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习题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6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文言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其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助词也D. 之乎者也,文言虚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哪一首诗?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的意思是:A.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B. 人太挑剔了,就没有朋友C. 水太清了,就看不到鱼D. 人太聪明了,就无法与他人相处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而”字的,其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C. 而翁长髯D. 而立之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_________,_________。
”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7. 《左传》是_________时期的一部史书,主要记载了_________到_________年间的历史。
8. “_________,_________。
”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用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9. “_________,_________。
”是《出师表》中的名句,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
10. “_________,_________。
”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描绘了作者在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及其创作《史记》的背景。
12. 《桃花源记》中,作者陶渊明是如何描绘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的?四、翻译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4.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湍急(tuān)蹒跚(pán)缄默(jiān)踯躅(zhízhú)B. 睥睨(nì)蹂躏(lìn)踽踽独行(jǔ)恣意(zì)C. 翩跹(xiān)氤氲(yūn)踉跄(liàng)旖旎(nǐ)D. 湮没(yān)踟蹰(chí)翩若惊鸿(xiāng)旌旗(jīng)2.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曲折,但是结局却出人意料地平淡。
B. 他的话虽然有些直白,但是每一句都直击要害,让人不得不深思。
C. 这篇文章的观点颇具启发性,但是论述部分略显单薄,不足以支撑其论点。
D. 这种产品虽然价格昂贵,但是性能卓越,是市场上的佼佼者。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天象的观测和记录非常重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天文资料。
① 他们认为天象与人间事务息息相关② 并根据天象来预测吉凶祸福③ 甚至将天象作为祭祀和礼仪的重要内容④ 还制定了详细的观测计划和记录方法A. ①③④②B. ③①④②C. ①④②③D. ③④①②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总是喜欢________,对于别人的建议从来不加以考虑。
B. 这部电影的剧情________,让人看了之后久久不能忘怀。
C. 他在比赛中________,最终赢得了冠军。
D. 这篇文章的观点________,让人耳目一新。
5. 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这篇文章的观点虽然________,但是论证不够充分。
(2)他的演讲________,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A. 独到精彩B. 精彩精彩C. 独到精彩D. 精彩独到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习题精选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妇孺编纂朝三暮四直接了当
B.兑现国粹心悦诚服莫名其妙
C.降格盛世恭诵太平群盗如麻
D.排场发详数见不鲜纷乱至极
2.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A.不要走以前的路,要走新路。
B.前面是有道路的,不要不满。
C.不满于做奴隶,就要走上反抗的道路。
D.对于做奴隶,“不满”“反顾”是没有用的。
3.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老百姓之所以身处“奴隶”的境地还很知足,是因为他们常常处于低于奴隶的境地。
B.老百姓经常遭到统治者的毒打,然而他们一点也不觉悟,丝毫没有反抗精神。
C.老进姓随时随地者有可能受到统治者的剥削压迫,而且极容易安于现状。
D.当统治者将牛马不如的老百姓当做奴隶看待的时候,他们就恭颂自己处于太平盛世了。
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
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D.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
答案:
1.B(A截;B悦;C颂;D祥)
2.C3.B 4.D。
语文高二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史记》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集。
C.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D. 《红楼梦》是清代的长篇小说。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月夜》C. 苏轼的《水调歌头》D. 李清照的《如梦令》5. 以下哪项不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的作者是: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孟浩然7. 以下哪项是《诗经》中的篇章?A. 《关雎》B. 《离骚》C. 《出师表》D. 《岳阳楼记》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A. 陆游的《游山西村》B.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C. 苏轼的《江城子》D.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A. 杜甫的诗句B. 李白的诗句C. 李商隐的诗句D. 王之涣的诗句10. 以下哪项是《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项羽答案:1. A2. D3. B4. C5. D6. C7. A8. A9. C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______,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2.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______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______,______”是《诗经》中《关雎》的开篇,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4. “______,______”是《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高二语文试题库人教版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的尊敬。
B.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C. 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D. 他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
答案:D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忙碌。
B. 她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
C. 他的心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阴沉而压抑。
D. 这些话如同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心。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2. 《岳阳楼记》中描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衔远山,吞长江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 描述一下文中的“月光”。
