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3.07 KB
- 文档页数:6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概述民勤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地处中国西北干旱区,是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
荒漠化是民勤县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困扰,因此制定荒漠治理方案十分迫切。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综合性荒漠治理方案,旨在实现民勤县的荒漠化治理,缓解其环境问题。
方案一:生态恢复民勤县地处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两大沙漠间的过渡带,西部是沙漠、东部是荒山荒漠。
荒山荒漠面积广阔,且多年积淀的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带来的种种影响已经使土地退化成为不育之地。
为了实现治理,可以采取生态恢复的方式,即通过引进一些具有强大修复机制的植被,如退耕还林、退租还林、退牧还林等,大力推进这些生态恢复工程。
这些工程不仅可以帮助恢复当地环境,还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方案二:精准施策精准施策是治理荒漠化问题的关键之一。
民勤县区域面积较大,面对的环境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地区都需要实施不同的治理方案。
首先,可以开展地形测绘工作,了解地貌、水文、土壤等信息,为治理荒漠问题制定更加具体的计划。
其次,可以通过建设沙漠防护林、修建排水沟等方式,解决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
同时,对于农户,可以推进生态保护支持政策示范带、退耕还林等政策,引导农户采用水懒化耕、荒地改造等方式,有效增加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益。
方案三:科学治沙科学治沙是另一个重要的治理荒漠化问题的方案。
民勤县需要了解荒漠化状况,包括荒漠化类型、程度、演化规律等,制定针对性的荒漠化治理方案。
同时,民勤县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听群众意见、加强沙漠化监测预警等,不断提高治理荒漠化问题的科学化水平。
方案四:加强法律监管治理荒漠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外,民勤县还应该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法律监管。
具体来讲,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荒漠化问题进行规范化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预警、处罚等体系。
此外,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舆论监督等方式,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
民勤生态补偿方式选择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各地纷纷推出了生态补偿政策,针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实施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
而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也对企业的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研究意义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政策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生态补偿方式不够灵活、实施效果不明显、生态补偿标准缺乏统一等。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民勤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旨在为生态补偿政策的完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民勤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民勤市生态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探究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 生态补偿与生态经济的关系分析。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生态补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民勤市生态补偿方式选择分析。
比较和评价各种生态补偿方式的优缺点,基于民勤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出最适宜的生态补偿方式。
4. 民勤市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建议。
分析民勤市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以深入了解民勤市的生态补偿现状和需求为基础,对各种生态补偿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适宜的生态补偿方式。
五、预期成果1. 建立民勤市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补偿情况的数据库,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2. 提出适用于民勤市的生态补偿方式,并为其他地区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提出民勤市生态补偿制度改革建议,并为其他地区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概述民勤县地处甘肃省西部,是中国干旱区的典型地区,年降水量极少,土地退化、植被退化严重,荒漠化面积高达37.4万亩。
为了解决荒漠化问题,民勤县采取了多种措施,制定了一系列荒漠治理方案。
方案1:人工种植绘制苗圃,加强对树木的培育和养护,提高其成活率。
采取“路树、村树、户树”相结合的种植模式,通过种植杨树、枣树、桃树等树种,加强人工树林建设,以增加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达到防风固沙、固土保持、提高水分子活动能力和改善气候等多重效果。
方案2:实施旱作农业民勤地区气温高,雨量少,旱作农业适应该地区气候条件,能够多次增产。
通过实施旱作农业,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与防护林等多种功能作物,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方案3:荒漠防护林带针对荒漠化发生较重的地区,开展荒漠防护林带建设,通过在沙区植物去除和退耕还林,把荒漠化改为防护林带,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方案4:实施水土保持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如在荒漠化地区进行荒漠退化防治,通过加强沟道及植被建设等方式,改变区域内植物组成结构和分布格局,减少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
方案5:实施绿色扶贫民勤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借助荒漠治理机会,通过实施多种绿色扶贫措施,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结论通过以上几种治理方案的实施,民勤县取得了显著成效,荒漠化、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提升。
但是,荒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种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才能逐步取得成功。
