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格式:pptx
- 大小:433.42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10.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1.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1.1.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学习目标:
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学习重点:
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学习难点:
分析环境存载力与人口合理的区别以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所处阶段的判断。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一、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等
3、区域差异:
成因:不同国家、地区的和差异的扩大
表现:以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型,大多数
处于。
4、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5、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学始于疑:人口增长模式如何转变?各国家各地区可有什么不同?
质疑探究:
1、案例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开始的。
2、组织讨论世界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原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3、不同国家的面临的人口问题及措施
当堂检测:课后反思:。
1.1人口的数量变化第2课时【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
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
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教材分析】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
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
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
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