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8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一5月月考语文1.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韶光(sháo)遗笑大方(yí)B.朱拓(tuò)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C.炮烙(lào)谬种(miù)氓隶(méng)度长挈大(xié)D.间或(jiàn)惫懒(bèi)笑靥( yè)沸反盈天(yíng)2.下列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广州新电视塔“小蛮腰”,整体高度达600米,以“广州新气象”为主题,塔身如“芊芊细腰”,形态优美,可谓鬼斧神工。
该塔在3月正式启用,每当夜幕降临,塔身上的1080个节点的LED灯同时发出灯光,变化出数字倒计时以及产生不同的图案和字样,成为南国星空下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它的设计还非常注重娱乐功能,不仅将在塔顶兴建摩天轮及跳楼机等游乐设施,还将投入2亿元兴建4D影院,届时广州市民将每天都能在此观看到美轮美奂的电影。
A.鬼斧神工 B.启用 C.叹为观止 D.美轮美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
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B.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4.下列各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与总结,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5月月考理数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且E(X)=2.4,D(X)=1.44,则二项分布的参数n ,p 的值为( )A .n =4,p =0.6B .n =6,p =0.4C .n =8,p =0.3D .n =24,p =0.12.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等可能取值1,2,3,…,n ,若P(1≤X ≤3)=15,则n 的值为( ) A .3 B .5 C .10 D .153.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σ2).且P(ξ<4)=0.8,则P(0<ξ<2)等于( )A .0.6B .0.4C .0.3D .0.24. 5 展开式的第三项为10,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5.10件产品,其中3件是次品,任取2件,若ξ表示取到次品的个数,则E(ξ)等于( )A.35B.815C.1415D .1 6.6把椅子摆成一排,3人随机就座,任何两人不相邻的坐法种数为( )A .144B .120C .72D .247.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 )个A .50B .45C .36D .358.如图,花坛内有5个花池,有5种不同颜色的花卉可供栽种,每个花池内只能种一种颜色的花卉,相邻 两池的花色不同,则栽种方案的种数为( )A .180B .240C .360D .4209.将三颗骰子各掷一次,记事件A =“三个点数都不同”,B =“至少出现一个6点”,则条件概率()P A B , ()P B A 分别是( ) A.6091,12 B.12,6091 C.518,6091 D.91216,1210.从正方体六个面的对角线中任取两条作为一对,其中所成的角为60°的共有( )A .24对B .30对C . 48对D .60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满分12分.)11. 如果将甲、乙、丙3名志愿者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5天中参加某项志愿者活动,要求每人参加一天且每 天至多安排一人,并要求甲安排在乙、丙的前面,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种.12. 三元一次方程x+y+z=13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有_____.13. n ∈N *,0n C +31n C +…+(2n+1)n n C =_______. 14.设一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p ,进行100次独立重复试验,当p=______时成功的次数的标准差最大为 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8分)已知()14142210721x a x a x a a x x ++++=+- .求(1)01214a a a a ++++; (2)13513a a a a ++++.16. (10分)(1)3人坐在有八个座位的一排上,若每人的左右两边都要有空位,则不同坐法的种数有多少 种?(2)有5个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甲必须在乙的右边,则不同的排法有多少种?(3)现有10个保送上大学的名额,分配给7所学校,每校至少有一个名额,问:名额分配的方法共有多 少种?17.(10分)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12与p ,且乙投球2次均未 命中的概率为116. (Ⅰ)求乙投球的命中率p ;(Ⅱ)求甲投球2次,至少命中1次的概率;(Ⅲ)若甲、乙两人各投球2次,求两人共命中2次的概率.18.(10分)甲、乙两支排球队进行比赛,约定先胜3局者获得比赛的胜利,比赛随即结束.除第五局甲队获胜的概率是12外,其余每局比赛甲队获胜的概率都是23.假设各局比赛结果相互独立. (1)分别求甲队以3∶0, 3∶1, 3∶2胜利的概率;(2)若比赛结果为3∶0或3∶1,则胜利方得3分,对方得0分;若比赛结果为3∶2,则胜利方得2分, 对方得1分.求乙队得分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19.(10分)袋子A 和B 中装有若干个均匀的红球和白球,从A 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31,从B 中摸出一 个红球的概率为p .(Ⅰ)从A 中有放回地摸球,每次摸出一个,有3次摸到红球即停止.(i )求恰好摸5次停止的概率;(ii )记5次之内(含5次)摸到红球的次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ξ.(Ⅱ)若A 、B 两个袋子中的球数之比为1:2,将A 、B 中的球装在一起后,从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25, 求p 的值.:。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每小题3分)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
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高 三 语 文 (2015.5.7)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①段首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乡愁加以阐释,然后分析了全球化时代的生活特点和人们的内心诉求,最后总结了乡愁对现代人的作用。
.第②段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乡愁对于现代人的特别意义,接着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做了阐释,然后通过对比概括了文化乡愁的内涵。
.第③段承接上文,明确乡愁的产生根源,用“距离产生美”加以印证,接着引用北岛的诗句,论述乡愁文化认同、凝聚人心的内涵及作用。
.④⑤两段联系现实,从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进而指出乡愁的现实意义。
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开社时的首场集体诗作。
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
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
黛玉的这首诗,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
②月窟:月中仙境,月宫。
仙人:嫦娥。
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8.此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角度赏析此联。
(5分) 9.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托物言志。
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
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 ,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会考模拟试题不分版本太原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第一卷一、〔每题3分,共9分〕1.在以下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开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________。
A.不约而同按部就班一以贯之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水到渠成C.不谋而合人云亦云水到渠成 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一以贯之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平安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平安保障。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成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当饥饿的风险A.④②⑤③① B.③④①⑤②C.①③⑤④② D.①⑤③④②二、〔每题3分,共9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下)段考语文试卷(4月份)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
十五为诸生。
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徐阶辈皆器重之。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
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严嵩为首辅,忌徐阶,善.阶者皆避匿。
