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公式:I = URR=UIU=IR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I——电流——安培(A)使用欧姆定律时需注意:R=UI不能被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其大小跟导体的电流和电压无关。
人们只能是利用这一公式来测量计算导体的电阻而已。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R=U I【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实验步骤】①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②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使小灯泡发光,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代入公式R=U I 算出小灯泡的电阻。
③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多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根据R=U I ,计算出每次的电阻值,并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表格】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平均值R/Ω123 【注意事项】①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②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③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知识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2)电阻一定时,I 与 U 的图象如图所示.(3)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知识点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控制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阻值. (2)电压一定时,I 与 R 的图象如图所示. (3)结论:电压一定时,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需要说明的问题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保持电阻不变(不能使用小灯泡,因为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也可以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 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换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换了不同规格的定值电阻后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换大调大,换小调小,但有极限,最大就是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最小要考虑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了电流表的量程。
) 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课后练习:基础训练: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
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运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使____发生变化;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不变,使电阻发生变化. 【答案】正比;反比。
电压;电压。
2.小李为了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请你与他合作并完成以下实验。
(1)请你在虚线框中设计出相应的电路图。
(2)小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控制 不变。
三一文库()/初中三年级〔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1)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 电流值∕A 1R=# # 2 # # 3##4##(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给予肯定)。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V、1.2V、1.8V、2.4V);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如5Ω、10Ω、15Ω、……),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声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越高,电流越大,所以电流与电压可能存在正比关系。
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需要将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通过串联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将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接入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分别为 2.4V、1.8V、1.2V,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
R=10Ω电压U/V 2.4 1.8 1.2电流I/A 0.24 0.18 0.12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将实验数据通过图像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分析图像可知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想与假设:因为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所以电流与电阻可能存在反比关系。
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大小(如5Ω、10Ω、20Ω。
),只需要更换不同电阻接入电路即可。
试验中要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需要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保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进行试验:(1)按图所示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2)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3)将阻值为5Ω的定值电阻更换为10Ω、15Ω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在3V不变,分别读出对应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中电阻R/Ω 5 10 15电流I/A 0.6 0.3 0.2分析论证: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与电阻有关,电流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电流与电阻的乘积为一定值,说明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初三电流电压电阻知识点总结一、电流。
1. 电流的概念。
-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I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 A)。
1A = 1000mA,1mA=1000μ A。
2. 电流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流表。
- 使用规则:-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串联。
- 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可以采用试触法选择合适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 = I_1=I_2=·s = I_n。
-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 = I_1 +I_2+·s+I_n。
二、电压。
1. 电压的概念。
-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用字母U 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
1kV = 1000V,1V = 1000mV。
2. 电压的测量。
- 测量工具:电压表。
- 使用规则:- 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并联。
- 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一端,负接线柱接在靠近电源负极的一端。
-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 =U_1+U_2+·s+U_n。
-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 = U_1 = U_2=·s = U_n。
三、电阻。
1. 电阻的概念。
-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
1MΩ=1000kΩ,1kΩ = 1000Ω。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
1. 电流、电压和电阻,哎呀呀,这三者的关系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在跑步,电压就是你的动力,电流就像你的速度,而电阻就是路上的绊脚石呀!比如在一个简单的电路里,电池提供电压,灯泡就会有电流通过,要是电线的电阻大了,那灯泡可就没那么亮咯!
2. 电流和电压那可是“亲密无间”的呀!电压越大,电流往往也会跟着增大呢,这就像你越用力推一个东西,它跑得就越快呀。
你想想,家里的电器如果电压不稳定,那电流不也会受影响嘛。
3. 电阻这家伙可会“捣乱”啦!它会阻碍电流的流动呢。
就好像水流过狭窄的管道会变慢,电阻大了,电流就小啦。
要是你手机充电线的电阻大,那充电是不是就会变得很慢呀?
