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品种制何首乌致肝损害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8.14 KB
- 文档页数:3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
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
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标签:何首乌;炮制;减毒;毒性;本草;九蒸九曝;忌铁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生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为临床较常用中药。
此外,历史上和民间流传很多有关何首乌“神奇功效”的故事,如唐代《何首乌传》记述服食该药使人长寿超过120岁,明代史料记载嘉靖皇帝服食七宝美髯丹(君药制首乌)连生皇子,受这些历史故事影响,何首乌逐渐成为民众热爱服食的滋补品。
然而,近年来有关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报道快速增长,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国药监部门相继发布何首乌及其制剂肝损伤风险的警示或监管措施,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
为何古代很少记载何首乌的毒性,而现在有关何首乌肝毒性的报道却很多?“首乌生熟地黄分”,炮制是影响何首乌效/毒作用的重要因素,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炮制可显著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
然而,何首乌现代炮制方法大大简化,仅为蒸制一次,这种古今炮制方法的差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为此,本文尝试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进行分析,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和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优选及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摘要】何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其炮制工艺对其药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何首乌的“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发现九蒸九晒工艺能够提高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并且在不同炮制工艺处理下的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的影响存在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九蒸九晒工艺可以增强何首乌的生物活性成分,从而更好地促进L02肝细胞的生长。
结论上,九蒸九晒工艺对何首乌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其对L02肝细胞的生长。
这一研究为何首乌的炮制工艺优选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其在肝细胞生长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L02肝细胞、生长、影响、研究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1. 引言1.1 选题背景何首乌,又名黑首乌、何首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滋补益肝、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九蒸九晒”是何首乌的一种特殊炮制工艺,经过反复蒸煮和晒干处理,可增加其药效,提高其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中草药的炮制工艺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而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在中医药中被认为是最为传统、独特的一种处理方式,因此对其准确的制作过程及其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何首乌的药理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验证九蒸九晒工艺对何首乌药效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何首乌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为中草药的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何首乌的“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何首乌不同制备工艺下的药材成分及其对肝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为制定何首乌的最佳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炮制工艺下何首乌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何首乌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何首乌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何首乌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黑发等功效,被誉为“黑发圣草”。
何首乌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蒽醌类、糖类、磷脂等,这些有效成分对人体具有积极作用。
而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对其中的有效成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改变何首乌的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其药效。
本文将针对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探讨。
何首乌的传统炮制方法主要包括生用、制首乌、炭煅首乌等。
每种炮制方法都具有独特的炮制过程和工艺要求,因此对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生用状态下,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多酚类、黄酮类等,含量较低,而且易受外界环境和储存条件的影响,稳定性差。
生用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生用何首乌的有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易受到氧化、挥发和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失去一定的药效。
制首乌是指将何首乌煅制成黑色,常见的制首乌有“制黑首乌”和“制青首乌”两种。
制首乌过程中,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多酚类、蒽醌类等成分含量增加,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保存性。
制首乌后的何首乌除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新功效,这些功效与制首乌过程中形成的多酚类、蒽醌类等有效成分密切相关。
炭煅首乌是将何首乌煅制成炭状,主要成分在降解和燃烧过程中发生变化。
炭煅首乌中,何首乌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活性炭、蒽醌类等,含量较高,具有更好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对人体的益处更为明显。
炭煅首乌具有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是会产生一定影响的。
生用何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低,不稳定,药效差;制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增加,稳定性改善,具有更好的药效和生物利用度;炭煅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效更佳。
在使用何首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实验与方药·不同炮制温度对何首乌水提物肝保护作用的影响李生斌 赵峥 刘爱玲 白媛媛【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温度炮制的何首乌水提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
方法将1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00 ℃炮制组、110 ℃炮制组、120 ℃炮制组、生药组,每组20只。
阳性对照组灌胃10 mg/kg水飞蓟素溶液;100 ℃炮制组、110 ℃炮制组、120 ℃炮制组及生药组小鼠分别灌胃100、110、120 ℃炮制的何首乌的水提液及何首乌生药材水提液100 m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7 d。
