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XX年宁夏、山东,20XX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
广东省20XX年~20XX 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XX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收稿日期:2009-04-08.作者简介:张宏波(1972- ),男,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招生、学生管理。
浙江等五省市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比较与分析张宏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 要:2009年,作为第三批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浙江、安徽、福建、天津和辽宁5个省市相继出台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新方案。
其共同点在于:1)突破了/唯分录取0的高招录取标准,构建了/多元化0的综合评价体系;2)突出考试内容改革,命题原则突出能力要求;3)考试科目的设置多数仍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4)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5)更多省市选择/平行志愿0投档录取模式。
其不同点之处在于:1)考试的科目、类别设置不同;2)高考次数安排不同;3)对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应用不同;4)考生的自主选择权不同。
从中可以看出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改革的未来走向:分层分类考试录取是改革方向,将一次高考分散化处理,改变/一考定终身0的局面,增加考生的自主选择性是高考改革的趋势,而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考的/硬指标0则任重道远。
关键词:高考;改革方案;浙江;安徽;福建;天津;辽宁 中图分类号:G 647.32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Refor m of Co llege E ntrance Exa m inati oni n F i ve Prov i nces and C ities In clud ing Zhej i angZ HANG H ong -bo(Z he jiang O cean U 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316000)Abstract :In 2009,as the third batch of reg i ons en ti tled to carry out t he curr i culu m refor m i n h i gh schoo l s ,Zhe -ji ang ,A nhu,i F uji an ,T ian jin and L iaon i ng have unveil ed t he schemes for t he refor m of coll ege entrance exa m i nati on in success i on .T he re are some s i m il ar iti es a m ong those sche m es li ke :1)to break through the m arks-oriented ad m iss i on criter i on and establish a mu lti-facet eva l uati on syste m;2)to e m phasize the refor m ation on the content of the exam and g ive pro m i nence t o the test-takers 'ab ility i n the pr i nc i ples o f ex a m se tti ng ;3)t he arrange m ent of exa m subjects m ostly f o ll ow s t he "3+1i ntegrati on sub j ec t (li beral arts o r sciences)"m ode ;4)co m prehensi v e qua lity evalua ti on w ou l d be referred to as i m portant source o f i nforma ti on fo r ad m ission ;5)m ore schools choose to recru it students ac -co rding to the para llel pre ference pr i nciple .H ow eve r ,the re a lso ex ist so m e differences :1)the arrang e m ent o f the ex -am sub j ec ts ;2)t he frequency o f t he exa m i nation ;3)t he app licati on o f the scholasti c assess m ent test results ;4)to w hich deg ree t he st udents can exerc i se the ir se l ec ti on right .F ro m wh ich we can fi nd t he trend of the re f o r m of co lleg e entrance exa m i nation unde r t he ne w curricu l u m refo r m in h i gh schoo ls that c l assifi ed ad m ission mode i s the o rienta ti on o f t he refor m.O ne si ng le exam be i ng dealt w i th i n d i str i bu ted w ay w oul d change t he one-exa m -deter m i n i ng -w ho -you-are situa ti on .It s 'a l so a trend of the re for m to increase t he con tro l and se l ec tion ri ght o f the students i n choos i ng universiti es and m ajors ,however ,the re is before us a heavy responsi b ility and a l ong w ay to go for t he co m prehensi v e qua lity eva l uation t o beco m e the "hard index "fo r co llege entrance exam.K ey word s :co llege en trance exam i na ti on ;sche m es o f refor m;Zhe jiang ;A nhu;i Fu jian ;T ian jin ;L i aoni ng文献标识码:A 1 文章编号:1008-6781(2009)04-0107-04回眸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的发展史可以看出,高考迄今为止仍是我国涉及面最广、最具权威的、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我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
多地公布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政策多地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供参考)9月15日,贵州、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甘肃、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自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将实行新高考3+1+2模式。
1、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异同各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内容较多,郑州择校宝先提前给大家简单整理了相同的变化之处(各省完整的高考改革方案解读详见后文):1.实施时间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实行“新高考”2.新高考模式各省均为“3+1+2”的新高考模式3.考生成绩构成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每门均为150分。
外语科目听力部分30分,笔试部分120分。
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从4门中选择2门)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4.不分文理科不分文理,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
5.招生录取方式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志愿由“学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但是各省的录取批次规定不同:安徽:志愿填报及投档录取均不分批次,按照考生总成绩分时分段进行。
黑龙江:自2024年起,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甘肃:自2024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
江西: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
6.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类。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但是各省的考试时间和参考对象不同:江西:合格性考试按照普通高中课程安排随考随清,分别安排在每年5月末和11月末。
2023年高考最新综合改革及转变政策29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教育部今天(9月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展情况,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陆续出台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和改进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强基计划、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考试招生等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区、市)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
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通过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不断强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进一步强化了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导向作用。
加强教考衔接,提高命题质量,注重夯实基础,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目前已达到27个。
有关地方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高考综合改革进行了跟踪评估。
各方面普遍对新高考改革措施给予积极评价,特别是学生对自主选课选考等改革举措认同度较高。
中学和高校普遍认为这一轮改革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文理交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高考体现三个主要转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年来,高考改革体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二是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三是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14个省份新高考录取变化1. 北京市:据报导,北京市新高考录取制度实施后,录取变化明显。
学生的高考成绩仅占总成绩的60%,剩余40%则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综合评定。
这意味着学生除了关注高考成绩外,还需要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
2. 上海市:上海市新高考录取制度引入了导师制度。
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来评定录取分数线。
这一改革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个性化的教育方向。
3. 广东省:广东省新高考录取制度推行后,取消了文理分科,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
学生需要参加全面素质评价,包括学业水平、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结果将成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4. 浙江省:新高考录取改革后,浙江省开始实行志愿填报排序录取,即学生填报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并按照志愿顺序进行录取。
这一改革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5. 江苏省:新高考录取方案实施后,江苏省取消了A、B两个卷,改为全省统一卷。
