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4
- 格式:doc
- 大小:460.50 KB
- 文档页数:13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围绕唐朝的繁荣时期展开,介绍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气象。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需要通过深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所耳闻。
但是,对于盛唐时期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盛唐气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盛唐时期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盛唐时期的繁荣背后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盛唐气象。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图表、音乐、视频等素材。
2.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盛唐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盛唐气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盛唐时期的具体情况。
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重点: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诗歌成就。
教学难点: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百花行》中的诗句,诗中描写了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一)经济的繁荣展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凡织纴之作有十(一曰布,二曰绢,三曰,四曰纱,五曰绫,六曰罗,七曰锦,八曰绮,九曰,十曰褐),组绶之作有五……线之作有四……练染之作有六……——[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二二《织染署》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展示材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
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原因。
提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2.展示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概述唐朝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提示: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3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以及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唐朝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内容丰富,学生需要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运用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法,深入探讨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盛唐气象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不同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盛唐气象。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唐朝的繁荣景象,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3.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唐朝的开放态度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开放态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图片资料:唐朝时期的图片、图表等。
3.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4.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如都城长安、市井繁华等,引导学生感受盛唐气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到唐朝的官职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唐朝的了解仅限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口号,对于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唐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繁荣与开放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键。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官职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登鹳雀楼》导入,激发学生对唐朝繁荣景象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唐朝的官职制度、科举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掌握唐朝的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需要学生掌握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唐朝的繁荣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的基本情况,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和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程度不同,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特点,掌握唐朝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了解唐朝的繁荣特点,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联系。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
2.课外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繁荣特点,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历史事件、人物的联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唐朝繁荣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掌握程度。
盛唐气象设计说明本课从经济、民族关系、社会风气及文学艺术四个方面介绍了盛唐气象,单纯的说教不足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所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及阅读相关材料、诗歌来佐证唐朝的盛世局面,一方面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到盛唐时期的繁荣、开放与自信。
教学目标1.知道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唐朝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民族交融的表现,知道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作出的历史贡献。
2.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的阅读和鉴赏,体会盛唐气象,并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盛唐文化成就的代表。
难点: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社会风气。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史料研习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法资源与工具历史视频图片诗歌文字材料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唐朝盛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手工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一)农业的发展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唐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11相关内容,做出回答——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曲辕犁示意图》,强调它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出示图片《筒车示意图》及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材料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曲辕犁示意图筒车示意图学生活动:了解曲辕犁的构成及作用;知道使用筒车可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第3课盛唐气象【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友好团结,了解各民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重点难点】重点:1.经济的繁荣。
2.民族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筒车是当时最先进的灌溉工具,由唐朝农民创制,可以随流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白居易描绘长安城的诗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与当时欧洲的罗马和西亚的君士坦丁堡并称为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
你还知道唐朝出现了哪些领先世界的生产技术吗?你知道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城市繁荣的盛况吗?让我们走进《盛唐气象》里去了解吧!【新课探究】1.经济的繁荣(1)农业①表格展示: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工程在全国各地修建很多水利工程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垦田面积逐渐扩大生产工具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②重点解读: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一是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二是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以减少前进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
这种犁出现后逐渐被推广,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
第3课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