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25
宋代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宋代著名词人周邦彦的音乐意识与艺术创作风格。
通过对他的生平背景、文学成就以及对音乐的热爱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出他在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并解读其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1. 引言周邦彦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不仅在文坛有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热爱音乐并具备出众音乐才能的艺术家。
本文将探讨周邦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他在词歌创作中借鉴了哪些音乐元素和技巧,带给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该时期文学与音乐交流互补的情况。
2. 生平背景与艺术成就周邦彦于1126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早年受到了严格基础教育和音乐培养。
他以诗文才华著名,曾任宋高宗的侍讲、翰林学士等职。
同时,周邦彦对音乐也有倾注的热情,他自幼学琴并精通多种乐器。
他的悠扬琴音和婉转歌声为他在宫廷和文人圈子中赢得了声誉。
3. 音乐意识对词歌创作的影响周邦彦深受音乐启发,他对音乐的理解使其在词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例如,在与音律、韵律等方面的处理上,周邦彦借鉴了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变化,通过合理安排字句节拍和字调变幻来增强词歌作品整体呼应感。
此外,周邦彦对音色、情感传达等方面也有着敏锐观察力。
他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与声调抑扬顿挫相结合,在词歌中营造出一种唯美而动人的艺术效果。
4. 独特艺术创作风格的特点周邦彦在词歌创作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他以细腻动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闻名,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音乐之美与人生之理解。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韵律变幻来表现复杂、深沉的情感。
周邦彦的词歌作品大多旨在抒发个人情怀,反映社会风貌与人性争强斗胜。
他常常将音乐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意象中,以增强词歌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5. 结论通过分析宋代词人周邦彦的生平背景、音乐意识对其词歌创作影响和独特艺术创作风格,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深厚,并且成功将其音乐才华转化为文学艺术中。
宋代婉约派词风的研究- 周邦彦 - 语文新课标论文
核心提示:第五章周邦彦第一节周邦彦的集大成及其词史地位学习目的了解周邦彦集
大成的内涵、意义。
学习提示在与柳永、秦观、贺铸、苏轼等创作的比较中,认识周邦
彦的集大成。
关键词集大成知音律备法度复习与思考1、..
第五章周邦彦
第一节周邦彦的集大成及其词史地位
学习目的
了解周邦彦集大成的内涵、意义。
学习提示
在与柳永、秦观、贺铸、苏轼等创作的比较中,认识周邦彦的集大成。
关键词
集大成知音律备法度
复习与思考
1、周邦彦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
2、周邦彦的“集大成”在词史上有何意义?
作业与练习
一、填空题
1、词是,词风常随的推移产生变化北宋后期音乐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当时词风的变化。
2、北宋的慢词发展到周邦彦的清真词,以、、
和风格著称,成为后世词人取法的榜样。
3、周邦彦发展了柳永
内容来源于搜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周邦彦抒情手法的特色与形成原因探究作者:田郁涵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摘要]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
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关键词]周邦彦抒情手法表现技巧原因研究[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50-01周邦彥的词属清新典雅型婉约,与柳永的凄婉型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
尽管两人都擅长写慢词,柳永的词更有市井味,而周邦彥对于柳永的词虽有借鉴,却有一种脱俗的品味。
这也就是后来,周邦彥能凭一首《汴京赋》献上,并因此被封为太学正官衔,从此踏上文人所向往的平步青云的士大夫生活。
一、周邦彦词中善于铺叙,工于慢词细雕词的早期多为小令,宋初的宴、欧继承南唐词风,也多为小令,由于字少,且抒发的情感表现以及内容不够丰富。
在词创作中,周邦彥继承前人的创作精华,大力创作长调,开创慢词,为词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基础。
北宋城市的大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繁荣,为词在市井中蓬勃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与士大夫不同,大体可有“俗”与“雅”的区分。
在“俗”这种需求的刺激下,周邦彥适时地开创了铺叙的直线性章法结构。
这种结构能囊括更多的内容,更能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并且使歌妓的传唱更容易,扩大了传播面。
这种开创是周邦彥的词为世人普遍传唱的关键。
在北宋词人笔下,人的本能欲望、心底秘密、人性渴望、情感创伤,皆成了反复吟咏的内容。
尤其是当词人与歌妓的悲剧爱情被引入词体之后,北宋的词曲生产一下子呈现出膨胀状态。
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悲剧意识也随之被强化。
北宋词抒写了蛰伏于人们心头的人性渴望,人们对人性的向往反过来又促进了北宋词的发展。
浅析周邦彦词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
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
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
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
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
