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 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修身养性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培训,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太极拳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武术。
它强调“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技击理念,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二、太极拳的学习过程1. 初识太极拳在培训初期,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技击原理。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太极拳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文化。
2. 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拳法、掌法、步法和腿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
3. 学习太极拳的套路太极拳的套路包括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八式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太极拳的套路,并进行了反复练习。
通过练习套路,我体会到太极拳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4. 学习太极拳的呼吸与意念太极拳强调“气沉丹田”、“呼吸吐纳”。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以及意念的引导。
通过学习呼吸与意念,我感受到太极拳内在的修炼。
5. 学习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主要包括推手、散手等。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战技巧,并进行了一定的实战演练。
通过实战演练,我了解到太极拳在实战中的应用。
三、太极拳培训的心得体会1.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深刻体会到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动作要领,还要注重呼吸与意念的引导。
内外兼修,使我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2. 太极拳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培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太极拳锻炼经验。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价值。
近年来,我深入学习和实践太极拳,收获颇丰。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我的太极拳锻炼经验。
一、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的道家思想,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为核心理念,强调内外兼修、形神合一。
经过历代太极拳大师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众多流派,如陈式、杨式、吴式、武式等。
二、太极拳的健身价值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2. 调节情绪:太极拳的练习过程要求心静如水,有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3. 治疗疾病:太极拳具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对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4. 增强意志:太极拳练习过程中,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困难,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
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1. 选择合适的太极拳流派: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流派。
如初学者可选择动作简单、易于掌握的杨式太极拳。
2. 坚持练习: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技艺,需要长期坚持练习。
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逐渐增加练习时间。
3. 正确呼吸: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呼吸的调整。
练习时,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4. 注重姿势:太极拳动作要求姿势准确、自然。
练习时,要注重身体的放松,避免用力过猛。
5. 逐步提高:太极拳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掌握基本动作后,可以逐步提高动作的难度和速度。
四、太极拳的练习心得1. 坚持不懈: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遇到困难时,要有信心和毅力,不断克服。
2. 悦心养性:太极拳练习不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途径。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心态的调整,保持平和的心态。
