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二战后意大利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106
11意大利的设计意大利的设计意大利设计的“文艺复兴”现象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在之前的两个世纪,意大利在现代化运动的演进中的作用非常的微弱,在战后,意大利却在短短的十五年里从战争的废墟中获得重生,并占领了西方设计界的领导地位。
几乎是完全独立地培养出一些重要的设计大师,制造商,批评环境和零售系统,这是它在二十世纪的现代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的保证。
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1.意大利的设计奇迹就象二战后的许多欧洲国家,意大利需要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一个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新社会。
这个过程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取得了成果,这被称为“意大利奇迹”,这个“复苏”标志着意大利作为一个主要的力量重返欧洲和西方世界。
斯堪的那维亚和美国是二战刚结束后当时设计的主要领导者,意大利人用他们的模式来重建了自己的设计工业。
在斯堪的那维亚(Scandinavia),设计不仅被看作是一种文化,也作为整个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这样的态度必然导致一个极为重要的“政府、工业界和设计师的联合”。
另一个模式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公司,他们把手工艺和工业生产相结合,这此外,意大利发展出一套有利的设计批评体系,能够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地讨论各种观念(通常是非常尖刻的),这使得意大利能成为有持续活力的新运动的中心。
同样地,三年一度的米兰展和其他一些展览,如salone del mobile,总是努力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全新的意大利设计风格。
不同于德国或美国,意大利历来缺乏强大的研究和科技基础,但他的设计师却有着悠久的设计传统,在他们的推动下,“意大利风格”成为他们的产品中最独特的内涵。
到60年代,主要由现代主义设计师和制造商发展起来的意大利风格在国际上得到承认:从服装一直到汽车。
这被英国著名设计史学家Panny Sparke形容为:朴素的外表、绚丽多彩的材料、高超的技能、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那些科技往往是间接得来的)。
在50年代,当美国设计师Florence Knoll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影响,完美地展示了严谨与优雅时,意大利人则走得更远,在当时的设计中表现出充分的才华和无与伦比的大胆尝试的勇气。
浅析“黄金时代”的意大利现代设计作者:余小梅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1期摘要 20世纪50年代是意大利现代设计奠定基础和形成体系的时期,也是它的黄金时代。
从这一时期开始,对国际产品市场的开拓以及民族设计形象的进一步确立,成为意大利新一代设计师们所关注的焦点。
进入黄金时代的意大利,工业生产大幅增长,经济成长速度惊人,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消费品需求量急剧上升。
国家由此全面进入丰裕社会阶段,为意大利现代设计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发展壮大,造成越来越多的批量化产品涌入市场。
通过努力,艺术家们凭借着勇于尝试的冒险精神和意大利民族固有的艺术气质,将所谓的“意大利路线”发展成熟,创造出引领世界消费品时尚的流行风格,代表了欧洲设计的最高水平和最新的潮流趋势。
关键词现代设计发展模式表现特征审美效果黄金时代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A工业化原本就比较缓慢的意大利,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所以其设计艺术发展起步也比较晚。
然而,随着20世纪四五十年代意大利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缓住下重建工作的展开,伴随着美国工业生产模式的引入,意大利的现代主义设计异军突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短短十几年内,意大利设计艺术迅速崛起,在家具、汽车、服装、电子产品、家具电器领域的设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以至于发展到20世纪末,意大利设计几乎成为“杰出设计”的同义词。
正如意大利著名设计家兼评论家乌别托·艾科所言:“如果其他国家把设计看作是一种理论的话,那么在意大利设计则被看作是一种哲学或意识形态。
”因此,意大利设计师在现代工业设计的探索中也表现出了比他国设计师更多的激情和动力、更多的浪漫情调以及更多的标新立异。
1家具设计意大利传统家具设计历史悠久,其现代家具设计也在20世纪中叶跻身世界优秀家居设计之林。
二战后,意大利的家具工业采用制造上的“双轨制”发展模式:一方面,大型家具生产企业为出口服务,完全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手段;另一方面,小规模的家具作坊依然存在,针对国内消费市场而生产讲究品味的小批量家具。
战后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分析战后初探北欧、北欧、德国、意大利、意大利、日本的设计特点时有人说,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稳重、理性的事业型男子的大气;意大利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个性张扬的时尚少女的冲击力。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给人感觉是心平气和、参禅悟道的老人的静心。