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
”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周邦彦的清真词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不仅是宋词之中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的婉约词人长期尊称为“正宗”,而且他还是格律派词人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的词坛影响巨大。
他被人称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又因为他的号为清真居士,于是他的词被后人冠以了“清真词”的称呼。
从古至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清真词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融化旧诗,而且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之感。
这种发展在词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周邦彦成功地完成了诗句和清真句之间的转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周邦彦融化旧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时善于融化诗句,二是融化诗意。
例如在《蓦山溪》中的“鸟度屏风里”就唐代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的诗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这就是属于融化诗句。
而属于融化诗意的有《瑞龙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就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清真词的第二个特点则是十分注重研词炼字,例如在他的词作《兰陵王·柳》中,就有这样一句“斜阳冉冉春无极”,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这一句“在绮丽中被有悲壮的味道,使得全词精神振起”,这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蕴藏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周邦彦能够写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词”靠鄂绝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和吸纳他人的优点,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清真词。
周邦彦趣事介绍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
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
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周邦彦诗文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6-10中文摘要周邦彦作为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富丽精工、沉静婉约的词作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词作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
其实周邦彦的诗文在宋代也颇有名气,但因为他的词名响亮,诗文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据笔者所见到的材料,尚未见系统的研究周邦彦诗文的文章,仅仅从词作入手难以真实、全面的了解周邦彦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因此有必要对周邦彦现存诗文进行系统的研究。
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周邦彦的仕历与诗文创作,结合周邦彦的生平遭遇,将周邦彦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未登仕途、浮沉州县、重返汴京。
从不同的人生阶段,探讨周邦彦诗文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不同时期诗文创作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论述周邦彦诗文的思想内容,就内容来看,周邦彦诗文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涉及应制、写景、投赠、咏史、咏时政等方面。
从思想来看,他的诗文同时表现出入世的儒家思想和出世的道家思想。
第三部分论述周邦彦诗文的艺术风格,限于体制不同,将诗文分述。
周邦彦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雄健高古、典重沉郁、想象奇崛、清新蕴藉。
周邦彦的赋文采华丽,辞藻丰富,多用典实,冷辟之字甚多,他的散文语言趋于简洁流畅,情感真挚朴实。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周邦彦的诗文呈现着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他的诗文创作尚未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模拟和继承。
在宋代,词主要是用于花间尊前遣兴娱宾,一般不表现严肃的政治内容或搞政治影射,宋人习惯于将严肃的政治内容用诗文来表达,因此不能仅仅凭借应歌的词来评价一个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本文立意于此,通过系统的研究周邦彦的诗文作品,以期全面了解、评价周邦彦的生平、思想以及艺术创作。
关键词:周邦彦 诗 文 研究AbstractZhou Bangyan is a famous Song Ci writer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Because of his beautiful and tactful Ci makes him became a important poet in Literary history ,and his Ci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n fact, Zhou Bangyan's poems and articles in the Song dynasty also famous.However his Ci was so well-known so his poems and article were in the neglected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I have saw.there were no Papers that comprehensive foucs on this