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各个时期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年表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
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
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
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
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
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要比以前愉快得多,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
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
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
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
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
”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
毕加索年表:父: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母:玛莉亚·毕加索-洛培兹1881 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8/97/8岁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8岁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189514岁进入巴塞隆纳的隆哈美术学校,其父于该校任教。
入学考试是古典艺术与静物写生,依规定可有一个月时间完成,毕加索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189615岁作品“初次领圣体”参加巴塞隆纳美术与工业展。
189716岁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
但常不去上课,比较喜欢去“普拉多美术馆”参观。
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西班牙大师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盖兹及哥雅等。
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89817岁经常出入“四只猫”酒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
结织卡萨吉玛斯及日后成为其私人秘书的沙巴特斯。
190019岁在“四只猫”酒馆举行首次个展。
与卡萨吉玛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于蒙马特区。
190120岁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
在弗拉画廊举行巴黎首次个展,开幕前就卖出15张画。
190221岁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22岁完成“人生”。
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0-1903年间三度回西班牙。
190423岁定居于巴黎“洗衣船”。
邂逅费尔南德.奥立维并同居,常去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190524岁以马戏团题材创作“卖艺人家”等。
画展受到重视。
结识洁楚·斯坦因兄妹。
190625岁在罗浮宫看到伊比利亚半岛的雕塑展,印象深刻。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190726岁创作“亚维农的少女”。
到民俗博物馆看非洲雕塑。
参观两个塞尚回顾展。
结识布拉克。
190827岁布拉克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作展。
190928岁解析立体派开始。
与布拉克成为邻居。
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130岁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构图中。
毕加索
及其代表作
毕加索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1900—1903年)
(1900—1903年)
(1900—1903年)
(1900—1903年)
(1900—1903年)
(1900—1903年)
(1904—1906年粉红色时期)
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
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最后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1.0416亿美元的天价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
奥尔格先生收藏
(1904—1906年粉红色时期)
玫瑰时期(1904—1906年粉红色时期)
立体风格代表作
毕加索自画像
毕加索赠张大千作品。
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绘的疯狂——毕加索的创作狂潮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艺术作品以其大胆的创新和多样化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毕加索在其创作生涯中的狂潮,并介绍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一、蓝色时期毕加索的绘画事业始于19世纪末,而在他早期的创作阶段,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和风格。
蓝色时期,正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从1901年到1904年,他以冷色调和悲伤的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这段时期的作品流露出对于社会贫困和孤独的关切,可以说是他创作狂潮的开始。
二、玫瑰时期玫瑰时期是毕加索创作的第二个阶段,时间跨度为1905年至1907年。
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色调转变为温暖明亮的颜色,题材更加多元化。
毕加索的绘画风格进一步发展,试图表现出更多生命力和活力。
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如《阿维尼翁的少女》和《瓦尔斯舞者》等,展示了他对于鲜明色彩和形态的追求。
三、立体主义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是毕加索的艺术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致持续了1910年到1917年。
