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法
抒情方式
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发的语句中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 人相通处。 4、借事------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合-----情在 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情相通处。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乱世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虚、实,动、静,明、暗,小、大,粗、细节结 合 晓看红湿处,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花重锦官城。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支红杏出墙来。
雄浑壮丽、细致入微的观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 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
托物言志
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 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 出不同的感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