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改革、苏东剧变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25课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课标要求]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
(2)内容:进行经济改革未能打开局面;政治改革中宣扬“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3)结果:使苏联改革陷入迷途。
2.东欧剧变(1)原因:①严重的经济困难;苏联改革的影响。
②实质: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过程: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实现统一。
③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走向解体。
[思维点拨]东欧剧变中的“变”是指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次重大挫折,它说明了国家建设必须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3.苏联解体(1)过程:①1990年,苏联取消了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②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共和国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
(2)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宣告了“冷战”的终结。
[易错提醒](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
但这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在蓬勃发展。
这只能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2)“独联体”是由苏联解体后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一个国家。
[知识链接]东欧剧变: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苏联的影响下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后来,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引发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继发生剧变。
“剧”表示时间短,速度快;“变”是指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探究点两极格局的瓦解材料《破碎的党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思考(1)你能说出左边漫画的寓意吗?右边漫画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面的人应该是谁?为什么?(2)俄罗斯科学院一名院士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我们苏联人自己”,对此你如何理解?(3)从苏联解体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答案(1)寓意:苏联解体。
【摘要】: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在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方面,还是在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方向,以及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态度等方面,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对此,我们只有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来看待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事实进一步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关键词】:苏东剧变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对苏东剧变教训的理解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多种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过度集权的体制。
在这种情况下,处在冷战局面中的东欧各国,脱离了本国实际,大多照搬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纵使改革了30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以军事和重工业为主题的经济方针导致国内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直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
2、历史问题的沉淀所造成的潜伏危机是苏东剧变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开辟了新时代,但是改革本身没有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斯大林的改革模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尤其是在二战期间,对于抗战的胜利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改革却没有适时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严重扭曲了,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社会主义的发展。
此后几任领导人推行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原有模式的束缚。
长期冷战思维导致不断扩军备战,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稳固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却延缓了经济建设、削弱了国力;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各国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形象。
这些问题的长期积累,对东欧各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极大影响,而这些历史问题的积淀造成的苏东社会潜伏的危机,是苏东剧变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政治格局随着1989年的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成为二十世纪末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对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苏联解体的政治格局变化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形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
这一变化使得原苏联的政治格局从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转变为多个独立国家的组合。
这不仅改变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苏联解体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是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
然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西方国家获得了更大的战略优势。
这使得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全球政治格局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其次,苏联解体导致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变革。
原苏联的东欧盟国,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加入了欧盟和北约等西方国际组织。
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也对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东欧剧变的政治格局演变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至1991年间,东欧许多国家发生的政治变革。
这一时期,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相继垮台,民主化浪潮席卷整个地区。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政治格局,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东欧剧变使得东欧国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和多党制。
共产党政权的垮台使得这些国家能够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并建立多党制的政治体制。
这一变化促进了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也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其次,东欧剧变导致了东欧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重新调整。
原来与苏联保持密切关系的东欧国家,如波兰和匈牙利,开始向西方靠拢,寻求与欧盟和北约的合作。
这使得东欧国家逐渐融入欧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体系,加深了东欧与西欧之间的联系。
三、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分析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总的特点是()A总趋势是走向缓和B.核战争的威胁消失C.霸权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威胁D.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解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由于美苏争霸而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得到缓和,因此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
答案:A2.2011年3月20日,由利比亚内乱演变成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引起全世界人民对利比亚局势的关注。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A.正义战胜了邪恶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C.呈现多极化趋势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和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中“利比亚……法英美主导”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便可知选B。
答案:B3.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于建立单极格局B.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一超多强”是向多极化格局推进的过渡形式D.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解析: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霸权地位遭到多种力量的抵制。
单极+多极的混合格局实际上就是“一超多强”,是向多极化格局推进的过渡模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极化格局,排除A、B 两项;D项说法明显错误,可排除。
答案:C4.下列关于21世纪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原因的表述中,主要的原因是()A.苏联的解体B.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C.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区域集团化的建立和加强解析:本题是一道最佳选择题。
本题A、B、C、D四项都是多极化加强的原因,但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和加强主要是由于经济力量的变化而引起的,所以选C。
答案:C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①两极格局已经终结②出现多极化趋势③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格局④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出现,目前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因此②③错误。
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东剧变是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1989年至1991年间发
生的政治和经济剧变,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首先,苏东剧变表明集权政权容易陷入腐败和僵化。
苏联和东欧
国家的政权权力高度集中,导致决策和领导层的腐败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长期以来,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缺乏透明度和监督机制,最终导
致了政府的无能和不信任。
其次,苏东剧变揭示了计划经济的弊端。
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
行的计划经济模式,使经济无法自由调节和发展。
中央计划对资源配
置的不灵活性以及生产效率的低下限制了经济的增长潜力,并导致供
应不足和质量问题。
再次,苏东剧变证明了人权和民主意识的重要性。
苏联和东欧国
家的人民长期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和政治参与的渠道,这导致了社会
的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情绪积聚。
苏东剧变中的抗议和示威运动表明,人民对自由、民主和公正的追求是无法逆转的。
最后,苏东剧变提醒我们,和平转型的重要性。
在苏东剧变期间,一些国家出现了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因此,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和社会重建是保障稳定和发
展的关键。
总之,苏东剧变是一段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经验,从中我们应该
认识到集权政权、计划经济模式、人权和民主意识以及和平转型的重
要性。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审视和改进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具有
重要的启示作用。
阐述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苏东剧变是指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发生在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其历史经验教训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苏东剧变告诫我们,政治体制的僵化和腐败会导致国家失去人心。
