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公开课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894.50 KB
- 文档页数:24
《管仲列传》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是管仲,哪怕吃再大的亏都有人愿意跟他做朋友,是谁?鲍叔。
有一个成语就是形容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叫什么?管鲍之交,比喻知心朋友,形容好朋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无比推崇管仲,自比为管仲、乐毅。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二、感知文本到底管仲有什么样的成就?请同学们课文中话来概括。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三、对话管仲(一)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能找到几个原因。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1、主观因素:卓越的才能(1)执政思想:以民为本,“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2)经济、军事:发展经济,富国强兵;(3)外交:“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4)执政原则: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客观因素:(1)鲍叔的相知、推荐:朋友知己之情。
①重点研读第二段,学生齐读本段,体会管仲对鲍叔的感激之情。
②管仲一连串不易为人原谅的行为,鲍叔却能谅解,而且还向桓公推荐他作相,为什么?——鲍叔能够谅解他,可见鲍叔对管仲才能的深度了解,也表现了鲍叔的大度。
③“知我者鲍子也”,“知”什么?——知其贤能、理想抱负,这里侧面表现管仲的理想、抱负、才能。
鲍叔之所以对管仲这么好,是建立在对管仲才能深度了解的基础上,而且不以个人利益追求作为交友的原则。
自古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真正的知己是不掺入名利二字的,但世间人与人的关系常常建立在名利的基础上,人们很难抛开名利之心去真正发现、欣赏他人的才能或优点。
④知己之情难能可贵,所以管仲由衷地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哪位同学愿意以声传情,让大家能感受到那一份感激之情?⑤教师点评:总体语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