这一改革旨在减少考试复杂性,提高考试公平性,也为改革高中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
6. 山东省:山东省新高考录取制度下,学生需要参加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考试,该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结果将同高考成绩一同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
7. 湖南省:湖南省新高考录取制度下,高考科目由3门变为5门,新增两门学科是思想政治和历史。
这一改革意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8. 河南省:河南省新高考录取制度改变了过去按照分数排序录取的方式,采用了多元录取方式,根据学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进行录取。
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发掘潜力学生。
9. 辽宁省:辽宁省新高考录取制度下,学生的高考成绩只占30%,剩余70%则由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构成。
这一改革使学科考试不再是唯一录取依据,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2012 各新课改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比较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4月开始,山东、广东、海南与宁夏9年2004从到从而拉开了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
中新课程实验,年,2010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本轮高考改革的最直接动的高考方案相)市、区(年及之前先行实验的各省2006力。
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是,年高考2010年高考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2009广东省在其中,有的已经付诸实施。
继出台,2009调整方案,江苏省年高考方案也将进行局部调整。
综观已经出台的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等省的高考改革方案,我们不难看出,各地都在紧密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力求积极、稳)市、区( 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
这些方案既有共同点,又各具地域特色。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点●共同点之一:为主体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外语+数学+“语文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外语+数学+“语文”)含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高考改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
年天津、浙江、辽宁、福建与安徽的2009年宁夏、山东,2007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理科综合”。
海南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文科综合+外语理科综/文科综合+外语+数学+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
为基础,合”~2009年2007广东省物(与理科基础30%)生物占化学、物理、,70%地理占历史、政治、(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70%理、化学、生物占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30%),政治、历史、地理占理科综合”的模式。
/文科综合+外语+数学+年广东省又将回归到“语文2010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且以必修模块为主。
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年高2009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
除了安徽省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市、区(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海南、江苏、天津、浙江、辽宁、安徽与福建等省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如安徽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
考依据。
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个方面评价,6现等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不同点之一: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2007山东省自试卷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等,艺术、育与健康、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与其他省份相比较的模式,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3+“年高考采用2008江苏省分,120分,外语160语文、数学每科(”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3为复杂。
其中的“,)分40分。
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40总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科。
5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2009浙江省包括教育部直(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
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理科综合”的基/文科综合+外语+数学+,统考科目在“语文)工程”高校等211属高校、“数+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
+数学+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文科综合+外语+学信息技术(技术+外语分批填报志考生
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
”)通用技术/ 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政治、外语、数学、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天津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安徽、山东、、B、A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11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C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
其中,安D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C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2009徽省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本及以上院校录取。
等级多的考生,而海南、江苏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A业水平考试海南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
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的分10%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
其成绩折算为计入高考总分。
)分40满分(数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2008江苏省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7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技术5,剩余的)门中选择一科4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为必修测试科目。
不同类别的且6A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为7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分投档。
10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浙江2008除了江苏省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2009福建省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2009省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试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时,
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价的选拔办法;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试行自主招生,在)专业(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9天津市 )专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被试行自主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专业(招生学校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1年2008 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
,见》任务界定为:促
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综合、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素质评价制度,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客观评价,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控,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进一步贴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
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贴近考生实际,贴近社会、近时代、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校在招生录取时要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有创新精神在选拔综合素质高、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要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查。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测试相结合进一步探索高考、和潜质的人才方面,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
进一步探索符合高等职业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可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相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完善和推广在统一考试录取中的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各地要进一步总结、结合作为录取依据;式,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
但它们虽然各省的方案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从已经出台的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来看,多元化的考试评综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都在努力朝着随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高考改革方向迈进。
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高考改革一定会在有利于的坚冰正在被打破,“唯分录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逐步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基本原则下,高校选拔人才、刘(一定能构建起更加科学与公正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
实现从单一考试向综合评价的转变, ) 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