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
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
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居正以御史在外,往往凌抚臣,痛欲折之。
一事小不合,诟责随下,又敕其长加考察。
御史刘台按辽东,误奏捷。
居正方引故事绳督之,台抗章论居正专恣不法,居正怒甚。
帝为下台诏狱,命杖.百,远戍。
由是诸给事御史益畏居正,而心不平。
居正乞归葬父,帝使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归,期三月,葬毕即上道。
居正请广内阁员,诏即令居正推。
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
自强素忤居正,不自意.得之,颇德居正,而时行与张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居正乃安意去。
居正自夺情..后,益偏恣。
其所黜陟,多由爱憎。
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贿赂。
冯保客徐爵擢用至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南镇抚。
居正三子皆登上第。
世以此益恶之。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于是四维始为政,言官劾居正,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
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
帝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橓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
诚等将至,荆州守令先期录人口,锢其门,子女多遁避空室中。
比门启,饿死者十余辈。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
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寻自缢死。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看汉服运动20世纪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先后经过了三个阶段: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国光论"是这个理论的首发与开端,以陈寅恪为代表的“文化民族论”则是这个理论的阐发与发展,而以钱穆为代表的“文化本位论”则完成了民族史学理论的完整逻辑架构.对于汉服运动,我们也应该把它放置到文化民族主义的历史线索中加以考察。
从章太炎到陈寅恪再到钱穆,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历来强调民族独立、民族自觉。
但是,他们所有的理论诉求都是建立在“文化本位”而不是“种族本位”的基础上的。
即使是以“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为目的的章太炎,也明确指出,“提倡国粹”不是要人们尊信孔教,而是要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
同样,按照陈寅恪的“文化民族论”,在北朝史中,凡关于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汉种之问题;在“种族”、“文化”和“地域”三个因素当中,文化之教化居于首位,无论其属于什么血统,也无论其居住于何处地域,皆以“教化"即文化,定其“民族”之属性。
钱穆的“文化本位论”更是毋庸赘言。
汉服运动宣扬汉民族种族的纯正性和优越性,它所推崇的“汉民族本位"归根结底是一种“种族本位”理论。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甚至可以说在一个文化帝国主义的语境之中,产生民族的“认同焦虑”是必然的,其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由此而退回到“种族本位",则是必须加以警惕的.汉服运动“汉本位”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表现出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自我封闭的、排他的、妄自尊大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它强调汉民族文化的纯正性和优越性,无视汉民族文化本身的发展和演变,鄙薄汉族之外的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反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语 文 出题、校对:王俊芳 贾艳霞 刘俊岚(2015.5)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
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痛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
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细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等。
各种病菌均可以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患者,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
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 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细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
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病菌表皮受损? B.病菌细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失去细胞壁 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原因的一项是(2分)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
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
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
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
唯一和今人不同的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
通俗地说,就是理想。
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
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
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
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
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
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
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
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五中高二下学期会考模拟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把一群人送到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让他们在“原始状态”下开始新生活。
, , , , 。
①结果可想而知,大家选择了公平②因此结论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公平优先③每个人对未来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将来是穷还是富 ④现在,让他们协商,建立一个他们心目中“公正”的社会⑤因为不知道自己将来的收入如何,支持效率就可能承担饥饿的风险 A .④②⑤③① B .③④①⑤②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⑤③④②试卷第2页,共10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搬进新家的她,除了花4万多元对新家进行装修外,还一次性购进微型面包车、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B .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为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C .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 .调查结果显示,“看病难、物价涨、房价高”的民生问题,已连续三年成为专家提意见最多的焦点问题。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 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中国的孝道法文化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
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
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
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
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
其后国家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极大地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
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以“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
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
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
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
其温情有三。
一曰,强调情感反哺。