3. 学以致用: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注重动作的规范,还要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太极拳实战用法(最新3篇)顾名思义,打法就是实战用法,练法就是日常的训练方式。
所有的拳术,其立足点都是打法。
练习时为了实战。
没有实战价值的拳法,只能说是体操运动,是没有资格称为“拳”的。
打法与练法一样的拳,大约就是最普通的,人们认为“最正常不过”的拳法了。
虽然并不是最高明的拳法!真正能够克服人类天性的障碍,达到比较完美境界的拳法,我以为应该是练法与打法分开的拳法。
因为“打”的时候,强调的是最强的攻击力;这个目标一动分阴阳,在有效攻击对方的时候,难免对自己的身体有过分的使用,所以很容易伤身---所谓的未伤人,先伤己。
例如拳击,就是典型的打练合一、外家拳中很多都是练法即是打法,练为战,这种拳术很容易上手,也相对比较实用。
但是容易留下内伤(内脏损害),四五十岁以后,外家拳手的攻击能力和身体素质都会快速下降,留下很多遗留问题,有些拳师往往壮年就莫名其妙的死去了,这都是练法不当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练拳的时候,强调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然后用提高后的身体机能(速度,力量,灵巧性等)来进行对抗,就必须把“练法”和“打法”分开才行。
这种拳法,上手一般会慢一些,刚开始看不出太明显的效果。
但是一旦功成之后,又是一般的外家拳所无法对抗的了。
其实这就是内家拳的原理!内家拳之所以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打人的样子,就是因为本来这些动作就不是为了打人而设计的,而是为了提高身体的机能而设定的。
内家拳的各种招数套路仅仅是练法,而不是打法。
可惜,懂得内家拳练法的人很多,懂得打法的人却很少,甚至大多数练拳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打练分开”这一说。
有些“拳第几代正宗传人”练了一辈子的拳,居然不知道自己的拳仅仅是“练法”而已,根本不知道本门还另有一套“打法”和心诀。
内家拳的推手(不仅仅是太极,别派也有类似的方式)看起来很像是打法,师傅示范一下推手,徒弟以为就是“打法”了。
其实推手也只是“练法”之一,不是打法。
仅仅知道练法的人,是不能实战的,因此现在的很多所谓“内家拳”基本上都是只能自己内部玩玩而已。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具有实战功能。
在实战中有哪些制胜的技巧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推手是太极拳的检验阶段,学习太极推手具有防身作用。
太极拳对现代人还有教育意义,练太极拳能陶冶情操。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1.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和人推手时,对方施力于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受外力影响。
这种身法上的要求,《太极十三势歌》明示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对方来力时,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
若在化劲过程中身体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不仅化不掉来力,而且极易被人发出。
常见人推手时,一方被对方一引或出劲前捋时,身体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在实战中,要灵活的运用力的技巧,太极拳的特点不在于双方力的大小,而是在于灵活转化性。
如对方用采劲,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但被动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还手,已处于败势。
也有人以为自己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当遇对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时,身体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若此时对方用劲在胸腹部一按或短促发力,则轻者失重败势,重者会伤及脊椎,非常危险。
所以推手时,无论应敌击敌,有保持虚领顶劲、中正灵活的状态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转换的余地。
太极推手实战制胜技巧2.意在人先,后发先至拳经中有“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之语,要求处处主动,随机应变,时时处处控制对方,使意在彼先,劲抢彼前,则发无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学会化劲,不用蛮劲制胜,而是要用巧劲束缚住对方。
其中“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反击对方的前奏。
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同时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即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抢他前面发我之劲。
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正是“旧力已发,新力未生”之际,欲收回不能,欲另发劲不及,则难免处处落后,处处被动。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具有防身作用。
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可以颐养天年,是现代人养身的最佳运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实战技巧。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一、松推手时必须将两手、两臂、肩、背、胸以致整个上身的肌肉尽量的放松。
