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3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
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
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1〕大气环境污染*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
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m。
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
(图 1 和图 2)66 微克/3*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也给全球环境以及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 大气污染导致酸雨的形成,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加重,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2004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 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院系:软件学院班级:11级网工3班学号:1115135166姓名:孙金山授课教师: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
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
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
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
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1.大气污染问题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
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不到安全标准。
”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
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
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1. 引言1.1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和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破坏,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污染日益加剧。
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
工业和农业活动不规范导致水体受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水域已经无法饮用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威胁。
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我国。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业排放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导致雾霾频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野生动植物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野生动植物非法捕捞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失衡,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1.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往往会带来经济损失,加重社会成本。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国家战略。
只有建立起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的长久安全和繁荣。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字数:237】2. 正文2.1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有效治理对策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许多工厂的工业污染、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能源方面的不合理利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的爆发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严重的污染、退化和枯竭。
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安全和可持续的环境对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有效治理对策。
I.现状1.空气污染: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由于工业化和车辆数量的增加,加之火力发电,燃煤、燃油的不合理利用,空气污染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2.水资源短缺: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其中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过度,造成了许多地方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问题。
3.土壤质量恶化:由于化学物质和产业化过程中的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导致现在我国的土壤质量严重不足,已经超过了农业的发展需要。
II.治理对策1.建立环保意识:政府应该开展大规模的环保教育宣传,使更多的人懂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使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时知道如何选择环保产品。
企业将环保纳入财务预算,并在设立科技部门的同时,向员工提供环保培训,强化环保意识。
2.制定环保法规: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和法律保护系统,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
对违反规定的环境破坏行为实行严格惩罚,保护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权益。
3.加强环保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检查和监管,确保企业不会过度排放污染物质,也要在工业区和农村建立环保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污染情况,并及时采取行动防止进一步污染。
4.增强技术改造: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大力投资生态环保技术,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发展新能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的重污染产业。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政府和各相关部门、企业及公民都必须共同努力,铆足干劲,齐心协力,才能达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赢效果。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扭、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S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 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
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但是在生态环境保护贯彻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等,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效。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一些对策,例如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加强宣传教育等,旨在切实帮助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并进,共创美好蓝天。
【关键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生产的快速增长,当前依然面临着诸多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因此,对于这场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贯彻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个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1.1环保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着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总体来看,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过于笼统,在具体细致规定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给相关部门执法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使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噪声例:酒吧、茶室、餐饮等行业产生的噪声污染未明确具体的监管部门和处罚方式,再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但大部分的地方政府都未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而上述所说到的噪声污染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却是社会生活中群众投诉较多的,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职责划定的不清,导致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及追责,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管理效果。
我国环保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我国环境问题严重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和垃圾围城等方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固体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PM2.5等有害物质超标现象频发;水土污染影响了农田和水源安全,农作物受到污染影响,饮用水质量下降;垃圾围城问题突出,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凸显。
环境问题的恶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亟待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来改善现状。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采取有力的措施。
1.2 环保工作亟待加强我国环保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环保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环保法规不够完善、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措施不力、环保投入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环保工作的成效不明显。
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环保工作,提升环保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健康。
.2. 正文2.1 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的问题。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但实际执行中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导致许多企业对环境污染问题置之不理,甚至敷衍了事。
其次,环保法规尚不够完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当前的环保法规体系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可以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环保责任,降低环保成本。
再者,我国缺乏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惩罚措施。
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往往只需支付少量的罚款就能获得“假整改”,没有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震慑和惩罚。
另外,环保投入不足也是当前环保工作面临的困难之一。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环保工作的投入,但相比于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成本,环保投入仍然不足,无法满足环保工作的需求。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与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类问题,以便可以针对性的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并可以有效提升目前的生态系统环境水平。
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当今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这就决定了有关部门当前的任务重点应该放在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解决方案上,以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1、前言为了保证综合国力,保持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必须需要开发各种自然资源。
长此以往,将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十九大以后,国家逐渐把工作重点放在生态保护上,但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效率没有提升到应该达到的标准。
因此,目前的工作进程中,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考虑到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展开了详细调查,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环境保护活动的工作效率,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落实。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条纹,但其中一些条文不够详细,存在一定缺陷,相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有效监督保护工作的落实。
现行立法内容笼统,企业在实行管控操作时,没有固定标准,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无法准确追责。
同时,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也是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想要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过度放任发展,反过来又会破坏环境,因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总量控制。
2.2农业污染严重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农村污染相对于城市污染来说要小很多。
事实上,这些年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也在飞速发展,甚至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社会实践报告专业: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姓名:XXXXX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建议—社会实践报告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1.1水土流失严重。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2,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3,其中水利侵蚀面积165万,,22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水、风交错侵蚀面积25万,,,此外还有125万,,2的冻融侵[1]蚀面积。
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损失1厘米厚的土壤。
而自然形成1cm厚的土壤,需要300~600年的时间。
我国每年由于水土流失所带走的氮、磷、钾这些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的标准化肥。
1.2土地荒漠化程度日益严重。
2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高达2100,每年因多,,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
2004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万,,2,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
1.3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质污染加重。
湖泊自1949年以来已减少500多个,面积减少1.86万,,2,占现有面积的26.3%,蓄水量减少513亿,3;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8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1.4水资源缺乏现象严重。
3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列世界第00,88为严重缺水3位。
按国际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00,,中国有18个区、30%的国土、60%的人口处于严重缺水的边缘;按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000,3为人类省生存起码需求量来衡量,全国有10个省区(市)、11%的国土面积、1/3以上的人口处于严重缺水状态。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
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
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
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
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
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
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
(五)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
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
(七)城市污染环境恶化
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
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九)化肥施用对环境的污染
化肥污染主要有对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
化肥对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化肥施用不合理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化肥的利用率较低。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