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制备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后24 h取材,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AST、ALT、白蛋白、肝总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及IL-1水平;检测肝组织中SOD、MDA、GSH-Px水平。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0 ℃炮制组、110 ℃炮制组、120 ℃炮制组小鼠血清ALT[(132.14±19.66)U/L、(81.55±12.67)U/L、(169.37±24.18)U/L比(261.84±31.61)U/L]、AST[(231.57±38.38)U/L、(181.73±36.52)U/L、(318.36±39.68)U/L比(624.79±49.98)U/L]、IL-6[(10.35±1.62)pg/ml、(6.26±1.36)pg/ml、(12.57±1.88)pg/ml比(18.73±5.54)pg/ml]、TNF-α[(243.74±13.02)pg/ml、(189.36±9.85)pg/ml、(273.13±14.64)pg/ml比(314.36±29.67)pg/ml]、IL-1[(235.36±30.14)pg/ml、(208.07±9.33)pg/ml、(248.21±33.15)pg/ml比(264.76±32.55)pg/ml]水平降低(P<0.05),总蛋白[(69.16±2.96)g/L、(74.14±3.17)g/L、(65.73±2.22)g/L比(62.06±2.65)g/L]、白蛋白[(35.86±2.64)g/L、(36.67±2.81)g/L、(34.06±2.64)g/L比(32.16±2.05)g/L]水平升高(P<0.05);100 ℃炮制组、110 ℃炮制组、120 ℃炮制组小鼠肝组织中SOD[(82.94±6.21)U/mg、(101.33±9.16)U/mg、(71.32±5.15)U/mg比(66.22±1.13)U/mg]、GSH-Px[(153.39±15.23)U、(199.25±12.04)U、(159.26±17.18)U比(64.79±32.56)U]升高(P<0.05),MDA[(0.96±0.22)nmol/mg、(0.69±0.13)nmol/mg、(1.29±0.13)nmol/mg比(1.71±0.33)nmol/mg]降低(P<0.05)。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何首乌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肝肾、强壮腰膝、补血养发等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根部,包括大黄酮类化合物、苯并乙苯、有机酸、醇类、葡萄糖醛酸等多种成分。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1. 生何首乌:生何首乌指的是未经过炮制的何首乌。
生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大多存在于不易被人体吸收的形态。
生何首乌会含有较多的大黄酚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
2. 炒何首乌:炒何首乌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
炒制时,何首乌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加热并翻炒,以改变其原有的成分分布。
炒制后的何首乌对肝脏的刺激性降低,同时有效成分中的大黄酚类物质会减少,有助于提高何首乌的安全性和药理活性。
3. 泡何首乌:泡何首乌是一种传统的炮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增加何首乌的水溶性。
泡制时,将何首乌放入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分逐渐溶解到水中。
泡制后的何首乌中大黄酚类物质减少,而多糖类物质和蛋白质等成分增加,同时还可以使其中的微量元素溶解于水中,为人体吸收提供了便利。
4. 蒸何首乌:蒸制是将何首乌放入蒸锅中加热蒸制一段时间。
蒸制后的何首乌保留了其天然成分,并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蒸制还可以改变何首乌的成分分布,使其含有更多的有机酸和醇类物质,增强了其滋补肝肾的功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炒制和泡制能够降低何首乌中大黄酚类物质的含量,提高其安全性;泡制还可以提高何首乌的水溶性;蒸制则能够保留何首乌的原始成分,并且增强其滋补肝肾的功效。
选择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时应根据个人需要和体质特点做出选择。
服用生何首乌粉致肝损害病例分享1 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女,45岁,因发现尿色加深15d,加重伴乏力、腹胀3d,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
既往3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病史10年。
1年前因乳腺癌行左侧乳腺切除术,规律口服“他莫昔芬”(10mg,2次/d)至今。
查体:巩膜中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肌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区叩击痛。
肝功能(2015-12-06):ALT980U/L,AST865U/L,TBil68.3μmol/L,DBil57.5μmol/L,ALP255U/L,GGT1183.8U/L。
凝血酶原时间(PT):10.5s,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17.76kU/L,CA50:24.5 kU/L,甲胎蛋白(AFP):1.27μg/L,癌胚抗原(CEA):3.12μg/L。
血常规未见异常,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Ab)、HBsAg、戊型肝炎病毒抗体(HE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均为阴性。
抗线粒体抗体、平滑肌抗体等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未见异常。
腹部彩超提示轻度脂肪肝、胆囊大小7.0cm×2.7cm,胆囊壁模糊增厚,厚约0.7cm,脾厚4.2cm。
余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2,患者,女,35岁。
因发现巩膜黄染15 d,伴乏力5 d,于2015年12月2日入院。
病程中有尿色加深、食欲减退、恶心,无呕吐、腹部疼痛,无发热、皮疹、瘙痒。
既往身体健康。
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肝功能(2015-12-06):ALT 1416U/L,AST 840 U/L,TBil 141.5μmol/L,DBil 85.58μmol/L,IBil 55.92μmol/L,GGT 199.2U/L。
血常规未见异常,HBsAg、HAV-Ab、HEV-Ab、HCV-Ab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系列抗体均阴性,抗核抗体系列均阴性,免疫球蛋白未见异常。
何首乌不同提取物致大鼠肝损伤的r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段小芳;段思明;李贺芝;王茜【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反映肝损伤的传统肝功能指标以及早期血清生物标志物指标,探讨何首乌不同提取物常规剂量长期使用对大鼠的肝毒性作用,同时揭示其产生肝毒性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生、制何首乌水提组,生、制何首乌醇提组,生、制何首乌配方颗粒组.何首乌以6 g生药/kg的剂量,连续给药30 d,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精氨酸酶1(ARG1)、谷氨酸脱氢酶(GLDH)、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A1)、苹果酸脱氢酶(MDH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血清TBIL、ARG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制何首乌醇提组和配方颗粒组的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生何首乌醇提组MDH1水平显著升高(P<0.05),制何首乌醇提组GSTA1含量显著升高(P<0.05);何首乌水提组及醇提组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与生何首乌水提组比较,制何首乌醇提组和何首乌配方颗粒组AST活性明显升高(P<0.05),何首乌醇提组,制何首乌配方颗粒组ARG1含量明显升高(P<0.05),制何首乌配方颗粒组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何首乌醇提组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给药组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偶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何首乌以6 g生药/kg的剂量长期给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毒性大小为醇提组>配方颗粒组>水提组,生何首乌毒性大于制何首乌.【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何首乌;提取物;炮制品种;生物标志物;肝毒性;肝损伤;水提;醇提;颗粒【作者】段小芳;段思明;李贺芝;王茜【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何首乌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临床应用首见于唐代李翱所著的《何首乌录》:“交藤(何首乌)味甘温无毒,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令人多子,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