4. 你知道吗,电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变的哟,它得看电压和电阻的“脸色”呢。
这就好比你做事得考虑好多因素一样。
比如给一个小电机供电,改变电压或者电阻,电流就会跟着变呢!
5. 要是电阻不变,电压升高,哇塞,那电流肯定会增大的呀!这就像你跑步的道路变平坦了,你肯定能跑得更快啦。
像那种调节亮度的台灯,不就是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电流的嘛!
6. 电流的大小还真不是它自己能决定的呢,电压和电阻都能“左右”它呀!你想想,要是你出去玩,你爸妈和朋友都给你不同的建议,你是不是也得综合考虑呀。
比如一个电路中,减小电阻,电流可能就会增大很多哦!
7. 哇哦,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真是奇妙呀!它们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呢。
就如同一场精彩的三人舞蹈,电压是领舞,电阻是伴舞,而电流就是那最耀眼的舞者呀!总之,这三者紧密相连,互相制约,明白了这些关系,就能更好地理解电路啦!。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一、知识准备1、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类比法)水流:水在水管中的定向流动,我们把它叫水流。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我们把它叫电流。
水压:水能在管中定向流动,是因为有水压(从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电压:要让一段电路有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
水阻:水在管中流动也不是很顺畅的,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力叫水阻。
电阻:电荷在导体中移动也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这种阻碍电流流动的力叫电阻。
2.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说明通过灯泡的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使电路中形成电流,即导体两端有,导体中才会有电流。
由此可以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灯泡才越;另一方面,任何导体都有电阻,电阻对电流有作用,由此可以猜想: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会越,灯泡也就越。
那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实验探究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提出问题】在不变时,跟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在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
【设计实验】1.保持_______不变,用_______、_______测出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
2.实验器材:。
3.电路图:画在右边虚线框内并将实物按电路图连成电路SAV(重要知识):此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保护电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实验次数电阻=5Ω电压(V)电流(A)110.32 1.50.3320.4(1)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_______。
(2)在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调到_______(A或B)。
(3)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4)实验中是采用法来探究的,本实验中应保持不变,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探究二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在不变时,跟有什么关系?【猜想假设】在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刷基础知识点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2023 云南曲靖质检]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所用实验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压为3 V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若干导线、定值电阻R。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3)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较大,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4)同学们通过移动滑片更改电压表示数,分别测出在不同电压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了表中。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比。
知识点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2023陕西渭南期末]某学习小组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 V,四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Ω、10Ω、15Ω和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 A”。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最(填“左”或“右”)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连入不同的电阻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电流I/A 0.4 0.2 0.12 0.1①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用描点法画出通过导体的电流Ⅰ与导体的电阻R 的关系图象。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③小组同学还想获得R=25 Ω的一组实验数据,在现有器材条件下,可行的操作方法是 . 。
刷易错易错点 叙述实验结论时因果关系颠倒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分别测得了如下两组数据: 第一组第二组实验序号电阻R=10Ω实验序号 电压U=3 V电压/V电流/A 电阻/Ω 电流/A 1 1 0.1 1 5 0.6 2 2 0.2 2 10 0.3 330.33150.2分析第一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分析第二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刷提升1[2024 山东东营质检,中]某同学将两节新干电池串联起来,接在电阻R ₁ 的两端,通过R ₁的电流是0.5A ,他又将这个电池组接在另外一个电阻R ₂的两端,已知 R₂=2R₁。
九年级电压电阻电流知识点电压、电阻和电流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我们理解电路和电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电压、电阻和电流的知识点。
一、电压电压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差,也被称为电势差。
它的单位是伏特(V),常用符号为U。
电压提供了电路中电子流动的驱动力。
在直流电路中,电压是恒定的,而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会随时间变化。
1.1 电压的计算电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电流和电阻下的电压大小。
1.2 电压的测量电压可以通过电压表或万用表来测量。
通常,电压表的两个探头与电路中的正负极连接,然后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得到电压大小。
二、电阻电阻是指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欧姆(Ω),常用符号为R。
电阻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也能在电路中产生功率消耗和热能。
2.1 电阻的分类根据电阻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可以将电阻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的电阻较小,半导体的电阻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绝缘体的电阻很大。
2.2 电阻的计算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R = U / I其中,R代表电阻,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电压和电流下的电阻大小。
2.3 电阻的测量电阻可以通过万用表的电阻测量档位来测量。
将测试笔分别连接到电阻两端,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即可得到电阻大小。
三、电流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物理现象,它的单位是安培(A),常用符号为I。
电流的大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1 电流的计算电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I = Q / t其中,I代表电流,Q代表电荷量,t代表时间。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电荷量和时间下的电流大小。