在苏东剧变之前,这些国家的政权长期没有进行有效的政治改革,导致政府对社会民众的需求缺乏反应,腐败盛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人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种政治失信和不公平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剧变的爆发。
其次,苏东剧变提醒我们,经济体制的僵化和落后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发展问题。
在苏东剧变前,这些国家长期奉行计划经济模式,国有化程度极高,市场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经济体制创新的动力被压抑。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逐渐被边缘化,继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加剧了人们对体制的不满,推动了剧变的发生。
再者,苏东剧变教育我们,民主和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剧变后,苏联及东欧国家纷纷转向民主体制,并建立了法治社会。
这一转变使人民能够通过选举和法律手段来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制约和平衡。
民主和法治为社会建立了稳定的框架,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苏东剧变提醒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关注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能以牺牲人民的权益为代价。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人民的需求,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确保人民享有公平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权益。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稳定。
总之,苏东剧变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我们,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革新、民主法治的建设以及关注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是确保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体制,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3年中考题》栏目按课标分解(北师大版)苏东改革、苏东剧变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苏东改革、苏东剧变一、选择题1.(2013·湖北黄石·18)右边漫画主要反映了前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军转民——飞机锯木【答案】A2.(2013·广东湛江·20)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匈牙利D.罗马利亚【答案】C3.(2013·甘肃兰州·25)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
这一事件标志著()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十月革命胜利D.德国统一【答案】A4.(2013·湖南常德·2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此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
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革命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C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5.(2013·河北·17)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20 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A6.(2013·内蒙古包头·14)苏东剧变、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等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B.“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答案】B7.(2013·河北·18)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中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强国,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对尼克松的上述讲话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鼎足之势C.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D.世界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答案】C8.(2013·湖南长沙·22)某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下关键信息:两极格局结束、欧盟成立、东方巨龙腾飞、日本的崛起、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通过探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B.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答案】C9.(2013·云南德宏·25)两极格局终结,新的世界格局迄今没有形成,国际局势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A.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美国与西欧的矛盾C.单极化加速发展D.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答案】A10.(2013·江苏无锡·25)日前,朝韩关系紧张。
美联社分析称,朝美韩正在互相较量,不断亮出底牌。
如果朝鲜决定发动或发动导弹袭击的话,美韩会立即对此作出回应。
当今世界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有()A.欧盟、印度、南非B.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C.欧盟、日本、巴西D.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答案】D11.(2013·四川达州·26)20世纪90年代后,“一超多强”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处理和解决国际事务中重要的主张和手段是()A.强化国力,武力胁迫B.采取强权政治C.相互制约与相互利用D.协商和谈判【答案】D12.(2013·四川雅安·1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图,其反映出的最恰当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B.多极化格局C.一超多强D.美、欧、日三足鼎立【答案】C13.(2013·山东聊城·25)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说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
这是对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A.贸易自由化B.政治民主化C.格局多极化D.文化多元化【答案】C14.(2013·四川宜宾·10)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其标志性事件包括()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古巴导弹危机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答案】C15.(2013·湖北四市·22)李平同学是一位初中生,他非常关注世界形势,通过自己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分析,他做了以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A .美国长期以来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 .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持续增强C .多极化世界格局建立起来D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答案】C16.(2013·河南孝感·4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答案】C 二、材料解析题17.(2013·云南八市·29)(11分)20世纪以来,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人类在推进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经受严峻的挑战。
根据图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六 巴黎和会“三巨头”(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建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2分)图七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2分)这种政治格局结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材料三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八乔的笑图九不结盟运动会议(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3分)【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美苏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
(3)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
应对: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8.(2013·四川乐山·46)(12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决定围绕“战后世界文明的竞合共进”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以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
请你全程参与此次主题一表解历史材料一表3 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三次演变(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3中标有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4分)表3中“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1分)主题二读图释史材料二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2)材料二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该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分)主题三文汇历史材料三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
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各种有利条件,……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因素,到1955年,日本工业就已恢复到二战前的最高水平。
此后近20年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二战后东亚的经济奇迹。
——川教版《世界历史》下册材料四日本自民党5月30日上午召开国防小组和安全调查会的联席会议,批准了有关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建议草案。
考虑到朝鲜的核及导弹开发,草案建议政府考虑使自卫队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建议草案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提出了加强岛屿防卫。
——摘编自《参考消息〈日拟发展攻击敌国基地能力〉》·2013年5月31日第19830期(3)当今,日本经济再次强大,你认为日本还会在亚洲挑起新的战争吗?(1分)请你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分)【答案】(1)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B.20世纪40—90年代初(二战后—90年代初);(1分)C.联合国;(1分)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分)共同追求:和平与安全。
(1分)(2)大趋势:经济全球化。
(2分)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
(2分)影响: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2分)(3)会。
(1分)理由: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日本有在亚洲多次挑起战争的历史:如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后日本未对二战中犯下的罪行深刻反省,近年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如教科书问题;中日历史问题(如中日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日本是岛国,资源贫乏;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曾导致地区和世界秩序的调整;朝鲜核及导弹开发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示范,可能激起其争霸欲望……等等会使日本有可能在亚洲再次挑起战争。
(采意给分,任3点3分)【或:不会。
(1分)理由: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要和平,不要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更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战的教训,使日本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在加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制约了霸权主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使各国联系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
(采意给分,任3点3分)注:本题(3)问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任选择“会”与“不会”,说明自己的理由就行。
三、简答题19.(2013·湖北武汉·32)(5分)比较归纳,探究规律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
探究大国崛起的原因、方式、影响,有助于认识大国发展的规律。
制度创新政治、经济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良性崛起的动力。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英、美两国制度创新比较表。
(2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有力保障,战争与和平是促进国家统一的基本方式。
(2)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③,维护了国家统一。
20世纪9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的“④”伟大构想在港澳地区成功实践,为国家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