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褐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手册大全-25页精选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24
伊莎褐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参考手册家禽事业线赴泰培训班2005年5月于泰国前言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
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
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参考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参考手册,蛋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及蛋鸡养殖场参考应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感谢泰国正大集团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
顾问翻译:田成才蔡素龙讲座讲师:warat Withaya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蛋鸡组成员:陈万荣母志伟李彦超2005年5月16日目录第一节生产性能标准 (02)第二节饲料与营养 (05)第三节日常管理 (08)第四节体重管理 (12)第五节光照控制 (13)第六节卫生防疫 (15)第七节蛋品管理 (17)第八节鸡粪处理 (18)第一节生产性能资料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取得优秀生产成绩的前提,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伊莎蛋鸡将达到下列性能指标:一、育雏育成期性能指标(0-18周龄)1-5周龄存活率≥99%6-18周龄存活率≥98%1-18周龄耗料量 7公斤17周龄体重1400-1500克二.产蛋期性能指标(19-72周龄)存活率93.7%90%以上产蛋率时间20周每羽入舍母鸡产蛋量19.4公斤平均蛋重62.6克饲料转化率 2.30:172周龄末体重 1.9-2.0公斤具体生产性能指标:第二节饲料与营养饲养者应根据本地区原料的品种、质量、来源、价格、合理的选用饲料,重要的是要使配制的饲料达到伊莎蛋鸡的营养需要。
伊莎褐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手册伊莎褐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参考手册目录第一节生产性能标准 (02)第二节饲料与营养 (05)第三节日常管理 (08)第四节体重管理 (12)第五节光照控制 (13)第六节卫生防疫 (15)第七节蛋品管理 (17)第八节鸡粪处理 (18)前言2007年2月起,南通正大有限公司将向社会隆重推出正大褐商品代蛋鸡。
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正大褐500万只,正大褐蛋鸡是我们选取世界优秀蛋鸡品种,运用我们积淀二是年独有的原种鸡疫病净化技术,对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病原进行净化而推向市场的国内独一无二、高度净化的褐壳蛋鸡。
没有净化的种鸡群就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
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的今天,选用正大褐蛋鸡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正大褐蛋鸡将开启中国绿色蛋鸡的新时代。
正大集团自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建成了亚洲唯一的大型原种肉鸡育种有限公司,并向社会推出艾维茵肉鸡,曾占据中国肉鸡市场的50%达十年之久,创造了中国两只肉鸡中就有一只是艾维茵的辉煌。
今天,正大集团携历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勇往之前的激情,踏上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
培育出适应中国市场的蛋鸡品种——正大褐。
我们期待着与业界同仁一道共创中国绿色蛋鸡事业!由于每批鸡群的实际生产成绩均受其环境、健康、营养及管理条件的影响,故本手册中所列的生产性能指标并不能完全保证。
第一节生产性能资料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取得优秀生产成绩的前提,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伊莎蛋鸡将达到下列性能指标:一、育雏育成期性能指标(0-18周龄)1-5周龄存活率≥99%6-18周龄存活率≥98%1-18周龄耗料量 7公斤17周龄体重1400-1500克二.产蛋期性能指标(19-72周龄)存活率93.7%90%以上产蛋率时间20周每羽入舍母鸡产蛋量19.4公斤平均蛋重62.6克饲料转化率 2.30:172周龄末体重 1.9-2.0公斤具体生产性能指标:第二节饲料与营养饲养者应根据本地区原料的品种、质量、来源、价格、合理的选用饲料,重要的是要使配制的饲料达到伊莎蛋鸡的营养需要。
伊莎褐商品鸡产蛋高峰期的特殊管理
张鸿
【期刊名称】《甘肃畜牧兽医》
【年(卷),期】1994(024)002
【摘要】伊莎褐商品鸡产蛋高峰期的特殊管理甘肃省酒泉种鸡场张鸿在蛋鸡生产中,产蛋高峰的高低和维持时间长短,直接影响鸡全期产蛋量,根据伊莎褐商品鸡生产标准,从26周龄开始产蛋率达90%以上,持续至37周龄开始下降,要达此生产水平,除有育成均匀整齐、平均体量右19...