民勤绿洲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马尚有,白生才,张龙儒(民勤勤锋林业实验站,甘肃民勤 733300)摘要:民勤绿洲生态脆弱,生物能量低,沙化、荒漠化面积较大,是全省乃至全国风沙、荒漠化危害最严重县份之一,探究生态劣变因素,分析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民勤客观实际提出民勤荒漠化防治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民勤;荒漠化成因;防治对策1 自然概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除西南一角与金昌、凉州区绿洲相接外,其余均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所包围,是一个典型半封闭内陆荒漠区。
地理位置在东径103°02′~104°02′,北纬38°05′~39°06′之间,全县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2%,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面积1.45万km2,占总面积的90.9%,绿洲面积0.15万km2,仅占总面积的9.1%。
民勤属温带大陆性极干旱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蒙新沙漠气候特征,风大沙多,干旱缺水。
气候特点是常年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寒冬长、夏热短、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据统计,平均年风沙日数139天,8级以上大风29天,最大风力11级。
沙暴日37天,年均气温7.8℃,无霜期162天,年均降水1l0 mm,而蒸发量则高达2 644 mm,为降水量的24倍,干燥度大于4。
光热资源充足,而水资源严重不足,境内无地表径流产生,当地地表水资源均为客水,唯一的地表水资源是发源于祁连山区汇流入县境内的内陆河——石羊河,是民勤绿洲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命脉。
民勤三面环沙,沙源深广,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面积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绿洲内沙丘星罗棋布,风沙线长达408 km,是一块“无边沙海一叶舟之地”。
全县各类荒漠和沙化土地面积152.53万h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51%,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
甘肃民勤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
蒲卫晖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8(24)5
【摘要】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总页数】5页(P514-518)
【关键词】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水资源;荒漠化;问题;综合治理
【作者】蒲卫晖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
【相关文献】
1.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关于甘肃民勤湖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扶贫开发的调查 [J], 唐万平
2.民勤县生态环境状况及水资源评价——对甘肃省民勤县以水定人的调查和分析[J], 魏奋子;李含琳
3.甘肃民勤盆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研究
--民勤盆地社会调查结果分析 [J],
4.关于西北沙化地区农民生计现状的调查——甘肃省民勤县的POET生态复合体理论分析 [J], 李洁;钟丹
5.甘肃民勤生态移民政策的效果测评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层次分析法和调查分析多重视角的观测 [J], 王玉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背景民勤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南部,是西北地区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
然而,由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复合作用,该县大部分土地已经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荒漠化问题,严重威胁到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现状据统计,民勤县目前荒漠化面积已经超过2000平方公里,约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为沙漠化和半荒漠化。
荒漠化现象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损害,使土地产能逐渐降低,农业口粮产量也开始下降,同时还影响了当地的旅游和生态扶贫产业的发展。
治理目标为了解决民勤地区荒漠化问题,稳定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制定了以下荒漠治理目标:1.建立健全的草原、森林和水源涵养体系,使其与自然环境互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恢复和改善土地、气候和生态系统功能,减缓荒漠化进程。
3.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荒漠生态系统适应能力。
4.改善当地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治理措施为实现上述荒漠治理目标,采取以下措施:草原荒漠化治理1.实施草原禁牧、恢复、保护、种植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防止过度放牧和滥伐引起的铺张占用和过度开垦。
2.加强草原多样性保护和统筹管理,对具有草地植物食物链结构稳定性的种类进行植被改良,编制草牧结合,调整动态平衡,提升草原质量及规模。
水土保持治理1.采取加固、绿化、补植、建渠、筑堤、堆地等措施,在沙丘区域和河岸带广泛开展绿化造林,采取人工防风 belt 等措施控制沙漠化、风蚀等问题;2.实施适度的火山灰和钙质化石灰土地表覆盖措施,增加表土的肥力和保水性,提高土地水分利用率,降低土地侵蚀和沙化率,防止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发。
人工种植与生态修复1.通过人工定植林木、草本、灌木等树种,推广建立人工种植生态体系;2.资源整合采取保护刺梨、种植核桃等经济果品植物,改善种植结构,壮大经济实力;3.采用科学的生态修复技术,如物理土壤改良、化学土壤改良、生物土壤改良、土地平整、抚育草袋植物等可持续发展的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荒漠地区的生态修复。
民勤县地区概况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包围。
南依武威市凉州区,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的左、右旗相接。
总面积16016平方千米。
总人口29万人(2004年)。
民勤县- 基本概况民勤,春秋是属秦和西戎,地处河西走廊,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三国时为马超、汉遂占据,亦称关西。
民勤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西连祁连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片美丽的绿洲。
民勤冬寒夏热,多风沙、少降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北、东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由于石羊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和中游用水激增,每年进入民勤的地表水由上世纪50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1.0亿立方米。
目前,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