在这段时间里,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合作推动了立体主义艺术的发展。
立体主义的特点是通过解构和重组形态和颜色来表现物体,打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的限制。
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包括《女人头像》和《吉他和小提琴》等,这些作品以多重视角和几何形态展示了物体的不同面向。
四、超现实主义时期毕加索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了超现实主义时期,这个阶段与他的前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超现实主义试图揭示潜意识和梦境的力量,毕加索的作品充满了幻想和奇特。
《盗贼》和《哥兰多》等代表作品展示了他对于人性和欲望的深入探索。
五、晚年创作毕加索的晚年创作展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风格。
他不断地试验新的形式和主题,包括雕塑、陶艺以及图画。
他的作品依然充满了鲜明的色彩和独特的线条。
《鸽子》和《牛头》等作品,反映了他对于动物和自然的热爱。
艺术年表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
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
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
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
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
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要比以前愉快得多,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
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
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
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
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
”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
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
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
毕加索的历史故事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对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充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历史故事。
1. 早年成长与天赋的展现毕加索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他从小就展现出了绘画的天赋。
在他养父母的支持下,他进入巴塞罗那的美术学院开始了他的艺术学习之旅。
他迅速在绘画技巧上取得了突破,并开始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蓝色和粉红时期20世纪初,毕加索进入了他的“蓝色时期”。
这段时间里,他的绘画表达了浓厚的悲情和孤独感,他的画作以冷色调和描绘穷困艰苦生活的主题为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少年》和《吉他手》,展现出了他敏感细腻的艺术风格。
随后,毕加索进入了他的“粉红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的画作颜色更为鲜艳,表达了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
他经常以马戏团的主题为素材,画出了许多活泼、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3. 革命性的艺术风格——立体主义在1910年代,毕加索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共同发展了一种革命性的艺术风格——立体主义。
他们在画作中使用了多个角度和视角,以展现物体的多个面向,挑战了传统的透视法。
这一创新带来了对于物体形态的几何化处理,使得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作品。
立体主义标志性的作品包括毕加索的《勃兰科洛骑士》和布拉克的《维奥尔吞-拉饼》。
立体主义的发展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毕加索作为艺术革命者的地位。
4. 创作语言的转变——新古典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在1920年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放弃了立体主义所带来的几何化处理,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风格。
他开始画一些传统题材的作品,如人物肖像和静物,同时在画面中展现对希腊和罗马艺术的赞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毕加索再次改变了他的创作语言。
他进入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阶段,使用更为简化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他的主题。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帕布洛·毕加索1881年生于马拉加。
尽管从半个世纪以来,毕加索参加了法国绘画的一切冒险,他终归还是西班牙人。
在其思想,秉性中带着奢侈,悲惨和沉重的西班传统。
他在自己的油画、雕塑、版画和陶器中挥霍着它,但却从未用竭,这点是非常显著的。
但是谁要想在他的作品、词汇、章法、主题中单单找出这个混合的、豪华的、以东方文明的神话和形式、原始的手法、和布匿的模糊影响养育出的西班牙来,那将是一种追求系统化的妄想。
对其天分的形成起过最重要作用的是贡哥拉和戈雅的西班牙,高迪的巴洛克建筑的西班牙,卡塔卢西亚的无政府主义和造反主义,是极为特殊、热情,具有破坏性的剧烈,狂热的西班牙。
不管怎么说,没有一个在法国生活和工作的外国画家比他更多地消融于法国风俗精神之中,也没有一个能证明自己比他更忠实于根。
在毕加索身上,一切都是矛盾:他的生活、他的特点、他的作品。
毕加索的父亲若泽·卢依兹·索拉斯柯是巴斯克人,图画教员。
母亲玛丽亚·毕加索是马略尔卡人,祖籍热那亚。
当别的孩子还在玩玻璃球的时候,毕加索已经画出完全可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的画了。
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毕加索是西班牙人,也是西班牙著名的画家、雕塑家。
