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 格式:doc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11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有关奖励政策的补充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03.18•【字号】苏教职[2011]10号•【施行日期】2011.01.01•【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有关奖励政策的补充通知(苏教职[2011]10号)各市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奖励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优秀选手,引导和激励广大职业学校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现对《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09〕49号)有关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对口单独招生奖励政策补充通知如下: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政策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的考生参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的考生奖励政策执行。
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的考生参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的考生奖励政策执行。
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优秀奖的考生参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的考生奖励政策执行。
二、国家及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美容美发项目模特选手享受政策国家及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美容美发项目中,模特选手与技能操作选手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三、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获奖选手享受政策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要求,每年省赛后要新增部分项目省级选拔赛。
参加省级选拔赛获奖选手与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享受同等奖励政策。
以上奖励政策从2011年起执行。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
(一)学校基本概况
注:计算生均时,学生数指填表时学年度初(9月份)的学生数。
请说明学历未达标教师姓名、年龄、学历、职称、所属专业、所任年级、学科;教师余缺情况(专业、学科、年级、人数)。
注:1.学生数以各学年度9月份上报的统计数字为准。
2.不计学生户籍所在地,以实际在校学生为准。
3.借读生的流失率不作统计。
(二)学校队伍建设情况
3.教师发展水平
(1)近三年教师公开发表、获奖论文数量统计
(三)学校教育教学业绩
注:无法填写的项目可空着。
注:填市级以上获奖情况。
注:1. 生均经费、生均公用经费,用“元”表示,其余均以“万元”表示。
2. 所有数据均采取报表期末累计数。
3. 学生数是指上、下半年学生数的平均数。
(五)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情况
注:各校可根据实际专用教室设置情况调整以上所列室名。
使用情况是指上一学年使用的次数。
注:使用情况指上一学年实际使用的情况。
附件: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方案一、大赛名称: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比赛时间:2010年6月24日报到,25日至26日比赛,27日上午颁奖。
三、比赛地点:天津市四、主办单位: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
五、比赛分组: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六、比赛项目:(一)中职学生组设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电工电子、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制作与模特表演、建筑工程技术、物流技能、美容美发、农业技能等10个专业类别的35个比赛项目。
1.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比赛(1)比赛项目3个: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
(2)组队要求: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为团体赛项目,每代表队限报1组,每组参赛学生3人;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2人; 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3人。
2.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比赛(1)比赛项目4个: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
(2)组队要求: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2人;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为团体赛项目,每代表队限报2组,每组参赛学生2人;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2人;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为个人赛项目,每代表队参赛学生限报2人。
