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659.00 KB
- 文档页数:25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或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使用,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套分类和定义系统。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性和危险特性等方面进行的。
目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类体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 根据物理性质的分类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
气体分为可燃气体和非可燃气体,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不易燃液体,固体分为易燃固体、氧化剂、毒性固体等。
2. 根据化学性质的分类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酸、碱、氧化剂、还原剂、腐蚀品、毒性品等。
这些分类主要是为了标识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和危害。
3. 根据毒性的分类按照危险化学品的毒性程度,可以将其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类。
高毒指的是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化学品,中毒指的是有一定毒性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相对较低的化学品,低毒则相对安全。
4. 根据危险特性的分类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可以将其分为易燃、爆炸、自燃、氧化、毒性、腐蚀等。
这些分类主要是为了提醒和警示使用者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二、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化学品的定义是对其性质和用途进行描述和解释,以便正确识别和管理。
一般来说,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品的名称化学品的名称是用来唯一标识化学品的方式,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或化学式进行命名。
2. 化学品的成分和含量化学品的成分是指其包含的各种元素、化合物或化学物质,含量是指各组分在化学品中所占的百分比或浓度。
3. 化学品的危险性及危险特性化学品的危险性指的是其可能对人体健康、环境或财产造成的危害,包括毒性、燃爆性、腐蚀性等。
危险特性指的是化学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表现出的危险性质,如易燃、自燃、氧化等。
4. 化学品的用途和处理方法化学品的用途是指该化学品通常应用的领域和场景,处理方法是指使用、储存、运输和废弃化学品时应遵循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分类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囊防护的物品。
一般认为,只要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根据现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 - 2005)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 -2005),将危险品分成九大类:1.爆炸品指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同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和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造的首述两项中未提及的钧质或物品。
2.气体指在50℃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20℃时在101. 3kPa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
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奠类别物质的蒸气的混合物、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
易燃气体是指在20℃和101. 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积分数占13cto或更少时胃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的气体。
3.易燃液体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5℃,或其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5_6℃’时放出易燃蒸气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麓隧,筐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i 自行燃烧的物品。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危险化学品(Hazardous Chemicals)是指对人类的生命、财产或环境构成潜在危害的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动植物、水体、大气等产生有害影响,因此在其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以下是危险化学品的一些基本概念:1. 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其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2. 危险性质: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致癌、致突变等危险性质,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环境污染等危险事件。
3. 分类与标识:危险化学品根据其危险性质和程度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国际上通常采用联合国《GHS》(全球危险品分类和标签制度)标准进行分类和标识。
4. 常见危险化学品: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农药、化肥、酸碱等。
在工业、医疗、实验室等领域广泛应用。
5. 安全防护与措施: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设立安全标识、建立安全操作规程等,以减少事故风险。
6. 法规与管理:各国针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标准,以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合理管理和安全使用。
7. 事故应急响应: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需要建立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包括事故报告、紧急救援、环境污染控制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8. 国际合作: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通过国际组织、公约和协议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危险化学品引发的安全和环境问题。
9. 公众宣教:通过宣传教育,增加公众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在使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的警觉性和安全意识。
综合来说,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科学研究、法规制度、应急措施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其在人类社会中的合理使用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在其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动植物及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通常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及其主要的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与其相关的风险。
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从生产角度而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可能对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设备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
从使用角度而言,危险化学品是指可能对人体、动植物及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危害的化学物质。
无论从何种角度,危险化学品都是一类需要特殊管理和注意的物质。
二、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危险化学品可以根据其对人体、环境和物质的危害性特点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 根据危害性根据危害性,危险化学品可分为爆炸品、易燃物、氧化剂、毒性物质、腐蚀品等多个类别。
爆炸品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热和气体的物质,如火药、炸药等;易燃物指在常温下易燃烧的物质,如汽油、酒精等;氧化剂指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氧的物质,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毒性物质指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如某些有机溶剂、农药等;腐蚀品指能够对生物组织或金属产生腐蚀性破坏的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这些分类根据化学物质自身的性质,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性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划分。
2. 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危险化学品可分为特别危险品、危险品和一般危险品等不同级别。
特别危险品指在事故或泄漏情况下,可能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化学品,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置措施,如剧毒物品、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指在事故或泄漏情况下,可能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一定危害的化学品,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处置措施,如易燃液体、有毒气体等;一般危险品指在事故或泄漏情况下,可能对人员、环境和财产造成较小危害的化学品,需要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和处置措施,如普通化工原料等。
危化品消防安全知识危化品消防安全知识导言:危险化学品(Hazardous Chemicals)是指对人体的健康、财产和环境有危害的化学物质,常见的有燃烧性、腐蚀性、毒性等危险性质。
危化品在工业生产、科研实验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伴随着安全隐患。
