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7.27 KB
- 文档页数:5
名词解释1.致用:”致用”指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
2.比德:所谓“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3.畅神: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着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
4.澄怀观道:就是澄清心中一切已有之见,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观照“宇宙里最幽深最炫远却又弥沦万物的生命本体。
”5.移情: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物身上,于是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
6.情感:情感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7.想象:形象是在原有的表象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表象的分化、重组和运动,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8.联想:联想是由知觉的一种事物想起另一种事物,或者由想起的另一种事物再想起第三种事物的心理活动。
9.联想分为:1)接近联想:2)类似联想:3)对比联想。
10.通感:又称联觉,指美感活动中视觉、听觉和其他各种感觉,即触觉、嗅觉、味觉可以相互沟通。
它是美的对象所引起的一种感觉能够和其他感觉相联系,从而产生感觉的转移、转化和渗透的一种心理现象。
11.趣味:直接含义指味觉,由此有机体从饮食中体验到愉快或不愉快,从而在饮食时判定方向。
非生理含以上的趣味概念有时说明人们对某些对象、生活方式和事业不由自主的眷恋和爱好。
12.科学美:是一种反映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
13.科学美表现在对称、和谐、简洁三个性质中。
简答题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美的认识是怎样的?柏:1)美的理式具有永恒性;2)美的理式具有绝对性;美的理式具有先验性和单一性。
亚:1)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2)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及也不能过。
2.对自然美的欣赏我国经历那三种阶段?1)第一阶段:在人类发展初期,致用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适用于我国,而且适用于欧洲。
2)第二阶段:我国比较成熟的比德的作自然审美观,形成于春秋时代。
“比德”是儒家学说的表现,是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仁政”“礼教”的部分渗透到山水审美中来。
一:稽留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摄氏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二:间歇热:骤起寒战高热39摄氏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如此反复发作。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三:回归热:指体温骤升达39摄氏度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四: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五: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时呼吸困难的特点为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座位减轻。
病情较重的患者,被迫取半坐位或端坐位呼吸。
主要是因为活动时加重心脏的负荷,机体耗养量增加;坐位时下半身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的程度,同时膈肌位置低,膈肌活动增大,肺活量可增加11%~30%六: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的表现:患者于熟睡中突然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起、伴有咳嗽,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缓解,重者呈高度气喘、面色青紫、大汗淋漓,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罗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心肌病。
七:三凹征:见于喉部疾病、气管疾病、外压性狭窄等原因引起的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其特点是吸气费力、显著困难,重者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称“三凹征”,常常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八:发绀:亦称紫绀,主要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血液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导致的皮肤黏膜弥漫性青紫现象。
发绀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丰富的末梢部位,如舌、口唇、鼻尖、颊部和指甲床处表现较为明显。
名词解释大全爱憎分明:喜爱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安然无恙:恙,疾病,也指灾祸.平平安安地没有遭遇任何损害.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只能事与愿违.跋山涉水:形容旅途上艰辛劳苦.百看不厌:班门弄斧:比喻在内行面前卖弄本事.搬弄是非: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从中挑拨,制造纠纷.变本加厉:原意是指变得比原来更深一层.后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变幻莫测:变幻,没有规则地改变.该词指变化奇特,不可预测.别具匠心:匠心,高明而巧妙的构思.该词指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不可救药:药,治疗.该词比喻人或事物已经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不可思议:思议,想象,理解.该词指对事物\情况\言行等难以想象,不能理解.不能自已:已,停止.该词指不能控制住感情.不屈不挠:屈挠,弯曲,比喻屈服.该词指在压迫或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不速之客:速,邀请.该词指没有受到邀请而自己来得客人.不屑置辩:不言而喻:喻,明白.该词指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不约而同:原意是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回合.后指没有事先商量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言行相同.不折不扣:折\扣,商品照标价减去十分之几,叫几折或几扣.该词指丝毫未打折扣.形容完全十足,没有减少或走样.畅所欲言:畅,尽情\痛快.该词指痛痛快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如游龙.形容车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称心如意:称,适合.如,符合.该词指完全合乎心意.承前启后:承,接续.启,开创.该词指承接前代的,开创以后的.多用于事业\学术等领域.诚心诚意:诚,真实\诚恳.该词指真挚诚恳.触景生情:触,触动.该词指被眼前景物所触动而产生了某种感情.触目惊心:触目,目光接触到的.该词指看到的情况,引起内心震惊..穿凿附会:穿凿,勉强进行解释。
附会,将毫无关系的事物生硬地联系在一起。
该词指在论争中勉强解释、生硬联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名词的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抽象概念等的词语。
它是一类基本的词汇类别,用于命名、指代和描述。
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名词,其中不乏一些比较特殊且容易令人困惑的名词。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抱负(Aspiration)抱负是指个人或集体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欲望、追求或理想。
它与人们的动机、期望和价值观紧密相关。
抱负不仅指个人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也可以是对社会进步、改变或贡献的渴望。
与目标相似,抱负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努力,推动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二、激情(Passion)激情是指对于某个事物或领域的兴趣、热情和投入。
它不同于简单的喜好或爱好,而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动力。
激情使人们投身于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艺术、运动等活动中,追求持续的成长和竞争优势。
三、创新(Innovation)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方法或产品,创造新的价值和改善现有状况。
它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可以体现在科学技术、商业模式、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跨学科和综合性质。
创新不仅需要创造力和创业精神,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合作和市场适应力。
四、包容(Inclusivity)包容是指在社会、文化和组织中接纳和尊重各种不同的个体和群体。
它包括了尊重多样性、消除歧视和创造公平机会的理念。
包容性社会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包容不仅是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也是一种公共政策和社会文明的表现。
五、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环境和资源,保障后代子孙的发展需求。
