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危化品管理措施一、危化品分类常用的危险化学品按照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1.爆炸品: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照理化性质可分为三项:易燃气体(如甲烷)、不燃气体、有毒气体(如硅烷);3.易燃液体:具有六大危险特性:高度易燃性、易爆性、高度流动扩散性、受热膨胀性、忌氧化剂和酸、毒性;如丙酮、异丙醇等;4.易燃固体及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如MO源,遇湿易燃;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氢等;6.有毒品:如砷化氢、磷化氢和氯气;7.腐蚀品:腐蚀性会对人体伤害,破坏有机体和腐蚀金属。
如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
8.放射性物品: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其活度和比活度均高于国家规定的豁免值的物品。
通俗地讲,放射性物品就是含有放射性核素,并且物品中的总放射性含量和单位质量的放射性含量均超过免疫监管的限值的物品。
二、危化品的购买、入库和贮存要求1.统一采购:专人根据危险品的使用量统一采购,报批有关部门,获批后可购买;2.入库检查:入库时应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检查,保证包装完整、数量准确、标识清晰、符合要求,药品性质不清时严禁入库。
验收合格后由保管签字接收并将药品存放于库房内,上账登记。
3.贮存注意事项:贮存时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资料》中“储运注意事项”中的要求将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分开存放,严格控制与“避免接触的条件”进行接触,危险化学品应设专柜分类隔离贮存,并做好标识。
4.减少库存:应尽量控制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库存量。
5.预防措施:危险化学品贮存时,应与禁忌物分开存放,并采取防挥发、防泄漏、防潮、防火、防爆炸及通风等预防措施;库房或实验室中应备有灭火器等消防安全器材。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行分类。
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爆炸品定义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能量而做机械功的过程。
爆炸可分为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三种形式。
化学爆炸的主要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只有上述三者都同时具备的化学反应才能发生爆炸。
爆炸品特性1不稳定性: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的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压力而引起爆炸。
2敏感度高: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一起爆能。
起爆能与敏感度成反比,起爆能越小,敏感度越高。
从储运的角度来讲,希望敏感度低些,但实际上如炸药的敏感度过低,则需要消耗较大的起爆能,造成使用不便,因而各使用部门对炸药的敏感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爆炸品的感度主要分热感度(加热、火花、火焰),机械感度(冲击、针刺、摩擦、撞击),静电感度(静电、电火花),起爆感度(雷管、炸药)等。
不同的爆炸品的各种感度数据是不同的。
爆炸品在储运中必须远离火种、热源及防震等要求就是根据它的热感度和机械感度来确定的。
决定爆炸品敏感度的内在因素是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影响敏感度的外来因素还有温度、杂质、结晶、密度等。
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是决定其具有爆炸性质的主要因素。
具体地讲是由于分子中含有某些“爆炸性基团”引起的。
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是保障化学品安全使用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根据《GB136902009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标准,危险化学品被分为八大类,并规定了相应的标志。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八大类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一、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爆炸品的标志为一个红色圆圈,圆圈中央有一个黑色爆炸物图案。
二、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闭杯闪点不高于60℃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
易燃液体的标志为一个红色圆圈,圆圈中央有一个黑色火焰图案。
三、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易于燃烧的固体,包括自燃物品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品。
易燃固体的标志为一个红色圆圈,圆圈中央有一个黑色火焰图案。
四、氧化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氧化性物质的标志为一个红色圆圈,圆圈中央有一个黑色火焰图案。
五、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通过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
有毒物质的标志为一个黑色骷髅头图案,周围有一个红色圆圈。
六、有害物质有害物质是指对环境或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
有害物质的标志为一个黑色感叹号图案,周围有一个红色圆圈。
七、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通过化学作用,能破坏有机组织,或使金属等物质发生腐蚀的物品。
腐蚀性物质的标志为一个黑色腐蚀图案,周围有一个红色圆圈。
八、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物质。
放射性物质的标志为一个黑色三叶草图案,周围有一个红色圆圈。
GB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续)九、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与空气混合的条件下,能够燃烧的气体。
易燃气体的标志为一个红色圆圈,圆圈中央有一个黑色火焰图案。
十、易自燃物质易自燃物质是指不需要外界火源,能够在常温下自行燃烧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概述整理版前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对人体、设备、环境等有危害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广泛存在于生活和生产中,如化肥、农药、石油、化学药品、印染、制革、造纸、食品加工、医疗卫生等领域。
由于其具备剧毒、易燃、易爆、腐蚀、致癌等特点,对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构成了深刻威胁。
危险化学品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质分为八类。
第一类:易燃物易燃物是指在标准条件下,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开始燃烧或能与氧气发生激烈反应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第二类:压缩气体压缩气体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由于被包装在常压或低于其临界温度下的压力下,物质为气态,包括可燃气体、不可燃气体及腐蚀性气体等。
第三类:易爆物易爆物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能源一经释放,有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
包括炸药、火药、烟花、火柴、火箭燃料等。
第四类: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在标准条件下,能够引起其他物质在自身存在下氧化而自身还原的物质,包括氧化二氮、高锰酸钾等。