【总页数】1页(P24)
【作者】张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31.4
【相关文献】
1.伊莎褐种鸡上笼体重,产蛋率与产蛋量的关系初探 [J], 白生慧; 毕正艳
2.产蛋高峰期吉林芦花鸡与海兰褐鸡饲粮净能效率比较研究 [J], 武斌; 李立佳; 刘臣; 张芳毓; 班志彬; 闫晓刚; 赵中利; 郭洋; 杨华明; 刘洪亮; 梁浩
3.供钙方式对伊莎褐母鸡产蛋性能和蛋壳品质的影响 [J], 郝正里;王小阳;方雨生;陶肖君;魏时来
4.伊莎褐商品代蛋鸡育成后期体重对早期产蛋性能影响的观察 [J], 邱如勋;姚明久;宋荣军;熊鹰;赵兴波;罗国强;张群;商文彬
5.伊莎褐商品蛋鸡在北郊鸡场——育成期体重和均匀度对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 李其宗;黄运银;邵宝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莎蛋种鸡各阶段的饲喂管理技术霍清合;张帅;王爱琴;杨景晁【期刊名称】《广东饲料》【年(卷),期】2018(027)012【总页数】3页(P43-45)【作者】霍清合;张帅;王爱琴;杨景晁【作者单位】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山东省畜牧协会,山东济南250022;山东省畜牧协会,山东济南250022;山东省畜牧总站,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31.4伊莎蛋种鸡是法国伊莎家禽育种公司经过多年培育的蛋鸡优良高产品种,分布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蛋鸡品种之一,它不仅拥有优异的产蛋数,良好的产蛋持久性,其蛋壳颜色和产蛋末期体重都迎合了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
据国外专家介绍,该品系不仅能够显著降低育成期成本,延长饲养时间;而且每枚蛋大约少消耗3克以上的饲料,有助于鸡场减少排粪污染,产蛋期脱肛少,构成了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显著特色。
伊莎蛋鸡既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重要的社会效益,有利于蛋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伊莎蛋种鸡在饲喂管理上与其他的海兰、罗曼等品种还是有所差异。
1 育雏期的饲喂管理技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这对伊莎蛋种鸡的整个生命周期都非常重要,鸡群的生产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一开始就成功地达到标准体重。
1.1 育雏期培育的目标快速生长发育达到5周龄的体重;鸡群成活率高,均匀度好。
从1日龄开始到5周龄是鸡群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鸡只骨架结构的形成,重要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的快速发育。
该阶段任何生长发育延迟,都会影响16周的体重指标,继而影响产蛋期的生产水平,还可能使种鸡的抗病力及免疫应答收到影响。
1.2 4周龄时适时分群饲养,8-10周饲喂颗粒破碎料从1日龄到5周龄,4周时可根据鸡群体重情况将鸡群分为大、中、小、群单独饲养,增强小鸡、特小鸡的采食竞争力,更有利于更早达到体重标准。
育雏期雏鸡还不能根据饲料能量水平调整采食量,需要经过几周时间来完成它们的消化器官发育,在最初的8-10周能量水平的提高会使生长相应增加,这时饲喂颗粒破碎料会增加小母鸡的采食量。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适宜温度:34〜36℃;光照:前三天100瓦灯泡,24小时光照; 三天后60瓦灯泡,每天晚上递减0.5小时,至28日龄左右采用自然光照;湿度:保持相对湿度65〜70%;饲料:建议使用蛋小鸡开口料320。