该概念最早在1987年的布鲁特兰特委员会报告中提出,被全球普遍认同。
可持续发展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六、创业(Entrepreneurship)创业是指个体或集体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名词解释的意思是通过定义和解释来阐明特定名词的含义。
这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技巧,用于确切地传达特定概念或事物的定义。
名词解释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等。
在学术研究领域,名词解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任何研究项目,准确定义概念和术语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可再复制性的基础。
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定义其研究范围、目的和结果,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
在教育领域,名词解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通过名词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和术语。
因为学生们通常对新的概念缺乏直观的理解,名词解释使得抽象概念变得更具体和易于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名词解释在语言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语言学家通过对名词进行解释来研究和分类不同的语言现象。
他们探索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分析一种语言中名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从而深入了解语言的本质和结构。
除了学术领域,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在我们与他人沟通时,确保对特定概念有共同的理解非常重要。
名词解释帮助我们避免误解和歧义,促进有效的交流。
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
然而,名词解释并非没有挑战。
有时候,一个名词的含义可能不够明确或容易引起争议。
这就需要对名词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探索。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名词的解释也可能因为不同领域的背景和专业知识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名词解释时,我们必须谨慎行事,确保准确和明确地传达所要表达的含义。
总之,名词解释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巧,用于明确传达特定名词的含义。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教育、语言学还是日常生活中,名词解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名词解释,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义概念和术语,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对特定目标的理解和认知。
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名词,英文是Noun,简称n。
,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名词格的种类:英语名词有三个格,即主格、宾格和所有格。
其中个体名词表示某类人或东西中的个体,如girl(女孩)等;集体名词表示若干个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audience(观众,听众)等;物质名词表示无法分为个体的实物,如water水等;抽象名词表示动作、状态、品质、感情等抽象概念,如work(工作),happiness幸福等。
名词根据其可数性,可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
遗传(heredity):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复合结构。
有丝分裂(mitosis ):又称间接分裂,是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包含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减数分裂(meiosis ):又称成熟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由于形成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比性母细胞减少一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联会(synapsis):减数分裂偶线期开始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即联会。
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性状(character):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测交(test cross):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染色单体(Chromatid)又称染色分体,是染色体的一部分。
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了的染色体中的两条子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两个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centromere):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即对专业名词的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解释一个词语。
名词是一个词语,意思是表示人或事物以及时间、方位等的词。
“名词解释”的意思是:对概念的内涵或语词的意义所做的简要而准确的描述。
一、读音:míng cíjiěshì
二、举例:1、学校:教授某一项或一些专门技术的地方。
2、司机:机动车驾驶员。
3、菊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
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
有的品种可入药。
4、厨师:以烹调为职业的人。
5、袋鼠:哺乳动物的一科,形似鼠而体大。
前肢短小,后肢粗大,善于跳跃,尾巴粗大,能支持身体。
雌的腹部有一育儿袋。
种类多。
如大袋鼠、树袋鼠等。
分布于澳洲各地。
三、名词解释与概念定义区别:名词解释:是对一个名词的分析解说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是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二)填空题1.(1)发生;(2)发展;(3)演变;(4)诊治。
2.(1)既往的健康状况;(2)曾经患过的疾病;(3)手术外伤史;(4)预防注射史;(5)过敏史。
3.(1)未婚或已婚;(2)结婚年龄;(3)配偶健康状况;(4)性生活情况;(5)夫妻关系。
4.(1)初潮的年龄;(2)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经血的量和色;(4)经期症状;(5)有无痛经或白带;(6)末次月经日期;(7)闭经日期;(8)绝经年龄。
5.(1)妊娠次数;(2)生育次数;(3)妊娠与生育的年龄;(4)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5)有无死产;(6)是否手术产;(7)有无产褥感染;(8)计划生育状况。
6.(1)父母;(2)兄弟;(3)姐妹;(4)子女。
(三) 问答题1.采集现病史应包括的内容: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⑤伴随症状;⑥诊治经过;⑦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2.系统回顾问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②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③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便秘、黄疸;⑤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尿血、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尿道及阴道异常分泌物;⑥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食、多尿、怕热、多汗、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⑦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淤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⑧肌肉与骨关节系统: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⑨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⑩精神系统: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4、社会理想答: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生活问题、生活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以提高立法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立法2、以依法行政为标准,严格执法3、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改革4、以增强法治观念为基础,加强法律教育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婚姻法》关于结婚的法定条件是如何规定的?答: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4、什么是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二者是什么关系把最高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知道,理想是分层次的。