3.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阻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I = U / R这个公式是九年级学生需要特别掌握的知识点。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解析版)本节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熟悉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并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2.掌握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及电流跟电阻的关系;3.会进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实验探究。
要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知识点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设计实验:因电流与电压、电阻均有关系,我们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2个)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
电路图:如图。
4.进行实验:①按图连好电路,注意连接时开关要断开,开关闭合之前要把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实物图如下所示。
=5W不变,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V、2V、②保持电阻R13V,并读出电流表相应的数值、填表。
=5ΩR1次数电压U/V电流I/A110.2220.4330.6=10W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V、2V、3V,并读出电流表相改变电阻,使R2应的数值、填表。
=10ΩR2次数电压U/V电流I/A110.1220.2330.35.根据数据画出I-U图像。
6.得出结论: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要点诠释:1.任何电学实验,在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应调节到阻值最大处,这样可以保护电路。
2.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有两点: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3.如果只凭一组数据,就得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缺乏普遍性,所以本实验用不同阻值的电阻,重复实验操作,这样得出的数据更具普遍性。
4.要会根据I-U图,判断电阻值的大小。
如图,通过相同的电流时,U B >U A ,所以R B >R A 。
【例】(2023·宜昌)如图甲为小俊和小红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连接的部分实物图。
物理九上第五章《欧姆定律》课堂笔记第一节:欧姆定律[一]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电路图:4.课题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不变。
(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为:保护电路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3)实验数据表格:(4)实验图像:(5)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5.课题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不变。
(2)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为:保护电路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实验数据表格:(4)实验图像:(5)实验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变形式:此公式告诉我们:电流是由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的,而不是由其中一个因素单独决定的。
第二节测量电阻1.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处于最大阻值处)。
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连起,将电表接入电路时要根据题意正确选择电表的(量程),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2)闭合开关,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两表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数据记录表格:(3)分别计算出三次R的值,并求出其平均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4.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图像:5.若用伏安法研究小灯泡的电阻,我们会发现: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是不同的,这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小灯泡的“U—I”图像:第三节等效电路[一]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等效电阻,简称总电阻。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知识点整理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次数电阻值∕Ω电压值∕V电流值∕A1R=234(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师给予肯定)。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6V、1.2V、1.8V、2.4V);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3)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1)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2)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3)实验过程的设计: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如5Ω、10Ω、15Ω、……),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点整理
提出问题: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越大,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可能是正比例的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次数
电阻值∕Ω
电压值∕V
电流值∕A
R=
2
3
4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将一个定值电阻的定值电阻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0.6V、1.2V、1.8V、2.4V,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表中。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注意事项。
①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连接时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并且都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③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且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一上一下”连入电路;
④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的情况下,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
⑤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
读数后要断开开关,一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由于温度升高,阻值发生变化。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U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分析画出I-U图像,可以得出电流与电压是正比例的关系。
分析与论证:从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知识点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实验过程的设计:
①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的大小,即把不同阻值的电阻接入电路。
接入如图所示电路。
②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让电压表的读数保持3V不变,再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保持3V不变。
更换不同的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电阻两端电压不变U=3V,分别记录每次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I-R图像,如图所示。
分析与论证: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在电压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