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
然而此时父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
既要尽量保证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
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
二曰,顾及人伦纽带。
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
《韩非子·八经》说:“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
”为了顾及人伦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
三曰,注重精神传递。
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
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
国家法律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亦加以确认。
然而,孝本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
如纯以伦理观念加以宣扬倡导,或不至于出离孝道本旨。
然而其后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以法律强制手段要求人人皆须按照特定礼制履行孝道,实践过程中则难免有矫枉过正或流于形式之嫌。
其流弊亦有三。
一曰,诱发人性虚伪矫饰。
孝与不孝皆源自内心情感,法律无法拘束人心,只在外在形式上强求一律,就难免出现不愿为繁文缛礼束缚以致违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现徒有其表而内心虚伪的现象。
如汉末,就有“察孝行,父别居”之讽谣。
二曰,漠视个体价值。
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尊崇与顺从,本为矫正人性向下之弊,然而以法律相强制,久之则导致父权过度膨胀,子女自身正当之权利诸如婚姻自主权、生命健康权等都因压迫而萎缩。
甚至以己身代父刑这种愚孝行为都得到法律认可与社会褒奖。
个体价值遭到法律之极大漠视。
三曰,扭曲国民性格。
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恭顺、父祖权威,代代沿袭中,国民遂生出屈服、顺从之性格。
少年老成、谨慎持重、禁锢保守、全无创造思维竟成为社会舆论推崇褒扬之优良德行。
此实为对健全国民性格之压抑与扭曲。
(摘编自龙大轩《孝道:中国传统法律的核心价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父母多愿为子女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这种情感,奠定了中国孝道文化的基础。
B.在中国,下代对上代反馈、反哺的尽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国家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的结果。
C.中国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质、精神、宗教三个方面,不仅要有物质的供养,还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言行亦须毕恭毕敬。
D.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不仅要求人人履行孝道,还用法律手段强制人们遵从特定礼制,实践过程中难免生出弊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为父母者始终付出多于回报,幼年子女则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中国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此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矫正。
B.重视道德上的宣传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因此,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脉脉温情中。
C.国法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不合孝道的行为列为打击对象,是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无视对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将仇报。
D.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要尊崇、顺从父母;矫枉过正,导致父权的过度膨胀和子女诸多正当权利的萎缩,法律也抹上了漠视个体价值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本是出自血缘亲情的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流露。
行孝道是反哺报恩之举,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不但衣食无缺,还能获得精神慰藉。
B.父母过世,子女一要尽心服丧,二要传递香火,因为丧期违礼固然违反国家法制;若无后代,也会致使尊亲绝祀,孝道精神无法传递。
C.孝道法文化强调长辈威权、子女恭顺,将屈服顺从、少年老成、禁锢保守等视为优良德行大加褒扬,造成对健全国民性格的压抑与扭曲。
D.中国孝道法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难分;如能推陈出新,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必有裨益。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B.赢.粮而景从赢:赢得C.非铦.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絜:衡量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敲扑,鞭打犯人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亦指敲打鞭笞。
B.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C.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自称陶朱公。
D.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交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
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
【注】①凌云:椐《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
③湔祓:即荐拔。
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
8.首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9.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有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4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局面、孙权英雄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以“,”作结,警醒后人切勿重蹈覆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提琴阿城老侯是手艺人。
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
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
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
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
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
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
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
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
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
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
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
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
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
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
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
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
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
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
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
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
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
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
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
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
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
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
北京解放了,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
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
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