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4
海洋灾害之首是什么
答案:风暴潮。
风暴潮位居我国海洋灾害之首。
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一般台风、温带气旋、寒潮大风、气压骤变等都可以引起风暴潮。
其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等特点,根据《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风暴潮一直占据中国海洋灾害之首。
我国海洋灾害还有哪些?
1、赤潮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有害的生态现象。
赤潮可破坏海洋环境,造成大量海洋生物和海水养殖生物死亡,危害甚大。
2、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巨浪。
海啸发生频率虽然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毁灭性的灾害。
3、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咸水冰、河冰和冰山等。
在冰情严重的区域或异常严寒的冬季往往出现严重的冰封现象,使沿海港口和航道封冻,给沿海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4、海浪
海浪是海面由风引起的波动现象,主要包括风浪和涌浪。
通常灾害性海浪的波高可达6米以上,对海上运输和施工、渔业捕捞、海上军事活动等带来很大灾害。
5、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
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总的来说,海洋灾害包括有风暴潮、海啸、赤潮等,其中风暴潮位居海洋灾害之首,影响广、危害大,要做好正确的应对和预防。
风暴潮的防治措施
《风暴潮的防治措施》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会在暴风雨或者飓风过后出现。
风暴潮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和
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1.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的风暴潮预警系统对于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
风暴潮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测,对沿海地区进行预警和及时疏散,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伤
亡和财产损失。
2. 加强海堤防护:沿海地区可以建造或者加固海堤、堤坝等防护工程,以抵御风暴潮的侵袭。
通过提高防护设施的高度和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暴潮的影响。
3. 定期清理排水系统:在预防风暴潮的过程中,保持排水系统的畅通非常重要。
及时清理河道、排水沟和下水道等设施,可以有效避免因积水而导致的险情。
4.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加强对于沿海地区居民的风暴潮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他们了解如何
自我保护和避险。
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也是减少风暴潮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风暴潮的防治措施》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
通过全面的风暴潮防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风暴潮造成的灾害。
什么是风暴潮什么是风暴潮?毋庸置疑,这是关于自然规律中珍贵现象的探讨,本文将以科普的方式揭示风暴潮的真谛。
一、什么是风暴潮?风暴潮,又称“风暴性潮汐”、“暴风潮”,它是指风暴状态下,海面的潮汐变化显著的现象,发生的间隔期多为数小时到数十小时,涨潮高度一般会比一般潮汐增加3~4米。
二、风暴潮的形成机理1.高空风暴带来的气压低:风暴潮是由气压正负变化引起海面位势变化以形成的,高空风暴来临时,空气压强骤降,所在海域内特有大风暴的“正负涡”产生,正涡对海面产生上升作用,负涡则有下降作用,当它们在水面上循环旋转时,也就是新的潮汐波动产生了。
2.海浪の长短:风暴过程中高大的海浪撞击着岸边,会在岸边反弹,形成新的水流,和原来的水流发生叠加,使得潮汐量及其波高达到最大。
3.水深及其变化:由于热带风暴中具有漩涡,较大的漩涡能够让水深有变化,在漩涡区域浅水会变深,深水改变位置,浮洋线也有变化。
三、风暴潮的影响1.影响船只的航行安全:风暴潮只是短期现象,但其带来的海浪高耸、波向变化等特点,可能影响船只的航行安全,船员需要加强防范,以免出现事故。
2.影响海岸的安全:风暴潮的较大的潮高,往往会将海水冲上海岸,造成灾害,被称为往海冲击性潮汐,可能会对海岸上的船只及民众造成危害,需要加强防范。
3.对水生物的影响:往海冲击性潮汐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灾害,而且也会对水域里的水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据调查,如果把风暴潮潮高从2米提高到4米,会把海域里生长的水植物给冲走,也会影响海洋里鱼虾的孳生率。
四、预防措施1.加强船只管理:对于海上航行的船只,有必要提前通告进行海上安全管理,避开风暴潮可能袭击的海域,即使进入风暴潮海域,不要大开轻舵,防止出现高海浪撞击造成船只翻沉等事故。
2.实施海岸防护工程:在可能被风暴潮袭击的地区,加强海岸建设,设置防护堤岸,架起防护网,实施海岸环境的改善,以减轻风暴潮造成的破坏。
3.增强预警力度:及时发布气象台的风暴预警,增加气象预警的飞机、船只监测频次,以及在沿海的灯塔发光等报警灯,增强预警信息及时面的传达,及时采取预防抢险措施。
风暴潮灾害,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名词
解释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强风作用下,使得海洋表面水位瞬间升
高的现象,导致沿海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风暴潮通常发生在气象
性风暴(如台风、飓风等)过境时,其强度与等压线间隔、风速及风
场结构等因素有关。
风暴潮所造成的浪涌和洪水可严重影响沿海地区
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导致气象环流从平常的正常状态转变为非正常状态的气候现象。
厄尔
尼诺现象周期大约为2到7年,主要影响的区域是太平洋沿岸地区,
对全球天气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引发洪涝、干旱
和风暴等灾害,并且会对渔业、农业、水资源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向现象,即赤道太
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
拉尼娜现象通常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周期
相对较短。
拉尼娜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太
平洋东部地区降雨偏少,而东南亚地区则容易出现暴雨洪灾。
此外,拉尼娜现象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疾病暴发等问题。
拓展:风暴潮灾害、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是与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应对风暴潮灾害方面,需要采取适当的海洋工程和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建设防波堤、海堤、护岸等,加强预警和应急管理能力。
对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适应措施,包括调整农业、水资源管理、渔业政策等,减轻可能的负面影响。