民勤县民勤以农为主,兼畜牧。
特产有黄河蜜瓜、白兰瓜、郁金香、黑瓜籽、茴香等。
其中,黑瓜籽远销到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及欧洲国家,享誉全世界。
传统名吃有青椒炒肉、土豆丝、拉面、凉皮。
民勤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早在60年代,毛主席就亲自批示开发民勤石油,著名地址学家李四光写了调查报告,得出“民勤石油胜过大庆”的论断。
但终因技术问题而搁置。
民勤的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好客。
解放后,民勤人翻身做了主人,奋发图强,建设家乡。
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民勤人引黄淤溉、治理沙漠、开发南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
民勤县- 历史沿革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大将霍去病率兵西征,安定河西。
从此开始,历朝在这里建郡置县,移民开发农业。
民国17年(1928年)置民勤县。
取“俗朴风醇,人民勤劳”之意。
民勤县2000年,民勤县辖5个镇、18个乡:城关镇、东坝镇、泉山镇、西渠镇、东湖镇、薛百乡、大坝乡、三雷乡、昌盛乡、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收成乡、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红沙梁乡、中渠乡、新河乡、羊路乡、花儿园乡、北山乡、南湖乡。
浅析甘肃民勤生态问题民勤作为夹在两大沙漠之间的珍贵绿洲,作为河西走廊的关键地带,其生态问题引人关注。
民勤生态环境恶劣,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当然也有现今人们造成的恶性循环。
民勤县已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但该地区的生态治理仍任重道远。
1民勤生态环境概况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西邻巴丹吉林沙漠沙漠,东北靠腾格里沙漠。
民勤作为两大沙漠夹缝中的一抹绿洲,是阻止两大沙漠汇合的重要屏障,但在这个长达4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沙漠仍在日夜不停的侵吞着这最后的土地。
人为开发与自然环境本身限制造成了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水质也恶化严重。
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地盐碱化日益严峻。
草场林地不断退化、万亩植被死亡,自然防沙屏障屡遭破坏。
沙患等灾害性天气直接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
民勤的存亡关系着河西走廊的安危,关系着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
这里的生态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反思。
2民勤生态危机原因(一)历史原因民勤这片神奇之地,演绎了大漠绿洲的沧海桑田。
四千多年前,人类开始在民勤居住。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屯田实边”。
当时民勤境内“河流遍布”、“湖泊星罗”。
清雍乾年间,垦荒大军涌进这一地区,耕地猛增,河流逐渐不能敷用。
到清末,水土流失异常严重,植被衰竭,风沙肆虐。
民国时期,战乱肆意,军阀集团种植鸦片又使农业极度衰败,沙漠化已无法控制。
新中国成立后,石羊河流域大规模的农业开发,造成石羊河水资源空间配置不均。
民勤人民又大量开采地下水作为弥补,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如今的民勤样貌。
(二)具体原因1.水资源短缺民勤县唯一的地表径流就是石羊河。
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使石羊河上游大力修建水库,流入民勤的地表径流逐年锐减。
人民又大面积开发利用地下水。
但上游的开发阻断或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民勤产业用水结构也存在缺陷,农业用水方式以漫灌为主,这使得民勤水资源问题加剧。
同时当地大气降水不仅少而且年内和年际分布都不均,蒸发量又大,该区水资源可想而知。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摘要民勤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一座以沙漠为特色的县城,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资源优势。
但同时也面临着荒漠化严重、沙尘暴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治理民勤荒漠化,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荒漠治理方案。
现状分析民勤县地处内陆干旱、半干旱气候所在区域,地势较为平坦,无山,全县大部分地形呈平原或盆地形态,高寒荒漠等自然环境资源得天独厚。
但由于城市化进程过快,经济结构单一等原因,民勤面临荒漠化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在治理方面,民勤县政府已经从2004年开始启动大规模的林草和生态恢复工程,通过森林化、草化等手段,修建了1000多公里防护林带、细沙林等。
但目前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定问题。
治理方案林草植被面积扩大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提高土地保持力度,延缓荒漠化的发展速度。
具体包括: - 加强草业种植,发展旱地半草原、草甸、人工牧场等 - 以沿河带绿化工程为主要工程任务,绿化河岸、治理土石流等问题 - 提高林业种植技术,重点发展水稻、沙柳、杨树等树种的种植和经济林果的培育湖泊水体的治理对于民勤地区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可进行治理,改变其富营养化、富氧化的状态,而使之变得更加清澈。
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 - 实施湖泊工程修复,包括湖岸线绿化、浮游生物清除、堆肥处理、湖底红土加固等 - 强化污染面源治理,减少湖泊污染物的输入 - 改变河流的堤防和水库的设计,使洪水有所“依附”,减小污染源对湖泊的影响土地改良采用现代的技术实现土地改良,包括于植物栽种和土地修复技术结合的栽种方法、积累有利于生态平衡和营改专用的土地、在沙漠中砍下呈锯齿形的柳树等。
这样既能够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护和改善沙漠发展的自然条件,还能够大大地提升生态环境的品质,促进生物种类的增加。
加强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手段是治理荒漠的重要一环,通过大力加强科普宣传,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和管理者的作用,增强社会大众对荒漠化治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一、背景西部地区是我国的沙漠化和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这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甘肃省民勤县作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严重影响,成为一个典型的荒漠地区。
荒漠化的危害不仅仅是对当地自然资源的破坏,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计和生活环境。
因此,实施荒漠治理已成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努力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系列的治理方案,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二、民勤荒漠现状1. 现状分析民勤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距离省会兰州288公里,属于黄土高原南缘和祁连山北麓。
由于气候干燥,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牲畜生产难度大,甚至导致当地居民饮用水来源十分困难,已经成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