在一般情况下,静止不动时放松较易,在运动过程中放松就不容易了。
特别是当别人推自己,或自己用手去推别人时,要求被推的身体和推出之手仍能随时放松,就更不容易了。
然而太极拳家则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随时放松。
这种放松的功夫,首先是在盘架子中练出来的。
盘架子时,要求身如垂柳,随风摆动。
臂如飘带,在空气中飘浮。
而作用之力,全在两脚、两胯。
由两脚底的蹬拧之劲,带动两胯的拧旋,由两胯的拧旋,带动整个身体和两臂、两手的运转。
两手、两臂必须毫不着力。
太极拳是一种拳脚功夫,练习者要保持上下协调,周身一致,在练习前,排空杂念,专心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太极拳境界。
拳论讲“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就是指的在这种充分放松下的轻灵功夫。
徐老师讲的“一松到底”,就是指一直松到脚底。
全凭脚底用功夫。
盘架子的放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练双人推手。
先从单推手开始,接着双推手、四正推手、活步、大履等。
练习这些推手时,一如对盘架子的要求。
两手、两臂、肩、胸及上身,均须充分放松。
全凭脚底的蹬拧劲带动两胯,以两胯带动全身。
要求双方手腕接触处的皮肤不能发生皱折。
这是初学推手必须练成的轻灵功夫。
没有练成这种充分放松的极轻灵的功夫。
太极拳的一切功夫,将都是徒劳的。
放松、是太极拳功夫的第一步,亦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
太极拳的实战技巧二、沾粘连随,舍己从人沾就是与对方肢体接触,轻轻贴上。
粘就是要有一种粘着之力。
好似浆糊一样,胶粘在一起而不脱开。
与对方肢体接触以后,不仅轻轻贴上,而且在接触处还必须有一点粘着之力,使接触处胶粘不脱。
连就是连续,即不断之意。
亦就是指这种胶粘力要连续,不能忽断忽续,不能忽大忽小,运动的路线要圆顺而不能有折角,要走弧线而不能走折线。
赵堡太极拳实战中精髓中的精髓,学会这一招,走遍天下都不怕老阳按:很多人觉得太极拳就是老人家养生用的,其实不然,确实太极拳有着一定的养生价值,但太极拳的本意还是技击,武术中分为2种,一叫套路,也就是拳招,第二是打法,不会打法,那不叫武术,而只能叫舞术了,拳招可以照着书练,但是打法却不行,那必须得师父手把手的教,还得大量喂招,实战锻炼才行。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赵堡太极拳的绝招:金刚三大对。
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
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
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
实战中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
”可见其招法的重要。
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
其实就是“外三合”。
预备式预备式:练拳的开始,也是迎战对手的开始,预备式要求虚领顶劲,全身放松。
虚领顶劲——精神提起、注意力集中。
全身放松,不但是筋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思想放松,遇敌思想紧张乃一大病,只有思想轻松自然,才能冷静观察对手的动静变化,作到了既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又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既信心百倍地战胜对手,又不要有任何思相负担,这样就了解了预备式的内涵。
拳法用法(一)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
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脚,以防对方起腿击我,右手接住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对方肘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往右下方捋劲,使对方前仆倒地。
要领(1),接对方出手为掤劲,过则为顶劲,欠则会被对方压扁,做到不贪不欠,恰如其分。
要领(2),接对方手肘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右手捋中带采,左手捋中带按。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对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近年来,太极拳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
在此,我愿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对太极拳进行一次总结交流。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据传,太极拳的创始人张三丰在明朝时期,结合了道家思想、武术技巧和中医理论,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武术体系。
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个流派,如陈氏、杨氏、武氏、吴氏等,各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二、太极拳的基本特点1. 动静结合:太极拳讲究动静结合,强调在运动中寻求平衡,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但又不失力量和速度,充分体现了“慢工出细活”的哲理。
2. 轻松自然:太极拳强调轻松自然,要求动作舒展、流畅,避免僵硬和紧张。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3. 以柔克刚: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通过内功修炼,使身体具有强大的内力。
