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5世界热点
- 格式:docx
- 大小:249.26 KB
- 文档页数:5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答案 A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答案 D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答案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专题15 世界地理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见下图)。
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
(4分)(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
(6分)(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建设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8分)(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
(4分)【解析】第(1)题,仔细阅读材料,注意其中关键词露天铜矿是“由岩浆侵入而成”;结合该国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地壳上升,矿床上覆岩石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被剥蚀,使铜矿出露地表。
第(2)题,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交通、政策、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第(3)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不利地理条件”。
由图可知卡拉马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水资源短缺;铜矿冶炼工业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该地区能源缺乏;铜矿冶炼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环境压力大;当地市场狭小;交通不便,产品外运压力大。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注意观点与理由的统一。
【答案】(1)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矿床上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使铜矿出露。
(每点2分,共4分)(2)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智利西海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
(每点2分,共6分)(3)卡拉马水资源短缺;能源缺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市场狭小。
(每点2分,共8分)(4)赞同。
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2020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之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读图1,回答1~2题。
图1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2.近年来,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两极地区及陆地高山上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 1.C 2.A第1题,全球“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之后地面向外辐射能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之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形成“温室效应”。
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能量,a表示地面辐射。
第2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会使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径流量增加。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
青海湖是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
图2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湖水含盐量变化过程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23.青海湖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3700年B.3900年C.6900年D.8300年4.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解析] 3.D 4.A第3题,水位最低时,通常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
第4题,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湖水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趋势。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图3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图35.下列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则下列几个地区中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 5.B 6.B第5题,根据粮食增产和粮食减产的图例可以确定,全球变暖对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的粮食产量的影响,有的地方是增产,如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非选择题考前规范练世界主要地区题组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图甲为世界某半岛及附近地区等高线图,R地盛产地中海栓皮栎,生长缓慢,环境适应性强,其外层树皮是理想的软木塞原料。
栓皮栎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是良好的薪炭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是防火林的优良树种。
我国云南也有少量栓皮栎分布,欲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
图乙为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年降水量资料(单位:mm)。
(1)根据材料判断R地地形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波尔图和巴塞罗那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简析并推断栓皮栎的生长习性。
(4)评价大量引种地中海栓皮栎对云南省的生态影响。
解析:(1)可由图示等高线数值及分布特征来判断。
(2)降水差异可从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角度分析;成因注意两地分别位于半岛东西两侧沿海的位置。
(3)可从图示R地自然特征角度分析。
(4)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中栓皮栎的特点,以及云南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答案:(1)高原。
理由:R地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小;海拔较高,东部沿海等高线密集,1 000 m等高线呈闭合曲线。
(2)差异:波尔图年降水量较巴塞罗那多,雨季较巴塞罗那长。
原因:波尔图位于迎风坡,受西风影响明显且时间长,降水丰富且雨季较长(或巴塞罗那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3)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冬季温暖;栓皮栎喜光;耐旱,水分要求低;不耐低温。