那么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毕加索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毕加索每个时期的作品和艺术特点童年时期,毕加索以写实画风为主,色彩明亮,代表作有《斗牛士》、《科学与慈善》。
蓝色时期,毕加索以蓝色调为主,画中多以残疾者,拾荒者以及穷困者为主,充满了凄凉与悲怆,代表作有《蓝色自画像》、《人生》。
到了玫瑰时期,毕加索将蓝色调改为粉红色调,画中色彩鲜明,笔法细腻,人物形象非常逼真,代表作有《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
立体主义时期,抛弃了传统的画风,画中没有情节,也没有环境描写,运用了极其夸张的的手法,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
古典时期,毕加索的画风也变成了古典主义,画中充满了宏伟的气息,代表作有《欧嘉的肖像》、《三角帽》、《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蜕变时期,毕加索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画风极其抽象,表现出痛苦与兽性,代表作有《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格尔尼卡》。
田园时期,画风粗狂且和谐统一,手法运用极其娴熟,代表作有《卡门》、《贡戈拉的二十首诗》系列。
除了以上经典作品,毕加索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斗牛系列》、《伊卡洛斯的坠落》、《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画家与模特儿》、《流沙系列》、《塞莱斯蒂娜》、《可笑的男人》等作品。
毕加索的画好在哪里《亚威农少女》这幅画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这幅画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完成的,它是引发立体主义诞生的标志。
画中左边所展现的是三个裸体女生的形态,右边则是两个面容凶狠,粗野的形态。
可是这幅画确遭到了否定,因为在这次作品中他破坏了很多东西,但是仔细观看,这种所谓的破坏确又那么仅仅有条,其实,毕加索是利用三维空间的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会观察不同的风格。
毕加索和他的画毕加索(1881~1973)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下面介绍毕加索不同时期的部分作品,供你欣赏。
一、蓝色时期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
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期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简化(《熨烫衣服的人》),避开光感和深度的感觉,把人物结合成一种简单的图样,其中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印象(《两姐妹》)。
这种线条具有情感的重量。
画家后来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富于表现力的线条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从观察人的动作和姿势中得到的。
这一时期也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关注的时期,他还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太远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
那时候的蓝色,是贫穷和世纪末的象征,于是作品多表现一些贫困窘迫的下层人物,画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独。
至于为什么毕加索会采用蓝色作为主调,尚没有确定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是受法国画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响,认为这种色调加强了画面中的诗意成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毕加索之所以偏爱蓝色是因为它代表着忧郁。
也就在那片单色的浅蓝、粉蓝、深蓝、湛蓝中,毕加索开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1、熨烫衣服的女人2、两姐妹3、一个盲人的早餐4、悲剧二、玫瑰红时期毕加索从后印象派色调的精细中重新发现形体上的大略简洁笔法,而这就是“玫瑰红时期”的典型画法。
1904年春,毕加索在巴黎蒙马尔特区永久地定居下来,随着他迁居巴黎、与菲尔南德·奥里威尔的同居,他的蓝色风格时期也宣告结束。
美术家毕加索的艺术风格与代表作品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众多的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并探讨几幅他的代表作品。
1. 蓝色时期(1901-1904年)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蓝色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以蓝色和绿色调为主,描绘了贫困、孤独和悲伤等主题。
蓝色时期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忧郁和悲伤的氛围,用冷色调和精细的线条表达情感。
代表作品之一是《自画像》(1901年),在这幅画中,毕加索用冷峻的蓝色描绘了自己的悲伤和孤独。
2. 粉红时期(1904-1906年)接下来是毕加索的粉红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以粉红、橙色和红色为主色调,描绘了更加乐观和活泼的主题。
毕加索开始画一些舞蹈和马戏团的题材,在作品中展现了欢乐和生机。
其中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亨利·雷诺和蓝吉尔家庭的吉约尔》(1905年),这幅画以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描绘了一个马戏团家庭的场景,给人一种快乐和活力的感觉。
3. 创造性时期(1907-1917年)在创造性时期,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尝试新的艺术形式,例如立体主义和奥尔费斯主义。
立体主义的特点是通过多个角度和面向来展现物体,打破了传统的透视规则。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是《争吵的双面》(1937年),这幅画以多个角度描绘了两个人的面部特征,呈现出独特的几何形式和抽象的效果。
4. 非洲艺术时期(1907-1909年)在非洲艺术时期,毕加索受到非洲艺术和原始艺术的影响,开始尝试简化和扭曲人物形象。
他将非洲雕塑的几何形状和表现力引入自己的作品中。