答案:文中的月光被描述为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四、古文翻译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五、作文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略(作文题目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此处不提供具体内容)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试题库和答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编制。
高二上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矍铄B. 桎梏C. 罄竹难书D. 恣意妄为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令人敬佩。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老师非常失望。
D. 他桀骜不驯,常常与老师顶撞。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他因为迟到,所以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作者是______。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
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每题2分,共6分)- 谪:______- 箕:______- 稔: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每题3分,共9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每题5分,共10分)- 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 请分析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作文(共30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10题略。
二、填空题1. 苏轼2. 《狂人日记》3. 范仲淹4. 《滕王阁序》5. 子张三、阅读理解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高二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高二的语文虽然不难,但是还是需要多做些语文试题来复习知识,多做一些语文试题将对你的语文考试很有帮助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测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痉挛(jìng) 赝品(yàn) 踯躅(chú) 颐指气使(yí)B.倾圮(pǐ) 脚踝(huái) 蜷缩(quán) 卷帙浩繁(zhì)C.蹒跚(shān) 黏泥(nián) 伛偻(yǔ) 戛然而止(gá)D.干瘪(biě) 龌龊(chuò) 皱襞(bì) 掎角之势(j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怨媲美纡尊降贵阒无一人B.勋绶暴燥破釜沉舟浮想联翩C.震撼凋敝风弛电掣美轮美奂D.摩娑周正端庄雍容踌躇满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清兵卫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地区的葫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谈起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义行,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小说创作家也惊叹不已。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素芭的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炼金术士》是一部以事件辅佐人物成长的小说,它讲述的是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梦见在埃及金字塔附近埋着一批宝藏,在吉卜赛老妇人和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的引导下踏上寻梦之旅和抵达梦想。
B.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
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
高二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暗然失色B. 崭露头角殚精竭虑C. 一愁莫展一诺千金D. 风声鹤唳风华正茂2. 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C. 他总是一意孤行,不听别人的意见。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旧老当益壮。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月光如水,照亮了大地。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
D. 他总是那么勤奋,那么认真,那么专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难道不勤奋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尊重他人吗?D. 他难道没有努力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因为只有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真谛。
D. 我们怎样才能成功?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学问真是博大精深。
B.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C.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华秋实,夏长冬藏。
B. 他既聪明又勤奋。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缜密(zhěn mì)踌躇(chóu chú)B. 剽悍(piāo hàn)缱绻(qiǎn quǎn)箴言(zhēn yán)C. 蹉跎(cuō tuó)翩跹(piān xiān)踌躇(chú chú)D. 翩跹(piān xiān)峥嵘(zhēng róng)缱绻(qiǎnjuǎ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恶劣,导致航班延误。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乐于助人。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追求。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正艳,夏天的果实累累,秋天的落叶金黄,冬天的雪花飘飘。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我们应该如何做?D.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根据所学课文,填写下列名句的下一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________。
”(《孟子·告子下》)(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7. 请根据所学课文,填写下列名句的上一句。
(1)“________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阅读《渔父》完成后面的练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屈原:渔父: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3.渔父以“沧浪之水”的比喻,说明4.对屈原和渔父的一番对话,你的看法是5.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当的两项是()A.“颜色”、“形容”都是古今异义B.“何故”、“是以”两个短语在词序上特点相同C.“于物”、“见放”中“于”“见”都表被动D.文中两个“乎”,在意义用法不相同E.“察察”、“汶汶”、“皎皎”三个叠词,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不全相同参考答案:1、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凝滞于物不能与世推移2、人不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稳3、人不能凝滞于物,而应与世推移。