2. 现状数据据初步测算,民勤县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达76002.2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31%。
其中,草原退化面积为5273.33公顷,荒漠化的塬地面积为1377.78公顷、沙漠面积为1661.12公顷,干河床面积为5892.01公顷,单次露天采石场面积为263.11公顷。
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5.05%。
##三、治理方案###1. 生态修复措施(1)推广沙生植物种植和环境改良技术,通过种条带防护林等方式降低荒漠化面积,同时改善生物多样性和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加强对恢复植被的保护来降低草原负荷,提升草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加强梭梭林种植,及时改善荒漠化环境。
在主要干支流、河道两侧建立长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机制,加强还林还草工程和林木草皮复合工程的建设,利用自然与人工草地进行土壤治理,提升土地水分持久效应和保水性,降低绿洲水利气候资源的恶化。
(3)加强湖泊池塘等水源建设,鼓励居民积极提供观测数据,同时对有益于保持水源的草地进行加强监管,推行资源共享机制,有效防止绿洲水源的浪费,为当地居民提供持久性的水利保障。
###2. 生态社会工程建设(1)建立生态社会工程,加强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加强环保监测机制,同时倡导生态美丑建设,鼓励居民积极做出环境保护工作的贡献,培养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生态绿色创新体系。
民勤县老虎口防沙治沙综合效益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勤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张掖市辖区,是黄土高原上一片典型的沙漠化地区。
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给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勤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其中老虎口防沙治沙工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老虎口防沙治沙工程位于民勤县西南部,总投资达数亿元,主要包括固沙林、退耕还林、人工植树等措施。
经过多年的努力,老虎口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本文将对民勤县老虎口防沙治沙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工程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探讨防沙治沙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助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1.2 研究意义老虎口是民勤县一个重要的防沙治沙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老虎口防沙治沙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老虎口防沙治沙综合效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提升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老虎口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沙漠化速度,改善当地植被覆盖情况,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实质性帮助。
老虎口地区是农民的主要生产区域,防沙治沙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以减轻农民的自然灾害风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对老虎口防沙治沙综合效益的评价,可以为类似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经验借鉴,推动更多地区开展防沙治沙工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目标。
2. 正文2.1 防沙治沙工程概述防沙治沙工程是在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地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农田产能和改善人民生活。
民勤县老虎口地区是中国西北地区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民勤治沙调研报告民勤治沙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沙尘暴日益频发,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沙尘暴灾害,我对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进行了治沙情况的调研,探索该地区治沙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二、调研内容1. 治沙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民勤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治理沙尘暴灾害。
例如,该县加大了沙土地绿化工程的投入,通过大面积种植沙固木、配置护林员等方式,有效减缓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此外,该县还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了居民对预防沙尘暴的意识。
2. 治沙成效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民勤县的治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大力推进植被工程,该县已经成功将大部分沙地转化为耕地,极大地改善了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同时,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也明显下降,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3. 存在的问题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金不足,治沙工程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但目前民勤县的财政状况相对较差,很难满足治沙工作的需要。
其次是人力不足,治沙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但目前当地居民的劳动力资源有限,这也制约了治沙工作的进展。
三、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进更多的资金用于治沙工程的推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方式引进更多的资金。
2. 提高科技含量: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提高治沙技术和手段,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治沙工作的效率和成效。
3. 提高人力资源:鼓励农民参与治沙工作,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治沙意识和技能,将农民作为治沙的重要力量。
4.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沙尘暴防护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沙尘暴的诱发。
四、结论通过对民勤县治沙工作的调研,我们发现了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要进一步提高治沙工作的质量和效益,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沙尘暴灾害。
