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脊神经及其损害的定位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75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一、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
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
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
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
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
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二、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一)、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病人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 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
② 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
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病人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
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1) 运动改变:病人为完全性四肢瘫痪。
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病人的自主呼吸丧失。
第六章脊神经的定位诊断1. 引言脊神经的定位诊断是神经学临床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临床神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正确的脊神经定位诊断是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脊神经的解剖、生理、脊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2. 脊神经的解剖与生理2.1 脊神经的基本结构脊神经是由前根和后根合并形成。
前根为运动神经,后根为感觉神经。
随着神经从脊髓出来,前、后根逐渐融合形成脊神经。
脊神经穿过椎间孔而出。
胸、腰、骶骨段脊神经向前方突出,再经过肋间隙或椎间孔进入相应的肌肉和皮肤,发挥其运动和感觉功能。
2.2 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为躯干和四肢提供运动和感觉。
脊神经根支配了自身节段和下端节段的运动和感觉,每个脊神经的支配区域称为节段区,包括肌肉、皮肤、骨等组织。
脊神经支配肌肉的运动,使其收缩和松弛,同时感受肌肉收缩和伸展的信息,从而协调肌肉的运动。
脊神经感受皮肤的触觉、痛觉、温度和压力感受等信息,从而使人得以感受到不同的刺激和环境变化。
3. 脊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脊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于脊髓损伤。
脊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在节段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运动障碍患者可表现为肌力减退、瘫痪,失去节段区的运动功能。
严重损伤还可造成腱反射消失。
3.2 感觉障碍患者可表现为节段区的感觉丧失或过敏,如触诊时出现疼痛、刺痛或麻木感,也可出现温度和触觉丧失。
3.3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表现为节段区汗腺分泌、血管张力和皮肤色素的改变,如出现感染、水肿、渗出和疼痛等症状。
4. 脊神经的定位诊断方法脊神经的定位诊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4.1 神经解剖学定位根据神经解剖学知识,判断病变是否在椎上或椎下,以及在那个节段区。
4.2 神经电生理学定位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如电图和电生理学检查等,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和兴奋性。
可以根据受累的神经和神经肌肉接点病变分析诊断和定位。
4.3 影像学定位采用X线、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技术,对受累的脊神经进行成像,如CT、MRI 等。
一、颈丛(一)颈丛的组成和位置颈丛(cervical plexus)(C1~4)由颈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依次吻合3个神经攀。
位于肩胛提肌与中斜角肌前面,上4个颈椎的前外侧,前面有胸锁乳突肌和颈内静脉。
(二)颈丛的分支颈丛发出浅支(皮支)和深支。
颈丛浅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中点附近浅出,故颈部皮肤的阻滞麻醉常在此点进针。
浅支主要分支有:①枕小神经(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枕部和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②耳大神经(C2~3),斜越胸锁乳突肌浅面上升,分布于耳郭背面和腮腺区的皮肤;③颈横神经(C2~3),横越胸锁乳突肌浅面向前分支,分布于颈前部皮肤;④锁骨上神经(C3~4),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下降,分内侧、中间、外侧神经三组分支,分布于胸前壁上部、颈侧部和肩部的皮肤。
颈丛深支的主要分支有膈神经、颈神经降支和肌支,支配隔、舌骨下肌群、颈深肌群和肩胛提肌。
1.膈神经(phrenic nerve)C3~5前支是颈丛最重要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
先在前斜角肌上部外侧,继沿该肌前面斜行下降至其内侧,在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
在胸腔经肺根前方,在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下行达膈。
膈神经运动纤维支配膈,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膈下面腹膜。
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胆囊和胆道等。
膈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同侧膈肌运动障碍,影响腹式呼吸运动,严重时有窒息感。
膈神经受刺激时可发生呃逆。
胆囊炎症时可刺激右膈神经末梢,病人有时感到右肩痛(颈3、4、5皮区),产生牵涉性疼痛,可能造成误诊。
膈的周围部由下7对肋间神经分布,同样,急性胸膜炎或肺炎引起膈周围的炎症,病人出现腹肌强直,下位几对肋间神经分布皮区内疼痛或压痛,而误诊为急腹症。
国人副膈神经的出现率约为48%,多为单侧,并常在锁骨下静脉后方加入膈神经。
2.颈神经降支(C2~3)与舌下神经降支(C1部分纤维加入)约在环状软骨弓水平合成舌下神经袢,由其发支支配舌骨下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