在实战中,太极拳强调借力打力,以最小的力量化解对方的攻击。
4. 强身健体:太极拳动作柔和,但又不失力度,长期练习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同时,太极拳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对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5. 修身养性:太极拳强调内外兼修,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心态。
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和领悟。
三、太极拳的练习方法1. 基本功训练:太极拳的基本功包括桩功、步功、手功、身功等。
通过基本功的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 动作练习: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舒展、流畅,练习时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同时,要注重动作的细节,力求做到精准、到位。
3. 内功修炼:太极拳的内功修炼主要包括调息、调心、调身。
通过内功修炼,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专注力和耐力。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一运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后,感觉身体疲倦,需要马上休息。
激烈运动后,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全身毛孔开张,不得急速坐卧,洗冷水澡,饮用冷饮,不得冷风取凉,以免气血瘀滞,引发中风瘫痪和风湿性关节炎。
激烈运动后,应该慢慢地短距离散步五至十分钟,待呼吸、心跳、皮毛收缩正常了,再做其它事宜。
二学习太极拳要先慢后快,快后复归于慢,快不可错乱,慢不可滞呆。
要先柔后刚,然后才能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拳理很深,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学者要先明太极拳的要点,到练习的时候,一方面照势动作,一方面细心揣摩,身作心维,才能进步迅速。
若是粗心大意,只晓得形式上依样画葫芦,就是学完也是一套空架子。
练习的时候,要凝神一志,心不二用。
初学者要把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这八个字辨别清楚。
三姿势的要点无外乎手领、眼随、势端、步稳、肩平、身合,尤其要注意“顶、裆”两部的劲不可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毛病百出。
太极拳的动静作势,全赖于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都是从圆圈中来的。
初学入门要先以大圈为主,随后慢慢地由大圈变化为中圈,由中圈变化为小圈,起先不过是揉筋活节,后来便可接骨斗榫。
四太极拳的性质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是要练到功夫成熟的时候方能如此。
动作要柔和自然,毫无娇强之意,柔要能松得开,活要领得住。
松不开、领不住便不能自然,不自然便不能进步。
五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意动神动,神动身动,动无不动,自始至终,一气贯通。
用力者则滞、则僵、则硬,百病丛生,甚至可把身体练残。
六太极只有两仪,而两仪生四相八卦,以至无数,归根还是阴阳二字,应细心揣摩。
屈伸、开合、虚实、刚柔、左右、进退、前后、上下、内外、呼吸等,都是阴阳之变名。
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为阳、为虚、为刚、为伸、为开、为前、为进、为呼也,静为根、为阴、为屈、为柔、为合、为实、为吸,不可枚举。
七人像一部机器,一部动全体皆动,各部件转各部件的,一个总承带动全体,然而一停皆静。
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欲掌握太极拳实战技法要领,须有一年以上拳龄,会练整套拳架,在动作标准、熟练、规范的基础上,懂得多用意念,少用硬力,手脚能分虚实。
此外,还需要多琢磨动作分解,体会招法的综合运用。
技击动作运用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一招多用,一个动作有多种用法,要根据双方当时所处态势,目视或凭手上感觉(听劲),掌握对方袭我的意图,灵活变招。
本文列举太极拳各式手法、技法、劲法运用的若干例子,供初学者参考,逐个体会,合理发挥。
先慢练,接手要轻,定步是练腰胯,先练大圈,把腰胯拉松拉长,熟练后,圈子才会越练越小,速度反应就圆活连贯,才能轻灵得体,得心应手,做到意到劲到,使对方来不及考虑,已被封住或击出。
一、太极起势对方两手向我胸前推来,我即双手向上前掤,两臂舒展,中指领劲,以脚底的沉劲经腰胯贯串至腕关节向上向前抖弹,用崩劲、抖弹劲,使对方仰面弹出。
二、下按式对方两手向我腹部推来,我即垂肘沉胯,双臂下按,掌心斜向前,将对方双臂封住朝前下按,使对方即刻倒地。
亦可腰椎后收,带动两胯及小腹里收的同时,两臂向下,掌指卡住对方指背下采,使对方在我脚前倒地。
三、揽雀尾左掤式左棚式有正面掤,也有侧掤,同样使用。
但正掤以挡和击胸、托颈为主,侧掤以扣脚斜掤为主,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胸腹袭击,我即用右手采住对方手腕下带,出左脚扣其脚跟,或踩其脚背,同时出左臂掤击对方胸部,或扣左脚,左手斜掤对方颈部和腋下,使对方无法动弹,斜向倒地。
四、右掤式对方向我右侧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即右转,用右手臂由下往上掤挡,掌心斜向上,左手紧跟其后,掌心斜向下,两手前后相距一掌,这是外形,实际我用右手封托住对方手肘,左手抓住对方手腕,有杠杆上抬之势,略带擒拿封住对方,使其无法动弹。
五、捋式对方必用力争脱,我以腰带臂向左下划弧,将其肘关节反扭,并以右掌根连同小臂往左下捋挫之,使对方侧向倒地。