其中著名的作品是《坐女人像》(1909年),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简化和扭曲的女性形象,展现了毕加索对非洲艺术的兴趣和影响。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非常多样化,他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形式。
从蓝色时期到非洲艺术时期,他的作品展现出了对人类情感和形象的独特解读。
毕加索8-自然时期1944—1953年8、1944—1953年,自然时期多情的毕加索62岁那年认识了21岁女艺术家吉洛,风情万种的吉洛让毕加索为之疯狂,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与这个优雅漂亮的女孩互相追逐“跟毕加索在一起如同烟花般绚烂,他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充满智慧,魅力无穷,甚至能够让石头随着他的旋律起舞”1943年,62岁的毕加索遇到21岁的画家吉洛,并于1946年和她定居法国南部。
对于自己当时的选择,吉洛说,“我知道毕加索风流成性,与他相伴会是一场灾难,但我不想错过这场灾难。
向右转身的女子Woman turned right1944洗脚的女子Woman washing her feet1944Woman with brooch80 x 59.7 cm1944布面油画玻璃杯和水壶Glass and pitcher33 x 41 cm1944布面油画西红柿T omato plant92 x 73 cm1944布面油画Still life with lamp73 x 92 cm1944布面油画墓地The mass grave199.8 x 250.1 cm1945布面油画Seated woman with flat hat 1945 布面油画Child with flower130 x 88.5 cm1945布面油画Leeks, fish head, skull and pitcher1945布画油画Crane and pitcher 1945 布面油画Jug, candle and enamel pan82 x 106 cm1945布面油画Scenes of bullfighting1945Bull (plate I) 1945Bull (plate III) 32.1 x 43.2cm 1945Bull (plate V)1945Bull (plate IV)1945Bull (plate VI)1945Bull (plate VII)32.6 x 44.4 cm1945Bull (plate XI) 29.2 x 39.5 cm 1946Bull (study)19461946年吉洛终于与毕加索一起生活,欣喜若狂的毕加索画了《女人-花》他们同去法国南部居住,孩子Claude和Paloma的相继出生,使毕加索的内心充满爱和喜悦,画布上也出现了和乐美满的家庭生活绿色卷发女子Head of a woman with green curls 35 x 27 cm 1946 布面油画Two nude women1946和谐Composition195 x 130 cm1946布面油画Still life with skull on an armchair1946Standing woman146 x 89 cm1946布面油画头骨、书籍和油灯Crane, book and oil lamp1946Owl on a chair and sea urchins8.5 x 76.8 cm1946布面油画Ulysses and sirens450 x 300 cm1946板面油画Lust for life (Pastorale)120 x 250 cm1946Still life 81x100cm 1947 布面油画Cock and knife 73 x 92 cm 1947 布面油画1948年罗伯特·卡帕为毕加索和吉洛拍摄的照片Woman sitting in an armchair100.5 x 81 cm1948布面油画Claude with a ball100 x 81 cm1948布面油画he kitchen175 x 250 cm1948布面油画The kitchen1948Claude in the arms of his mother92 x 73 cm1948布面油画Seated Francoise with blue dress1949Woman sitting in an armchair116 x 89 cm1949Claude, two years old, and his hobby horse1949布面油画1949年,时年68岁的毕加索带着摄影师Gjon Mili参观他位于法国Vallauris的居所。
毕加索
姓名:宋紫豪
学号: 13124343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黑人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
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
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综合)
毕加索进入了立体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是,“不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同时,赋予形式意味的构图和画面最终的震撼力,形态穿插闪躲于几何之间,色彩从单一变成复色。
另外,为了更仔细地分解对象的造形,毕加索以及其他立体主义绘画者也倾向选择较单纯的主题来作画,比如静物、肖像、人体等等,至于他以前关心的斗牛、巴黎夜生活、小丑、穷人等题材,则难以融入到这个新风格中。
毕加索以大量的创作来探索这种风格,比如在《斜躺的裸女》、《站立的裸女》等人体作品中,他以浓重的轮廓线勾勒出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强调椭圆形的乳房和折曲的四肢,藉由块状的结构组成扭曲的躯体;相反的,在五官的描绘上则简略得几乎不可辨识,背景也仅只是布满笔触的简单色块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
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
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超现实主义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是毕加索创作的超现实主义时期,其创作特点是将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的气氛。
这时期的作品包括《雕塑家》等。
《雕塑家》是以毕加索的情人玛丽·泰瑞莎的形象为蓝本设计的。
玛丽·泰瑞莎的形象被描绘成画面左边的胸像,这尊胸像形体巨大、色彩鲜明,和雕塑家身后台座上的白色雕像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
画中雕塑家正支着头注视着他的作品,彷佛正思考要如何进行下一步。
这种雕塑家及其作品的主题,往往令人想起希腊神话中的毕马龙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兴趣缺缺,反而爱上自己的作品。
另外,这一时期毕加索正在实验各种变形的手法,在这件作品中,他对于变形的处理诉诸平面化与图案化。
毕加索运用大量夸张的曲线勾勒出形体的轮廓,其中雕塑家和胸像的脸部造形相对较为清晰可辨,彷佛在强调两人对望的情景,而远离头部的手、脚与家具等造形则激烈地扭曲、断裂,甚至和其他形体的线条连在一起。
毕加索也将许多轮廓线加以延长,而切割出不同的区域,色彩就如同填色游戏般涂绘在各区域中。
此外毕加索也强调装饰的效果,他在部分线条的周围加上点状装饰,使得平涂的色块变的层次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