(4)栎炭火力强而耐久,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减轻对森林的过度砍伐;皮质坚硬不易燃烧,有利于防治森林火灾;云南省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土壤贫瘠,栓皮栎环境适应性强,存活率高;外来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香蕉、木材等产品大量出口我国。
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探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贵州联考)法罗群岛(下图)由覆盖着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构成,农作物只能以种植马铃薯(俗称土豆,喜冷凉)为主,岛上无天然树木。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法罗群岛()A.冬季均温高于0 ℃B.全年阴雨天气较少C.降水季节变化较大D.沿海寒流降温减湿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大西洋东部,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多阴雨天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
2.造成法罗群岛无天然树木的主要原因是()①土壤贫瘠②热量条件差③水源不足④西风强劲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C解析法罗群岛纬度较高,土壤发育条件差,土壤贫瘠;周围海域广阔,地表摩擦力较小,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故C项正确。
3.法罗群岛适宜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岛屿众多,地形平坦开阔B.全年气候温凉潮湿C.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D.草场茂盛,土层深厚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马铃薯喜冷凉。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法罗群岛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凉,故B项正确。
(2019·四川宜宾一诊)下图为巴尔干半岛南部某国家位置图,该国三面临海,被称为“欧洲的阳台”。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6日6时54分在该国伊奥尼亚海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被称为“欧洲的阳台”是因为()A.常年降水稀少B.夏季晴朗少雨C.冬季温和少雨D.终年炎热干燥答案 B解析该国位于地中海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该国发展相对落后的产业是()A.机械制造B.海洋运输C.旅游业D.园艺业答案 A解析该国地处地中海沿岸,而地中海为世界海洋运输的交通要道,故该国海洋运输较为发达;该国为希腊,发展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故旅游业较为发达;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园艺业;该国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落后。
专题突破练15 世界热点(2018·课标Ⅲ卷)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2)。
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图2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A.①地附近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D.④地附近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D.通风换气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阿瓦什国家公园(图a)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每年旱季开始,园内食草动物逐水草而居,食肉动物随之迁徙。
中国建造的亚吉铁路穿越该国家公园,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在铁路沿线设置了供动物通行的涵洞通道(图b)和路堤通道(图c)。
据此完成第4题。
图a4.关于该地野生动物迁徙说法正确的是( )A.4月旱季野生动物开始向北迁入热带雨林区B.10月是野生动物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C.路堤通道上的植被多为温带草原和温带灌丛D.涵洞通道比路堤通道更利于大型食肉动物通过(2018·广东湛江上学期调研)下图所示国家历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如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
风车、木鞋、奶酪等是该国的文化符号。
其首都北部的“风车村”——桑斯安斯,在200多年前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如今仍有5座以传统方式运转。
据此完成第5~6题。
5.推测风车在当地人最初改造自然环境方面的作用( )A.排水B.灌溉C.发电D.磨粉6.桑斯安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于1697年带领考察团到此学习。
鼎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 )A.造纸业B.制鞋业C.纺织业D.造船业(2018·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是东南亚最大的中资工业园区,依托政策优势,园区已形成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工业园。
为保证发展,园区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
2015年来自杭州的Z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
读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地理位置图,完成第7~9题。
7.除政策外,影响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B.交通C.环境D.技术8.吸引Z公司进驻园区的优势产业最有可能是( )A.毛纺织业B.精密机械C.光伏产品D.橡胶制品9.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的目的是( )A.减少劳动成本B.扩大市场范围C.避免过度竞争D.共享基础设施(2018·广东深圳命题比赛决赛试题精选修改A卷)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半岛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冻土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
近年来,岛上陆续发现了数十个“巨坑”,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
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巨坑位置。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巨坑的出现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地坑会( )A.引发地表沉降B.加剧海水入侵C.威胁能源基地安全D.加速地表水流失11.半岛上液化天然气基地建设采用的是“组装式建设”模式,即部件在其他地方生产,再运至该地组装。
采用该建设模式主要是因为半岛( )A.冻土深厚,建设成本高B.气候严寒,施工期短C.濒临海洋,海运便利D.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8月3日晚,由浙江省贸促会和皮钦查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浙江名品(厄瓜多尔)展览会在基多市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来自中厄两国及拉丁美洲周边国家的参展企业、工商业人士和专业客户约3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图1为厄瓜多尔示意图,图2为甲城市气候统计图。