也有人认为,北欧、德国的平面设计如同渴了,喝杯白开水,明确、直接,它的内容、信息就像水一样清澈,使人一看便明了;意大利的平面设计如同感受可乐的刺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总是带给你无限的激情,文化、艺术、商业完美相结合;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如同细细品尝一杯茶,回味无穷。
以上看法,虽然有些片面,以偏概全,不科学,但是也隐隐约约抓住了一些大概的感觉。
北欧、德国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是现代设计运动的发起国之一。
平面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设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受功能主义、理性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它的平面设计趋向理性风格。
设计师追求的是阅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平面设计的文字或图形,以获得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误差率。
它的色调以灰白占较多面积,整体看来具有明快、直接、简单、明确、高度理性化的特点。
"设计的理性、健康、秩序及运用最单纯明确的形色以求得最迅速、直接、突出的传达是北欧、德国现当代设计的最主要特征。
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成为北欧、德国设计’非凡’的标志。
在众多的表现形式与设计意念中,’严谨、精致’通过奇迹般的感知力,无声地显示出北欧、德国设计强烈的特征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总的来说,意大利设计的核心是人的力量,抛弃低劣的人性,恢复、高扬明晰的审美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意人利设计追求的美好境界。
意大利、日本的平面设计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其典型的"意大利、日本化"设计风格是征服东西方受众的最重要原因。
"意大利、日本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本十化、个性化和民族化,意大利、日本美学文化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具有静、虚、空灵等传统的东方韵味,还具有西方实用的、繁琐的特征,更有本身所具有的爱好优雅、纯洁的特征。
各国设计简史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总结,史论轻松学习《世界现代设计史》第九节——各国设计简史(一)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八章一.世界现代设计史——意大利设计背景:①社会动荡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战后婴儿潮一代进入青年期,更使这种动荡充满能量。
这股叛逆的思潮无可避免的影响到了意大利的年轻设计师。
②二战后,意大利企业界把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结合起来,对产品设计非常重视。
企业与设计师之间的密切互动,是意大利产品称雄国际的主要原因。
③意大利现代设计起步较晚,但在设计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二战之后,艺术迅速崛起,各个领域的设计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发展阶段:①二战以前,现代设计萌芽阶段。
②战后重建时期的设计,具有美国主义倾向,但同时又强调理性主义和意大利传统文化的结合,以及重视设计的人文主义。
③60 年代以后,艺术多元化发展阶段,反主流、样式主义、后现代主义设计等。
特征:①既有现代主义风格,又有意大利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②既有设计的高技术性,又保留了相当手工艺的优良传统。
③既有高度理性色彩,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人情味。
代表人:庞蒂a、地位:①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奠基人物。
②是蒙扎设计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的主要创办人和推动者。
③是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意大利设计师。
b、作品:①《多姆斯》②佩莱利大厦(皮列里大厦)c、设计思想:①他提出我们理想的好生活、高品位是通过我们的家居、生活方式表达出来的。
②他的设计可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同时又兼顾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家具设计:①二战前,意大利的家具设计处于典型的手工作坊时代,强调家具设计的艺术特征。
②二战后,注重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新的家具设计美学,而不是结构的精良和表面形式,并试图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③家具设计造型优雅整洁、不矫饰,无可争辩。
④为出口服务采用机械化生产,小规模也存在,针对国内市场生产有品味的小批量家具。
二.世界现代设计史——意大利设计反主流设计定性:①20 世纪 60 年代,意大利出现了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设计师,他们反对现代主义极其理性的设计思潮。
意大利设计1945-2000前言“意大利设计”展收录了意大利战后至今的设计史上一些最有意义和代表性的范例,它旨在证明一种研究、设计和实验的质量,后者是意大利设计师和公司的骄傲。
入选的展品是为了提供1945至2000年期间意大利设计史的发展主线的概要,这一概要是实质性的、综合的,但也相当清晰和富有争议。
贯穿100件入选展品的叙述依据的是一种线性和整齐的过渡,它任意排斥对立和矛盾,但却时停时续。
这一叙述故意用跳跃和比较的形式来展开,它隔离一些部分,它阐述诗学和审美理论,把它们与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联系起来。