area. Just research from the Ci can’t be comprehensive and tur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Zhou Bangyan’s existing poems and article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t the Official Career and literary creation of Zhou Bangyan combining with Zhou Bangyan's life experiences. Zhou Bangyan's lif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 not become a political officials Stage, stay in small counties, and return to the city. From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we can explore Zhou Bangyan poems and article creative process and hi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literary creation. The second part, deal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Zhou Bangyan’s poems and article, Zhou Bangyan poems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varied, be involved in system landscapes, Meet requirements poems, voted gifts poems, Wing and current affairs and so on. Ideology,His poetry and article while displaying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The third part explor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poetry Zhou Bangyan limited system, will highlight poetry, Zhou Bangyan the art of poetry, painting style can be summarized as:Spectacular, Love stories with historical, Imaginative , nature and implicit. Zhou Bangyan's Fu were elegance, rich with rhetoric, the more typical real cold up a lot of Characters, his prose more concise language fluency. sincere feelings plain. Overall, the poetry has Zhou Bangyan diversified artistic style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revealing his literary creation has not yet formed a distinctive personal style. more of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and inherited deficiencies.In the Song Dynasty, the Ci is mainly used in in the entertainment occasion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performance is generally not political or insinuation, Song poems are used to express serious political content, Songs should therefore not merely rely on the words of a writer to evaluate the ideas and creativity, Writing this paper is aimed,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Zhou Bangyan poetry and essays, hoping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Zhou Bangyan’s evaluation of life, thinking and artistic creationKeywords : Zhou Bangyan ,Poetry , Article , Research文献综述20世纪初王国维撰写了《清真先生遗事》,对周邦彦的生平事迹作了比较详尽的考证,为周邦彦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11年发表于《国文丛刊》,见《王国维遗书》)这一时期,清真词集的校辑、订律取得丰收,郑文焯、朱祖谋、杨易霖等人作出很大贡献。
[收稿日期] 2008-10-25[作者简介] 庞维跃(1965-),男,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周邦彦词的艺术贡献庞维跃(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周邦彦词在艺术上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宋词“第一流之作者”。
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与贡献主要在于: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善于体物,多侧面描写,促进了南宋咏物词的发展;精审音律,风格趋向典雅。
关键词:周邦彦;词作;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 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88(2009)01-0078-03 柳永以后,秦观、贺铸、周邦彦都沿着“曼声以合律”①的方向发展,格调柔和,音律谐协。
秦观贬逐,贺铸退居,他们的词尚有个性特征。
周邦彦仕途基本顺利,又身为大晟乐府提举官,倾心于音律、词采,因而在艺术表现技巧上有较高的成就。
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一派,而于文学的社会功能,意义殊小。
但在为州县小官时,对羁旅离别之苦有一定体验。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对他的词作评价较为中肯:“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他在诗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因而荣膺“集大成”②的头衔。
所谓集大成,指集北宋婉约派之大成。