第五类:毒害物质毒害物质是指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包括各类农药、酸类、碱类、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
第六类: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腐蚀性质,能够破坏皮肤、黏膜、金属等物质,包括浓度较高的强酸、强碱、酸洗液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衰变物,会发散出放射性粒子或电磁辐射,并对人员及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第八类:其它危险化学品除以上七类危险化学品外,还有其他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但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危害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中,因不当操作、管理或遭受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危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具体表现如下:对人体的危害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危害主要表现为中毒、皮肤烧伤、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环境的危害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严重危害生态环境。
危险品8类包括什么⼀、危险品8类包括什么 危险化学品8类包括: (⼀)爆炸品 (⼆)压缩⽓体和液化⽓体 (三)易燃液体 (四)易燃固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 (六)有毒品 (七)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品运输公司法律法规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第六⼗⼋条 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应当定期向⼯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有关信息和资料。
第六⼗九条 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公安、卫⽣、交通运输、铁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本级⼈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民政府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 发⽣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应当⽴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路运输过程中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员、船员或者押运⼈员还应当向事故发⽣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条 发⽣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民政府应当⽴即组织安全⽣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卫⽣、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
有关地⽅⼈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事故蔓延、扩⼤: (⼀)⽴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员; (⼆)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 (三)针对事故对⼈体、动植物、⼟壤、⽔源、⼤⽓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态破坏状况进⾏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态修复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度,或在50度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 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21.1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度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度。
4、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然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化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一.易燃易爆品1.定义:一般指发生化学性爆炸的物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比如:火药、炸药、烟花爆竹等,都属于爆炸品。
2。
代表性化学品:高氯酸、硝酸铵高氯酸:无机化合物,氯的含氧酸。
是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高氯酸在无机酸中酸性最强。
可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工业上用于高氯酸盐的制备,人造金刚石提纯,电影胶片制造,医药工业,电抛光工业,用于生产砂轮,除去碳粒杂质,还可用作氧化剂等。
用途:用于电镀工业、电影胶片、人造金刚石工业、电抛光工业和医药工业。
也用于生产砂轮除去碳粒杂质。
用作强氧化剂。
还用于生产烟花和炸药。
50%高氯酸用作丙烯腈聚合物的溶剂.是制造金属高氯酸盐的原料.可作化学分析试剂。
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处理方法:(1)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2)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硝酸铵: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有潮解性化学物品用途: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
并可用于杀虫剂、冷冻剂、氧化氮吸收剂,制造笑气、烟火等。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
处理方法:(1)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2)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类别划分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其主要危险特性分为8类: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危化品的分类危化品指的是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性、放射性等危险性的物质。
根据物质的危险特性,一般将危化品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危险品易燃危险品是指那些在正常温度下能够燃烧或能够加速燃烧的物质。
例如,液体、气体或固体燃料、油类、沥青等。
对易燃危险品要格外小心,必须防止火源和氧气的接触,避免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2.易爆危险品易爆危险品是指那些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行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例如,火药、炸药、喷雾器等。
使用易爆危险品时要特别小心,防止其接触火源或静电电荷等,以免发生爆炸及其它意外事故。
3.有毒危险品有毒危险品是指那些对人类、动物、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
例如,烟雾、有毒气体、强酸、强碱等。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抗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是指化学品中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坏的物品。