3.烹饪技能比赛(1)比赛项目4个: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果蔬雕。
所有参赛选手均需参加烹饪基础理论测试。
(2)组队要求:均为个人赛项目。
每代表队参赛选手限报6名,每名参赛选手限报两项比赛。
参加热菜和面点比赛的选手只能选报其中一项,如果兼项可选择冷拼或果蔬雕。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网站后台)参赛院校用户使用说明书2012年12月1、如何登陆管理后台首先在地址栏输入后台管理地址:8080/admin/login.aspx,登录界面如下:请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在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后,点击“确定”进入网站后台:2、如何修改账户密码首次登录网站后台,请立即完善本用户的所有信息,建议及时修改账户密码。
点击“个人信息管理”点击用户管理下的修改再点击用户信息列表右侧的修改输入用户信息(必须真实)原密码与新密码,点击确定,这样,账户信息及密码就成功更改了。
完善信息后点击“确定”3、报名管理点击参赛报名并选择报名赛项以英语口语赛项为例:选中英语口语,弹出下面的对话框。
点击此按钮添加领队信息,弹出一下对话框3.1.添加领队信息:完成此表中所有的文字及图片信息后,点击确定即完成领队信息操作。
如领队兼任指导老师请在选“是”,反之则选“否”。
3.2.添加指导老师信息:添加指导老师信息与添加领队信息略同,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强调:“免冠照片”和“身份证验证”必须是同一人,否则不能通过审核。
此项不通过不能添加学生信息。
3.3.添加学生信息按照提供列表完善学生相关信息并上传学生照片及身份验证信息,点击确定。
完成所有报名工作,也可查看、修改或删除参赛人员信息。
所有参赛人员信息填报完成后,致电承办赛项的院校联系人,确认信息无误后,承办赛项的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所有参赛人员信息即不可更改!此时可网上下载打印报名材料,并邮寄给承办院校。
步骤如下:点击打印报名表,弹出下载对话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相应列表中业有打印报名表按钮。
点击打印报名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另存为”弹出以下对话框。
1、点击左侧“桌面”。
2、点击“保存”。
在计算机桌面上点击查看或打印下载的文档,签字盖章并邮寄。
如在报名规定时间内,已经审核通过的参赛人员需要调整,则致电承赛院校负责人,要求退回报名,并在报名列表中删除被替换人员的信息,并补充新报名人员信息并提交,同时致电承赛联系人请求审核。
201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
数控类项目实施方案
一、竞赛项目及内容
(一)竞赛项目
本次竞赛设数控车技术、数控铣技术和加工中心操作技术三个项目,分中职学生组、高职学生组和教师组三个组别,数控车技术、数控铣技术为个人竞赛项目,加工中心操作技术(即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为三人团体竞赛项目(一人负责加工中心编程操作、一人负责数控车床编程操作、一人负责制订工艺、CAM编程、工种之间的调度、装配等,不限制三人之间的替代)。
(二)竞赛内容与方式
本次竞赛以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
其中,高职学生组适当增加难度,教师组适当增加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和《加工中心操作工》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的要求。
竞赛以现场实际机床操作的方式,按图纸要求完成手工或CAM编程、试件加工以及装配。
试件数:数控车技术项目为3~4件;数控铣技术项目为2件;加工中心操作技术项目为由数个零件组成的完整机构,其中部分零件已进行预加工,标准件等由组委会提供。
自带竞赛规定的刀具、工具和量具等。
(三)竞赛时间:
数控车技术项目连续300分钟
数控铣技术项目连续300分钟。
加工中心操作技术项目连续330分钟
二、竞赛命题与裁判
(一)竞赛命题
由大赛组委会负责建立题库,竞赛前从题库中随机抽取并修改
后(修改量不低于30%)作为正式赛题。
(二)裁判
命题和检测裁判、现场裁判长将聘请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技师职称、高级考评员资格之一、业务精湛、工作认真、原则性强的数控专家担任;现场裁判由各市教育局推荐2名数控专业教师,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执裁。
裁判工作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
本次比赛将实行回避制度,原则上命题和检测裁判、现场裁判长所在学校均不能有选手参赛,现场裁判不得执裁有本市选手参赛的场次。
三、竞赛场地与设施
(一)竞赛场地:
数控车技术、数控铣技术、加工中心操作技术每个项目竞赛场地面积400平米。
办公场地:考务办公室1间
命题办公室1间
检测办公室1间
选手等待场地:100~200平方米
选手隔离房间若干间
(二)数控机床及其辅助设备
每台数控铣床配一台计算机并装有CAM和传送软件
机并装有CAM和传送软件,可以向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传送程序。
每两台机床需配装有台虎钳的钳工台一张。
(三)CAM/DNC软件
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提供北京数码大方科技有限公司的CAXA、数控车、CAXA制造工程师、CAXA网络DNC,软件版本一周内在江苏职教网公布。
选手也可自带正版软件,提前由现场裁判负责统一安装。
(四)竞赛毛坯材料
数控车床:45钢,Ø80x100, Ø60x150各1件;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Ø120x50,Ø120x20(铣扁)各1件;
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将根据赛题备料。
(五)竞赛工、量、刃具及附件
竞赛工、量、刃具由参赛选手自带,数控车技术见表1,数控铣技术见表2。
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中数控车需要的工、量、刃具见表1,加工中心需要的工、量、刃具见表2。