六、挤式对方欲松化回抽左臂,我即右手转腕,变手背转向对方,并用左手上前搭附其右手腕处,以双臂之劲向前挤推,视当时情况,可正挤、横挤、往上挤、向下挤,把对方挤倒在地。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太极拳实战简述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一些情况的发生可能会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当然,这也没有关系,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些太极拳实战的经验。
太极拳实战经验
1. 能合就赢
先合住、或说先拿住、或说先控制住对方,一定要主动,赶到“先”这个胜者的位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交替运用、处处克敌
推手中不能总想着一招制敌,有的制敌方法在某些人身上并不好使,所以方法得交替使用,这一招式不行,我还有下一招。
3. 化打合一
这也可以说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将对方的力道化掉之后,找准突破点,然后一招制敌,将对方打败。
4. 随敌变化而我变,知己知彼
推手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手上力点的转化。
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鱼际、小鱼际、掌心、掌背。
5. 容吞引化
在推手过程中,必须敢于将对方的劲放进来,放进多少力,等对方失控或撤劲时,再顺势给对方多少的力量。
能容吞引化后才能吐、能放、能发。
容吞引化的关键在于:要使自己的胸前容量加大。
6.多走立体螺旋劲
太极拳的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运动轨迹的,我们所有的招式都是有一定的形状的,当然,这不仅仅是圆形,还有立体的,都是同时存在的。
7. 全身掤劲不能丢
掤劲是一种弹性的、能伸能曲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
它是太极拳的基本特征。
8. 下塌外碾
先合住对方,再把劲塌到对方的脚下,然后用一种搓力将对方发出。
9. 造势借力
从反面入手制敌。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用法)。
要对技击有清楚的认识
众所皆知,对真理的认识是个长久的辨证研究才能完成的,就是不断的认识,在认识中领悟出新的发现。
太极拳技击也是这样一步步的被人们认识发现。
对太极技击有个认识再认识、理解再理解的过程。
在认识的过程中去学习、去练;在理解中去学习、去悟。
运用这个公式,认识中学,认识中练,反复认识;理解中学,理解中悟,对待技击,理解再理解。
反复理解;在认识理解中认识到太极技击是太极拳综合功力的大
工程。
太极技击有三条原则,第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第二、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第三、用意,不要用力,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形于手指。
离开了以上三大原则,技击就失去了技击的意义,也不再具有太极拳的特色。
拳论云:“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
”这是先贤在一二百年前,在实践中、在实战中体会出来的盘拳和修炼的风采。
这个外形与上面我说的技击三原则是相吻合的。
临场实战,用意不用力,方可秀若处女;动则阴阳变化,方可一片幽闲之神;周身轻灵,方显现大雅风规。
空
祝先生大师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受到京城太极拳界三位大师吴图南、杨禹廷、汪永泉的点拨。
三位太极拳巨匠身上手上的共同点是空,透空。
他们的身体状态符合《太极拳论》说的“形于手指”,陈鑫论“妙手空空”,《授秘歌》“全体透空”。
中空道通是太极功夫的高境界,招式一点都不能加不能少,极静极空,什么都没有的境界。
去拽大师的衣服时,将衣服拽起来,再也拽不动了,感觉衣服与人身一体,人与地是完整的一体。
拽不动仅仅是拽的部位拽不动,而衣服松柔,如果身上有力,揪起衣服是直角,衣服也有力,那就是身上不松不空。
劲
有的老师有几十种劲,不知劲从何来?太极拳的高境界是空,“妙手空空”“全体透空”,练劲身上永远也不能练空,身上空无就什么都没有了,老子说:“有生于无。
”
无即是有。
学生、弟子向师扑来,劲没发出来,劲路被堵,脚下浮起被发出。
弟子便传出,师拿劲好,堵劲好,其实师站立着一动不动。
欲求太极真谛在技击场有所建树,练劲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练劲是练棍,越练越僵,关节僵而紧。
练家不可不悟,拳家不可不察。
避免走进误区
1.“低架子”与“内功”
衡量一位传统太极拳练家的功夫,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太极拳的“内功”。
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误认为架子蹲得低是太极拳的高层功夫,其实不然。
蹲得太低就很难保证膝盖不过脚尖,这不利于对膝关节的保护。
一些拳友因为练所谓“低架”而对膝盖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有些人甚至上楼梯都很困难。
错误的练习会导致膝关节损伤,这是太极拳悲哀之处,练习低架子的说法是当今太极拳界严重的误区。
2.妄动、乱摇乱晃与“中正安舒”
习练太极拳首先要求“中正安舒”,内在心、神、意、气的安舒,外形躯干肢体上的中正。
但有不少习练者不懂此理。
为了显示自己腰胯灵活而做一些大幅度的、过于夸张的摇晃摇摆
动作,太极术语称之为“妄动”,过量的扭摆自己的躯干与肢体,非但练不出太极功夫,而且有悖人体正常的生理规律。
练不出太极功夫事小,练坏了腰腿事大。
练习理法(即拳理及练法)的正确与否,学者不可不察。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太极拳实战的相关介绍了。
太极拳实战是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必经之路,想要提高我们的太极拳水平就应该多加练习,尤其是练习太极拳实战对我们的身体灵活性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大家要坚持练习哦!
太极拳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