4、答案略5、B、E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B.《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C.《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D.后世将一种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体称之为“楚辞体”或“骚体”。
(2)为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注音并写出它的意义①既替余以蕙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③集芙蓉以为裳()④高余冠之岌岌()兮⑤謇朝谇()而夕替⑥宁溘()死以流亡兮⑦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⑧岂余心之可惩()(3)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理解不妥的一项是A.诗人情感逐渐高昂,他明知自己处境艰难,但情愿突然死去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B.诗人情感逐渐高昂,以至这节的末尾加上一个“也”字来强调自己不屈服的思想。
C.诗人虽遭“众女疾”,虽“独穷困”,但也不愿改变自己而宁愿突然死去。
再一次表示他意志坚强。
D.这里诗人不善与人交往而造成的孤独“不忍为此态”,是说他自己不忍心看到自己这种状态。
(4)阅读屈原《涉江》最后一节,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朝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A.乐章尾声叫做“乱”,这里用“乱”一词,表明是总结全篇的思想内容。
B.诗中的“鸾鸟凤凰”、“露申辛夷”均比喻贤能之士;而“燕雀乌鹊”、“腥臊”则是比喻那些小人。
C.诗中“死林薄兮”和“芳不得薄兮”的两个“薄”字的用法和意义是不相同的。
前者是名词,解释为“地方”;后者是动词,解释为“迫近”。
D.“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这句诗的意思是:怀抱着忠诚不合于众,因而失意,我将忽然远行了。
参考答案:(1)B(2)略(3)D(4)D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翌日虔敬绚丽夺目B.旭日祈祷变幻莫测C.沧桑捕捉千帆竟发D.怜悯沮丧百航争流2.在下列横线上填词最恰当的一组是()我将怀着____的心情去______那光色的变幻莫测,正是在这变幻中太阳_____了沉睡的大地。
A.敬慕观赏唤醒B.敬畏观赏唤醒C.敬畏欣赏唤醒D.敬畏观赏叫醒3.填在句子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下一天的早晨,怀着发现新的欢乐的渴望,我将再次去迎接那初升的旭日,因为我深信,那些有眼睛能真正看到东西的人肯定会发现,_____________。
、A.每个黎明都会展现出变幻无穷、千次万态的美B.每个黎明都会展现出千次万态、变幻无穷的美C.每个黎明都会表现出变幻无穷、千次万态的美D.每个黎明都会表现出千次万态、变幻无穷的美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想象得出那富于节奏感的姿势,肯定是世间最赏心悦目的奇景。
B.当我乘车穿过横跖东河的钢带式桥梁时,我又开了眼界,看到人类的巧夺天工和力大无穷。
C.我对于那些萍水相逢曾相识的老朋友只能有一个轮廓的印象。
D.我漫游到第五大街,让视野众聚精会神的注视里解放出来,以便不去留意特殊的事物而只看一看那瞬息万变的色彩。
5.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全文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世人的规劝与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白。
B.从文中丰富的想象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C.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直白地写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全篇都是家常话语,却独具感染力,从审美的角度看,全文表现出的是一种朴素的美。
D.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惊喜的感情。
连用“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等语,虽然写出了其着迷的程度,但不真实,不足以体现其对美术的特殊爱好。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从第五大街开始游览整个城市——我要到花园大街去,到贫民区去,到工厂去,到孩子们玩耍的公园去。
通过对外国居民的访问,我作了一次不离本土的异国旅行。
对于欢乐和悲哀,我总是睁大眼睛去关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进一步了解人们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我的心里充满了对人和物的憧憬,我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力求捕捉了把握所目击的每一件事物。
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3郁。
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销心灵,禁锢思想。
6.文段首句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离本土的异国旅行”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对让人感到悲哀与忧郁的情景持什么态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比作者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谈谈自己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A 2.B 3.B 4.C 5.D二、阅读6.解释7.对外国居民的访问8.也不会闭上眼睛。
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9.热爱生活,正视生活。
10.略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妇孺编纂朝三暮四直接了当B.兑现国粹心悦诚服莫名其妙C.降格盛世恭诵太平群盗如麻D.排场发详数见不鲜纷乱至极2.对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A.不要走以前的路,要走新路。
B.前面是有道路的,不要不满。
C.不满于做奴隶,就要走上反抗的道路。
D.对于做奴隶,“不满”“反顾”是没有用的。
3.对“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一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老百姓之所以身处“奴隶”的境地还很知足,是因为他们常常处于低于奴隶的境地。
B.老百姓经常遭到统治者的毒打,然而他们一点也不觉悟,丝毫没有反抗精神。
C.老进姓随时随地者有可能受到统治者的剥削压迫,而且极容易安于现状。
D.当统治者将牛马不如的老百姓当做奴隶看待的时候,他们就恭颂自己处于太平盛世了。
4.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D.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答案:1.B(A截;B悦;C颂;D祥)2.C3.B 4.D51.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 )(1)记忆是落花。
它喷吐过芳香,焕发过光彩,却总不免无可奈何地随风飘落,同春天永别。
(2)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灵苍白、幽暗,又可以让人的内心世界绚丽、辉煌。
(3)关于记忆,佛学家说:“置一切忧喜于心外者,得大自在。
”(4)我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
我也不需要名声。
A.(1)比喻拟人(2)对比(3)引用(4)排比B.比喻(2)无修辞格(3)引用(4)排比C.拟人(2)对比(3)无修辞格(4)排比D.比喻拟人(2)对比(3)引用(4)反复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献出自己的芳华,也要向人间启示“春华秋实....”的哲理的人,那枝头硕果就是他赠予耕耘者的甘美的记忆。
B.据报道,今年9月沿用了20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将改头换面....,由两种新版教材代替,呼唤多年的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终于迈开了一步。
C.第49届NBA东西部联盟全明星赛将于北京时间明晨7时在三藩市举行,届时球迷们所熟悉的奥尼尔、邓肯等将粉墨登场....。
D.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答案:1.A2.A(BC项中的“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均为贬义词,与句意不合,D项中“不胫而走”与“邮票”不能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