二周龄饲养管理记录喙的进度随后添加饲料;法氏囊的防疫也在本周。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温度逐渐下降,要求29〜31℃,看鸡施温;湿度:逐渐降低, 要求在不降低舍温的同时,加强通风,把舍内湿气排出,但通风时,不能有贼风直吹鸡体;密度:50只/平方米。
四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注意检验体重和均匀度后更换育雏后期料321。
本周是法氏囊病高发期,温度(不能太低)、湿度(不能太高)是关键;密度在45只/平方米;药物:投用呼吸道+大肠杆菌药物。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是检验饲养员管理水平高低的时期,35日龄时随机抽查20只鸡,称体重,看能否达到340克标准体重,同时注意整齐度;本周温度控制在28℃左右。
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
六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第4、5、6、7、8周是法氏囊病高发期,一旦发现非正常情况及时求诊,确诊法氏囊,如果要注射高免抗体,必须选择正规厂家、新鲜的,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本周温馨提示:注意检验体重和均匀度后更换育成期料322.本周应注意慢性呼吸道和大肠杆菌病,早防早治;在育雏笼,注意密度不能太大,影响生长和整齐度。
八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态,否则容易发病。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做好免疫的同时,驱虫工作随之进行。
十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70日龄,关注体重能否达标,要求70日龄体重920克。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建议检测体重和均匀度。
十二周龄饲养管理记录十四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本周为了防止细菌感染,投药(遵医嘱)。
十六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本周开始逐渐由育成料322向海兰鸡预产期料323或者产蛋料324过渡,方法:322: 324=1: 9用3天;2: 8用3天;3: 7用2天……依次类推。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适宜温度:34~36℃; 光照:前三天100瓦灯泡,24小时光照;三天后60瓦灯泡,每天晚上递减0.5小时,至28日龄左右采用自然光照;湿度:保持相对湿度65~70%;饲料:建议使用蛋小鸡开口料320。
二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断喙是雏鸡经历的第一次大应激,断喙前2小时料槽停料,按断喙的进度随后添加饲料;法氏囊的防疫也在本周。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温度逐渐下降,要求29~31℃,看鸡施温;湿度:逐渐降低,要求在不降低舍温的同时,加强通风,把舍内湿气排出,但通风时,不能有贼风直吹鸡体;密度:50只/平方米。
四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注意检验体重和均匀度后更换育雏后期料321。
本周是法氏囊病高发期,温度(不能太低)、湿度(不能太高)是关键;密度在45只/平方米;药物:投用呼吸道+大肠杆菌药物。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是检验饲养员管理水平高低的时期,35日龄时随机抽查20只鸡,称体重,看能否达到340克标准体重,同时注意整齐度;本周温度控制在28℃左右。
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