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是如何融汇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哪些发展呢?一、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周词的最大特色,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
如《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
周邦彦对词的贡献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词人。
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词体创新:周邦彦在词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他创作了许多新的词牌,如《六丑》、《兰陵王》等,丰富了词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2.艺术技巧:周邦彦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技巧,他的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善于使用典故和化用前人的诗句,使词的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
3.情感表达:周邦彦的词作情感细腻,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变化,他的词多写恋情、离愁和咏物,题材虽然狭窄,但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4.文学影响:周邦彦的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南宋词人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的影响尤为显著。
他的词作在元、明、清各代都有传播和赞誉,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
5.文化传承:周邦彦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词作在文学教育、文化研究和国际交流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总之,周邦彦在词的创作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华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宋代词坛的繁荣和词体的发展。
关于周邦彦咏物词浅论周邦彦,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咏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以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研究周邦彦的咏物词,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周邦彦及其咏物词概述周邦彦的咏物词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瑞龙吟·章台夜泊》中,他以“章台夜泊”为题,通过对柳树的描绘,表达了离别的哀思;《琐窗寒·玉兰》中,他则以玉兰花为题,通过对玉兰花的描绘,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二、意象塑造周邦彦在咏物词中通过精细入微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各种生动的意象。
如《浣溪沙·春雨》中,他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六丑·正单衣试酒》中,他通过对蔷薇的描绘,表现出一种美丽而又悲伤的意境。
三、寓意探析周邦彦的咏物词中,每一个物体都蕴含着深厚的寓意。
他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例如,《夜飞鹊·别情》中,他通过对鸟儿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哀思;《花犯·梅花》中,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精神风貌。
四、艺术手法周邦彦在咏物词的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
他善于运用对仗、比兴等修辞手法,使词句更加优美、生动。
同时,他在句法结构和音韵节奏上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
例如,《夜游宫·秋闺》中,他运用了回文的手法,使词句更加优美、生动;《蝶恋花·早行》中,他运用了叠句的手法,使词句更加有节奏感。
五、传播影响周邦彦的咏物词在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被广泛传唱,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他的咏物词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六、结论周邦彦的咏物词以其精巧的构思、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周邦彦诗的艺术风格探索论文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一直在增加,诗歌作为文化的代表被看做是文化发展的核心,本文主要是以周邦彦的诗歌为例对其诗歌的艺术风格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于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周邦彦;诗歌;艺术风格尽管我们国家流传下来的关于周邦彦的诗集并不是很多,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仅有的这些诗集中看出周邦彦诗人丰富的诗歌艺术风格,以及诗歌所展现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这对于我们研究诗人生活的环境和当时的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一、周邦彦及其诗歌简介1、诗人周邦彦概述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词作者,由于其在作词方面有惊人的天赋,而且从小就有爱好读书的好习惯,这使得他在当时的北宋也颇有名声,也曾被徽宗委以官职,除此之外诗人周邦彦还精通各种音律,这对他的创作也有非常重要的的指导意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邦彦幼年时生存环境是比较和平的,因此和其他的北宋诗词作者不同的是周邦彦的诗词大多都是在描述生活,羁旅或者是以咏物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北宋的诗词作者中周邦彦被认为是婉约派诗人,而且从周邦彦诗人流传至今的诗词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是非常丰富多样的,尤其是对于感情的表达不仅细腻而且生动、形象,这也是周邦彦诗人的诗词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流传下来的关键。
