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黄鹤楼送别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一篇:25黄鹤楼送别25 黄鹤楼送別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檐、捺”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李白和孟浩然话别饯行这一场景,体会古诗意境和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全班同学一起背诵两首古诗《静夜思》、《春晓》。
2.师评:这是一千多年前的唐诗,至今还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了解它们的作者吗?3.板书李白,孟浩然,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关知识。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4.导入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李白孟浩然,并。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1.课件出示词语,生练读。
2.检查词语朗读,把字音读准确,把词串读出节奏。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朗读古诗2.根据诗歌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划线并同桌讨论)。
3.汇报对应朗读(教师中间过渡,反复对应朗读,当堂背诵)。
4.指名抽查对应朗读背诵效果。
5.现场出示题单填空,借助课文理解古代汉语意思。
辞()下()尽()唯()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1.划出文中写“依依惜别”的句子,自由练习朗读。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用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对话、景色的描写体现“依依惜别”)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1.在板书中的“主要内容”里把“送别”换上“依依惜别”一词。
1 李白在黄鹤楼和孟浩然依依惜别并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5黄鹤楼送别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昔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昔别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1.读题。
2.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孟浩然饯行饮酒暂时孤帆脍炙人口按捺不住(2)释词。
饯行暂时孤帆脍炙人口按捺不住触动惜别繁花似锦唯见凝视伫立满饮(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听录音范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指导学生练习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题。
课文讲了谁为谁送别呢?(板书:李白一一孟浩然)你能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吗?2、打开书,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看书上怎么写的。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3、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⑴ 自读古诗。
⑵ 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
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 师讲,你就明白了。
让我们回到黄鹤楼上。
二、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黄鹤楼的句子。
2、 课件出示图片。
说说你觉得黄鹤楼怎么样?3、 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
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读读课文,体会一 下。
4•学生交流,出示句子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 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⑴ 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 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他们的行为与心情吗?(因为他俩都不愿意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所以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 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25黄鹤楼送别
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在感悟全文后,拓展古人的送别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人物的对话中感悟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神情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中感悟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三、教法学法设计:。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檐”“捺”这两个生字。
重点指导“暮”字的写法,如何写美观,紧凑,并比较几个与之相近的字。
读准“暂、谊”两个生字的读音。
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依依惜别”“脍炙人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3.创设情境,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感悟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
4.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制定意图:1、2两个教学目标侧重于基础知识,字词句的训练,3、4两个目标主要让孩子品味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宜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意思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
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3.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采用朗读的方法应为:个别读、小组读、悟读、感情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
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吟诵诗歌,做好衔接1.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