六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第4、5、6、7、8周是法氏囊病高发期,一旦发现非正常情况及时求诊,确诊法氏囊,如果要注射高免抗体,必须选择正规厂家、新鲜的,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本周温馨提示:注意检验体重和均匀度后更换育成期料322.本周应注意慢性呼吸道和大肠杆菌病,早防早治;在育雏笼,注意密度不能太大,影响生长和整齐度。
八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做好被转鸡舍的温度控制,把被转鸡舍的温度控制在与育雏舍接近状态,否则容易发病。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做好免疫的同时,驱虫工作随之进行。
十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70日龄,关注体重能否达标,要求70日龄体重920克。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建议检测体重和均匀度。
十二周龄饲养管理记录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注意育成鸡大小分群;做好传支H52免疫工作。
本周温馨提示:本周是后备母鸡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重要阶段。
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手册商品蛋鸡饲养管理手册目录第一章常见蛋鸡的品种及特点 (1)1、褐壳蛋鸡 (1)2、白壳蛋鸡 (1)3、粉壳蛋鸡 (2)第二章标准鸡舍的建设 (2)1、厂址选择 (2)2、鸡场布局 (2)3、养鸡场的设备 (3)第三章蛋鸡的标准化管理 (5)第一节育雏育成期的管理 (5)1、饲养方式 (5)2、进雏准备 (5)3、优质雏鸡的特征 (6)4、进雏后的饲养管理 (6)5、日常管理要求 (7)6、育成鸡管理 (9)第二节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0)1、饲养方式 (10)2、蛋用鸡的饲养管理 (10)第四章疾病防治 (12)第一节鸡场消毒 (12)1、进鸡前的彻底卫生消毒 (12)2、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 (12)3、常用的消毒车方法 (13)4、常用的消毒药 (14)第二节免疫 (14)1、疫苗接种的方法 (14)2、常见疾病的监测工作 (15)3、蛋鸡参考免疫程序 (15)附录:蛋鸡场日常管理记录表第一章常见蛋鸡的品种及特点“好种出好苗”,优质鸡苗是养鸡获得高效益的前提,优良的品种及健壮的雏鸡可提高养殖效益20%-30%。
蛋鸡品种主要有褐壳蛋鸡、白壳蛋鸡、粉壳蛋鸡,下面将对其分别进行简单介绍。
1 褐壳蛋鸡褐壳蛋鸡优点:①体型较大、蛋重大;②蛋的破损率较低,适于运输和保存;③鸡的性情温顺,对应激敏感性低,易于管理;④产蛋量较高;⑤耐寒性好,冬季产蛋率较平稳;⑥啄癖少,死淘率低;⑦杂交鸡可用羽色来雌雄鉴别。
褐壳蛋鸡缺点:日采食量比白壳蛋鸡多5-6克,每只鸡所占面积比白壳蛋鸡多15%左右;蛋中较易出现血斑、黑斑等;耐热性较差。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蛋鸡品种为海兰褐、罗曼褐、京红1号等。
在我国常见的优良褐壳蛋鸡品种列表1。
表1 褐壳蛋鸡的品种及其生产性能2 白壳蛋鸡白壳蛋鸡是以莱航品种为基础培育而来的。
白壳蛋鸡优点:①体型较小、耗料较少;②开产早、产蛋量高;③产蛋饲料报酬高,单位面积饲养的密度高,相对所得的总蛋数多;④适应性强,各种环境条件下均可饲养;⑤蛋中血斑和肉斑率很低;⑥适合集约化笼养管理。
伊莎褐由法国伊莎公司育成,属四系配套中型体重的高产褐壳蛋鸡,具有较好的抗热性能,是当前世界最优秀的高产蛋用鸡种之一,有羽色和快慢羽两个伴性基因。
伊莎褐父本两系为红褐色,母本两系均为白色,商品代雏可用羽色自别雌雄(公雏白色,母雏褐色)。
据伊莎公司的资料,商品代鸡:0~18周龄育成率97%~98%;20周龄体重1.63kg;18周开始产蛋,21周龄达50%产蛋率,24周龄母鸡进入产蛋高峰期,高峰产蛋率96%,90%以上的产蛋率能维持20~25周;90周龄入舍鸡产蛋量409个,平均蛋重62.9g,每千克蛋耗料2.1~ 2.2kg;产蛋期末母鸡体重1.975kg;存活率93%。
