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0
淀粉制糖一、概述1、淀粉糖工业:利用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称为淀粉糖工业。
2、淀粉糖:将淀粉质的原料或淀粉用酸或酶水解获得的各种聚合度的水解产物。
1)淀粉糖种类:结晶葡萄糖(完全水解产物)、淀粉糖浆(不完全水解产物)、果葡糖浆(转化产物)2)淀粉糖浆按转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低转化糖浆DE值<20,中转化糖浆DE值38~42,高转化糖浆DE值60~703、DE值(葡萄糖值):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占糖浆干物质的百分比。
二、淀粉水解方法1、淀粉水解有3种方法: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法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酶解法:利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酸酶结合法:酸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称为酸酶结合法2、液化:在糖化前,用酸或酶使糊化的淀粉水解到一定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3、糖化:淀粉由葡萄糖组成,经酸或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变成葡萄糖4、α-淀粉酶(液化酶):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是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5、β-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依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开α-1,4糖苷键,在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麦芽糖分子中C1的构型由α型转变为β型,所以称其为β-淀粉酶6、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的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切下一个葡萄糖单位,产生的葡萄糖为β-构型,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
7、脱支酶:能够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酶称为脱支酶。
酶解法1、酶解法分为两步:1)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液化——液化2)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糖化2、液化的目的:1)使淀粉乳粘度降低,流动性增高2)为下一步糖化创造有利条件3、酶法生产全糖工艺1)全糖:淀粉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得糖液,精制后浓缩、干燥、全部转化为商品淀粉糖,一般全糖的DE值在98以上。
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因素
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酶的种类和活性:淀粉水解制糖的主要酶是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酶的种类和活性会直接影响糖的产量和质量。
不同种类的酶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也有差异。
2. 酶的浓度和添加方式:酶的浓度越高,酶解作用越强,有利于制糖。
另外,酶的添加方式也会影响酶解效果,一般有一次性添加、分批添加和连续添加等方法。
3. pH值和温度:pH值和温度是酶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淀粉水解制糖一般在较酸性的条件下进行,pH值一般在
4.5-6之间。
温度方面,常规的操作温度为50-60摄氏度,但不同酶的最适温度会有所差异。
4.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淀粉的水解程度和糖的产量。
一般来说,反应时间越长,糖的产量越高。
5. 淀粉的性质:淀粉的来源和性质也会对水解制糖过程产生影响。
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淀粉对酶的反应性能、反应速率等均有差异。
6. 辅助物质:辅助物质如矿物盐、金属离子、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对淀粉水解制糖有一定影响,可以改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提高制糖效果。
综上所述,淀粉水解制糖的方法会受到酶的种类和活性、酶的浓度和添加方式、pH值和温度、反应时间、淀粉的性质以及辅助物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为了获得较高的制糖效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节和优化。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原料:薯类作物的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大米或碎米淀粉等。
1、酸解法(酸糖化法)以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生产简易,由淀粉逐步水解为葡萄糖的整个化学反应过程,仅仅在一个高压容器里进行,对设备的要求简单,水解的时间短(如采用10°Be’浓度淀粉,在0.294MPa下需20min左右;在0.343MPa 下仅需7~10min),设备生产能力大等优点。
因此,该方法目前仍是大多数工厂采用。
但是水解过程是在高温和高压及一定酸浓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酸解法要求设备耐高温、耐腐蚀和高压的特性,且淀粉在酸水解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是复杂的,除了淀粉的水解反应外,还有副反应的发生,这会造成葡萄糖的损失使淀粉转化率降低。
酸水解法对淀粉原料要求严格,淀粉颗粒不宜过大且要均匀,颗粒大容易造成水解不透彻;淀粉乳液浓度不宜过高,浓度高淀粉转化率低,这些是该方法存在的问题。
2、酶解法此法是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共有2步,第一步是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这个过程称为液化。
第二步是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在生产上称为糖化。
淀粉的液化和糖化都是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故也称为双酶水解法。
此方法有如下优点:(1)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的反应条件较为温和。
如果采用BF7658细菌α-淀粉酶,反应温度在85~90℃,pH6.0~7.0;用糖化酶,反应温度仅在50~60℃,pH3.5~5.0.因此对设备的要求不高,便于就地取材,容易上马。
(2)微生物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纯度高,淀粉的转化率高。
(3)可在较高淀粉乳浓度下水解。
酸解法一般使用10~12°Be’(含淀粉18%~20%);酶解法用20~23°Be’(含淀粉34%~40%),而且可采用粗原料。