此外,深入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更好地了解地球气候系统以及气候变化的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风暴潮灾害的防护措施风暴潮灾害是指在台风或暴雨等极端气象条件下,海平面急剧上升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水灾。
由于其突发性和破坏性,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居民和资产的安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风暴潮灾害的防护措施。
1. 加固海堤加固海堤是应对风暴潮灾害最常见的措施之一。
海堤是指建在沿海地区的防洪护岸,其作用在于阻挡风暴潮的水流,保护沿海地区的安全。
加固海堤的方式包括提高堤顶的高度和加宽堤身,以增加海堤的抵御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特殊的材料,如混凝土和钢材,来加强海堤的稳固性。
2. 建设海岸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是利用植被来抵御风暴潮灾害的一种措施。
在沿海地区种植大面积的海岸防护林能够有效减缓风暴潮的冲击力,降低海浪对沿岸地区的侵蚀。
常见的海岸防护林植物有沙柳、红树林等,它们的根系能够稳定土壤,形成天然的防护屏障。
因此,海岸防护林不仅能够保护沿海地区的环境,还能够减少风暴潮灾害的威胁。
3. 建设海堡在沿海地区修建海堡也是一种常见的风暴潮防护措施。
海堡是指建在海边的具有抵御风暴潮能力的建筑物,可以用来阻挡冲击力强大的海浪。
海堡通常由混凝土、石块等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在设计上,海堡一般采用圆形或多边形的形状,以减少海浪对其造成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在海堡上种植适应海风环境的植物,增加其抵御风暴潮的能力。
4. 建设防浪墙防浪墙是一种直立在沿海地区的屏障,用于抵御风暴潮。
防浪墙一般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
其高度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海浪的特点来确定,以保证有效地减少风暴潮的冲击力。
防浪墙的设计应考虑到海浪的反射和消散问题,以保证其抵御风暴潮的效果。
5. 提高警示预警水平除了建设防护设施,提高警示预警水平也是防范风暴潮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台风和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对沿海地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风暴潮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风暴潮的防治措施1. 引言风暴潮是海洋中的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治风暴潮成为海洋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风暴潮的防治措施。
2. 人工建筑物的建设人工建筑物的建设是防治风暴潮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沿海地区,可以建设护岸、码头等人工结构物来抵御风暴潮的袭击。
护岸可以起到阻挡风暴潮浪涌的作用,保护沿岸地区的安全。
码头则可以提供安全的船舶停泊区域,减少因风暴潮造成的损失。
3. 植被的种植植被的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风暴潮的方法。
可以在沿海地区种植海葵、海草等植物来固定沙滩和海岸线,减少风暴潮对沿岸地区的冲击力。
植被可以起到类似于护岸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风暴潮对沿岸地区的破坏。
4. 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高效的预警系统也是防治风暴潮的关键。
通过气象预报和海洋监测,可以及时掌握风暴潮的情况,并向沿海居民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做好应对风暴潮的准备,减少损失。
5. 社区组织的参与防治风暴潮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社区可以组织讲座、培训等活动,将有关防治风暴潮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居民,提高他们的防护能力。
此外,社区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定期检查、修复护岸等防护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6. 控制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剧了风暴潮的破坏性。
为了防治风暴潮,需要控制人类活动,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限制沿海地区的工业排放、渔业捕捞等活动,可以减少风暴潮对沿岸地区的影响。
7.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可以用于防治风暴潮。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的变化,提前预警风暴潮的发生。
利用数值模拟、预测算法等技术,可以对风暴潮进行准确预测,指导相关防护工作。
8. 国际合作风暴潮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国际间可以开展科学研究、技术交流等合作项目,共同研究风暴潮的成因和防治方法。
风暴潮是什么意思
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风潮”等,它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其影响的范围一般为数十至上千米,持续的时间达几小时到上百小时不等。
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海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
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公里至上千公里,时间尺度或周期约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
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公里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风暴潮的周期为1-102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海啸之间。
风暴潮的高度与台风或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外围的气压差成正比例,中心气压每降低1hPa,海面约上升1cm。
较大的风暴潮,特别是风暴潮和天文潮高潮叠加时,会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狂涛恶浪,泛滥成灾。
风暴潮措施1. 引言风暴潮是一种由风力和气压梯度引起的海面暂时升高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大风和低气压天气系统过境时,对沿海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应对风暴潮的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风暴潮措施,帮助沿海居民和相关机构有效减轻风暴潮带来的损害。
2. 提前预警及早了解并预测风暴潮的发生是减轻其影响的关键。
相关的气象部门和海洋部门通常会采取措施,监测气象和海洋条件,并发出风暴潮警报。
这些警报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发送给公众。
居民和相关机构应该密切关注这些预警信息,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