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和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险性: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致使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易燃液体: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气体的特性:此类气体极易燃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氢气、甲烷、乙炔等。
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如红磷、硫磺等。
自燃物品:指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白磷、三乙基铝等。
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如钾、钠等。
有毒品:指进入肌体后,累计达一定量后,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闪点越低,表示该液体越容易燃烧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的液体。
如汽油、乙醚、丙酮等。
有毒气体的特性此类气体吸入后能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
如一氧化碳、氯气等。
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三篇篇一: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知识1.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3.根据国标《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规定,安全贮存危险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2)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
(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0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悬挂最高等级危险品的性能标志。
(6)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7)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
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8)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生产、加工、销售化学品的企业无论是对自己生产的化学品,还是对购买的化学品,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有关使用、储存和处置方面的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并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6、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具)、保健品,安全设施、设备,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奖惩等规章制度。
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常用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八类,并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二十七种(主标志十六种,副标志十一种)。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第1类爆炸品1.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硝酸铵[含可燃物﹥0.2%](别名:硝铵)1.3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1.4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2.1 易燃气体丙烯,1,3-丁二烯(别名:联乙烯),丁烯(别名:正丁烷),环氧乙烷(别名:氧化乙烯;噁烷),甲烷,硫化氢,氯乙烯(别名:乙烯基氯),氢(别名: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一甲胺(别名:甲胺;氨基甲烷),一氧化碳,乙硼烷(别名:二硼烷),乙炔(别名:电石气),乙烯,异丁烷(别名:2-甲基丙烷)2.2 不燃气体氯化氢,氧气2.3 有毒气体氨(别名:液氨;氨气),二氧化硫(别名:亚硫酸酐),光气(别名:碳酰氯),磷化氢,氯甲烷(别名:一氯甲烷;甲基氯),氰化氢(别名:氢氰酸),溴甲烷(别名:甲基溴),液氯(别名:氯气;氯)第3类易燃液体汽油3.1 低闪点液体丙酮(别名:二甲基酮;阿西通),丙烯醛(别名:烯丙醛),二硫化碳,环氧丙烷(别名:氧化丙烯),己烷(别名:正己烷),戊烷(别名:正戊烷),乙醚(别名:二乙醚),乙醛(别名:醋醛),异丁醛3.2 中闪点液体苯,丙烯醇(别名:烯丙醇;2-丙烯-1-醇;蒜醇),丙烯腈(别名:氰基乙烯;乙烯基氰),丙烯酸甲酯(别名:败脂酸甲酯),甲苯,甲醇(别名:木醇;木精),甲基肼(别名:甲基联胺;甲肼),甲基乙基酮(别名:甲乙酮;2-丁酮;甲基乙基甲酮;MEK),氯甲基甲醚(别名:甲基氯甲醚),溶剂油,石脑油(别名:粗汽油),乙醇(别名:酒精),乙腈(别名:甲基氰),异氰酸甲酯(别名:甲基异氰酸酯),原油(别名:石油)3.3 高闪点液体苯乙烯(别名:乙烯基苯),二甲苯(别名:二甲基苯),环己酮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4.1 易燃固体硫磺(别名:硫)4.2 自燃物品白磷(别名:黄磷),甲醇钠(别名:甲氧基钠),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三异丁基铝4.3 遇湿易燃物品三氯硅烷(别名:硅仿;硅氯仿;三氯甲硅烷),碳化钙(别名:电石)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5.1 氧化剂过硫酸氨(别名:高硫酸铵;过二硫酸铵),过氧化氢(别名:双氧水),氯酸钾(别名:白药粉),漂粉精(别名:高效漂白粉),硝酸铵[含可燃物≦0.2%](别名:硝铵)5.2 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别名: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苯酰;引发剂BPO),过氧化环己酮(别名:1-过氧化氢环己基;1-羟基-1’-过氧化氢二环己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别名:过乙酸;乙酰过氧化氢)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6.1 毒害品苯胺(别名:氨基苯;阿尼林油),苯酚(别名:石炭酸),丙酮氰醇(别名:2-羟基-2-甲基丙腈;丙酮合氰化氢),甲苯二异氰酸酯(别名:TDI),硫芥(别名:芥子气;二氯二乙硫醚),硫酸二甲酯(别名:硫酸甲酯),氯化钡,氯甲酸氯甲酯,氯乙醇(别名:2-氯乙醇),氰化钠(别名:山奈钠),三氯乙烯,沙林(别名:甲氟磷酸异丙酯),硝基苯(别名:密斑油)第8类腐蚀品8.1 酸性腐蚀品醋酸酐(别名:乙酸酐;乙酐;醋酐),氟化氢,甲酸(别名:蚁酸),磷酸(别名:正磷酸),硫酸,氯磺酸,氯乙酸(别名:一氯乙酸;氯醋酸),氢氟酸(别名:氟氢酸;氟化氢溶液),三氯化磷,三氯化铝(别名:氯化铝),三氧化硫(别名:硫酸酐),硝酸(别名:硝漒水;漒水),溴(别名:溴素),盐酸(别名:氢氯酸),氧氯化磷(别名:磷酰氯;三氯化磷酰;三氯氧磷;三氯氧化磷;磷酰三氯),乙酸(别名:醋酸;冰醋酸)8.2 碱性腐蚀品环己胺(别名:六氢化苯胺;氨基环己烷),氢氧化钾(别名:苛性钾),氢氧化钠(别名:苛性钠;烧碱;火碱)8.3 其他腐蚀品甲醛,二氧化氯(别名:氧化氯;过氧化氯)不燃,可助燃有机磷酸酯类农药高温可燃,放出有毒烟气请各校按诸教仪[2011]04号“关于印发《诸暨市中小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精神,做好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入库、登记、保管、领取、使用、回收、销毁等环节(建好台帐,双人双锁)。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八类: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
(1)临界温度低于50度,或在50度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
(2)温度在21.1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度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度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3、易燃液体