2、周邦彦诗词概述总结我们国家现存的关于周邦彦的诗词可以看出,流传至今的周邦彦的诗词仅有四十五分,尽管与其他著名的诗词作者相比周邦彦创作的诗词数量比较少,但是深入地分析就很容易看出周邦彦诗人的诗歌风格和体式比较丰富,从周邦彦诗人的诗歌风格上可以看出其诗歌的风格包括了豪放派、婉约派等,这些丰富多样的诗歌风格共同构成了周邦彦诗人的诗词艺术风格,另外就是从体式上来看周邦彦的诗歌体式也是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他流传下来的这四十五首诗词集里面可以看出,周邦彦的诗词体式包括了,古体、近体、五言诗、七言诗等,在这多重体式的变换和诗词的文化魅力可以看出诗人周邦彦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和创作才能的诗人。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一、邦彦平生[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出生于钱塘的诗礼仕宦之家。
是宋代词人之集大成者。
著有《清真集》。
其一生,伴随着政治新法的行止,旧新党势力的此消长而浮沉。
周邦彦的幼年,主要受到乡邦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培育。
周邦彦出生钱塘,古老的杭州,即是风景名城,又是文化名邦。
宋代则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那个将宋朝风流写尽的才子柳永,初到杭州时就被这繁华所震惊,欣喜若狂的写了《定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生长于这方青山绿水间的周邦彦当然而然的深受这种文化积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钱塘周氏是一个从五代十国后期就有名于乡邦的诗礼仕宦之家。
其父周原为小儿子取名邦彦,就是用《诗经·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和晋陆机诗邦兮应运兴,繁若春处葩的含义,希望他能成为邦国之佳士。
周原虽是终身布衣,但却是一个崇敬诗书以至于顶礼膜拜的人。
这点影响到周邦彦,他年轻时便已博涉百家之书。
24岁时,趁着扩大招生的机会,周邦彦被录为外舍生,于地赶赴汴京读书,也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一、初旅汴京汴京是宋代另一个繁华之地,是宋代建国已一百多年,倾尽国家之财力、物力、人力,经营的一个上层娱乐圈。
这种豪华,使年表初入京的周邦彦为之欣狂,遂作《汴京赋》,歌颂变法的正确及汴京的繁华,并因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提拔为太学正。
二、寓居庐州、荆州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政,起用旧党,邦彦也因为《汴京赋》中赞扬新法的内容而受到牵连,不能俯仰取容而外放。
这一次外放是周邦彦的人生的折点,从阳光灿烂得意的青年期,入了仕途坎坷的中年时期。
三、出知溧水38岁,周邦彦被委任知溧水县。
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张琼霙(1974-),女,台湾彰化人,文学博士,肇庆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声情词情、武侠小说与电影。
2021年第5期第39卷(总第214期)NO.5,2021Vol.39General No.214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摘要:《蝶恋花》词牌在词史上流通广泛,历来许多词家均填过《蝶恋花》,其中不乏脍炙人口之作,尤其在北宋时期无论在数量上或创作水平上均达到颠峰。
词不同于诗,可以倚声入乐,很多词人于音乐上皆有相当高的修为,尤其历来评价妙解声韵者,北宋当推周邦彦、南宋则推姜夔,有鉴于此,本文欲以周邦彦的《蝶恋花》为轴,审其声律是否伏藏机巧?并列出北宋八家词人的《蝶恋花》与之相较,欲探《蝶恋花》在北宋的开展轨迹,以及周邦彦的声律运用放诸于其同时代词家的作品中所呈現的特点。
关键词:古词;声律;蝶恋花;周邦彦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39(2021)05-0085-10《蝶恋花蝶恋花》》声律分析——以周邦彦《蝶恋花》为研究中心张琼霙(肇庆学院文学院,广东肇庆526061)一、选词动机《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名,到了五代、北宋之后转为词牌名,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其格律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蝶恋花》在五代、北宋时期许多词家均有填过,且取得很高艺术成就,但到了南宋,开始了慢词时期,虽有填《蝶恋花》的词家,但整体表现已不如北宋了。
本文固以周邦彦的《蝶恋花》为研究对象,然在周邦彦之前许多名词家如冯延巳、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晏几道等均有填过《蝶恋花》,其后的李清照也有填过,这些词皆取得极高评价,迭出佳句脍炙人口。
诚然周邦彦的《蝶恋花》处在其间,知名度和流传度都不是最广的,但若论词的声韵之美,昔人皆推周邦彦第一,所以本篇的《蝶恋花》研究虽包罗八首,而以周邦彦的为轴,即是着眼在声律的因素。
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5则范文第一篇:周邦彦研究综述论文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词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在两宋十大词人“排行榜”上,周邦彦与苏轼同居第二位(参见王兆鹏、刘尊明《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20世纪的周邦彦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6年3月,《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刊登了崔海正、阎立亮的《近年周邦彦词研究述略》一文,湖北大学词学研究中心主编的《词学研究年鉴(1995~1996)》(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版)刊发了董希平《苏轼、周邦彦及其词研究综述》一文,两文分别对1997年前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成果作了回顾与描述。
1997—1999三年中,对周邦彦及其词的研究又有新的进展,共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关于周邦彦与大晟府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对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关于周词艺术诸方面的探讨在角度上也有创新。