3. 撤离非必要人员当风暴潮警报发布时,非必要的人员应该优先考虑撤离沿海地区,以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这些人员包括游客、临时居民等。
当局应该制定相应的撤离计划,并协助人们有序地离开危险地区。
4. 防止海水倒灌为了减轻风暴潮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防止海水倒灌进入内陆地区。
其中一种常见的措施是建造防潮堤。
这些防潮堤可以在海岸线上修建,起到阻挡海水向内陆扩散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清理并加固沿海地区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避免积水。
5. 加固建筑物为了应对风暴潮的冲击,沿海地区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工作。
这些工作可以包括加固建筑物的基础、墙体和屋顶,以增加其抗风暴潮能力。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例如安装防水门窗,减少海水侵入建筑内部的可能性。
6. 救援和应急响应在风暴潮发生后,救援和应急响应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的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救援预案,包括预先部署救援队伍和救援设备、培训救援人员等。
此外,应加强与沿海地区的联系,确保救援队伍能够迅速到达受灾地区,提供紧急援助。
7. 提供信息和指导在风暴潮期间,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相关的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向公众提供有关风暴潮的最新消息、警告和建议。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传达。
同时,应该提供一些应对风暴潮的指导,例如如何紧急撤离、如何防护建筑物等,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简述防范风暴潮的主要措施
风暴潮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由于强风引起的沿海地区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防范风暴潮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加强预警预报工作。
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和预报方法,对风暴潮进行提前预警,确保沿海地区居民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其次,加强海岸线管理。
政府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海岸线开发利用规划,严格审批沿海地区建设项目。
对于已经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避免风暴潮来临造成严重损失。
第三,提高海岸防护设施建设标准。
加强海堤、防浪墙等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其抗风浪能力。
同时,在重点区域设置防护林带,以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
第四,加强渔业船舶管理。
对沿海地区的渔业船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船舶安全性能良好。
在风暴潮来临期间,要及时组织渔船回港避风,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五,防范陆上洪水灾害。
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
对于低洼地区,可以采取增设泵站、提高水位等措施,确保排水畅通。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风暴潮防范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
同时,组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的能力。
总之,防范风暴潮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防止风暴潮的工程措施概述风暴潮是指风暴引起的海水的堆积,通常发生在风力较大或飓风影响下。
风暴潮往往给海岸地区带来严重的水灾和灾害,并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降低风暴潮对工程设施和居民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止风暴潮的工程措施。
护岸工程护岸工程是指通过修建固定的防波堤、石堤或挡潮墙等结构来阻止风暴潮的侵袭。
护岸工程可以分为自然护岸和人工护岸两种类型。
1.自然护岸:通过修复和保护沿海植被、湿地和沙滩等自然景观,形成天然的防护带,减少风暴潮对地面的冲击和侵蚀。
自然护岸既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又能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质净化等。
2.人工护岸:通过修建混凝土防波堤、石堤或挡潮墙等人工结构,形成屏障,抵挡风暴潮的冲击。
人工护岸一般具有更高的抗冲击能力和耐久性,但在工程建设和维护方面成本较高。
泄洪系统泄洪系统是一种通过合理设计的排水和泄洪设施来减少风暴潮对沿海地区的冲击。
常见的泄洪系统包括:1.泄洪闸门:通过在河流、湖泊或水坝等水体的出口设置闸门,根据风暴潮的情况及时开启或关闭,实现排水和减少风暴潮的作用。
2.排水渠道:通过修建排水渠道,将排出的洪水和雨水导入海洋或其他水域,减少水体的积聚和压力。
泄洪系统的设计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水文、水资源和环境等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风暴潮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沙丘固防沙丘是自然形成的动态防护屏障,其特点是可以自行修复和调整。
在防止风暴潮的工程措施中,可以利用沙丘的自然防护效果。
1.沙固防:通过灌注混凝土或驱筑固定层等方法,在沙丘上方修建坚固的固定结构,以提高沙丘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2.能量消散:通过设置波浪能量消散层,减缓波浪的冲击力,保护沙丘的完整性。
沙丘固防的优点是可以提供自然的防护效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但由于沙丘的位置和形态会不断变化,沙丘固防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维护。
风暴潮- 形成条件
形成风暴潮一般有三个条件:
一是有利的地形,即海岸线或海湾地形呈喇叭口状,海滩平缓,使海浪直抵湾顶,不易向四周扩散。
二是持续的刮向岸的大风,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海水急剧升降。
三是逢农历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它是形成风暴潮的主体。
当天文大潮与持续的向岸大风遭遇时,就形成了破坏性的风暴潮。
风暴潮- 分类
风暴潮
国内外学者较多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所引起的台风风暴潮(或称热带风暴风暴潮,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等温带天气系统所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台风风暴潮
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风暴潮
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中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