消防安全知识对于危化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非常重要,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化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学习相关的知识。
第一部分:危化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危化品的基本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等特性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化学物质。
按照国际标准的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以散列状或顺序的形式放置,能够生产危险,伤害或感染人体、动物、植物、物质、家产或环境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二、危化品的分类根据化学性质、危险特性和用途,危化品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物理状态分类根据危化品的状态,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包括可燃气体、非可燃气体和毒性气体;液体包括易燃液体、可燃液体和腐蚀性液体;固体包括易燃固体、自燃物质、遇湿易燃物质、强烈反应物质等。
2.燃烧性分类根据危化品的燃烧特性,可分为易燃物质、可燃物质和高燃木物质。
易燃物质是指闪点低于或等于20℃的液体和可压榴的气体;可燃物质是指闪点高于20℃但低于或等于60℃的液体和气体;高燃木物质是指闪点高于60℃的固体。
3.腐蚀性分类根据危化品对人体、设备和环境的腐蚀性质,可分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腐蚀性物质。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有时也被称为腐蚀性气体。
4.毒性分类根据危化品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可分为剧毒物质、急性毒物和慢性毒物。
剧毒物质是指对人体或动物致死的物质;急性毒物是指对人体或动物有致命或严重伤害的物质;慢性毒物是指长期作用于人体或动物,会引起损害或某种疾病的物质。
5.爆炸性分类根据危化品的爆炸特性,可分为易爆物质、自发燃烧物质和温和物质。
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分类及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分类及标志第⼀节概念和分类原则⼀、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产、储存、运输、使⽤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均属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原则险化学品⽬前常见并⽤途较⼴的约有数千种,其性质各不相同,每⼀种危险化学品往往具有多种危险性,但是在多种危险性中,必有⼀种主要的即对⼈类危害最⼤的危险性。
因此在对危险化学品分类时,掌握“择重归类”的原则,即根据该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来进⾏分类。
三、危险化学品分类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86年、1990年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1986)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l2268—1990),根据运输的危险性将危险货物分为九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体和液化⽓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第9类杂类。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发布了国家标准《常⽤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l3690—1992),按主要危险特性把危险化学品分为⼋类,并规定了常⽤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标志⼆⼗七种(主标志⼗六种,副标志⼗⼀种)。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体和液化⽓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以上三个国家标准除感染性物品和杂类以外,其他分类是完全⼀致的。
为了更好地搞好危险化学品经营管理,掌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特性和有关的知识是必要的。
下⾯分⼋类简单介绍。
第⼆节爆炸品⼀、爆炸品定义本类化学品是指在外界作⽤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量的⽓体和热量,使周围压⼒急骤上升,发⽣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爆炸危险的物品。
.实用文档.
. 危险化学品定义及分类知识
一、定义
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二、特征
(1)具有爆炸性、易燃、易毒、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需要特殊防护的
三、分类
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l3690 —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86)两个国家标准,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
第一类:爆炸品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毒害品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腐蚀品。
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燃烧、有毒、腐蚀、自燃、放射性等性质,对人体、动植物、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危险性质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和分类。
根据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质的综合特征,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种类: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爆炸的化学品,如火药、炸药等。
爆炸品是危险性最高的化学品之一,其储存和使用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
易燃液体易燃液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迅速燃烧的液体,如汽油、酒精等。
易燃液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防爆措施。
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其他物质剧烈反应,并放出氧气的化学品,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氧化剂的储存和使用需要避免与易燃物和可燃物接触。
腐蚀品腐蚀品是指能够对金属和其他物质产生腐蚀性作用的化学品,如硫酸、氢氟酸等。
腐蚀品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需要特殊的防护设施,避免其与皮肤接触。
毒害品毒害品是指对人体、动植物和环境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学品,如农药、杀虫剂等。
毒害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自身和环境,避免接触和污染。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如铀、镭等。
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危害,需要通过特殊的储存和使用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除了以上主要种类外,还有一些其他危险化学品,如蓄电池、废电池等。
这些化学品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需要注意特殊的环境和安全要求。
为了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各国通常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这些分类和标准旨在保护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一般信息,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措施和法规要求,请参考当地相关法律法规或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危险品的定义、分类、运输、储存和处置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危险品的定义是指具有一定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具有一定危害性,可能对人体、动植物、环境和财产造成损害的物质或物质混合物。
这些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危险性进行分类。
一、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化学危险品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可以分为易燃物、氧化剂、毒害性物质、腐蚀品、爆炸品、放射性物质、气体等。
根据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不同类别的危险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二、化学危险品的运输:危险品的运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专用运输工具,确保危险品的包装合格且无漏损。
运输车辆应标明危险品名称和分类,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专人押运。
在运输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防止机械振动和外界冲击,防止发生泄漏或事故。
三、化学危险品的储存:危险品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要求,确保安全。
首先,危险品的储存场所应符合消防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和报警系统。
危险品的储存区域和一般货物应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危险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包装不合格导致泄漏或爆炸。
储存区域应定期清理和检查,确保无隐患。
四、化学危险品的处置:危险品的处置是确保环境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措施。
危险品的处置应遵循相关规定,采取安全的方法。
对于废弃化学品和过期危险品,应找到专业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污染环境。
对于废旧包装物,应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是确保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遵守运输、储存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可以防止危险品对人体、动植物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品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