形成这种叙述的是一种由历史学家卡尔洛·金斯伯格提出的"起始历史"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每个物品除了自身有效之外,还应该揭示一种更广义的上下文关系,并提供有关计划、实施和使用这个物品的时代的社会、历史年代和文化的痕迹、症侯和迹象。
总之,每个物品是针对一个系统,它是设计、文化和生产实践的总和性的表达,而展览只能通过暗喻或提示的方法来展示这种总和。
决定是否入选的第一标准是象征性和代表性:由于设计的原创力、技术及材料的创新、捕捉和代表某一特定时代的口味和文化的能力,被选的展品构成了意大利设计研究中最有意义的成果之一。
入选展品的总数具有任意的象征性,而种类则有意识地做到多样化和各不相同:选择把不同领域并置在一起是为了说明设计是一种规划文化,它越来越不能容忍给禁闭在纯粹的私人家庭空间中,越来越追求与人的行为及公共空间产生互动关系,与发生在路上和办公室中的事物、与着装和走动的方式、与除居住仪式之外的生活仪式互为作用。
“意大利设计”展不是为了突出一条主线或一条品味路线,而是把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意大利设计景观,它收录和重新介绍了某种共同研究的总体建议,而不是强调个体的贡献。
展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被分成五大部分,它们对应的是当代意大利历史中的五个类似的大阶段:战后重建、经济繁荣、社会冲突的年代、享乐消费主义年代、贯穿上世纪最后十年的对新身份的艰辛的探求。
意大利意大利人视设计为一种文化,哲学,而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意大利虽然在早期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形象并不突出,但在二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意大利成为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意大利设计师们的创造性才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
意大利还是激进设计运动的发源地,从60年代的POP设计到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意大利著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乌贝托~艾科(Umberto Eco)在谈到意大利设计时不无自豪地说“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许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
”但这套设计思想体系的历史并不悠久,由于二战期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成为希特勒的同盟,意大利饱尝了战争之苦,二战结束时,意大利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40年代末的意大利设计还完全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功能主义的大批量产品。
进入50年代,意大利设计即开始实施“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1951年的米兰三年展向世界展示了意大利已开始自己的设计运动,“艺术地生产”(The Production of Art)成为意大利设计师的新口号。
经过设计师们的努力,70年代名为“意大利,家用产品新风貌”的展览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从此确立了意大利设计的世界性地位。
由于意大利设计师的杰出成就,意大利甚至形成了“设计引导型生产方式”,使意大利的设计和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种生产方式既肯定了设计师的才能也提高了整个国民的生活质量。
意大利的许多设计师出身建筑师,毕业于米兰理工学院或都灵建筑学院。
这种教育体制也许更能发挥设计师的潜力,所以意大利的设计师大都多才多艺,同一个设计师既可以设计豪华典雅世界一流的法拉利跑车,也可以设计普通的意大利通心粉式样。
意大利的设计师在每一件设计品中既注重紧随潮流,重视民族特征地方特色,也强调发挥个人才能。
与其它国家一样,意大利也经历过现代设计的各种运动,如功能主义,波普设计等,但每一种风格他们都可以产生出许多的变体来,而后便成为了意大利式样,因而使他们的设计显得多姿多彩。
意大利艺术简史——二战后意大利艺术简史——二战后意大利虽然在早期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形象并不突出,但在二战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意大利成为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意大利设计师们的创造性才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设计的内容。
意大利还是激进设计运动的发源地,从60年代的泼普设计到80年代的后现代设计,意大利的设计师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意大利著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乌贝托·艾科(Umberto Eco)在谈到意大利设计时不无自豪的说"如果说别的国家有一种设计理论,意大利则有一套设计哲学,或许是一套设计思想体系"。
但这套设计思想体系的历史并不悠久,二战期间意大利饱尝了战争之苦,战争结束后,意大利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战后初年,意大利的设计师已经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其中几件产品得到世界一致的好评,如达萨尼奥(CorradinaD‘Ascanio)1946年设计的维斯帕小型摩托车,尼佐里(Marcello Zizzoli)1948年为奥利维蒂公司设计的莱克西康80型打字机,1949年吉奥·庞蒂设计的帕沃尼餐馆用咖啡机,平尼法利纳1951年设计的西斯塔利亚(Cisitalia)汽车。
进入50年代,意大利设计界奉行"实用加美观"的设计原则,他们的设计受到现代艺术和雕塑很大的影响,如亨利·摩尔等人的作品,给他们很大的借鉴。
1951年的米兰三年展第一次向世界展示意大利正式开始自己的设计运动。