图1图2(1)图中甲城市靠近赤道,但气候凉爽且干湿季分明,请分析原因。
(2)简述厄瓜多尔的地形特点。
(3)分析图中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的区位优势。
(4)目前,厄瓜多尔已经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多家企业都已在厄瓜多尔设厂。
分析中国企业在厄瓜多尔投资建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13.(2019·广东中山一中高三入门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
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
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
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
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
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
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分析贝加尔湖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专题突破练15世界热点1~3.1.B 2.D 3.B 点拨第1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特点。
图中①地为澳大利亚西海岸珀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澳大利亚中部库伯佩迪,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材料中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附近;③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城市古德帕拉,受季风影响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④地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城市悉尼,该地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第2题,考查读图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
据图看出,该住宅位于地下,与地面有一定深度,通天井为一竖井,通过通天井进到室内的光线很弱,主要起着通风换气的作用。
该地降水稀少,且收集雨水的器具应放置在地表。
第3题,考查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据材料,该地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而冬季气温较低。
该住宅在地下温差较小,与外界相比冬暖夏凉。
其自然环境特点及房屋的位置更接近黄土高原的窑洞。
蒙古包是游牧业方便迁徙而形成的特色住宅。
4.B 点拨图示为南半球的赤道附近,4月南半球的雨季即将结束,野生动物开始向北迁入热带草原区,不是雨林区,A项错;10月北半球雨季结束,是野生动物向南穿越通道最频繁的月份,B项正确;地处热带,路堤通道上的植被多为热带草原和热带灌丛,C项错;涵洞通道较小,与路堤通道相比不利于大型食肉动物通过,D项错。
5~6.5.A 6.D 点拨第5题,据材料和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国为荷兰,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风车与当地盛行西风强大有关,且该国海拔较低,降水较多,因此风车最初是为了排水。
第6题,西欧航运条件优越,航海业发达,因此鼎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造船业,故选D项。
7~9.7.B 8.D 9.C 点拨第7题,泰中罗勇工业因区已形成集物流、会展、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工业园,而物流和生产加工出口的产业对交通的依赖度较高。
图示中工业区距海港近且有高速公路直达海港,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故B项正确。
第8题,2015年来自杭州的Z公司进驻该产业园,投资泰国优势产业。
而泰国地处热带地区,农业主要以水稻、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毛纺织原料缺乏,盛产天然橡胶。
工业水平较低,精密机械和光伏产品不应是其优势产品。
故D项正确。
第9题,由题意可知,园区为保证发展,对进驻企业进行综合考察,以期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主要目的应该是避免重复引进相似企业造成过度竞争,降低工业园的竞争力。
园区对引进企业进行综合考察,并不是共享基础设施,也不能起到扩大市场范围和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作用。
故C项正确。
10~11.10.C 11.B 点拨第10题,材料提示,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地坑会威胁到其安全。
第11题,图示亚马尔半岛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暖季短暂,施工期过短,满足不了基地建设需求。
采用“组装式建设”模式体现了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
12.答案(1)海拔高,气温较低,气候凉爽;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干、湿季分明。
(2)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西部为沿海平原,中部为山地。
(3)纬度低,热量条件好;地势平坦,利于耕作;距港口近,方便农产品外运。
(4)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加快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当地产品的消费市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工业化进程等。
点拨第(1)题,甲城市(基多)位于赤道地区,但因地势高,气候比较凉爽;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干、湿季分明。
第(2)题,从地势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类型两方面分析。
第(3)题,作物种植首先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经济作物还需着重思考交通条件和市场。
第(4)题,中国在厄瓜多尔投资建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等方面。
13.答案(1)松树抗风能力强;大风日数多,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
(2)湖盆深,受外界影响小;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小,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功能强。
(3)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见,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只有一条河流入海,生存环境较封闭;湖面较大,生存空间较大。
(4)赞同。
理由:淡水资源丰富;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
理由:污染水资源;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淡水资源。
点拨第(1)题,“高跷树”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侵蚀作用强;植被根系发达;地表比较疏松。
第(2)题,水体杂质少,透光性好,主要原因是自身净化作用强,外界杂质进入量少。
第(3)题,动植物资源独特与封闭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第(4)题,资源开发,支持观点一般从经济与就业等方面阐述理由,反对多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