1育雏期光照管理育雏的最初几天光照强度很重要,充足的光线可促进雏鸡活动,尽快熟悉育雏环境,很快找到饮水和饲料,促进采食。
育雏开始的几天,应给予鸡群每天22~23h、强度30~40Lx的光照,以促进采食和饮水。
之后逐渐减少光照强度,到15d时减至10Lx即可。
光照强度的调整也依赖于鸡群的行为习性。
密闭式鸡舍(穿入鸡舍的光线不超过0.5Lx),所需的光线强度很低,密闭鸡舍育成期5~ 10Lx光照强度足够。
伊莎蛋鸡对光照时间的变化敏感,会影响其性成熟时间。
此外,光照时间很长会影响鸡群采食量,如果前期体重不达标,可以减缓光照时间。
在育雏育成期,正确的光照程序可促进鸡群生长发育和控制鸡群性成熟。
2育成期光照管理制定光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光照强度,目的不是要突破体重记录,而是使鸡的生长按增重曲线进行。
育成期光照强度的影响,应据产蛋期的情况来决定育成期的光照强度,如果鸡群将转入开放式鸡舍产蛋,育成期的光照强度至少应为40Lx,才可避免产蛋期可能发生的神经质与啄癖。
对产蛋期养在自然光照鸡舍的鸡群,育成期的光照强度需要40Lx,以避免转群后光照强度突然上升可能诱发的神经质和啄癖。
育雏育成期建议的光照方案见表1。
开放式鸡舍(Lx)3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30~40日龄(d)1~23~78~1415~2122~3536~4950~6364~7778~9192%~5%产蛋每天光照时间(h)242220191817161514自然光照或12.5h密闭式鸡舍(Lx)20~4020~3020105~105~105~105~105~105~10表1育雏育成期建议的光照方案伊莎蛋鸡光照管理霍清合(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508)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1085(2017)04-0026-02收稿日期:2017-03-093转群后的光照管理把鸡群从育成舍转移到产蛋舍是一个很大的应激,伴随着环境(温度、湿度)和设备的变化等。
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手册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手册商品蛋鸡生产性能育成期Array育雏条件从出生的育成期良在4-5周周的体重指设备及鸡舍环境控制:正大褐商品代蛋鸡育雏期各项饲养空间需求(1):第一周时每个鸡笼另外放置一个饮水器。
(2):确保所有的雏鸡都可以接近两个饮水乳头。
(3):在笼底铺够维持7天的纸,每天揭去一层。
注意:-雏鸡已习惯使用新的饮水器之后,才可逐渐拿走育雏开始时使用的饮水器。
-应监测饮水量。
为了保持良好的垫料质量,应该细心地调整饮水器或饮水乳头以防饮水漏出。
-两周内应每天清洗饮水器,之后每周清洗一次。
建议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使育雏舍内设备和垫料在雏鸡到达时达到适宜温度,建议鸡舍温度升到28—-不可忽视育雏最初几天雏鸡与垫料接触造成的热量损失。
-建议每1000天雏鸡配备2台燃气育雏器或2台1450大卡的辐射加热育雏器。
育雏舍内温度和相对温度应均匀一致。
雏鸡的分布是判断温度是否适宜的最好参照:-平养时,可根据雏鸡在每个鸡栏或整个鸡舍内的分布状况来调整舍内温度。
-如果雏鸡聚集在育成器下→温度太低。
-如果雏鸡远离热源,挤靠在鸡栏的边缘→温度太高。
采食和饮水。
之后逐渐减少光照强度,到15天时减至每日10勒克斯即可。
光照强度的调整也依赖于鸡群的行为习性。
促进生长的饲喂方案从出生到5周龄,雏鸡不能根据饲料能量水平调整采食量。
为促进采食,建议提供具有足够蛋白质及能量的破碎料,在温和气候时到28天,在炎热气候时到35天(两种情况都能使体重达标)。
下述是使育雏良好开始的几个关节点。
关节点:-雏鸡到达前打开龙头冲洗饮水系统,确保饮水器中不留有消毒剂残留。
-正确调整饮水器/乳头的高度,乳头应与小鸡的眼部水平同高,圆形饮水器放置到地板上。
-在饮水乳头下方铺纸以吸引雏鸡,往纸上或纸盘中撒一些饲料。