现将三年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对周邦彦与大晟府及大晟词人关系的考证这是三年中对周邦彦及其词研究取得的新突破。
周邦彦曾出任大晟府提举官,使得大晟府在词史上蒙上一层炫目的光彩。
诸葛忆兵《周邦彦提举大晟府考》(《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一文考辨了周邦彦在大晟府的任职经历,澄清了诸多史实,有助于重新审视大晟府对宋词的影响。
该文认为后人对周邦彦的误解的关键点在于周任职于大晟府的时间及因此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从周的履历和其他大晟府的提举官任期两方面加以考辨,认为周提举大晟府的具体时间,是在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七年(1117)三月之间,任期最长不超过半年,短则或许只有一二个月。
此外,作者考证出,大晟府诸多重大举措,均与周无关;而且,周在大晟府期间与其他六位“大晟词人”(据有词收入《全宋词》者)鲜有共事与交游。
这样,周对大晟府的贡献显得较小,澄清了自《碧鸡漫志》历《词源》而下的诸多不实之说。
龙建国《大晟府与大晟府词派》(《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一文承杨海明的说法,将周邦彦归入大晟府词派,认为“大声”不仅是周对万俟咏词的审美评价,而且是周及其他大晟府词人共同的艺术追求。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1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3-04-21[作者简介]肖亚楠(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硕士,从事文学理论研究。
周邦彦婉约词中的水意象研究肖亚楠(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摘 要]周邦彦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优美婉约、意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
文章以周邦彦婉约词为对象,研究其词中关于水意象的处理可知,周邦彦婉约词中的水意象主要有三类,以江河湖海类的水意象形态、眼泪形态以及雨水的形态出现。
周邦彦以水传情、借物抒情,并且通过多种形态的水意象表达内心。
周邦彦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共同造就了其婉约的词风及词作中水意象的表现。
[关键词]婉约词;周邦彦;意象;内涵;成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3)05-0127-04 旧时词论称周邦彦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丰富的意象表达让周邦彦的词充满了画面感,至今依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
身为婉约词人的周邦彦,在形式上出奇制胜,创出婉约词中的格律派之风,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艺术形象比较丰满,语言比较秾丽,意象十分丰富[2]。
不仅如此,周邦彦词中的意象展现出了对社会朝堂的反叛、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他的词,非其他生硬俗滥的作品可比,可以说周邦彦乃宋词发展史上结北开南的人物。
通过探究周邦彦婉约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品析周邦彦词中意象的艺术性。
一、“词中老杜”周邦彦基本介绍(一)周邦彦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创作风格周邦彦一生创作词作200余首,内容主要有闺情和羁旅以及咏物之作,通过描写自己羁旅途中的离愁别恨,表达内心情感。
他的词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被后来格律词派的词人尊为格律派第一人。
周邦彦词作的创作风格主要有语言技巧上的诗句入词、声律词采上的律精字工以及意象上的多元丰富[3]。
周邦彦的词就内容来说不离传统题材,但在艺形式、技巧方面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
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把周邦彦比做“词中老杜”。
可见周邦彦的词在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确实有突出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
艺术特色:第一,就其咏物词的结构来说,周邦彦常常注意通过时空的交错,回环往复,以此来达到含蓄婉转迂回曲折的抒情效果。
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1]夏敬观《手评乐章集》:“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周邦彦的铺叙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善于从时间空间的错综变化中来构思。
《倒犯·咏月》: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
千林夜缟。
徘徊处、渐移深窈。
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冒露冷貂裘,玉斝邀云表。
共寒光,饮清醥。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窵。
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
爱秀色,初娟好。
念漂浮、绵绵思远道。
料异日宵征,必定还相照。
奈何人自老。
第二,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和典故。
《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
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3]张炎在《词源》中评他“善于融化诗句”,“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
确实,清真的咏物词喜欢化用他人的诗句词句,且不留痕迹,如:《倒犯·咏月》中的“绵绵思远道”直接化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红林檎近·咏雪》中“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化用欧阳修《诉衷情》词:“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第三,清真的咏物词还喜欢炼字,代字的使用便是其标识之一。
不直接指明所吟咏的具体物象,如《倒犯·咏月》(霁景、对霜蟾乍升)中,以“霜蟾”、“金枢”代指月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第四,描摹物象细致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