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1朱永杰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民勤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我国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缩影,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统一化的政策与管理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源。
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节水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生态功能特区的方式对于上述地区采取特殊政策。
关键词:民勤,社会经济,农业用水,节水农业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影响中国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为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民勤人民荒漠化付出了多年的努力。
近年来,民勤地区大量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勤的沙漠化问题一致非常重视,200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已先后6次就民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作过批示。
1. 研究的背景民勤县总土地面积1.6万km2,其中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等面积占91%,绿洲面积仅占9%,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荒漠化民勤县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13mm,蒸发量为2646mm,是降雨量的24倍,是典型的荒漠区(安富博,丁峰,2000)。
水资源是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主要的地表水源供给是石羊河径流,由于降水减少和上游加大了用水消耗,入境流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m3下降到近年的0.8亿m3。
地表水的缺乏导致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由20世纪70年代的1-9m下降到现在的12-28m,昌宁区达到40m(孙雪涛,2003)。
长期的超量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埋深急剧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大量植被退化和死亡,20世纪50年代分布在低山丘间低地的大量湿中生系列的植物近年来已经几乎全部惨败消失;13.5万亩沙枣林枯梢死亡、35万亩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历来被视为农田防护林的柴湾植被萎缩。
地表植被的消失和退化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在民勤防沙治沙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梭梭林也因为地下水位埋深的下降而大量出现死亡和退化的迹象。
民勤多年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表植被死亡育退化而逐步消失。
到2004年,全县各类荒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2288.3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4.52%,近年来有10万亩耕地沙化,绿洲北部近10万亩耕地因盐渍化而被迫弃耕,350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县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造林绿化只能依赖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
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态用水大量减少,显然对于同样依靠水资源来维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民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生态安全角度来看,民勤是河西走廊的通道,一旦民勤绿洲失守,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合围,还会危害到武威、金昌,并对兰州、甘肃和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甚1本论文得到教育部2002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森林资源与环境问题中的成本效益循环至华北将深受影响(。
民勤的生态环境和防沙治沙工作也就是对民勤自身和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在民勤没有生态环境,没有绿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和大量植被的存在,也就没有民勤的社会经济发展。
民勤地区的荒漠化直接影响本地区、武威、甘肃的经济发展,延缓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来看,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早就引起国际和国内各界的重视,民勤的沙漠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窗口,能否解决民勤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将直接检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造成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影响。
2. 民勤生态环境恶化的社会经济原因随着植被的退化,风沙危害卷土重来,危害日益严重。
专家学者们对于民勤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讨。
普遍认为,民勤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与整个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一样是因为缺水。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基本因素,许多相关研究都把如何进行区域水资源的协调,增加外部水资源供给和节约用水作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但还缺乏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认识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研究。
2.1 民勤的社会经济条件2民勤县现管辖18个乡镇,244个行政村,1750个生产合作社,总人口30.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7万人,占总人口的5/6。
民勤地区全县的 GDP从1990年以来持续稳定地增长,2004 年达到13.63亿元,其中,工业为7.15亿元,占52.4%;农业为5.88亿元,占43.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8元,在甘肃省属于中等水平,县境内省级及县级公路比较完善,乡村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齐备。
2004 年,全县土地面积16016,全县在册耕地面积95.6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49亩,播种面积93.52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09万亩,总产量167600吨。