-检查乳头/饮水器是否足够。
伊莎褐商品代蛋鸡饲养管理参考手册目录第一节生产性能标准 (02)第二节饲料与营养 (05)第三节日常管理 (08)第四节体重管理 (12)第五节光照控制 (13)第六节卫生防疫 (15)第七节蛋品管理 (17)第八节鸡粪处理 (18)前言2019年2月起,南通正大有限公司将向社会隆重推出正大褐商品代蛋鸡。
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正大褐500万只,正大褐蛋鸡是我们选取世界优秀蛋鸡品种,运用我们积淀二是年独有的原种鸡疫病净化技术,对沙门氏菌和支原体等病原进行净化而推向市场的国内独一无二、高度净化的褐壳蛋鸡。
没有净化的种鸡群就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产品。
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色食品的今天,选用正大褐蛋鸡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正大褐蛋鸡将开启中国绿色蛋鸡的新时代。
正大集团自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建成了亚洲唯一的大型原种肉鸡育种有限公司,并向社会推出艾维茵肉鸡,曾占据中国肉鸡市场的50%达十年之久,创造了中国两只肉鸡中就有一只是艾维茵的辉煌。
今天,正大集团携历二十年积累的经验和勇往之前的激情,踏上一条绿色的发展之路。
培育出适应中国市场的蛋鸡品种——正大褐。
我们期待着与业界同仁一道共创中国绿色蛋鸡事业!由于每批鸡群的实际生产成绩均受其环境、健康、营养及管理条件的影响,故本手册中所列的生产性能指标并不能完全保证。
第一节生产性能资料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取得优秀生产成绩的前提,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伊莎蛋鸡将达到下列性能指标:一、育雏育成期性能指标(0-18周龄)1-5周龄存活率≥99%6-18周龄存活率≥98%1-18周龄耗料量 7公斤17周龄体重1400-1500克二.产蛋期性能指标(19-72周龄)存活率93.7%90%以上产蛋率时间20周每羽入舍母鸡产蛋量19.4公斤平均蛋重62.6克饲料转化率 2.30:172周龄末体重 1.9-2.0公斤具体生产性能指标:第二节饲料与营养饲养者应根据本地区原料的品种、质量、来源、价格、合理的选用饲料,重要的是要使配制的饲料达到伊莎蛋鸡的营养需要。
一、育雏育成期营养需要(见表2-1)表2-1正大集团及其合作场推荐用料套餐如下二、产蛋期营养需要(见表2一2)表2-2重要说明:在每次更换饲料之前,需抽查鸡只体重。
若低于标准,最好仍用当期配方饲料。
若室温偏高或饲料消耗量偏低,也宜用当期配方饲料。
对于伊莎蛋鸡的营养来说,掌握饲料消耗量也是相当重要的。
伊莎蛋鸡的饲喂方式一般采用自由采食,根据每周称重情况,用调整饲料营养的方式调整体重增长。
下表所列为舍温20C的情况下笼养和垫料平养时伊莎蛋鸡的耗料量和推荐体重:(见表3)产蛋阶段耗料和体重标准第三节日常管理一、育雏育成期的管理(一)设备的基本要求(二)雏鸡入舍前的准备工作1.清洁消毒进雏前应清除全部鸡粪及旧垫料,彻底打扫并清洗(最好用高压水枪)鸡舍,对鸡舍进行熏蒸(包括用具),熏蒸计量为每立方米空间用30毫升福尔马林和15克高锰酸钾,封闭鸡舍不少于24小时,若在上一批鸡中出现疾病问题,则应在进鸡前将冲洗干净的鸡舍空置3一4周,并用酸、碱消毒剂交替消毒。
2.垫料若地面平养,应在地上铺上8-10厘米厚的垫科,垫料可用稻壳、木屑等,在网上平养时应在上面再用纸张铺盖2-3天。
3.育雏期的围栏育成期采用分栏饲养方式,每栏鸡数不超过3000只,育雏期可将鸡群饲养在鸡舍高温区域(容易升温的区域),并用围栏分群饲养,随着鸡龄逐渐扩大围栏面积。
4.升温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取暖方式,应提前1-2天升温,使进雏时鸡舍内达到要求的温度(具体温度见附表)。
5.饲料和水准备进雏前应准备好开食料和水,饮水一般要提前预热,使水温接近舍温,并在第一天的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或补液盐。
