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环境污染严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 资源过度开发:森林、草原等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密度大,绿地覆盖率低,噪音、光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品质。
4. 农村环境问题: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生态环保对策
1.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2. 推广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3.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废弃物回收等措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5. 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污染。
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泛黄的报告纸上,我拿起笔,开始梳理那些关于生态环境的问题和治理方案的思绪。
这些年来,我见证了太多的破坏与恢复,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一、问题篇1.森林覆盖率下降想象一下,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森林,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山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树木被砍伐,导致森林覆盖率逐年下降。
这不仅让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水资源污染河流、湖泊,这些曾经清澈见底的水域,如今却被污染得让人心疼。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让我们的水资源变得岌岌可危。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让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
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4.空气污染雾霾、沙尘暴,这些原本只在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今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汽车尾气、工厂排放,让我们的天空变得不再湛蓝。
二、治理篇1.森林植被恢复我们要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砍伐。
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
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治理对于水资源污染,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处理,确保达标后再排放。
同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让它们付出代价。
还要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土壤治理针对土壤污染,我们要采取综合措施。
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比如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
4.空气治理空气污染的治理,同样要从源头入手。
加大对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
同时,加强对工厂排放的监管,确保其达标排放。
还要加大绿化带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希望我们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壤肥沃、天空湛蓝,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人类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
臭氧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3)酸雨。
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
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4)淡水资源危机。
(5)资源、能源短缺。
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
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
(7)土地荒漠化。
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
(8)物种加速灭绝。
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
(9)垃圾成灾。
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
(10)有毒化学品污染。
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
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
我国现在创导的植树造林、南水北调、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大力推进的新能源建设(太阳能发电、风电)、特别是垃圾分类。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2.了解我国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分布。
3.认识我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学会分析某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形成过程及对区域和其他地方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途径收集地理信息,来说明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3.能够选择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应用所学的方法、知识开展调查与分析,并正确地表述自己的调查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全球环境意识和中国环境危机意识。
2.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地理科学空间性、区域性特点的认识,树立地理科学是解决全球问题必备知识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地理素养是人文素养重要体现的观念。
拓展地理学科的空间,改变学生以往只认“地”不识“理”的狭隘的地理认识论。
[教学重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难点]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形成过程[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提问】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有哪些特征?【新课导入】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在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板书】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自主学习】自学课本第45〜46页内容,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说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森林人均蓄积量与世界的差距。
(2)我国的森林分布有何特点?三大林区在哪儿?(3)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的的原因有哪些?(4)说明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世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JGSLJZ整理上传【方法点拔】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异同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及人为植被破坏导致的。
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形成的。
而在干旱地区,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土暴或土地荒漠化加剧。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都属于生态破坏问题。
【典例精析】例1、2012年3月19日至21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累计影响从新疆到台湾21个省(区、市)。
图甲是我国沙尘暴移动路径示意图,图乙是西北某省区部分地方沙尘浓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沙尘暴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主要来自北路和北偏东路的内蒙古高原,西路受高原阻挡没有造成影响B.春季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多大风或强风天气C.黑河流域调水,恢复湿地,会造成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现象D.沙尘暴发生时沙尘浓度主要与风力大小有关(2)乙图显示,离地面30米内()A.自西向东沙尘浓度增大B.自地面向高空沙尘浓度增大C.兰州随高度增加,沙尘浓度减小D.民勤同样沙尘浓度的高度多大于其他两地【解析】第(1)题,读甲图可知,影响范围最大是西路和西北路;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易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黑河流域调水,恢复湿地能抑制土地沙化;沙尘浓度与风力大小和沙尘来源有关。
第(2)题,离地面30米内民勤的沙尘浓度最大,白银、兰州次之,自西向东沙尘浓度减小;沙尘浓度并非随高度增大而增大(减小);民勤同样沙尘浓度的高度多大于其他两地,故D正确。
【答案】(1)B(2)D例2、下图是近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处在低纬度的国家B.处在热带的国家C.岛屿或临海的国家D.地处内陆的国家(2)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是()①物种相对单一②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③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④人类的过度捕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两方面对图中国家的地理位臵特点进行归纳,可以看出这些国家不位于内陆。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酸雨1.定义;PH值小于5.6的降水。
2.成因:人为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3.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4.危害:⑴对生物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及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⑵对建筑的影响: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⑶对人体的影响:危害人体健康。
4.我国酸雨分布:⑴北方相对较轻:北方气候较干,降水少,且土壤呈碱性;⑵南方酸雨问题严重:贵州、湖南、江西等省区(气候湿润,降水多;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5.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②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二、赤潮问题⒈概念:赤潮是一种海洋生态灾害,指的是一些在海洋中浮游生活的赤潮生物在短时间内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且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
⒉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⑴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⑵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⒊我国最易爆发赤潮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⒋赤潮爆发对海洋水产业的不利影响①藻类过度繁殖容易导致海水缺氧,致使鱼类死亡、或其它鱼类的食物列死亡,鱼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②产生毒素、毒死鱼类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影响浮游植物和食物链三、沙尘暴⒈概念:什么是扬沙、沙尘暴与浮尘呢?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或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
其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
⒉形成时间:大多在冷空气过境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
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风较大,影响的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很大,能见度小于1公里。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
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图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等。
[来源:1]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为5°~25°的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多项选择)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下降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降水量增加,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