淀粉水解实验报告篇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2)掌握淀粉酶解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三种,即酸解法,酶解法,酶酸法及双酶法。
本实验采用的是双酶法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首先利用的是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接着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三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玉米粉α—淀粉酶(2000u/g)糖化酶(50000 u/g)2,仪器设备恒温水浴槽真空泵抽滤纸及布氏漏斗四操作步骤5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1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加入1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
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1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
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
过滤,滤液冷却到55℃,加入糖化酶1克,调节pH=,于60-65℃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
称重篇二:实验一淀粉酸水解制糖与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一淀粉酸水解制糖与还原糖的测定一、试验目的①掌握酸法制糖的工艺与方法;②掌握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二、酸水解制糖原理在淀粉酸水解过程中,有如下三种反应:在水解过程中,淀粉的颗粒结构被破坏,α--糖苷键及α--糖苷键在酸的催化下被切断,示踪同位素原子O18研究证明,H+先与H2O结合生成H3O +,H3O+能与糖苷键的氧原子结合生成不稳定化合物Ⅰ,随后C1-O键断裂生成C1正碳离子Ⅱ,H2O与具有正电荷的C1结合,再使C1失去H+,完成糖苷键的水解过程。
三、实验仪器7230型分光光度计、水浴锅或电炉、100mL量筒、100mL或50mL容量瓶9个、10mL与2mL移液管各1支、250mL 烧杯、250mL锥形瓶2个、布氏漏斗、真空泵、牛皮纸。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嘿,大家好啊!今天咱来唠唠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这事儿啊,还得从我那次在厨房的“奇妙冒险” 说起。
那天我在厨房捣鼓着做一道特别的甜品,需要用到糖,可家里的白糖没了。
我瞅见角落里有一袋淀粉,突然就灵机一动,心想这淀粉能不能变成糖呢?这就跟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啦。
首先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酸解法。
就好比你在一群小伙伴(淀粉分子)中间派了一群厉害的小战士(酸)去打破他们的规则。
你得先把淀粉配成淀粉乳,这就像把小伙伴们先集合起来一样。
把淀粉放到水里,搅和搅和,让它变成均匀的糊糊状。
这时候再加入适量的酸,这个适量可太关键了。
就像你做菜放盐一样,少了没味,多了可就没法吃了。
我在厨房那次可没敢加酸,毕竟我还不知道具体该加啥酸、加多少呢。
在工业上呢,通常会用盐酸或者硫酸,而且要严格控制浓度和用量。
加了酸之后,就开始加热啦,这就像是给这些小战士(酸)加油打气,让它们更有劲儿去分解淀粉小伙伴们。
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淀粉就开始慢慢被分解啦。
还有一种方法叫酶解法。
这就像是请了一群专业的小工匠(酶)来干活。
酶可是很神奇的东西,就像一个个小机器人,专门干这种分解淀粉的活儿。
首先要把淀粉乳调好,这和酸解法的开头有点像,也是先把淀粉在水里搅匀。
然后加入淀粉酶,这淀粉酶就像一把把小剪刀,咔嚓咔嚓地把淀粉的长链剪成一段一段的。
我记得我有次看一个科普小视频,里面把酶比作是锁匠,每个酶只能打开特定的锁(作用于特定的化学键),淀粉酶就专门开淀粉分子的锁。
在合适的温度和 pH 值下,淀粉酶欢快地工作着。
不过这个温度和 pH 值得控制得特别精准,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冷了热了、酸了碱了都不行。
在这个过程中,淀粉就逐渐被分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啦。
然后呢,还可以再加入糖化酶,这个糖化酶就更厉害了,它能把那些糊精和低聚糖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就像是把那些初步加工的零件再加工成成品一样。
最后还有一种双酶法,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级。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相关推荐淀粉水解糖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2)掌握淀粉酶解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3)熟悉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发酵生产中,部分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也基本上不能利用糊精作为碳源。
因此,当淀粉作为原料时,必须现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能共发酵使用。
在工业上将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的“糖化”。
可用来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山芋,玉米,小麦,等含淀粉的原料。
水解淀粉为葡萄糖的方法有三种,即酸解法,酶解法,酶酸法及双酶法。
本实验采用的是双酶法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首先利用的是α-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加;接着利用糖化酶将糊精及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化为葡萄糖。
二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玉米粉α—淀粉酶(2000u/g)糖化酶(50000 u/g)碘液(11g碘加22gkl,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2,仪器设备恒温水浴槽真空泵抽滤纸及布氏漏斗比色卡、四实验方法: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淀粉糊化温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不一样,同一种淀粉,颗粒大小不一样,糊化温度也不一样,颗粒大的先糊化,颗粒小的后糊化。
取50克淀粉置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用5% Na2CO3调节pH=6.2—6.3,加入1毫升5%CaCL2溶液,于90-95℃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至完全成糊。
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1克,不断搅拌使其液化,并使温度保持在70℃。
然后将烧杯移至电炉加热到95℃至沸,灭活10分钟。
过滤,滤液冷却到55℃,加入糖化酶1克,调节pH=4.5,于60-大学网65℃恒温水浴中糖化3-4小时,即为淀粉糖浆,若要浓浆,可进一步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