雏鸡必须使用优质全价饲料,应使用破碎的粒料,直径约2毫米左右。
6.设备放置育雏鸡舍内的育雏器、水盘、料盘应尽量分散均匀,并交叉安放,前2周可用开食盘喂料,并逐渐撤除料盘至6周龄全部过渡到料线。
尽量使用乳头水线全程给水,若反复引导仍有较多鸡只不会使用乳头式,可以补充真空饮水器,并在1周末全部撤除。
(三)进雏管理1.迅速卸下鸡盒,合理分散在鸡舍内各围栏内。
2.抽检鸡苗质量,清点鸡苗数量,将雏鸡放在。
3.引导雏鸡使用乳头水线或其它饮水器具。
4.在80%以上的雏鸡饮水后,开始为雏鸡给料,注意少量勤添。
5.保留部分雏鸡盒用于断喙使用,烧掉剩下的雏鸡盒。
6.重新检查温度,雏鸡的分布及行为表现。
(A)如果雏鸡分散良好,运动自如、则说明温度正常。
(B)如雏鸡堆叠起来,说明温度过低,此时应提高温度。
(C)如雏鸡远离热源,翅膀张开,张嘴呼吸,说明温度过高,此时应降低温度。
(四)温度控制温度应逐渐改变,雏鸡头三天内温度降低不得大于1℃。
育雏后期最理想的温度范围为20-22℃,尽可能避免一天内温度升降大于2℃,但即使温度低于建议水平,仍必须给鸡只提供必要的通风量。
温度要求(五)饮水饮水必须新鲜,雏鸡饮水水温应接近鸡舍温度,所以,必须将水盘在接雏前4小时灌满。
最初15小时内在每升水中加2%的葡萄糖有助于体质恢复。
如果小鸡在接到鸡场后处于应激状态,例如在孵化厅进行了断喙或接种了疫苗,或经长时间运输才到达鸡场,则可在最初1-3天内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和电解质,但必须注意添加的剂量,亦不能24小时全天添加。
饮水器应保持清洁,每天必须清洗,最初几天尽可能使水位高些,当雏鸡熟悉饮水器后,为防止溢水可将水位调低,检查饮水器的高度,使其达雏鸡颈的高度,乳头水线应及时调节水线高度和水压,以适应雏鸡饮水和防止垫料过湿。
鸡只饮水量参考表。
(六)喂料第一次喂料:最初几天采用开食盘喂料,保持饲料的新鲜状态。
少量勤添,每天清盘,清除所有的剩余饲料。
育雏期应每天喂料4-6次,育成期每天喂料3-4次,最后一次给料应在关灯前3小时进行。
(七)通风最初几天保持鸡体暖和必要的要通风,一定要使鸡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同时要通过通风降低舍内氨气和多余的水分。
(八)断喙断喙一般在7一10日龄进行,或者在出壳时由孵化厂完成,断喙应选用适宜的断喙器,断喙烧灼时间以切口完全止血为宜,精确的断喙长度应切去上喙的1/2,下喙的1/3,切喙时将鸡头向下倾斜即可,为防止断喙带来的应激和出血,断喙前一天、期间和后一天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断喙结束后应使饲料保持一定的厚度,以方便雏鸡采食。
(九)训练母鸡适应网上环境在育成舍放置网床3到5个,床面按鸡笼笼底样式制做,使鸡在转群后能够很快适鸡笼内环境。
(十)每天应检查的项目每天应检查的项目包括:光照、通风、温度、采食量、饮水、雏鸡精神状态、粪便情况及死淘鸡等,做好生产日记录。
二、产蛋期的管理要取得较高的产蛋率,开产前后几周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较好的鸡群,大约在开产后4-5周即可达到产蛋高峰,高峰后产蛋率下降是自然的,但是,管理不当将加速产蛋率的下降。
(一)产蛋期各阶段的管理1.产蛋前期一般青年母鸡在17周龄转入产蛋鸡舍,转群前产蛋鸡舍应象育雏舍一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转群时,应淘汰发育不良的,不合标准的残次鸡。
转群对于鸡来说是一次较大的应激,因此转群前后三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转群时应避免同时进行疫苗注射等。
鸡群进入产蛋舍后,应按照体重要求,采食情况、光照程序等逐步改变饲喂量、光照时间等。
2.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在90%以上称为高峰期。
高峰期持续时间长短对全程产蛋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产蛋高峰期必须给产蛋母鸡提供营养充分的全价配合日粮,以满足其高水平的营养需要。
同时,还需保持产蛋鸡舍的稳定与安静,搞好卫生消毒。