其中,小麦耕种面积23.36万亩,小麦产量10955吨,玉米耕种面积8.52万亩,产量5.24万吨,包括棉花、瓜果等经济作物31.47万亩,其中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
2.2水的供给民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520 m3,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
民勤的水资源供给主要有三个来源:大气降水、石羊河径流、地下水。
全县年平均降水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2646mm,为降水量的24倍(满多清,王继和,杨自辉,2001)。
按照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民勤可用水资源为石羊河径流和本地地下水所能提供的1.64亿m3。
由于石羊河上游的经济发展,平均入境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5.42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0.8亿立方米,考虑到民勤处于石羊河的末端,如果建立有效的全流域水资源协调机制。
上游可继续维持近年来1-0.8亿m3的供水量。
根据甘肃省水文地质二队1979年资料,民勤绿洲地下水储量为695亿立方米,包括深层水和浅层水及部分咸水,其中浅层淡水储量110亿立方米。
民勤绿洲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打井提取地下水,目前全县累计打井11000眼,其中6000眼深水井。
如果按照现在的底下水开采速度,民勤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将在不到10年内消耗完毕(马金珠,魏红,2003)。
2.3 民勤水资源使用状况全县维持现状可供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1.64亿立方米,2003年的水消耗量为7.4亿m3,2005年为6.9亿m3。
在民勤地区,水资源的消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活用水,第二是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是生态用水。
根据《民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维持3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基本是一个常量,约在0.95亿m3,工业用水大约700万m3。
3根据甘肃省治沙所研究人员提供的资料,民勤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
在保持现有工业用水水平的情况下,如果人口不再继续增长,维持民勤现有经济收入50%的水平,需要仅仅1亿m3左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
而维护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生态用水约为1.3亿m3,两者合计约为2.3亿m3。
在面临巨大的水资源供给缺口的民勤,而为了获得基本口粮供给和全县约50%的农业经济收入,2003年为6.4亿m3,2004年为5.83亿。
也就是说,民勤必须每年消耗约6亿m3的水资源作为农作物用水,这些农业用水全部需要地下水供应。
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农业地区没有似乎是合乎道理的,因为地下水资源的消耗能够通过天然降水获得必要的补充。
但是在民勤这样的典型荒漠区,天然降水量很小,维持与内地降水丰富农业区域的地下水资源使用量,就意味着地下水资源的日益枯竭,与内地相同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适用于民勤。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在民勤地区农业用水是造成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地表水资源供给极为有限,民勤地区就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如果不解决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民勤地区任何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2.4 限制农业用水面临的难题建国50年以来的民勤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防沙治沙,自给自足,努力与风沙抗争的历史。
在保护生存和生活与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的两条战线上,民勤地区的党和政府领导与当地人民一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是必须得到充分肯定的。
民勤政府也认识到了建立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社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对于解决整体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
主要问题是在处理民勤等特殊条件和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并没有针对性。
在地方政府采取限制开发农业用地和限制地下水开采措施的时候会受到农业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限制,相应的管理措施就难以实行。
再加上开采地下水的行为分散广阔的地域,政府和社会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监督和限制。
3. 民勤生态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民勤地区在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生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水资源的问题,而民勤地区的水资源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农业的发展规模和方式不合理,在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加剧了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民勤的生态问题。
民勤地区的政府、各级领导、群众林业工作者在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与当地特殊生态环境意义不协调的矛盾,任何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民勤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民勤地区自己的问题,民勤的生态环境改善将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上惠及成千上万人的利益,能够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提供巨大的外部效益,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意义,理应和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和具有实际意义关注和包括水资源、政策、资金、物资、知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民勤的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和一个地区的事情。
需要中央政府和多部们,特别是林业、水利、农业、计划、财政等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地方特别是与民勤密切相关的石羊河相关上游区域的积极协作,在水资源、政策、粮食供给、资金投入、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在水资源,特别是生活和生态水供给得到必要保障的条件下,只要民勤地区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节约用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