本类化学品是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度。
4、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
自然物品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是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物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化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
6、有毒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进入机体后,累计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mg/kg,;经皮肤接触24小时,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
烟雾及蒸汽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固体或液体。
7、放射性物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4Bq/kg的物品。
8、腐蚀品
本类化学品是指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风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度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y 的固体或液体。
二、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个人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化学品堆人体的危害,遵守个人卫生原则十分重要。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2、工作接受后,饭前,饮水钱,吸烟钱,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
3、定期检查身体。
4、皮肤受伤时,要完好地包扎。
5、时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要注意。
6、在衣服口袋里不装备污染的东西,如抹布,工具等。
7、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
8、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洁净。
9、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
10、下班后,换下工作服,洗头洗澡。
三.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职责。
1、使用单位使用的化学品应有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2、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3、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
4、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为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
5、使用单位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6、使用单位应通过下列放,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1)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2)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3)采用能消除或降低为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4)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5)采取其他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7、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8、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未定消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9、使用单位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10、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员工公开,教育员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并经常对员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四、储存化学危险品的安全要求
1、化学危险物品必须要储存在专用的仓库、专用的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2、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车间、经销商店,可根据需要设立周转性的化学危险物品仓库,其储存限量由当地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规定。
3、交通运输部门的车站、麻豆,应当修建专用的仓库储存化学危险物品、修建专用仓库确有困难又必须在一般仓库短期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隔离存放。
4、化学危险物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报警、灭火、防晒、高温、消除静电、防护围堤等安全设施。
5、储存化学危险物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化学危险物品应当分类分项存放,堆垛之间的主要通道应当有安全距离,不得超
量储存。
(2)遇火、遇潮用以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漏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点存放
(3)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和桶装、灌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
(4)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
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
6、化学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应当定期检查。
7、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对进入仓库区内的机动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8、储存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配合消防力量和灭火设施以及通讯,报警装置。
五、运输装卸化学危险品的安全要求
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2、碰撞,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化学危险物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3、遇热,遇潮容易荣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4、载客的火车,船舶,飞机机舱不得装运化学危险物品,禁止乘客随身携带,夹带化学危险物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
5、禁止无关人员搭运装化学危险物品的车厢,船舱和飞机机舱。
6、装运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火车除外)通过市区时,应当遵守所在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7、对质量检验或科学研究继续的小量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样品或试剂,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按有关规定输快件托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