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固—液界面
- 格式:ppt
- 大小:12.78 MB
- 文档页数:47
第七章固体表⾯与界⾯第⼋章浆体的胶体化学原理第七章表⾯与界⾯第⼀节固体的表⾯⼀、固体表⾯的类型:(1)表⾯:⼀个物相和它本⾝蒸⽓(或真空)接触的分界⾯,即物体对真空或与本⾝蒸⽓接触的⾯。
如固相与⽓相、液相与⽓相的分界⾯等---如固体表⾯、液体表⾯。
(2)相界:⼀个物相与另⼀个物相(结构不同)接触的分界⾯,即结构不同的两块晶体或结构相同⽽点阵参数不同的两块晶体接合所形成的交界⾯。
(3) 晶界:不论结构是否相同⽽取向不同的晶体相互接触的分界⾯。
注意界⾯是⼀个总的名称,即两个独⽴体系的相交处,它包括了表⾯、相界和晶界。
⼆、固体表⾯的特征:(P107)1、固体表⾯的特点:固体表⾯与固体内部的结构和性质是不相同的,原因是(1)固体表⾯的缺陷要多得多,且复杂得多---有⾃⾝的,也有外来的。
(2)现在的材料都是⾼分散的粉体,其从粉碎时消耗的机械能获得的表⾯能⼗分巨⼤。
从块状粉磨成粉体,其表⾯能⼀般都增加上百万倍。
2、固体表⾯⼒场(P107两个⼒)处于内部的质点,受⼒是均衡的,⽽处在表⾯的质点,由于⼒场不平衡,因此有剩余键⼒,使表⾯有吸附作⽤。
这种固体表⾯和被吸附质点之间的作⽤⼒称为表⾯⼒。
分为:1、化学⼒:固体表⾯和被吸附质点之间发⽣了电⼦转移,形成不饱和价键产⽣的⼒。
2、物理⼒:即范德华⼒---分⼦引⼒,因固体表⾯形成物理吸附或表⾯⽔蒸⽓凝聚⽽产⽣。
⼜分为三种⼒:(P107)三、固体(晶体)表⾯的结构(P108)表⾯是指晶体与真空(或与本⾝蒸汽)之间的界⾯。
由于表⾯的能量较⾼,所以液体表⾯总是⼒图形成球形表⾯来降低系统的表⾯能;⽽晶体由于质点不能⾃由流动,只能借助离⼦极化、变形、重排其结构引起表⾯处晶格畸变来降低表⾯能,从⽽引起表⾯层与内部结构差异。
其差异体现在微观质点的排列状态(原⼦尺⼨⼤⼩范围)和表⾯⼏何状态(⼀般显微结构范围)两个⽅⾯。
1、表⾯微观质点的排列状态(1).表⾯对键强分布的影响:表⾯的存在会影响晶体内部键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