展品包括奥利维蒂公司的莱克西康80型打字机,小型手提打字机里特拉22(Lettera22)型,维斯帕小型摩托车,庞蒂设计的维谢塔(Visetta)缝纫机,西斯蒂格里奥尼(Castiglioni)兄弟设计的灯具,西斯塔利亚轿车等等。
1954年的米兰三年展"艺术的生产"(The Production of Art)更加明确地表明了意大利工业设计的方向,不是简单地实用化,而是走艺术化的道路,这在国际主义横扫世界之际是很突出的。
意大利设计史意大利设计史意大利人视设计为一种文化、哲学,而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
意大利著名设计与艺术评论家乌别托·埃科在1986 年曾经讲:如果其它国家把设计看作是一种理论的话,那么意大利的设计则有设计的哲学,或者设计的意识形态。
20 世纪意大利的设计是意大利文化、艺术、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意大利时髦的家具、服装、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办公室用品、汽车、装饰品等等,为意大利赢得世界各国的称颂。
意大利通过短短的半个世纪,把自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建成一个工业大国,而它的设计在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意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同义词。
虽然意大利和日本现在都是设计的重要国家,但是,意大利的设计发展与日本完全不同,日本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学习外国的设计,通过大量的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面貌:而意大利则决心不抄袭他人,一直专心地发展出自己的设计体系来,因而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非常意大利化的设计系统,得到世界的首肯。
意大利的设计具有非常悠久的传统,但是,它的现代设计则是在战后才得到世界的公认。
与芬兰非常相似,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具有非常特别的民族特征,同时也强调个人的表现,与高度统一的、非人格化的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完全不同,是现代设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典型。
在意大利,设计包含的面相当广泛,因此评论家把设计分成大众文化层次的设计、高级文化的设计、看得见的设计、看不见的设计等等各种内容,相当丰富与复杂。
这是意大利设计与其它的国家不同的另外一个方面。
意大利设计长期以来都保持大众化与高贵化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基本径渭分明,比如“阿尔法·罗密欧”汽车和“菲亚特”汽车分别代表昂贵汽车和大众汽车两个完全不同的设计中心与市场,就是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
这应该说是意大利设计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意大利的现代设计是战后为发展国家经济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自从开始现代设计活动以来,它的设计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目标:为增加产品出口服务。
第一节战后意大利现代设计的恢复和重建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意大利的重建时期,既是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结束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建,也是意大利设计的恢复和重建,成为真正奠定了意大利现代设计面貌基础的重要阶段。
战后意大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给予意大利的经济援助20多亿美元,而且通过把美国工业生产模式引入意大利的方式对其进行技术援助,为意大利经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注入了活力,也深深影响了意大利工业设计的发展。
意大利工业设计的发展。
意大利设计师为振兴意大利设计进行了不懈的宣传鼓动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意大利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新一代设计师的涌现。
如意大利著名的设计大师吉奥-庞蒂创办的《多姆斯》杂志成为意大利现代主义运动的宣传阵地。
他还积极恢复米兰三年展,使这一国际性展览重放异彩,为优秀设计提供了公开展示的机会。
1953年意大利《工业设计》杂志创刊,195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百货公司设立的“金圆规奖”,更成为意大利设计最高奖,为意大利优秀设计和优秀设计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1956年意大利工业设计师协会成立。
这些都为意大利设计的发展及设计师的活动创造了极好的氛围和空间。
意大利企业和社会对工业设计师的尊重和重视,则为设计师发挥才能提供了重要保证,如著名设计师庞蒂、尼佐里等人都成为大型企业的设计顾问或主管,使工业设计之作用能在企业发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意大利工业设计的一大特色。
如1956年,尼佐里为尼奇缝纫机公司设计的“米里拉”牌缝纫机,机身线条光滑、形态优美,被誉为战后意大利重建时期典型的工业设计产品。
此外,意大利设计师固有的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又为意大利设计打上了深深的意大利文化烙印。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意大利20世纪四五十年代恢复和重建时期工业设计发展的多彩局面:既有国际主义简单实用特征和意大利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又具有意大利特征的高贵品质的豪华型风格,同时涌现出了探索味很浓的前卫设计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