高峰期如遇到疾病或其它应激性因素刺激,产蛋率会急剧下跌,蛋壳质量变差,而且恢复缓慢,一般都不能达到下降前的产蛋率,直接影响鸡群的生产性能和鸡场的经济效益。
3.产蛋后期产蛋高峰过后,产蛋率逐渐下降。
伊莎蛋鸡产蛋下降的幅度较小,每周平均下降0.5%左右。
如果饲养管理各个环节工作做得较好,72周龄产蛋率仍能保持在75%。
产蛋后期应适当增加饲料的含钙量,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防止母鸡过肥、蛋过大、蛋壳质量变差。
(二)产蛋期的日常管理1.产蛋鸡群日常观察要点(A)精神状况及行为表现;(B)采食及饮水情况;(C)粪便的稀稠、颜色等;(D)产蛋率、蛋形、蛋壳质量及颜色等;(E)发病鸡和死亡鸡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2.保持产蛋舍环境稳定、适宜。
(A)温度:产蛋鸡适宜温度区间为18-28℃;(B)湿度:应保持在50-70%之间,具体应根据季节、地理环境确定;(C)密度:平养为7一8只/平方米,3层A型笼养为15只/平方米;(D)通风:应保持足够的通风量,以清除舍内氨气和水分,一般应保持舍内空气舒适;(E)鸡舍卫生,每天应清理鸡舍环境,尤其要清理进风口处的灰尘、蜘蛛网等异物,以免堵塞进风面积。
地面扫干净后要喷洒消毒液,及时淘汰和处理病鸡,死鸡。
(F)保持鸡舍安静,饲养员喂料、收蛋时动作要轻快、谨慎。
不要在鸡舍内大声喧哗式奔跑。
3.对几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要定期进行检疫和免疫监测,防止重大疫情发生。
4认真、如实地填写好各项生产记录表格,为决策者提供可靠、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三)产蛋期四季管理1.春季管理春季气温渐高,自然光照延长,利于产蛋。
但是,各种病原微生物也极易孽生、繁殖。
为了防止疫病的发生,平时应加强鸡舍内外的清扫、消毒工作,对鸡群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并加强对烈性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另外,春季气温变化大,忽高忽低,在加强通风换气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温工作。
2.夏季管理夏季管理是蛋鸡管理的重要一环。
核心工作是防暑降温。
可采取以下措施:(A)减少鸡舍受到的热辐射和反射热。
(B)安装“湿帘、纵向通风”装置,可显著降低舍内温度。
(C)加大鸡舍内气流量和气流速度。
(D)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
如VC、小苏打等。
(E)高温时,可在鸡舍内喷洒凉水以降温。
(F)如有条件,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3.秋季管理秋季日照时间缩短,注意光照的补充,及时淘汰停产蛋鸡,提前做好鸡痘等蚊虫传播的疫病防治工作。
秋末昼夜温差大,晚上要注意保暖。
4.冬季管理冬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防寒保暖,解决好通风和保温的矛盾。
在饲料中可适当提高能量水平。
第四节体重管理要获得最好的生产成绩,体重管理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建议在育雏育成期每周称重一次,产蛋初期至少每四周称重一次,并按照体重情况调整日粮水平,但必须注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育雏育成期不能减少饲喂量,若鸡群超重,可减缓饲料的增加量或维持原来的饲料量,而不应减少饲喂量。
育雏期第四周龄体重应尽可能达到标准,即280克,至少达到250克,这对于育成期结束的目标体重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一般当体重不达标时,可以通过延长雏鸡料的方式来解决。
开产时的体重,即产蛋率50%时的体重尤为重要,此时的体重应不小于1700克,如果此时的体重偏小,则全程的产蛋量将会有不同程度减少,而且全程死淘率也会有较大的偏高。