在现阶段,共产党员的理想大致可区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个人理想——实现共产党员个人职业、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这三者之间正确的“关系式”应该是:最高理想规定和制约着共同理想;共同理想规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共同理想要服从和服务于最高理想。
那么如何把最高理想、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有机统一起来呢?1要坚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2要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积极投身其中3.要努力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奋斗之中(二)在经受各种新的实践考验中铸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三)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争当现代化建设的实干家和带头人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爱国主义是历史地形成的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和感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
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
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有阶级的局限性。
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是从本国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的。
它对个人同国家和民族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爱国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重要规范之一。
它要求人们把对祖国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行动,努力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自卑感和盲目的民族优越感;同国际主义相联系,既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又是一个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要求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在于不遗余力地巩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道德,顾名思义.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而中华传统美德,正是我们中华儿女所传承和发扬的,“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儒家学派既概括了道德修养的完整体系,肯定道德修养的极端重要性。
同时还为指导人们的道德修养,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道德修养方法,诸如“立志”、“学习”、“克己”、“内省”、“实践”、“慎独”等。
他们特别注重“立场”的修养意义,认为“立志”是做人的开端,是成才的根基。
“三等可以夺帅焉,匹夫不可以夺志”(《论语·子罕》),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远大,崇高“朝闻道,夕死可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员与议也”(《论语里仁》)。
“克己”是说为达到一个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须克制自己的私欲与主观偏见,使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行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
“学习”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经典里,“学习”主要是对道德理论,道德规范的学习与了解。
《论语》的开篇词,便是孔子对道德学习的感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将道德学习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阶段,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不仅要学习经典,还要向道德先进典型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学而》)。
“内省”就是不断地反思自己,察觉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即时发现即时改正。
曾参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同上)。
明代的学者王阳明,总结出“省察克治”的修善方法,是对曾参“内省”的丰富和发展。
他主张每个人应经常在闲暇之时,把自己的好利好货等私欲认真的清查出来,按照圣贤的道德理论,严加批判,将之消灭干净。
“如去盗贼,不要予他出路,不要予他方便,务必使其扫除净尽”;“又如猫之捕鼠,一眼盯着,斩钉截铁,务必将其消灭净尽,廓然大公,方始为快”(《传习录·下》)。
“慎独”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礼记·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堵,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一个高尚的人,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应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因为在无人所知,无人关注的地方,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须自觉主动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慎独”的方法和境界,是一个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反映,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
2、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l、加强祖国的历史和现状教育。
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祖国意识,首先应该全面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她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和遭受的屈辱苦难。
对祖国的历史缺乏了解,爱国之情就无从谈起。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对于我们国家和民族过去饱经忧患的历史,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不了解,不熟悉,甚至有些年纪大的人也渐渐淡忘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任务,必须向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加强国情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7]。
这方面的教育一旦放松,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甚至会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偏差。
近年来出现的美化殖民、美化侵略的状况就是一个证明。
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祖国的现实国情教育,使人们正确了解和理性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从落后到强盛的轨迹,认识到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平等、友好、互利的基础上全面快速发展。
更要全面了解我国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意识到当今中国既是一个具有广泛世界影响和崇高国际地位的大国,又是一个经济、科技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国家,又是一个在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国家。
强化祖国历史和现状的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自尊油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2.营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
爱国主义不仅需要理论教育,而且需要情感的培育和习惯的养成。
所以,要重视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使青年学生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熏陶。
首先,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具体教育工作之中去。
要根据各种层次、各类对象的身心特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注重挖掘其爱国主义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把隐性的教育资源变为显性的教育内容,突出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
其次,要积极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和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和影视作品,具有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大众传媒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闻、文艺活动中去。
影视作品的播放要做到使人们在娱乐和审美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收益和道德上的感化。
做到‘值因文扬”。
最后,要充分发挥重要节日。
纪念日的特殊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