命题后如需增加工、量、刃具则提前通知。
大赛组委会将提供部分附件,数控车技术、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中数控车见表3,数控铣技术、加工中心/数控车团队中加工中心见表4。
命题后如需增加则提前通知。
表1 数控车床工、量、刃具建议清单
表2 数控铣床工、量、刃具建议清单
表3 数控车床赛场提供附件建议清单
表4 数控铣床赛场提供附件建议清单
(六)其它设备、用品
1.消防设备:干粉灭火器若干
2.服务设备:饮水机2~3台
3.应急车辆:1辆
4.棉纱、刷子:若干
(七)相关人员
1.竞赛现场裁判:26名(每个市2名)
2.设备维护:2名
3.电力管理人员:1名
4.后勤保障人员:2名
5.保安人员:3名
6.医护人员:2名
四、竞赛规则及注意事项
(一)竞赛规则
1.每批次比赛前30分钟参赛选手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并携(佩)带统一签发的参赛证经检录入场参加竞赛,参赛选手应对裁判员发给的毛坯进行检查、确认。
迟到15分钟者不得参加竞赛。
2. 选手的出场顺序以市为单位由抽签决定,每个工种的同一组别采用难度相当竞赛试题。
为了使比赛更具有公正性,原则上任一单位选送的同组别同工种的2名选手,应安排在同一场完成比赛,确因设备等特殊原因不能同场时,必须安排相邻场次,不得隔场。
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选手同时检录,在第二场比赛时,第
三场、第四场选手集中封闭。
3.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尊重裁判,服从指挥。
除携带竞赛必备的用具(如笔、尺、普通计算器等)外,操作技能竞赛可将数控编程手册等技术资料带入竞赛现场,但不得夹带原版手册以外的任何资料,所有通讯、照相、摄像、磁盘等工具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
4.参赛选手使用手工或CAM方式编程,可以使用通讯软件。
选手需根据竞赛题图纸,数控加工应按小批量工艺加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件加工。
试件的精度、安全文明生产、规范操作等,均作为评分依据。
参赛选手独自入场,独自完成操作。
5.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不能更换毛坯,也不能相互借用工夹量具。
各参赛选手间不能走动、交谈。
竞赛过程中出现机床故障等设备问题,应提请竞赛裁判长到工位处确认原因。
如果确实是因为设备故障原因导致选手中断或终止竞赛,由竞赛裁判长视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6.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7.参赛选手在竞赛过程中,如遇问题需举手向裁判人员提问;选手之间互相询问按作弊处理。
8.竞赛过程中,选手若需休息、饮水或去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时间内。
9.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
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加工并不得提前离开赛场。
10.竞赛结束前10分钟,吹提示哨音。
竞赛时间到后,赛场进行统一断电。
随后,由参赛选手进行机床的清理工作。
经竞赛裁
判员检查许可后,参赛选手方可离开竞赛场地。
11.在竞赛规定时间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或操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竞赛时间。
12.提交试件:选手提交试件时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并提请竞赛裁判员到工位处收取工件,由竞赛裁判员在工件的适当位置写上机床号。
同时,参赛选手在裁判员记录的竞赛情况记录表上签字确认,裁判员用密封纸对以上实物进行密封,装入专用密封袋。
13.各参赛选手必须严格按机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出现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如撞刀、加工过程中工件掉落等情况,视情节严重,经裁判长同意可立即取消竞赛资格。
(二)注意事项
1.各类赛务人员必须统一佩戴由大赛组委会印制的相应证件,着装整齐。
2.各赛场除现场裁判员、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数控技能赛点领导小组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3.新闻媒体人员进入赛场必须经过赛点领导小组允许,并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不能影响竞赛进行。
五、成绩评定
1.操作技能的成绩,由现场操作规范、工艺编程、试件加工质量、组装等部分组成。
其中,操作规范成绩根据现场裁判员的选手现场实际操作表现纪录,依据现场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由现场裁判组集体评判成绩;工艺编程、试件加工质量、组装成绩,由裁判组根据检测设备的实际检测结果,对照评分标准,进行客观评分。
2.参赛选手当出现成绩相同时,比较操作时间,提前完成者名次排前;若成绩仍然相同,使用国产数控系统者,名次在前。
六、申诉与仲裁
1.参赛选手对赛地提供的不符合竞赛规定的设备、实验材料,对有失公正的检测、评判,以及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等,均可有序地提出申诉。
2.选手申诉均须通过本代表队领队、指导老师,按照规定时限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或仲裁组)提出。
仲裁委员会要认真负责地受理选手申诉,并将处理意见通知领队或当事人。
3.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对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按弃权处理。
七、其他
1.参赛选手及相关工作人员,由赛点赛务工作小组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2.本技术文件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织委员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